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舆论监督现状与启示

时间:2022-06-07 06:06:41

摘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利的义务监督员和法庭陪审员,直接参与到司法实践中,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审视我国的舆论监督的现状出发,从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探究舆论监督权的运用范围以及程度,找出舆论监督权在运用时遇到的困难,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从而推动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舆论监督 媒体审判 报道自由

近年来发生了几件轰动全国的案例,如“药家鑫 案”、“许霆案”、“张金柱案”等,这些案件的定罪结果和最后或加重或减轻的量刑判决,都体现了我国媒体对定罪量刑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媒体已然成为了最为有力的监督员,参与到了司法实践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全方位审视中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权。我国宪法规定中虽然没有用舆论监督权的概念,但在相关的条文中直接或间接规定了舆论监督权的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几条法律条文中或间接或直接对舆论监督权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规定。

另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已开始出现“舆论监督”的规定。1990年《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把“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列为报纸的职能之一。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1997年《价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新闻单位有权进行价格舆论监督。”这三个法律法规规定中,或是将舆论监督作为报纸的一项职业性的权利,或是将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介的一项义务,或是清楚明白表示媒体享有舆论监督权,这从法律上为该权力提供了基础。

然而,虽然我国的现有法律中有对舆论监督的规定,但这明显是不够的,远不能适应舆论监督的需要。我国的舆论监督仍旧是困难重重:

理论方面,目前我国只有一些对舆论监督做出了粗略规定的法律条文,而《新闻法》 《出版法》等可以对舆论监督权利做出保护和限制的专门法律迟迟不能出台。而且由于我国没有违宪审查制度、也没有宪法诉讼,所以宪法确认的权利要靠其他的具体立法去落实,这样一来就使我国的舆论监督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在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种权力”的舆论监督权严重缺乏法律基础,成为十分脆弱的权力,常常受到干扰。

实践方面,舆论监督权的行使也十分困难。本来,《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第七条)既然审判是公开的,监督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司法审判确有其特殊性,目前在司法独立和舆论监督之间没有建立起应有法律规范,现实中司法界对舆论监督持抵制态度。

基于以上内容,给我国带来以下启示:

一、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

(一)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

从法律角度保护被告人能被公正审判的权利以及新闻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同时还要完善我国的诉讼程序,使法院可以依照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审判。

(二)加强廉政建设,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

加强政府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政府工作体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努力塑造一个阳光政府、廉洁政府。

二、法院应当完善自身并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一)法官应当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

法官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因为法官的判决可能决定了被告人的人生,所以判决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尽量减少误判错判的几率。

(二)法院也应当加强与传媒的沟通交流

法院应和媒体间建立规范的信息渠道,使媒体工作者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真实的信息。另外还可以改善记者的采访条件,尊重记者的采访权,为记者采访提供方便。做到在限制媒体干预公正审判的同时,确保媒体自由报道的权利

三、媒体要进行自我约束而非简单的依靠强制规定

(一)媒体的报道要谨慎

媒体在报道时,应当遵循我国的法律规定,做到合理合法,同时在报道的时候要客观真实,尤其要谨慎对未审或者在审案件发表结论性的评论。毕竟,对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才是媒体的应有作为,而传递错误的信息是不当的,有意传递错误信息,更是背离新闻职业道德。

(二)加强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媒体工作人员不能背离基本的法律常识,尤其是对法制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承担了普及法律知识的社会责任。另外媒体工作人员在写文章的时候要秉承公平、正义、关怀的观念,对于尚未结案的案件,评论报道要符合实际,不可随意发表夹杂带有个人主观意愿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传媒与司法三题[J].法学研究, 1998.6

[2]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3]傅达林.寻求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和谐[J].风云大讲堂

[4]肖婧.论媒体对司法的影响机制及应对之策[J].法制与经济,2010.12

[5]宋双,薛颖.关于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J].2011.2.11

[6]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J]

上一篇:浅谈广告创意关注原则在高校教学设计中的借用 下一篇: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