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2 03:39:09

体验式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课程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室环境中,自主获得专业技能和实战经验。对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设计本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周瑾(1976-),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浙江温州325035)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56-02

艺术设计是建立在人文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色。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推进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艺术高校教学体系构建的方向。但目前部分艺术高校在教学中依然重“学”轻“术”,既偏离了学科特性,也与社会行业急需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但许多地方高校培养的设计人才却无法满足这种迫切需求,这无疑形成了巨大的供需矛盾。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新型教学方式的开发更是当务之急。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教学体会,认为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导入体验式教学是解决上述矛盾、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我国现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从教育部的学科规范要求到各地方院校的教学计划,都开始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与行动的有机统一。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和模式设计,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设计本科教学依然沿用“授”―“受”模式,脱离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轨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研究设计人才需求的应用能力,以及如何实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2.实践环节单一,主要依靠毕业实习课程。大部分艺术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虽然均安排毕业实习课程,也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实践训练,但由于受时间限制,学生又缺乏基础实践能力的积累,加之毕业展览与联络工作的双重压力,往往事与愿违,违背了理论转化实践的渐进性与反复性规律。

3.教学计划实践环节设置单一。理论联系实践处于师生的自发状况,缺乏系统的指导。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大纲的限制,也只能是模拟虚拟案例或者建议学生课余实习,导致大多数学生忽视专业实践。

4.高校个别专业尝试实践活动,但未列入教学计划。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些艺术设计高校结合个别专业也尝试一些实践活动,如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等,但并未有意识地将这些实践活动系统地纳入教学计划范畴。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院化”教学脱离社会经济建设。首先,传统观念对认识的制约。由于高等设计教育培养创新应用人才的方针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造成师生对设计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教与学的主动性。其次,被动型教学方式对思维能力的束缚。由教师演示虚拟案例,按照规定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地训练,既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封闭了思维的拓展,导致学生对课程乏味,甚至养成不操作的惰性。再次,课程结构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限制。教学计划缺乏对课程的系统规划,零散的技能操作训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设计教育,应以“应用能力”为特质,在设计课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并运用于理论教学。

二、艺术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理念与体现

所谓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是指借鉴当前企业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自主学习。在设计课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着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在实践积累中体悟设计的真实价值。

将体验式教学导入艺术设计课程,以实践体验为导向,借助工作室平台构建设计教学载体。把电脑美术、图形设计、模型制作、包装设计、摄影等实践内容的各专业子课程教学活动与工作室结合,形成体验教学与专业特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体验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借鉴企业管理流程,设立实践课程的内容层次,并在教学中引入真题,启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依托工作室的实践活动,提升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还可以在体验式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范畴。把所积累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创业和竞赛中,创造更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这也是“思考―实践―创造”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体现,强化“教、产、研”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来说,具体经历和主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概念与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及应用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专业特点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内容层次。体验式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实践”的经历与体悟展开。教师要根据实践的递进规律、专业课程特色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层次,并以“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大模块进行划分,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将各专业子课程的实践内容分类并纳入这三大模块,以模拟工作室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开展体验式教学,环境艺术专业培养创意思维的“设计基础”“模型制作”等,可归类于“基础实践”;培养专业技能的“制图标准”“效果图制作”等,可归类于“综合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的“园林设计”“住宅设计”“酒店设计”等,可归类于“创新实践”,建立模拟工作室。

2.设置“企业工作室”情境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除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外,还要创设“工作室”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各种真实的或模拟的实战环境中,教师通过“项目工作室”,引导和启发学生,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知识、获得技能和实战经验,从而实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框架主要由“理解”“演化”“操作”组成,这三个阶段基本上构建了课堂上的“实训单元”。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企业操作步骤,设置“实训单元”的任务与要求,并以国内外真实案例解释概念,让学生在课程初期就得到全面的体验,增进学习的欲望。然后以“项目小组”组织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操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培训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随后,再根据企业“项目课题”启发学生利用所演练的技能结合课程概念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以“实物展示”“课程心得”做出有章可循的评估。工作室内每个课程的“实训单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互动体验循环,即思考―行动―反馈―评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持实战动机,积极探索潜在的自我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技能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本身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展,进而逐步实现“思考―学习―创造”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3.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推进“教、产、研”三结合。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向综合实践基地扩展。根据“创新实践”的课程需要,开设校外实习、设计心理、参观考察、展览竞赛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基地,把这些参与性强、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综合实践活动扩展到基地培训,使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也是体验式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紧密围绕实现艺术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开展,充分体现学生与设计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品质。另外,实践基地的课程开发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标准,如“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等,再结合地方实际,联合地方设计协会、企业、展览馆、图书馆等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共享资源,形成灵活特色的发展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使艺术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强化了学生自主积累设计经验的培养,为一线教学贯彻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推进了艺术院校“教、产、研”三结合的发展空间。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将在艺术设计课程实践中精进、在情境中感悟、在思索中探知、在生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强调的亲历探求与团队学习的工作室情境规划,旨在通过“教”―“学”互动与团队合作经历,深化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赖,强化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把学生技能实践与思维创新结合起来,运用实践基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中得以升华,促进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的成熟。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张志勇.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美)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职高专大学生学习动力体系及其形成途径 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