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实力实现路径初探

时间:2022-06-10 07:47:32

摘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面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提升软实力,必须深入研究软实力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规律,紧紧抓住四大突破口,实施三大战略,全面推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Abstract: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task of soft power for the Party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ft power i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f we want to improve soft power, we must examine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soft power,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ience of building soft power, focus on four major breakthroughs, implement three strategie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oft power.

关键词: 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选择

Key words: soft pow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c choice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90-02

作者简介:曹武军(1976-),男,陕西宝鸡人,中共宝鸡市委党校讲师,宁夏大学20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深刻阐述了发展我国软实力的基本战略。软实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渐成体系。它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执政党的自觉。切实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探析

软实力理论既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也是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这一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资源、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虽然奈氏的软实力概念不断变化,但比较一致的是:首先,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力。其次,软实力是通过价值观和制度而得到展现的。其三,较之于硬实力的暴力性和强迫性而言,软实力更体现了感召力和吸引力。近年来,还有国外学者又提出了“柔性实力”、“粘性实力”等概念。在国内,学界长期将综合国力理解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总和,最早谈到软实力问题的是王沪宁,而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他将软实力定义为“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

软实力的概念提出后,其内涵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逐渐深化,成为包含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外交政策和国民素质等基本因素在内的系统范畴。是一个含及民族文化的渗透力、价值观念的认同力、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政策路线的执行力、国家形象的亲和力等在内的一个整体。其核心是价值观,通过政治制度来运用价值观便体现为软实力。较之于硬实力的刚性和强制力,软实力则更显柔性和吸引力、亲和力和渗透力,因而更具持久性。

软实力正类似于我国古代所说的“王道”,对一个国家的崛起具有重大能动作用。随着制度、政策、经济、文化等软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充分运用能够左右他人意愿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无形力量成为世界各国积极考虑的因素。软实力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成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的软实力战略。

2 软实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1 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与核心 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看,国家间的竞争根本上在于以文化和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的竞争。强国的竞争,不只是实力的竞争,还是文明的竞争。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指出:“控制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影响”。软实力是社会肌体健康的基因,支撑着一国的政治构建与运行,没有软实力对于经济的推动,经济难以维系持久的繁荣与稳定的发展。一个国家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不能叫真正的强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无形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软实力对一国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愈加明显。

2.2 发达国家发展软实力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升其的软实力策略主要为:一是政治制度的规制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经济、政治上的优势,设置发展中国家组织准入的规则和条件,特别是把国内问题与人权等问题强行挂钩,以此构建起了“制度霸权”,对一些国家产生了一定的规制力,也为其全球霸权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发达经济的扩张力。物质产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功用,它还凝结着无形的精神效用。西方国家在向我们销售物质产品的同时,也成功推销了西方企业乃至国家的信誉与形象。达到了以经济活动实现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扩张的效果。三是强势文化的渗透力。西方国家牢牢控制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四大西方主流通讯社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世界95%传媒市场。发达国家通过宣传通道渗透着其他国家,并为自己培植着代言人和追随者。四是价值观念的同化力。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欧美发达国家以其价值观为傲,积极宣扬并输出他们的民主和人权观,试图从价值观上把其它国家改造为欧美的追随者,维护其自身利益。总的看来,欧美国家运用软实力拓展国家利益的实践并非完全成功,但为我国发展软实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2.3 我国现阶段物质经济条件为发展软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普遍将综合国力理解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总和,据此认为只要我国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自然就会随之上升。这种经济决定论观点,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意识乃至文化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软实力提升并不明显,二者呈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民生条件明显改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第二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巨大,经济结构良好,经济往来几乎遍布全世界,我国的经济实力已具有了世界影响力。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中国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明显,充当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经济的极大改善和增强为我们注重软实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3 现阶段发展我国软实力的途径选择

提高国家软实力,既要遵循软实力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通过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和平发展”、“民主政治”等理念,形成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的能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系统。

3.1 发展软实力必须紧紧抓住四大突破口

3.1.1 以发达的经济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软实力首先要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目前,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但当“中国制造”风靡世界的时候,我们展示给世界的只有硬件、没有软件,更多的时候只是世界的低端加工厂。经济腾飞不能诞生民族品牌,这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软实力发展。这就要通过着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在这一过程中,努力使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过硬的质量与信誉,把民族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3.1.2 以繁荣的文化扩大国家的传播力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崛起,还必须有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化传媒实力和我国国际地位还很不相称,在国际文化传媒格局中抢占一席之地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深入研究媒体传播规律,整合媒体资源,加强媒体队伍建设,增强媒体整体功能,提高媒体传播效果。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3.1.3 以科学的体制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制度机制是关系软实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有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可以说,每一时期成功的大国,总是意味着它成功解决了它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制度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体制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当然,承认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并不能否认具体制度和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并不完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即便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还不成熟不健全。只有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解除,各种资源要素才能充分流动,每个人的才能得到绽放,社会财富才能得到充分涌流。十七大报告提出到二零二零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无疑为增强我们制度的软实力勾画了美好蓝图。

3.1.4 以优良的国民素质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国家形象是靠每一个国民来塑造的,国家软实力的传播也是通过每一个国民来实现的。只有“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形象。这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根和魂,具有使中华各族儿女产生文化认同的属性。当前,要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大力创新。特别是要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去粗取精,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到以人为本、以法治国、民主政治、和谐世界的新境界。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将此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纳入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总体战略。

3.2 发展软实力必须实施三大战略

3.2.1 推进和谐政党,为发展软实力营造良好的政党环境 发展软实力,必须首先坚持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和谐政党。中国共产党处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与主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先行者、引领者。其内部民主程度、先进程度和和谐程度,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3.2.2 构建和谐社会,为提升软实力奠定坚实的社会民众基础

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发展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协调。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平,在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一整套价值理念系统,才能对内产生民众的凝聚力,对外产生吸引力。这种软实力在本国越有成效,对他国的吸引力就越大。

3.2.3 致力和谐世界,为增强软实力搭建广阔的国际舞台 我国软实力的展示与运用离不开世界舞台,软实力的国际展示是国内软实力的外延。这也是对我国国际政治动员能力的检验,取决于我国能否为世界带来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公共产品。国家软实力对外主要是通过外交政策来展现的,新中国伊始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很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已对世界经济有了重大影响,且中国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地融入国际体系,极具复杂性,这无疑是对我国的国际软实力的极大挑战。这就要广泛借鉴古往今来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吸收中国古代先贤们有关以王道得天下的智慧,在致力于国内发展建设的同时,充分运用我国国家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宁夏党校学报,2008,10(03).

[2]赵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战略新思路.学习时报,2007年11月14日.

[3]赵启正.文化复兴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文汇报,2006年3月2日.

[4]陈江玲.软国力是和平崛起硬要求.广州日报,2004年5月11日.

上一篇:10KV箱式变电站设计浅议 下一篇:基于实例的产品快速配置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