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0 23:56:27

危机管理论文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应急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复杂性要求政府有较好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在行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整合其他社会力量。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很难做到应急处置的高效、快捷与协调。政府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政府信息的网上公开消除了现实社会因身份差异而导致的信息分化,公众参与的深度、广度与有效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利于动员社会各部门和各方面力量协同行动,动员群众参与控制工作。

同时,又由于“危机决策是一种非常规决策或非程序性决策”,危机爆发后政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策略和具体措施,公众参与对危机管理中危机决策和决策执行的失误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政府信息化搭建了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能够保证公共政策正确反映公众利益要求,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从而改进政府决策的质量,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并提高政府行政运作效率

政府信息化“是政府全局信息化,不仅包含政府各部门,且是含司法、行政、立法在内的广义政府信息化,必然针对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以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实现结构性高效率和低成本”。政府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而是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把政府信息化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建设改造传统政务,使政府信息化向信息服务型转变。

在应急管理中,信息传递是关键。政府信息化使应急体系信息流由单向流动变为双向、多向流动,大大缩减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了应急体系的效率。

(三)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并有利于社会监督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使政府的管理呈现出动态的特点,及时快速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为政府的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信息化又使政府的管理更加透明化,政府在网络上的信息公开,使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也成为可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通过信息网络宣传应急政策,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既能“简政提速”,又能“阳光行政”,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有利于消除和反腐倡廉。

现阶段政府信息化建设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层面

当前政府各部门比较注重自己“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注重业务系统的开发,注重与本部门职权有关的信息采集和保护,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主要放在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透明度上,其它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就信息网络应急体系而言,没有有效利用各类信息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危机应对,也没有及时消除恐慌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网络基础,负有直接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部门,都建有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但是由于应急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完备程度参差不齐,条条分割、条块分隔、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应用层面

第一,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由于应急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各个部门在信息化的认知上不平衡,应急信息系统基本上是相互割裂的垂直系统,不利于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以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应急整合。这种分行业、分部门,以“条”为主的垂直系统和单灾种防御体系,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信息不能共享。“各个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导致综合性的信息分析和判断不足,综合评估和预测预警欠缺的体制性原因”。

此外,政府信息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起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信息、数字的报送、灾情的直观展现,以及提供一些人际沟通。也就是说,所起的作用还是“行政”的成分居多,对于支持灾情的控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应急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着时效性、信息不对称等误区。由于各级政府长期以来缺乏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制度性,或把社会突发事件作为“负面消息”或淡化处理,甚至有的下级机关怕追究责任而瞒报。如2008年3月28日,安徽阜阳一名儿童死于手足口病,虽然市人民医院在当天就已经将死亡情况通报给当地卫生局,但直到4周之后,官方才正式公布疫情。此时,疾病已经夺走20个幼小的生命。

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策略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制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素,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应急体系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对完善政府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信息化对传统的生活、管理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变化,如果还用老思维来看待新事物的话,就难免会出现困惑、迷茫和失落,在处理很多问题上也会事倍功半,甚至力不从心。因此,信息时代要用信息化思维来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用信息化思维来武装人的意识、生活与工作方式。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突发事件信息,用信息化思维采取应急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应急体系纳入国家应急体系,是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向信息服务型的一种转变,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

(二)统一应急信息系统标准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应急系统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很难实现,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信息化建设应结合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及其它应急标准化工作,统一应急信息系统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的通信平台、数据接口、数据库结构、功能需求,建立统一的系统建设程序和验收规范,指导应急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以标准化促进我国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应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三)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第一,做好应急预警。以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美国组建了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临床公共卫生沟通系统四个层次的防范系统,其中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按疾病设立不同的报告系统,可以对普通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进行全面监控。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起到“花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的作用,应当成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最佳管理模式。

做好应急预警,就要打破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政府,“利用已基本建成的无线城区基础网络和先进的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控管理,并整合商检、环保、公安、消防、安监五大视频监控源,全面增强了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改变对突发事件的静态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必须用全新的思维重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做好应急预警,进行科学预测。

第二,设立信息化应急联动系统。传统的应急联动系统由于无法实现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整体联动,往往给处置事件带来时间延误。目前,应急联动系统的“客观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认识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应急不联动”,信息化应急联动系统应该朝着“专业化”、“智能化”、“知识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功能应该从基本的通信调度“升级”为更广泛的“信息调度”,成为支持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支撑平台。

(四)健全应急信息制度

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这就明确规定了政府在应急管理中有信息披露与的义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公开相关应急信息,这是现代政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构建诚信政府的基础,是政府对民众知情权的尊重。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全国各地出现多起“信息公开申请”热潮,这表明了中国公民存在着大量潜在的或者被压抑的政府信息公开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及时突发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各级政府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等,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真相,扩大公民知情权,可以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然而,“由于信息时代中信息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及价值取向来衡量信息,或者制造信息,公众通过手机、网络这种交互传播形式,可以实现人人制造信息、改变信息并且信息,从而影响社会生活的意愿。”因此,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应急信息制度,真正把群众欲知、想知、应知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告知群众,既可以矫正视听,避免信息传递失真,提高政府公信力,又可以有效避免和控制事件升级。

(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消除恐慌

突发事件不仅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而且还会对人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美国“9•11”事件之后,心理学报告指出,恐怖袭击严重影响了美国人的心理健康,成千上万纽约青少年罹患心理疾病。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近2000名幸存者的心理调查显示,他们中心理健康者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5•12汶川地震后,国家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助行动。很多实例都已经证明,在一个突发灾害事故中,不少人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消除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上所述,面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开与快速传递是打胜信息时代“应急战”的关键。政府信息化建设,由于缩减甚至取消中间管理层,大大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更能提高应急体系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网络应急响应,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是顺应信息时代和高科技时代之潮流,是推动政府职能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拂晓.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电子政务,2008(2)

3.王立国,马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7(10)

4.高铁军.公民“信息公开申请”起热潮[J].中国新闻周刊,2008(18)

5.胡忠青.手机媒体与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递[J].新闻知识,2007(6)

6.朱雅芬.信息化是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访北仑区区长俞雷[J].信息化建设,2008(2)

7.冯华艳.信息时代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J].档案管理,2006(3)

内容摘要:完善政府危机管理,必须用全新的思维重构应急管理体系。文章指出,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构建信息网络应急响应,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信息化应急体系纳入国家应急体系,能够推动政府的职能改革和管理创新。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危机事件中,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对校园危机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确定网络危机舆情收集的范围。网上舆情收集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各媒体新闻网页中关于危机新闻的报道;二是各主要网上论坛和BBS中关于危机讨论的信息,网上新闻报道和网上论坛共同构成了网络舆情。其次,借用各种网上舆情收集工具和方法。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陆续推出了网上信息收集系统和软件。网上舆情收集工具可以自动搜索各相关网站的危机新闻,还可通过主题词定向收集关键主题的帖子,并记录回帖内容和数量,以及发帖人的IP地址。

2构建基于网络媒体的信息公开机制

学校通过网络媒体将权威信息及时传递给全体师生和社会公众,可有效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谣言产生。首先,构建以学校官方网站为主体的网上信息公开系统。面对危机,学校的官方网站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抢先给出信息报道,这是网络媒体沟通应对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点。学校在信息中应当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报喜不报忧的信息,二是危机时刻的“失语”和信息延迟。其次,培养适应网络媒体要求的新闻发言人。应根据不同的校情,建立不同层级的新闻制度,培养符合网络媒体要求的新闻发言人。在危机发生后,让网络媒体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有效工具,成为化解危机的“剂”。

3重视基于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有效的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来还原事实危机的客观性,有利于重塑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任。首先,重视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的运用。在校园危机管理中,学校可以积极地运用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塑造舆论,引导舆论。学校应当与网络媒体合作,共同设置危机新闻的内容和排序,来引导师生和社会公众对危机的看法。其次,危机中“权威意见”的运用。危机发生后,争取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出面为自己说话,是危机公关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第三方”,指各权威机构,如政府部门、主管部门等。可以是一些权威人士,如行业专家。也可以是权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一旦这样的网络媒体刊登了某方面信息,往往很容易被其他媒体转载,成为“新闻通稿”,这样效果较好。

4注重基于网络媒体的恢复作用

危机处理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校园危机管理过程的终结,而是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危机的善后处理阶段。学校管理者应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后续报道,做到危机过程的“有始有终”。并通过便于查询的事件回顾,为师生和社会公众展示完整的危机事件过程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使公众冷静地产生理性思考,挖掘危机事件的原因,寻求今后避免此类危机和改进政策的方法。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公众有效沟通,实现形象的重塑,甚至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总结

要正视网友的评论。与媒体的相对理性和客观不同,众多网民的评论是情感主导型的,在危机事件中,他们关注的焦点往往不是组织处理方式的合理性,而是在面对学生和教师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因此,学校在运用网络媒体沟通时,不能忽视网民的态度,除了要让网络媒体报道更多有利于学校危机处理的新闻,也要赢得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相关立法,我国缺乏很多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我国政府采取的大部分紧急的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容易造成合理不合法的事件形成。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防洪法》、《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但这些仅有的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系列的非常的紧急状态,覆盖面十分狭小。另外,在政府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和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防止执法监督的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的。在执法的方面还存在着执行不到位、执行并不科学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

(二)我国不侧重于专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我国公共部门能够管理公共危机的部门林立,光国务院下属的就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等等,这些机构都可以对于公共危机进行紧急的处理,但我国却没有设立专门的、专业的管理部门,设立的几个部门又可以相互的推脱,导致了对于危机管理的真空部分,这比危机本身还可怕。

(三)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尚有很多的不足

我国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危机管理理论,现在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介绍西方专著和引进理论的阶段;现有学术资源没有很及时变成政府的决策进行相关的管理。很多学者的研究与实际参与者、实践者之间的经验没有很好地进行配合,然后在一起用到实际的危机管理当中去;也有不少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国内、国际的危机和危机管理进行泛泛而谈,不去做深入研究,使我国的危机与危机管理策略能够尽早的与国际水平达成共识跟上国际的标准,但这些研究缺乏对这些策略的深入分析,大都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虽然在近两年在这方面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还是远远不够。

二、积极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一)危机应对公关,信息透明化

公关是组织或者是政府,为了达到其特定目的而处理相关关系的一种手段,其对于政府的工作是否有效,评定的标准是能否改善并且增强国家的形象,危机有其舆论的关注性,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只有做好危机公关,不断的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危机的信息不遮不掩,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在灾难中取信于民,降低危机的危害性。

(二)发展科技、加强资源整合

公共危机治理的技术资源整合就是要做到跨域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整合。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共危机治理软件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技术,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硬件设施建设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将公共危机治理中被分布于各个区域内的技术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建设更近一步,相互之间才能更好地协同与整合。

(三)意识强化、与人为本

中国政府在所面临的公共危机上,与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该被根本确立,在确立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工作的理念以及实际行动上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强大的破坏性,谨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在在灾难中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充分利用我国政治优势

我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有一种政治优势,就是以党为核心,、多党合作的权力指挥中心,它能够有效地调配使用各种、各级的资源,为政府危机公关扫清很多的障碍,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协作的体系,以保证政令能够畅通的行使;我国实行、多党合作的原则,没有党派权力之争和国家立法、行政权力由于从属不同而导致的分权制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危机管理的及时有效的行使。

三、小结

综上所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预防和危机应对准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采取提前性措施预先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与降低危机的可能性危害,而在危机爆发之后危机处理与危机恢复采取措施缓解危机的破坏力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所以,笔者建议:危机无处不在,危害难以预测,成熟、高效的危机应对,可以让我们在遭遇毁灭性打击事件时绝处逢生。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建立具有眼科专科特色的门急诊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门诊治疗室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及门急诊高峰时段分流患者应急预案等。培训护士掌握各种应急流程,每季度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门诊部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规定小组成员接到科室抢救通知后,上班时间应在5min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工作,班外时间应于30min内到达现场协助抢救工作。

2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

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4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5讨论

5.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

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5.2危机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危机管理的应用,改变了护士以往认为眼科患者病情一般较轻,极少涉及到危重病的抢救及死亡。因此产生麻痹思想,以为危机事件离我们很遥远,让护士意识到危机无处不在,可以存在于咨询、导诊、分诊、就诊、检查、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使护士更加重视以患者为主导改善服务,重视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护士观察问题更加细致全面,能够换位思考,了解患者所需,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7]。同时,通过学习危机管理相关知识,分析科室现存的护理危机因素,集体讨论应对策略,并把高效、有效的工作经验标准化,使护士遇到各种异常事件时有流程可遵循,有经验可学习,提高了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发现;预防措施

Abstract:Thepsychologicalcrisesofcollegestudentsmainlycomesfrompersonalpsychologicalproblemswhichwereaccumulatedforquitesometimeandcouldnotbesolvedintime.Thisarticle,withworkingpractice,triestoexploretheregulationofpsychologicalcrisis,combineclassroomeducationandstudents''''activitiestogether,makeageneralsurveyofpsychologicalproblemsandinitiativeappointmentswiththestudents,takecareofthembyhavingconsultationindividuallyoringroupsandbydoingsomepsychologicalqualitytraining,adoptingsomemeasuressuchaschoosingapsychologicalofficertocollectinformationindormitory,constructingfour-gradepre-warningsystem.Inoneword,thepurposeofthemeasurestakenistoavoidmalignanteventarosebypsychologicalproblems.

Keywords:collegestudent;psychologicalcrisis;discoveryinearlytime;preventivemeasure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种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自杀或更严重的伤害行为还会发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惨案。建立“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主观上认识的失衡,即当事人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某一事件或境遇是其个人资源和原有的应付能力所无法解决的困难,引发的无助感和困扰冲突,当得不到及时缓解或帮助时,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甚至冲动地自毁或伤及他人,其后果是令人心痛和震惊的。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危机包括:其一,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二,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三,由于教育缺失,行为冲动引发的心理危机;其四,由于恋爱情感受挫,难以自拔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五,由于学业压力、竞

争择业受挫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六,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发现与预防的措施

(一)探索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

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上升。

其次,从学年阶段看,第一年,由入学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第二年至第三年,因学业压力、情感与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为多数;第四年,因就业压力、择业困扰、遭遇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

第三,从人群、地域分布上,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家境较好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认识掌握心理危机的发生规律、早期征兆,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语、身体、性格、行为等反常表现,能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作出预判,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诸如:(1)单亲家庭、孤儿、经济特困家庭学生,如遇患病、失恋、竞争挫折、考试失误不及格、家庭重大变故时,情绪行为有无反常等;(2)关注有着人格缺陷、性格暴躁的学生,这类学生自我中心感强烈、极端自私、偏执敌对,常常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3)跟踪关注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对象;(4)关注处于高自律、高压力的尖子生等等。力求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开设心理健康课及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确保全体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环境适应、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方法、珍视生命、择业观念等开展教育,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人文学科渗透;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通过自我意识与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通过生涯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地面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困扰,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此外应增加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以及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引导学生及早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提高自助、朋辈互助的意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心灵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鉴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明显的共性,心理训练活动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素质拓展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应经常性地围绕一些专题开展心理训练,例如:如何克服考试、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应确立怎样的恋爱观;贫困生如何诚信、自强;大学生活中如何帮他人分担痛苦传递关怀;如何应对求职面试等等,使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针对贫困生开展“超越自我,魅力人生”的自信心训练;针对新生入学适应,开展“相逢、相识在今秋”,针对宿舍人际关系开展“同在屋檐下”,针对毕业生开展“充满自信奔职场,心怀感恩辞母校”等主题团体辅导活动、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系会;在活动中通过分享、感悟、理解、支持,对提升学生心灵品质,树立自助与助人意识很有益处。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刊、校报、广播、宣传橱窗、展板、宣传手册、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每月定期播放心理访谈剧、心理影片;精心筹划“我爱我”宣传月活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心灵绿洲”征文,心理漫画赏析、心理沙龙、排练校园心理剧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四)通过心理普查识别评估危机征兆信息,早期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学院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将测查结果写成分析报告,提交分管院长、学工处等部门,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提供参照依据。对测查中筛查出的高危对象以合适的方式反馈给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及辅导员并进行跟踪关注。咨询师通过与学生约谈,帮助其疏导缓解心理困扰及压力。此外还派专职咨询师深入各系走访了解,识别评估同伴、家长、教职工等提供的危机征兆信息。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学生实施跟踪关注,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危机预防起到预警作用。

(五)设立宿舍心理信息员,构建宿舍—班级—系—校四级预防预警工作体系

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朋辈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宿舍安排心理信息员并发挥宿舍干部的作用,构建宿舍—班级—系—校四级预防预警工作体系,是将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与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点面结合的必要措施。在四级防御工作体系中,学校负责统一领导,提供专业化服务;系级部门肩负本系统的管理教育工作;而建立在班级、宿舍的防御环节最为关键。如果说四级防御网络体系构建了自下而上的校园安全网,那么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学生骨干就是这个网络中的必要支点。大量实践表明,发生在校园里的心理危机事件,学生往往是问题的最早发现者,在实施跟踪关注及心理康复过程中,他们又适宜在自然状态下提供朋辈沟通、关怀支持和信息传递,此举能有效提高心理危机防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六)队伍建设与培训双重并举,提高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干预能力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队伍培训,建立一支以学生政工干部为主体、专业教师为依托、学生骨干为基础,专兼结合、院系结合、师生结合的骨干队伍。通过组织政工干部、辅导员、宿管工作人员、学生干部、心理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各类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觉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干预能力,增强他们自助与助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提供多形式的咨询服务

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预防为主、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咨询服务:一是“坐诊”式,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定时值班,接待来访学生;二是“预约”式,通过电话、网络、预约登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其指定教师的咨询服务;三是通过电话、信息网络平台为不愿面谈的学生提供咨询;四是“约谈”式,对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反映出的高危对象,主动约谈、评估,必要时跟踪关注、辅导;五是“关怀”式,主动与特殊家庭(孤儿、单亲、重大变故等)、经济特困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其心理现状和具体困难,提供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与学生资助中心协作,把解决具体困难与心理疏导、优化心灵品质教育结合起来;六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推荐专业化咨询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七是“转介”式,对评估出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早期精神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治疗,有效避免了心理疾病的恶性化。

(八)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构建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科教学渗透、管理服务、班主任工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及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等途径,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新态势,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激励①,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心理危机事件。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180例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1~24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常规护理组),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19~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9.7±6.5)小时;观察组90例(危机管理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19~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2±6.8)小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慢性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给予患者最快的有效救治(;2)加强巡视与监护,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并立即抢救;(3)急诊区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积极避免风险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危机管理:(1)加强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2)成立危机管理责任组,具体分工安排;(3)陪护责任到人,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指导和安慰,消除负面情绪;(4)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实施服务评比活动,了解患者满意度。(5)进行形象管理,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展现医院良好形象。

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急诊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等,并参照以下标准判定疗效:显效: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体征无明显大幅度波动;无效:病情未得到控制,体征恶化。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百分制评分,调查患者满意度,并由护士长统计护理纠纷案件发生率。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急诊效果对比。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9.1105,P<0.05)。

2.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危机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3.不良事件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11例(12.22%)、护理纠纷7例(7.78%),观察组不良事件3例(3.33%)、护理纠纷1例(1.11%),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570、x2=4.70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危机通常是指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对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兼备时间紧急、不确定因素较多等条件限制,急需有效决策予以应对的突发性事件或情景。危机事件常伴有突发性、双重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管理则是在危机发生前进行危机预测、在危机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事态,对危机事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一个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模式。当前医患、护患关系日益复杂,医院纠纷较多,单纯技术层面的护理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的要求,需要与法律、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系统管理模式,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科学预测、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满足护理工作和患者的要求。

1.易引起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急诊室是医院病人流动最大的科室,患者往往是因意外事故导致的危重疾病,家属情绪难免激动焦躁,多种不确定因素使得急诊科成为医院危机高发区。引发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患者与家属。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对治疗预后及医护服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是引发危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患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普遍敏感、焦虑、情绪激动,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言语或行为都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的激烈反应,引发信任危机。

1.2护理质量。急诊抢救任务是异常紧张的,医护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技术业务不精,交接班不清楚或者违反规章行事,均可能引发患者与家属不满,引发冲突、纠纷甚至医疗事故。

1.3环境因素。伴随媒体发展和信息透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个别负面新闻引起了大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在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成为家属宣泄不满的对象,急诊科医护工作者更是面临着高度职业风险和压力。

2.急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对策。急诊护理随时面对着各种危险,为了及时发现、应对危机,提升护理质量,需要针对引发危机的因素开展危机管理。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了危机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2.1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及护士组成的管理小组,定期检查、评估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危重患者,针对其可能发生的危险制定具体的防范预案,降低风险发生率。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是突发的、不确定的,最基本的危机管理预案应兼备预防性和应急性。对于高危环节、重点人群及特殊病区,要配备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巡视检查。

2.2强化危机意识。医护工作者需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面对不同患者时,都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危机,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认识危机管理和预警预案的重要性,明确工作职责,做到防范未然、临危不乱,能够时刻保持清醒。此外,还应严格考核制度,定期组织比赛考核,采取奖惩措施,激励相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2.3加强心理护理。在整个急诊过程中,都要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其负面情绪;当出现护理危机时,要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告知风险及原因,以及接下来要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到公开透明,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此外,医务人员要主动问询病人需求,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获得患者的信任。

2.4形象管理。急诊科危险因素多而复杂,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小组应当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到口径一致,及时向媒体与公众告知事件真相,用公开、真诚的态度,行动与言语的一致,来面对危机带来的冲击力,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危机过后,应及时总结反思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对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员予以肯定和奖励,不断改进不足,提升护理质量。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急心理危机;识别;救助;对策

正处于生理发展青春期中的大学生,由于身心急速发展,心理困扰因素多,缺乏适当的挫折心理,加上学习任务繁重,面临就业、走向社会和缺乏自我设计等问题,对于性格偏弱及强弱不均型的大学生常常诱发应急心理危机。通过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表明,该阶段的大学生思维已达成熟,情感世界日益丰富,热情奔放易激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关注自我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意识增强;表现出具有交往复杂、淡化权威、较强的心理逆反等特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映在压力集中的阶段,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另一方面来自不正常人格发展和早期经历不良影响等。因此,预防和识别应急心理危机的产生以及对己经产生应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实施应急心理救助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产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成因、应急心理危机的识别、预防诱发应急心理危机的对策以及实施应急心理救助的策略方法等四部分给予阐述。

一大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成因

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就业求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几率不断增高。当问题表现和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克服和有效解决时,往往产生应急心理危机,极易引发自伤、自杀和伤人、杀人事件。造成大学生应急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成因有五个方面:

1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心理生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指大学生在遇到学习成绩落后、失恋、生活挫折、家庭中出现重大事件等因素刺激后,心理承受力超过负荷而带来的压力时出现的情绪反应。抑郁心理一般表现为:(1)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但未丧失。(2)感到生活无意义,对前途悲观失望。(3)常想起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坏处想。(4)自觉懒惰乏力,精神不振。(5)自我评价下降,夸大自己的缺点,不愿接受鼓励和赞扬。(6)不愿主动与别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接受同情。(7)常唉声叹气,易伤感流泪或愁容满面。(8)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内心矛盾重重。目前,媒体和网络经常有一些关于大学生自杀或伤害人的报道。在其自杀的原因中,精神疾病为主要因素。

2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历不良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和睦、紧张)、父母教养方式(民主、专制、放任)、父母人格特征(平和、温情、心胸狭窄、粗暴、偏执、拒绝或过分保护)等。当早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缺乏,随着心理发展和成长,就会渐渐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个性,很难与人相处和沟通,因而极易形成人格异常导致心理障碍,最终发生心理危机。自身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带来的矛盾没有很好地顺利解决时导致的冲突和压力,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人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是3岁、7岁、13岁和18岁,除3岁前在家外,其它都和社会教育有关系)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指导、家庭变故、社会不良唆使、现行基础教育中的应试观念忽视全面素质培养与人格发展,单一强调分数和学习成绩带来的高分低能与心理素质偏差、独生子女固有的依赖、不坚强个性与薄弱意志等。自我中心过强、自我期望、成就动机以及给自己确立的目标过高,而现实中自身能力达不到,就会导致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心理抑郁,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就极易发生心理危机。

3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新生入学往往会出现环境不适应,大一是最困难的时期,处于与父母亲人的心理断乳期。大一没适应好可能其全程学习都不快乐。很多学生会越来越自卑:学习不适应、人际不适应等。一些大学生在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后,突然目标没有了,心中一片失落和茫然,考上大学的成就感渐渐降温。有的人开始发现大学校园并非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学习紧张、生活枯燥、远离亲友、人际关系不再简单易处。于是许多人开始感到恍惚、迷惘,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抑郁和焦虑心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家长和学校,而不是出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到了大学后,自学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没有了教师的耳提面命,没有了家长的陪伴督促,外在的压力骤然减轻,很多人为让自己彻底放松,开始挥霍时间和精力。一旦发现成绩下降,甚至考试挂了“红灯”,焦虑和抑郁心理便油然而生。有时,一些学生为一件小事而产生抑郁和焦虑心理,这对心胸开阔的人来说不算什么,而在一和心胸不开阔、人格发展不良的人看来,这些事就会在其心理不断放大,最终成为心理危机的导火索。而人际交往不良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独生子女、性格内向、个性偏激、自私自卑或自负等。自卑心理是大学生的人格缺陷。自卑往往与高考、学业成就、家庭与自身因素问题密切相关;而生理缺陷、相貌不佳、才不如人、家庭困难等也都可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并且认为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不被群体接纳,会使其内心失落感加重,终日忧虑不安乃至自暴自弃。一般的大学生个体或多或少在自身某个方面都体验过自卑这种消极情绪,但只要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就能减轻或消除自卑心理。如果沉湎于强烈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心里很容易失去平衡。处在这种心境下的大学生个体,在外界刺激的诱导下容易发生心理危机。自卑的危害极大,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学生自卑都会导致不良心境,其积淤和不断量变都会导致应急心理危机。

4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随着时展呈现出愈来愈大的压力问题,这与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其认知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觉得非得要找个稳妥、长远又固定、有保障的好工作。第二是自我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一定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而现实中,由于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上大学的都是人才;而当今高等的教育已逐步趋向大众化、普及化、市场化,能上大学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加上就业的市场化,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竞争力逐年增强,其过高的求职期望就很可能与目前这种就业现实产生矛盾。这样,就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烦恼与挫折,当这些烦恼与挫折不断加大和上升时,心理挫折转化为心理危机。第三是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尤其是那些有自身各种生理缺陷者,更是对自己没信心。在主观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失望,进而对人生丧失信心,压抑久了会使这种心态在恶性循环下升级为心理危机。

5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大学校园恋情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情感问题是诱发心理挫折的导火索之一。笔者曾对河北理工大学800名大学生做过一次有关情感与性问题的调查,其中,在一项关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不可以谈恋爱”的问题上,有90%以上的大学生持赞同态度。这反应了一个不能不重视的现实,大学校园情感问题己经泛化,必需要有良好可行的针对性措施,进行疏通、引导和科学理顺。大学生情感问题也连带出性问题,目前大学生性问题普遍存在三方面表现:一方面是过于保守,这部分大学生所占比率不高。他们不仅在性问题上保守,而且在对待情感问题上也不从众。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较好,用心专一,性格偏内向者居多,其中不乏自我感觉不良、情感不自信者。因为保守,思想意识并不放松,心灵深处过于压抑,其中不乏自卑者。由于不自信,也相应地影响了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亚健康或心理障碍。若遇某些挫折打击或突发事件,极易发生心理危机。另一方面是过于开放,这部分学生的比倒也不高,性格外向者偏多。由于受媒体、网络、西方性解放思潮及校园周边不良环境(如租房、日租、小时租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发生甚至同居;这部分学生学习不是很刻苦,且往往缺少远大目标,注重及时行乐,把主要精力放在异性上,消磨人生。再一方面是居中型,不开放,也不保守,这部分人占学生的大多数。他们在爱情到来时不拒绝,看中某一位也敢追;学习上知道努力进取,有理想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情感问题认真而慎重,但是,在面对失恋等情感挫折时,不同性格取向的人心理行为表现和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外向性格的人挫折感轻或无无妨大碍,而内向性格的人往往挫折感较强或重,产生心灵创伤时,严重者甚至发生心理危机。性问题在当今青年人中已不仅仅是性心理困惑问题,还存在道德挑战问题。

此外,还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类人群常见的心理压力是自卑,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吃好的,穿名牌,比享受,请客等,就会给那些贫困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少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也有个别学生连吃饭都成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若处理不好也容易使应急心理危机加重。

二大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的识别

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款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心理危机发生。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机、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抑郁心理与孤僻性格往往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不良等因素有关;自卑心理往往与自身缺陷、自我期望过高或过低等因素有关;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是心理问题已经危机化了,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从微观方面来看,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情绪变化

情绪在个体的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绪往往通过表情来表现,是个体行为活动中最复杂的方面。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足以产生心理危机。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冷漠、狂躁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大学生情绪变化的直接因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自我评价不合实际以及学业、就业、情感、人际等。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床表象。

2行为变化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反应,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行为变化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常变化。

3学习兴趣下降

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个体恒定、持久的心理能动状态。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

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据。如果个体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5自杀意图的流露

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

三预防诱发应急心理危机的对策

1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

(1)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大学生学会心理调节、自我调控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压力及时得到宣泄。这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还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要自信、愉悦地接纳自己,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可获取有效帮助,以此来提高他们面对挑战、克服挫折、缓解危机压力的能力。

(2)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多样化的大学生心理活动课和情绪辅导课。开展心理讲座,使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抗挫力;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的自杀。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心理沙龙、心理热线、网络心理咨询、校园心理报等活动。还要有针对性开设危机干预讲座,让大学生了解自杀心理机制,以消除引发其自杀行为的导火线。充分利用大学生同伴效应进行心理支持、心灵互助、同辈陪伴。最好的教育是同龄人的榜样;最有效的关怀是同伴的接纳与支持。因此,在大学生队伍中努力培养一支可靠、高素质的伙伴心理互助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3)通过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和心理测量,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关注有心理问题学生和自杀高危人群。并重点关注那些有心理应急障碍和有抑郁症和精神分裂倾向、自杀倾向的大学生。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感受,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幽雅情趣。如:校训可以促学业、明大志、怀天下;人文建筑与设施可以涵养有素、奋发激励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可以让人耳目清新、调节情绪等。个体大学生一旦出现情绪、行为等变化,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及时倾吐,或倾听心理咨询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于交际和沟通的学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同时学校要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有效的救助工作,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自杀的主要有效手段就是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和早期治疗。而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对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如设立心理危机干预、救助热线。向大学生公开心理热线电话号码:举办心理危机讲座和开设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及情绪辅导课;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体系。即:学生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学院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医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投入有条不紊的工作;当发现有大学生处于危机状态时,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尽快与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医院精神医生或校医院的医生联系。(2)不要让其独处,与其保持连续接触。(3)对其表现出非常关心及深切同情,设法提出一些良好建议:(4)设法将周围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器具除去。当意识到自己处于危机状态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时,可采取:(1)尽早求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或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2)将自己目前的状况告诉家长、信任的老师和同学,求得他们的支持。(3)避免独处。(4)周围不放置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器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以至于产生自杀的悲剧已不是单个个体现象,作为一种高危的心理病变,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存在,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特殊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了。肖永春教授认为,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专科生;同时,自杀己占到18~30岁之间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高学历、大学生占自杀者群体的50%~80%,大有知识结构越高越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倾向。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导致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此问题已经引起各高校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应急心理危机的救助策略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397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该组抢救患者799例,普通留观患者3179例,其中男2247例,女1731例。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3457例为观察组,采用4R危机管理理论方法,该组抢救患者1179例,普通留观患者2278例,其中男2147例,女13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从4R危机管理理论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对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缩减阶段

重视护理安全评估的管理。对各类急诊患者实施特异性的安全评估,如对活动受限、体质瘦弱的患者使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和监测,对危重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患者采用相应的评估表对其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旨在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况。完善护理安全的相关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环境建设,保证各种护理仪器设备尤其是急救仪器设备的性能正常,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改善护理组织系统。鼓励几近失误事件上报,通过总结分析,改善组织系统,杜绝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1.2.2预备阶段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成立风险控制和检查小组,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预测风险发生的系数,发出预警信号,以提示护理人员采取风险对策,做好风险处理的准备,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好与护理人员职称、岗位相适应的管理与培训:加强对新入院的年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课程,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重视高年资护理人员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引导和教育低年资护理人员。

1.2.3反应阶段

按照三级补救的流程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三级补救流程是根据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现场自救、现场他救和事后补救。实施三级补救的管理办法能够对风险事件作出及时地反应,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对事件补救。

1.2.4恢复阶段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尽量减少对护理人员的惩罚,以使其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护理系统的恢复,则通过根因分析法、鱼骨图等风险分析的方法对事件的起因进行深入发掘,找出组织管理内部的缺陷,并跟踪和监督后续的改进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前沿阵地,对护理人员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涉及各科的护理内容繁多、护理环节复杂。就诊患者是因意外事故、突发病情等各种紧急事件导致的急、危、重症,具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点。急诊科患者多因突发事件而就医,患者及其家属易情绪激动造成危机事件。4R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罗伯特•西斯提出的,他将危机管理划分为4个阶段:缩减阶段(reduction)、预备阶段(readiness)、反应阶段(response)、恢复阶段(recovery)。缩减阶段即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这是4R理论的核心,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缩减管理是前馈控制,只有当各种危险因素被消除后,危机管理才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预备阶段即在风险发生以前为应对各种风险所作的准备,旨在提升组织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反应阶段即组织面对风险情景时所做的反应,在风险来临时应采用什么办法加以应对。恢复阶段是指风险问题被处理后,管理者为组织恢复工作所做的安排及经验的总结。近年来,国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几近失误事件”的理念,它是指由于外界不经意的或及时的介入干预,使原本可能导致伤害、意外或疾病的事件没有发生。他们把此类事件亦归于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通过以非惩罚性、时效性、保密性、针对系统为特点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报告。该危机管理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本研究也使用上述几近失误事件的报告方法,取得的效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的不良事件报告仍定位于较严重的事件,对于一些未造成患者伤害或仅造成轻微伤害的事件则采取包容的态度,即没有鼓励几近失误事件的报告。我院急诊医学科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一级学科,针对患者病情急的特点,我院实施了绿色通道服务,使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就医,同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将危机管理引入护理管理模式中,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增强了,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工作主动热情,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患者满意率提高,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好评与信任。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2014年急诊外科患者进行4R危机管理理论,并与2012~2013年行常规管理的患者比较,发现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减少,护理服务满意率提高。可见,急诊外科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对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急诊科护理安全水平、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基于2008年美国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都在被之影响,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谷时期,后金融危机指的是每个金融危机之后的这段全球经济恢复期。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极力的挽救国家的经济损失,在全球人民不懈的努力之下,经济下滑的局面已经停止了,虽然经济下滑的局面停止了,但是想要使全球经济再次恢复到经济增长的局面,确实非常困难的,想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局面,就必须再次投入大量的财力。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随之而来的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在那一年,全国的生产总值严重下降,并且以持续的有减无增的局面更加恶劣的发展着,就连平时发展比较稳定的出口产品,总额度也在快速的负增长。这样情况的出现,加剧了全国各个行业的挑战,使得我国的各大企业都在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二、我国各企业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的现状是比较粗犷的,基于自己“家大业大”不会去刻意的在意细节处理,这些情况都严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资金的浪费、公司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等问题,长此以往,企业的浪费数额是不可预计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之下,我国所要面临的经济管理上的首要问题就是,将我国经济市场由社会主义市场转变为企业市场,这样才能将竞争的主体变为企业。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条例以及市场经济管理条例,以此来让我国的经济更加快速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遭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很多都经营不下去,以致于倒闭,导致很多人失业等严重的问题。在这种局势下,只有不断地加强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改革,才能使更多的企业不被恶劣的大环境所淘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意义有两点。其一,在后金融时代到来的今天,全球的企业都在遭受着致命的打击,全球经济一再衰败,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从另一个层面看,企业的竞争更加强烈。这个时候,想要在后金融危机风暴下得以生存,企业就必须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创新出新的经济管理策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做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营销情况,企业的营业额提升了,就能很大程度的减轻被后金融危机时代淘汰的危险;其二,相对于国外的企业员工来说,我国企业的员工自身就存在着很多相当多严重的问题,比如,人员没有很好的稳定性、对所在单位不是很认可、专业水平不高、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了解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时,员工的这种问题突出的更加明显,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在这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何让企业能认清自己的问题,如何创新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如何更好的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都是如今企业所要面临的重点难题。

四、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在后金融危机的今天,企业要有一个严谨的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只有有了新的管理理念,才会对接下来的经济管理加以创新,而在这种大环境之中,有了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对企业在今后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领导者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开创新的经济管理形式,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企业的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在创新经济管理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增强新的管理理念中的危机意识,要从整体企业出发,制定能够掌控全局的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二)创新经营管理策略。创新经营管理策略是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企业创新经济管理的核心。简单来说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品牌进行创新,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企业一定有自己的原创品牌,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也要将质量做到最好,有自己的突出优势,进而在市场上打出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得到认可;其二是要与同行业企业进行结盟,两个做相同产品的企业,带着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强强联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异常残酷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市场发展空间。两个企业在结盟后,获益平分,风险共同承担,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还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是在根本上解决企业所要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工作人员技术过硬,才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由此看来,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在后金融危机的情况之下,对员工采取降薪、裁员等一系列对员工不利的制度,这种做法只会加大员工不满的情绪,从而使公司越来越糟糕,只有加强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以最少的人力资源成本达到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后金融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企业竞争之间优胜劣汰,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中经济管理的问题,为的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总得以生存,不至于被后金融危机淘汰。基于此,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经济管理的理念、为新时期的到来制定新的经营方式、用人标准细化处理以及在产品上加以创新,从而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现状,处理好产品在市场上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做好产品的质量和宣传,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企业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国英.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2).

[2]王珏.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

[3]邸刚.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

[4]袁柯楠.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14).

[5]李家克.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特区经济,2016(05).

[6]罗琳.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品牌(下半月),2015(07).

[7]张维国.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

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宣传公共危机知识,使农民树立公共危机观念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要正确地进行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就要求村干部树立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快速应对的效率观念、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的法制理念、信息和政务公开的“阳光政府”理念、决策民主化的理念、尊重科学规律的理念、积极协作的合作理念等。一个政府,只有他能够保障社会利益,促进事先社会意志及其目的,真正履行其责任的时候,才是合乎理性、道理,合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干部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意识,把履行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责任,作为村干部行政的最高目标。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危机意识的教育和普及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防范意识的教育,对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事件的心里教育、辅导和心里疏导。通过教育和普及。使村民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和发生事件时较强的承受能力。

(二)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警管理

农村公共危机事件预警预防预控管理,主要包括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危机预警预防和预控机制、建立公共危机的检测体系,注重信息联动系统,信息处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对其进行管理,不断完善危机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识别以及信息的和信息互动系统,一旦发现有危机的征兆,就可以迅速的进行分析和确认,以便及时发出预警警报,并能立即采取预控等措施,尽可能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村干部应尽快的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避免更大灾害的发生。

(三)危机发生时实施应急处置与控制管理

应急处置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紧迫、最关键的一环。要事先感知及早处理公共危机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必须有足够的条件和因素,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在公共危机发生后,必须迅速做出有效的处理,才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许多农村公共危机事件,比如说重大的农村自然灾害,虽然是不能避免的,但却可以控制和管理。一个国家如何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体现除了这个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管理化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公共危机影响扩大并恶化的时候,应急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减少损伤,恢复公信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控制事态的发展。

(四)对农村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

在控制管理与应急处置的后期,农村公共危机进入善后处置阶段。对这个阶段的管理,村干部的工作主要包括:善后安置、善后救助、对农民进行慰问和安抚、善后赔偿问题等。危机消除之后,要尽快恢复公共服务与设施,组织被疏导的村民重返家园,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生活困难的村民进行民政救济。组织心理专家,对心理收到创伤的村民进行干预,帮助其恢复健康。

(五)推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创新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相比有更多的危险与挑战。村干部必须不管的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水平。

二、村干部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理念老化、陈旧

公共危机发生时,村干部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决策,没有听取群众的意见,不尊重科学规律;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造成村民不知道真实情况,散播谣言,造成恐慌;村干部容易把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了第二位。

(二)缺乏公共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

我国的村干部一般是由本村有声望的人担任,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收到大学的教育,很少会接触到公共危机管理的知识。目前,村委会也有一定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多种多样,即使有相应的人才,因为是“外人”,村民们的排外,使他们很难施展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才能。

(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不强

在农村,自然灾害事故和是比较常见的公共危机。其中自然灾害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村干部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处理;主要表现在集体上访,近年来近郊的农村多发生此类事件,土地被征用赔偿不合理是村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村干部在对发生此类事件的处理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但是,如果发生不可预知或者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参考的公共危机事件,村干部对事件的处理则会手忙脚乱,耽误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造成危机事件影响的扩大。

(四)处理公共危机时的法律责任意识不健全

公共危机发生后,对造成的重大影响,村干部因担心自己的前途和个人影响,把责任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村干部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责任机制

村干部对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对危机事态的扩大应承担主要责任,甚至绝大部分责任。

1.明确村干部的职责。村干部是对农村公共危机活动进行管理的主要人员,因此,村干部的职责始终贯穿在危机管理活动之中。当危机情境出现时,村干部需要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遏制危机苗头。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者要冲在前面,要面面俱到,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危机过后,村干部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

2.建立责任机制。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切失职、失察、失范行政行为,致使时间损害扩大或未能实现可能实现的减少、降低损失目标,都必须进行责任追究,或要求责任人说明情况,或要求责任人引咎辞职。

(二)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人是公共危机管理别是在危机处理中的决定因素,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生命财产的保护。因此村干部应提高自己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案例,以备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同时,村干部村干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客观判断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对村干部进行激励

村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条件艰苦。在河南省辉县市周边调查的几个村庄中,村干部每月得到政府补贴600元,另外还有各个村委会发的补贴,根据村里经济情况所发数量不等。村干部一年干下来工资收入还不如村民出外打工挣的钱多,村干部心理积极性很受打击。而且村干部的退休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养老问题也使村干部们忧心忡忡。特别是在一些穷村,当村干部的收入更低,并且还要花时间处理村中的日常事务,影响了个人经济收入增加。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无疑使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使他们争强自己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要对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进行直接的经济补偿,并开表彰大会,使他们在精神上和经济上得到双重的激励。

上一篇: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