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和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13 11:07:19

初中数学和谐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实施课程是我们一直以来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核心,也是在研究数学教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创设一个有趣、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及方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法;建模

G633.6

初中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打造轻松课堂,和谐教学。拒绝传统式的课上不足课后补的填鸭式、高耗能、低效果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根据现代学习方法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由许多具体方法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一、三级建模范式下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发展,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实施新课改并且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新课改后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具有着生动新颖、发散思维、立体教学的特点。其中新课改的大致教学思想的方向就是三级建模,主要是指校级建模(一校一模)、学科建模(一科多模)和个人建模(一模多法)。在教学新范式的创立推进当中,教学时我们要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切实的体现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实践行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能够达到有机统一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在学校宏观的教学模式及数学学科的课型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

二、一模多法中构建高效课堂

知识的教学是需要经过一个从新知识点的接触学习、救治试点的巩固复习、检测考试后的评价总结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一模多法,针对不同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试卷的讲评课等,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种课型下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调整。如:新授课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而复习课就要先知识梳理,试卷讲评课就要先共性错误归纳;新授课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复习课就应该是学生归纳提升,试卷讲评就是学生查漏补缺。因此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情,有经验的教师就不会一个模式讲到底,这样学生也会产生倦怠,缺乏新意,ρ生的吸引力就达不到,长期下来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一模多法也是对学科建模的补充和矫正,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积累一些经验,然后使其不断得到完善。

三、构建问题教学法

无论是哪一种课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总是离不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是途径,解决问题是目的,这也是新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我们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参与讨论,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和热情。对此,教师一定要有相应的评价激励的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方式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短暂性的热情转化为终身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一般而言,在初中学生刚拿到一本新的书籍时,是充满着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的,而我们就应该以此为契机,培养巩固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不断主动学习的目的。而学生的新鲜好奇心是短暂的,我们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在短暂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可能会慢慢消失。而作为教学引导者,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因势利导”, 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在问题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形成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的习惯。当然,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的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么提出有效,有意义的问题。而有效、有意义的问题的提出是要紧紧围绕课程的内容。

2.每个学生参与讨论解决方法

问题教学法,也就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的,首先要发挥问题的吸引作用,设置悬念,促使学生探求新知和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问题提出后,需要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参与,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而小组间的讨论也能让优秀学生带领弱生共同进步。通过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交流,针对一个问题而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最后提出整合后的解决方案,这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

3.学生主动回答小组内的结果

讨论结束后,我们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以时小组推荐。具体形式:有站在小组里直接说结果、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前书写演讲。在一个小组回答后还可以其他小组补充。这一环节,主要是体现了组织教学的艺术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举一反三,多向思维。教学,不单单是教会怎么算题、怎么听课、怎么考出好成绩。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而小组间讨论好的结果,让这些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不自信的学生,让他们因为同学老师的鼓励、积极正确的发言而变得善于表达,敢于回答问题,同时增加自信心。

结语

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先因问题而生,而后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人类文明才一步步的前进。同时新课程的标准,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是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在课堂中,引导孩子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正确获取知识的途径,养成让学生自己本身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要与同事间、学科老师间,紧紧围绕着初中数学的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中心研究与探讨,让孩子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轻松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王敏勤与和谐高效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

[2]王秋月.课堂教学“三级建模”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5:70-72.

[3]王秋月.和谐教学的两个支点与三大策略[J].现代教育,2016,01:30-32.

作者简介:黄宛莹 女 (1970-08―20)汉 河南驻马店人 初中数学教师、中学高级(副高)职称 研究方向: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上一篇: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课... 下一篇:浅析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