浅谈初中数学新修订课标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

时间:2022-10-03 08:47:04

浅谈初中数学新修订课标对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

[摘要]2012年秋季,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全面使用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研究、对比和思考,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潜心去做的。现将我对初中数学新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变化的理解、感悟和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们共勉。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设置 对比 理解 思考

课改多年了,新课改的教材、课程标准在实施、反复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2012年秋季全面使用的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能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针对问题进行改革,很好地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数与代数,1. 删去的内容: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增加的内容: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分式的概念;整式的乘法增加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道给定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3.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合并为“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变换”“图形的变化”。1. 删去的内容: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2 增加的内容: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统计与概率,三个学段层次更加明确,第三学段:画扇形图,频数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简单随机抽样。强调对“随机”的体会,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删去极差、频数折线图。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三学段,(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修改和完善,在新课标的学习践行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紧跟着新课标指引,就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上一篇: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写作素材 下一篇:挖掘教师职业幸福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