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合唱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效

时间:2022-06-10 12:57:56

初中开展合唱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效

【内容摘要】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合唱更是学校美育工作的核心。切实转变观念,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好合唱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形成浓厚的合唱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挥合唱的育人功能具有一定实效。

【关键词】音乐教育 合唱 综合素质 实效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唱、念、奏、做、编等),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愿学。由于音乐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大多数学生是等闲视之,其关注点、注意力是放在其他主课的学习;二是教师不善教。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能透彻地理解“音乐新课标”精神,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学方式的转变。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必须寻求相应的策略,才能推进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基于此,笔者将合唱作为一个有效的切入点,10余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开展合唱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合唱是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0余年来,学校合唱团一直保持在80—120人的规模。每年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合唱团指导老师面试甄选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校选拔成员。合唱团始终坚持寓教于乐、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引导学生热爱音乐,锻炼心智,启迪智慧,快乐成长。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南华中学已形成了合唱课堂教学与合唱团课余活动相互结合、促进的浓厚合唱教育教学氛围,合唱团训练和演出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年的合唱团成员招募,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校合唱教育教学活动成果已经显现,合唱团代表学校参与区、市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屡获殊荣,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牢牢把握住两点:

一是注重过程中“六动”。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动起来才能更精彩。

主要包括“六个互动”,即1.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发展,师生共同成长。2.生生互动。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评价、反馈、倾听、激励、合作,互为师生,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竞争能力。3.教师与教材互动。教师钻研、转化教材,掌握教材,活化教材,树立新课程理念。4.学生与教材互动。学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培养自我教育力。5.教材与教材互动。“各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为了解决某一科学领域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有关的科学知识”(诺贝尔),各学科的教材联动,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6.师师互动。当今时代是一个交叉科学发展的时代。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一样,知识体系都是立体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倡导同科组老师的集体备课,跨学科老师的教法探究,有利于相互切磋,智慧碰撞,形成中小学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使教师的“教”真正成为塑造高尚人格的教学。

二是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实现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检验合唱是否能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实效,我们设计了系列问卷,分别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来自家长方面的数据显示:64%的合唱团孩子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相比参加合唱团之前,语文成绩得到提高和改善;57%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在数学方面获得进步;61%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在参加合唱团之后整体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90%的合唱团孩子家长表明他们的孩子非常有创造性,其他孩子家长的比例则为72%;86%合唱团孩子的家长表明他们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他孩子的家长比例为63%;82%的合唱团孩子家长表明他们的孩子记忆力很好,其他孩子家长的比例则为68%;43%的合唱团孩子家长表明他们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低于1小时,其他孩子家长的比例则为29%。来自教师方面的数据显示:63%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改进学生的数学能力;86%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改进学生的语言能力;88%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90%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好的习惯;90%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能力;93%的教师表示合唱会加强孩子的记忆能力;94%的教师相信合唱会使孩子们更自信;90%的教师表示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来自合唱团成员的数据显示:60%合唱团孩子在理解他人情绪和控制自己情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85%的学生更具有爱心;79%的孩子表明参加合唱活动后在学校能够认真听讲;92%的学生认为合唱活动可以使其更有团队精神;93%的学生认为参加合唱对于提升自己的知美、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大有好处。

由此可见,合唱对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实效主要表现在:以乐树德。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中学生的德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大力倡导开展合唱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合唱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因为合唱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意识。爱国主义是对于国家的一种强烈的忠诚和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也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德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阶段。优秀的合唱作品,如南华中学合唱团的“保留曲目”《黄河大合唱》《春天的故事》等总是能通过激昂的旋律、生动的歌词深深地感染中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以乐增智。智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和脑功能检测技术已经证明:合唱活动通过促进全脑功能的开发,对大脑发育和人的认知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和大量的实验还证明:虽然音乐活动需要大脑的左右半球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但音乐活动主要还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而右半球与人的创新创造能力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音乐活动能激活大脑右半球,使人的创新创造得到提高。因而,音乐智能的深度开发与发展,对其他各项智能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能。我国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认为自己的科学事业与音乐密切相关:在他对世界的认识上,音乐艺术开阔了他的心胸,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从而使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绩,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这有力地证明,音乐中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对科学思维有着积极的开拓和启发作用。

以乐健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合唱活动能在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合唱有利于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在长期的合唱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在合唱团表现优秀的队员,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也很好。这是因为他们在参与合唱活动时,直接表达或宣泄自己的情绪,舒缓压抑的心情,逐步消除学校、社会和家庭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合唱能培养中学生的协作心理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每次合唱训练和表演,都需要合唱团成员的齐心合作,每个声部的所有学生都要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齐声唱好高音或低音。只有这样,合唱出来的音响才会和谐、悦耳。正如合唱指挥家马革顺所说:“儿童合唱是培养儿童美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因为孩子们在演唱时必须有振奋的精神和协调的合作,歌唱时的状态又必须是崇高向上的。因此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此外,合唱训练能培养中学生坚韧的意志。合唱活动中,往往要训练较长时间,有时演出长达三四个小时,学生要长时间保持正确的站姿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演唱中还要注意气息的支持和情感的投入。因此,合唱不仅是脑力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而且也是对学生体力的考验。

以乐促美。美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当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日益多样化,这一点在音乐作品市场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均有一定的欣赏群。但毋庸置疑,在形形的音乐作品中,主题向上、思想健康、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和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区别是确实存在的。一些格调低下、反映低级趣味的音乐作品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变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走向堕落犯罪的道路。合唱选择的曲目无疑都是主题鲜明、催人向上向善向美的,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希望的田野》等。通过指导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定期排练、演唱,大家慢慢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从而在增强审美判断力的前提下,进行正常的审美活动。不仅如此,合唱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像雕塑、绘画、电影等艺术具有可感的视觉形象,而主要是靠声音来表现和传达感情,所以对音乐美的感受必须通过听觉器官来实现。从生理功能上来看,凡是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听觉感受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体会到音乐美。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则必须在先天听觉的基础上进行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才能逐渐形成“音乐的耳朵”。比如,一个缺乏音乐审美能力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黄河大合唱》,完全不能把握作品通过怒吼的狂风、嘶鸣的马群、咆哮的浪涛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表达的激愤高昂的感情。中学生通过参加合唱教育教学活动,从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开始,逐步到能准确地体验、认识完整的音乐作品,以奠定音乐审美基础,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合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包含着对音乐各要素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对作品浅表层次的欣赏、体会,而且参与了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音乐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和品味,从而获得美感和教育的能力,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三度创作”。通过长期参与合唱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接受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并逐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民生.音乐美纵横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陈锦杰.谈合唱与团队意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9)

[3]华山.试论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8)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南华中学

上一篇:音乐 7期 下一篇:音乐教育中文网站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