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责任关怀理念的推进

时间:2022-08-08 06:24:15

高职院校中责任关怀理念的推进

[摘要]文章认为高职院校应将责任关怀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围绕责任关怀开设系列课程;开展以责任关怀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作用;责任关怀素质教育需贯穿学生在校的教学生活各环节。

[关键词]高职院校责任关怀职业素质

[作者简介]卞进发(1954-),男,河南桐柏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王一男(1978-),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化工生产技术及催化剂制备研究工作。(江苏南京21004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74-01

一、责任关怀的内涵、产生背景及推广与实施情况

1.责任关怀内涵。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是化工企业自发倡导的一种行动,是化工企业在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提品的同时,还自愿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也借此提高化工企业的运行标准并赢得公众的信任。其内涵是全球化学工业自发性的就健康、安全及环境等方面不断改善绩效的行为。

2.责任关怀产生的背景及其推广。工业化初期,人们片面追求化工行业带来的利益,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恶果促使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大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空前觉醒。但自此之后,一旦提起化学工业,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污染物、致癌物,似乎污染环境是化工企业不可去除的标签。为了改变这种片面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化学品制造协会率先提出责任关怀制度,它成为该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即坚信并承诺化学工业也能够和其他工业行业一样,能够负责任地关心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消除对环境的污染。1988年和1990年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和美国合成有机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分别把责任关怀引入美国。随后,欧洲化学制造商协会也采纳、实施了责任关怀。亚洲,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化工行业协会也承诺实施责任关怀,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是全球责任关怀的主要推动者,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施推广责任关怀计划。到2009年,已有53个国家或地区的化工协会接受了这一理念并组织实施。

3.我国责任关怀的实施情况。我国自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在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责任关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化工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逐渐理解,再到主动实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责任关怀纳入企业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生产、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二、在高职院校推进责任关怀理念的意义

2001年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必须在未来20年花费2%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到环境保护才能达到美国80年代的水平。其中采矿、电力、化工生产、食品加工、造纸和纺织等领域备受关注。我国地域广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但现今东部发达地区许多城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其中大中型石油与化工企业已具备了实施责任关怀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经验。中外学者用实证研究方法体系,建立了责任关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出化工企业承担责任关怀确实对企业效益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开设化工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与本地化工行业有紧密的联系,很多校区或实习实训场所就毗邻化工园区或企业厂区。因此,职业院校本身就是推行责任关怀的化工企业所在社区的一部分,其培养出的化工专业学生大多数是到化工生产一线工作。但有研究对在校的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健康、安全、环境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折射出当今相关教育只停留于感性认识层次。因此,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责任关怀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三、具体推进责任关怀的措施

1.将责任关怀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在哲学、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从原理上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四者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一方面可给德育工作增加新的内容和活力;另一方面也使责任关怀可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得到合理的阐释,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环境安全健康的职业意识,开展调研,寻找切入点,善于把责任关怀与德育及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围绕责任关怀开设系列课程。开设责任关怀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并与学分挂钩是高职院校开展化工职业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开设责任关怀课程,要考虑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专业具体情况确定必修或选修。在近几年高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以及项目化理实一体的教学中,把责任关怀相关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植入课程中,这样会起到浸入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总之,要建立学生责任关怀的理念,不是要完全学校原有的在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教学形式或体系,而是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补充一些新的东西,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责任关怀知识。比如,在我国颁布的《责任关怀实施准则》中对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储运安全、污染防治、工艺安全、职业健康安全、产品安全监管中多次出现的“承诺”“沟通”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等。

3.开展以责任关怀教育为主题宣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作用。开展多样的责任关怀主题宣传,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园内利用各种文化节契机,通过画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工具,开展全方位、多视角、生动活泼的宣传,普及并增强学生对责任关怀的认识。在现代社会,社会团体作为第三部门在社会意识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相关社团作为其特殊形式,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上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当前高职院校作为责任关怀教育的第二课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社团可以组织同学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向公众宣传环保安全理念,和相关企业共同推进所在社区的“社区认知计划”提高社区的知情权,到企业参观,对化工产品、工艺、运输、储存等关注的问题进行模拟评估和公示。另外,学校应该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特别是有关环境保护、职业安全的社会实践项目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重点扶持,通过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刻体悟到责任关怀的重要性,开动脑筋,为责任关怀取得更大的成效出谋划策。

4.责任关怀素质教育需贯穿学生在校的教学生活各环节。在化工类专业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在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中就需有走进化工、了解专业、责任关怀、企业理念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中也需有明确的体现。在实习实训期间,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寻找切入点,总结归纳深化责任关怀的理念。只有把责任关怀的理念转化为在教学中的自觉、具体行动,同时学校在校园管理、科研、教研等各方面和全过程把责任关怀和现今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才能推进安全、环境、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德福.责任关怀是企业很好的战略[J].化工管理,2010(2).

[2]许晓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责任关怀[J].现代职业安全,2007(5).

[3]佚名.汽巴精化与责任关怀[J].化工文摘,2001(11).

[4]杨再鹏.我国化学工业要承诺并实施责任关怀[J].化工环保,2006(4).

[5]刘易.化工企业责任关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6).

[6]尹学英.高职环境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教育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09(12).

[7]Ullman A H.Industry Codes as Agents of Change:Responsible Care Doption by US Chemical Companies[M].Chicago:Chicago Probous Publishing,2006.

[8]Waddock,Graves.The Chemical Companies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7(8).

上一篇:略论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管理 下一篇:高职高专大学生学习动力体系及其形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