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蔓延,企业承受力几何?

时间:2022-06-13 01:34:52

危机蔓延,企业承受力几何?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并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转向衰退,我国也受危机影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进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减,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为深入了解辖区出口企业受影响程度,以及面对危机承受力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行业;承受力调查

一、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了辖区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五家,分别为:晋城市清慧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晋城市东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晋城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高平化工有限公司。从企业性质来看,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为外资企业,其余为民营企业;从贸易方式来看,三家企业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另两家主要为加工贸易;销售市场主要分布美洲、欧洲;从结算方式看除1家采用信用证外,其余均采用货到汇款方式结算;从融资渠道看,被调查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此外,我们还邀请晋城晨辉管业、兰帝煤制品、皇城相府(集团)等十五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并深入高平化工等出口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二、出口企业承受力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金融危机已经向实体经济渗透,特别是对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晋城市贸易出口持续下滑,单月出口从2008年9月的1691万美元降至今年2月的464万美元,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从全市出口企业分类来看:铸造业,出口业务量较大的前7家企业,一季度收汇总额629万美元,同比下降1.87%,7户企业中,收汇增长的2户,下降的4户,无收汇业务的1户;化工企业1户,去年同期出口收汇187万美元,本期无收汇业务;玻璃行业3户,收汇同比下降20.14%。纺织大户1户,出口收汇同比下降87.67%。从企业出口整体看,受危机影响企业订单数量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逐月下降。民企、中资企业由于受资金、市场、政策等国际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订单下降,出口遭受重创。外资企业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加之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受影响不大。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和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在金融危机中利用自身优势获得了较多的市场份额,目前经营状况仍然良好,出口受影响不大。

三、影响企业出口利润因素

(一)订单影响。调查中,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盈亏状况与目前金融危机下出口产品订单减少和产品价格下降有直接关系。对出口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导致订单不断减少,出口产品价格下跌,进而引起企业利润下降。如:高平化工由于其出口产品糠醛、糠醇是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生产所需的附属品,受国际汽车市场、制造业萧条影响,08年4季度到09年1季度几乎没有订单;从被调查的玻璃制品行业看,出口订单由2008年的210万美元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13万美元。

(二)汇率影响。汇率变动是出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人民币在汇率改革以来逐月升值,特别是08年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增幅较大,对出口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影响较大。如某企业2007年12月2日出口一批商品,发货时汇率为7.3802,到2008年2月22日结汇时汇率为7.13,汇率差价为0.2548,仅此次出口汇率变动造成企业汇兑损失35443.58 元。因此,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销售收入,导致企业出口同样数量产品,而销售收入减少,同时,汇率波动的不断加剧,出口企业汇兑风险增加,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三)原材料价格影响。原材料价格变动是影响企业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年以来,企业原材料价格呈逐月上涨趋势,至2008年9月工业品原材料价格涨至历史最高点。近几个月来,工业品原材料价格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以铸管行业为例:2008年2月,原材料炭块购进价格每吨650元左右,目前价为每吨800元,每吨差价150元,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四)出口退税率影响。国家从今年4月1日起,将对纺织品、钢铁、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无疑对出口企业是个利好消息。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对出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出口企业的信心。

(五)工人工资影响。据对出口企业劳动力价格调查统计,从目前出口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统计看,近年来企业劳动力价格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价格上涨在5-10%左右,以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计算,全厂2500名职工,2007 年工资支出2302万元,2008年劳动力工资按5%上浮,则增加成本115万元,成本增加缩小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对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措施

(一)坚定信心,化危为机。调查中,大多数企业家认为,金融危机是考验企业成长的时机,只有倒闭的厂家没有倒闭的行业,金融危机的到来使一些经营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被迫停产关闭,给优质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长计议,争取顺利渡过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时期。同时,在危机影响下,国家对相关产业进行调整升级,适度提高了一些行业的门槛,给优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宽阔的市场空间。如:高平化工主要生产糠醛、糠醇、醋酸纳,在全国40家同类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金融危机后国家提高了此类行业的准入门槛,新建厂必须达到年产5000吨的标准, 这一变化给高平化工带来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升级产品,更新设备。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为长期发展作谋划打基础。企业利用现在生产空闲、各种物资设备价格较低的现状,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设备更新换代、产品研发创新。如九州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继续坚持产品创新,抓住金融危机对国外同行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转型,一方面是对产品进行分类营销,充分利用量大价低、销售稳定的优势争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国外先进生产线价位较低的机会来实现转型,争取实现产品的高端化和国际化,为金融危机过后的发展做好储备。

(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寻找盈利空间,九成以上企业认为企业应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如化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既坚持国家政策又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的管理改革。

五、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连带地对居民收入、就业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府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来勇于承担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一是要出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办法措施,保证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确保在增加投资的同时提高投资的质量。三是加快对出口型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产业结构规划与布局,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研究,按照消费需求加快对目前出口型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确保供需平衡。四是引导出口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进口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积极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低档产品出口,扩大质优、效益好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扩大生产规模,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产销规模,以规模收益递增带来换汇成本下降。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尽量提高产品的质量,争取获得国际质量、技术认证;有营销自的企业可积极做好产品的推广工作,进军各地市场,这样既可扩大产销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某个市场突发经济金融、政治风险对出口带来的冲击。一个好的品牌意味着在行业和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口碑,拥有高知名度、高信任度、高品牌忠诚度和超常的生命周期,能够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帮助企业制订品牌规划,督促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打造自有品牌。

(三)金融机构要改进信贷工作,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调查中,大多数企业都通过银行信贷和自筹资金解决资金紧张问题,但在银行信贷上却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出口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随着商业银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追求盈利、降低风险的价值取向的逐渐强化,银行对于企业的审查越来越严,在贷款时普遍要求担保抵押,而担保难对企业来说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二是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琐,缺乏效率。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银行贷款时审批时间过长,手续太多,造成了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瞬息万变,银行信贷的僵化与市场的灵活多变矛盾加剧,导致错失商机、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因此,银行应该与企业共渡难关,及时地对企业给予支持。同时,银行支持企业的时机要适当,降低出口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也要继续改善信贷质量,本着有利于双方的原则,简化贷款手续,重视贷款效率,完善贷款管理流程,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改进利率政策的调整与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配套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银行从2008年9月开始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发展。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并没有认为国家利率的下调给企业的经营成本带来直接益处。主要是在贷款时间上,金融危机前的贷款执行的是相对较高的利率,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下调利率,但只是对新发生贷款生效,以前形成的贷款成本并没有降低,而且在重新贷款时,银行的信贷门槛较高、担保难、审批程序多再加上由于经济形势不好,银企双方都比较谨慎,给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带来实质性的障碍,致使利率下调不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也不能够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因此,建议利率政策应当与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信贷管理措施相配套,使利率政策真正成为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2008年《中国外汇》第7期、第10期、第12期

[2] 2009年《中国外汇》第1、2、3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以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 下一篇:构建北部湾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路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