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时间:2022-06-12 05:56:49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文章编号:1005-619X(2008)11-0681-02

我院门诊小儿输液患者多,而小儿静脉穿刺困难一直是较普遍的问题,现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经验报告如下。

1心理护理

小儿都害怕扎针,在操作前后都有哭闹、骚动的情况,故对于较大儿童在操作前给予赞扬、鼓励等,以稳定其情绪,使其尽量配合操作;对于婴幼儿,扎针准备动作宜快,避免长时间操作而增加恐惧感,同时应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静脉状态差,可能复扎次数较多的患儿,建议家长回避。同时,护理人员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镇静、果断、审慎、平和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操作方法

周岁以内的患儿,选头皮静脉穿刺。前额部的静脉不易滑动,易固定,常作为穿刺部位,其次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或足背大隐静脉;较年长肯合作的患儿,首选手背、足背及大隐静脉;抢救患儿时,可选择肘静脉或额上、外静脉穿刺或两路静脉开通,并最好用套管针穿刺。

2.1小儿头皮特点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缺点,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些,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要剃去头发才便于穿刺固定,但由于小儿多动,不易护理。

2.2光线强弱 一般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 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 cm。在没有穿刺成功之前,液体内不要先配入药液,以免在排空气及多次穿刺时浪费药液,剂量不准确而影响治疗,待穿刺成功后按医嘱所需加入药液。

3小儿头部固定

在穿刺时,小儿头部固定正确与否决定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助手或家属双手抱住小儿颧骨、颊部及下颌部,双肘为支撑点,小儿双手位于助手双手下,固定住小儿头部,不要压住小儿躯体及四肢,以免增加抵抗力而不易固定。

4进针手法

穿刺时一般采取直刺法,针头与皮肤呈10°~15°,进入皮肤后,根据血管粗细直曲,在皮肤内潜行0.5~1 cm,由浅入深,缓慢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

5固定针头

鉴于小儿多动欠合作等特点,针头固定很重要,针头固定得好,利于护理,顺利完成治疗。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不好而致使液体外渗,重新穿刺。针头粘贴时,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第一条胶布一定要把针柄粘贴牢固,以后的胶布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粘贴,胶布不能太长、太宽,以4~5 cm×1~1.5 cm为宜,太长一是浪费、不美观;二是拔针头时粘住毛发及皮肤引起疼痛。

6对特殊小儿的穿刺

对于皮肤黑、血管暴露不明显的小儿,穿刺难度大,要认真辨别血管走向、深浅,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直刺法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不要盲目进针,增加小儿痛苦。对于脱水小儿,血容量不足,头皮血管凹陷,回血差,需要助手配合。用5~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相应空液体接头皮穿刺针,待针进入头皮皮肤后,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的同时缓慢推行液体,以免针头被黏稠血液堵塞。

7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配制药液时剂量要准确,注意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等意外的发生。

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学习、总结经验,熟悉掌握头皮穿刺技巧及特点,提高头皮穿刺输液的成功率。

(收稿日期:2007-09-06)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疗养院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