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与体育课程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时间:2022-06-07 11:28:44

形体与体育课程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形体与体育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提出符合职业要求的仪表仪态、优美的外形、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健康的体魄能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和自信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集体协作精神能增加学生的竞争实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形体与体育课程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周红梅(1970-),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四川成都61009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32-01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较高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服务性管理人才奇缺。自20世纪90年代起,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一大产业,全世界1/10的就业岗位是旅游业提供的,到2017年,我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必将成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主要对象。时代和市场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性旅游服务接待与经营管理类人才。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对于我国旅游大省经济腾飞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和市场呼唤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有基本认识,熟悉国家有关旅游法规,热爱旅游事业,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基础,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较强的现代服务意识,并且能够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以上职业素养,形体与体育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适应国内对高素质的应用性旅游服务接待与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健康优美的外形、优雅得体的行为举止、良好的个人修养、良好的职业风范以及良好的行业适应性等。高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开设必须跟上企业的需求和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的旅游业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形体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影响

1.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心,为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形体训练的主要特征是施教者以人体生理科学原理、美学原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专项素质为基础,以塑造健康优美的形象为核心,以提高形体的控制力与表现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优雅气质为目的进行的教学过程。形体课程的芭蕾基础训练部分内容、基本舞步的部分内容以及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力量和耐力素质。通过形体课程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增强可塑性和学生形体的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和技巧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形体效果。

2.人的良好发展对个体精神素质和内在品质的依赖越来越强。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具备职业实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标志着从学业成功走向职业成功。层次全面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如学习个人形象、接人待物、举止风度、仪式礼仪、礼俗文化知识,形成由外显到内涵、由行为到心灵、由个体到职业、由礼俗到文化等。形体训练课应体现形体训练与服务接待礼仪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健康优美的外形,使所学知识更加切合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挖掘学生的旅游天赋,形体训练课程可增加必要的实训课时,通过对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主要姿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个体仪态和规范的动作要领,改变仪态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完善个体形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自信心,增强就业的竞争实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体育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影响

1.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高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本质,学会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自我监督的方法,培养集体协作精神,运用所学知识欣赏体育竞赛。

2.体育课程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在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不但要有较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活动中,成功与失败、刚强与胆怯、自制与冲动、个人与集体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的绝佳机会,更是积累人生经验的最佳方法与手段。时代需要高素质应用型旅游服务接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职业要求的经营管理类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程正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职业教育根本使命的重要方式。体育能使人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与合作、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个人魅力和自信心。实践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开设应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必备的职业素养。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成功为导向,积极探寻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引导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从学业成功走向就业成功。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应该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把重点放在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活的经验、学习生命的意义上。体育是体验人生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动的活动,学生感受人生的权利与义务、进取与退缩、激情与理性的机会比学校其他活动多。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形成强健体魄,也形成人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体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上进心和归属感、端正的就业态度,这些都是符合职业要求的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需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历史、人文素质,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支撑导游的工作程序的基本条件,如接待计划、接团服务、旅游沿途讲解、入店服务、商定日程、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较多,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在此基础上,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独特的作用,使体育活动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增强耐力的最佳方法与手段。

4.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导游服务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训很重要。处惊不乱,临危不惧,有秩序地疏散人群,避免拥挤,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体育课程可以直接安排与自救、逃生相应课时,将预防地震、火灾的逃生、自救和互救动作渗透到体育课训练科目中,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相关的灾害场景与氛围,设计一定的障碍,放置一些道具,让学生了解在工作场所的火场、地震、暴力等突发事件中相应的逃生方法与技能,系统地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点拨,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既能得到身体综合素质训练,又能学到遇险自救及救护伤员知识,掌握相对应的疏散路线,提高团队的逃生生还率。通过体育课程实践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就业能力也随之增强。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自救、互救与逃生课,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同情心、勤于思考、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形体与体育课程开设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升人格魅力,增加学生的竞争实力和就业能力。旅游专业在校的学习者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明白,任何职业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要反映职业实践所要求的“做”或“行动”,这也决定着“教”与“学”的标准,进行科学的就业规划,并积极付诸实践和努力,能够尽快实现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朱政.浅论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8(3).

[2]向智星.形体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肖莉.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上一篇:谈赏识方法对大学生的激励效应 下一篇:“实验心理学”教学课件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