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探究

时间:2022-06-08 08:10:58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探究

[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统一性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内在合理性和长期复杂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博弈;取代

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52-01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一性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这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又继承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在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各国间的经济和科技交流与联系更为密切,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双方有很强的依赖性、互补性。

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博弈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博弈性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预期目的。具体表现为和而不同关系、双赢共处关系。

“和而不同”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应当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社会体制,相互交流和借鉴,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在“两制关系”的交往中,任何“双赢共处”的机会都不可能从天而降,而需要双方共同去创造、去争取。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相互关系准则,就成为一种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纵观历史,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的弱势,决定了其对外关系的被动地位,即使有着“双赢共处”的主观愿望,如果资本主义国家不配合也难以实现这一愿望。我们需要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但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和平需要争取,需要保卫。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有应对危机、应对挑战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要充分认识霸权主义的危险性。

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性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时,那么就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制度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越发达,就预示着资本家为自己挖掘坟墓,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向灭亡。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合理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积极扬弃。它保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它要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它消除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使用者;它解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束缚。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适应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这种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优势就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合理性,正是这种合理性,使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复杂长期性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经历了约3000年的时间,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经历了约500年的时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以此来推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同样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必然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社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其自身还在不断的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处于科技发达、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总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这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反复,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c].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

[2]王彪.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解读[J].工会论坛,2007(6).

[3]吕薇洲.社会主义流派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1).

上一篇:浅谈医院政工干部在新形势下的任务 下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被忽略的几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