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验实践及技术要点分析

时间:2022-06-06 07:11:27

混凝土试验实践及技术要点分析

【摘 要】在当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颇为广泛,它是建筑结构受力的主要承载体,具有骨架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可以说,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由混凝土的好坏所决定。本文从试验实践特性和施工技术要点两个方面入手,揭开混凝土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技术;施工;试验;混凝土

混凝土表面看似不起眼,在工程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实则关于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地位也在攀升,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混合型混凝土。充分了解混凝土的质量,就是在关注工程项目的安危。

1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简称砼,是一种工程复合材料,由胶凝物质将一些工程材料胶结而成。一般的混凝土由水泥、砂、石、水以及特殊的外加剂、掺合料作为基础,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到的工程材料。

2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就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2.1 要求

2.1.1 强度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达到建筑结构的强度要求。为了保证配合比设计符合强度要求,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配合比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并根据施工情况、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使配制强度高于设计强度。另外,要根据施工过程进行样本检验,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必要时经过负责人员的批准进行调整与修改。

2.1.2 和易性要求

混凝土在工程施工部位不同,其钢筋的配筋数量、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其良好的施工和易性,不会在浇筑中产生分崩离析,从而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

2.1.3 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除了要满足明确规定的性能以外,在环境较差的地区还要考虑没有明确提出的耐久性要求。为了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一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保证其质量,另一方面对配合比设计进行方案优化。

2.1.4 经济要求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因此,不仅要优化配合比设计本身,还要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既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实现质量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2 影响因素

2.2.1 水灰比

水灰比指的是水与水泥的比例。水灰比的确定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设计有关。在满足这两个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水灰比,能够节约水泥用量。

2.2 砂率

砂率指的是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砂率能够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在保证和易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小的砂率,能够节约水泥用量。

2.2.3 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1m?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减小用水量,能够节约水泥。

2.3 配合比设计步骤

2.3.1 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2)通过计算和查表,选定合适的水灰比。

(3)确定单位用水量。

(4)根据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计算出水泥用量。

(5)通过查表,选定合适的砂率。

(6)计算砂石用量。

2.3.2 适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2.3.3 校验水灰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2.3.4 根据现场施工材料的实际含水量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

3 技术要点

3.1 材料选择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施工中,首先要把好材料关。保证材料既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具有优良质量。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就能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能。

3.1.1 水泥

水泥具有水热化的特性,这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应该选择大型厂家生产的低热水泥,这样有利于从源头降低混凝土的开裂。在采购的过程中,施工方要派专人对水泥生产厂家进行调查,比如出厂证明、生产合格证等,以便确保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1.2 骨料

在混凝土中,骨料起到支撑和填充的作用,因此对骨料的选择十分严格。质量和强度较高、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良好、有机杂质含量低,是对骨料的基本要求。

对于粗骨料而言,应该选用级配自然连续的碎石,其粒径要小于混凝土截面的1/4,小于钢筋间距的3/4。对于细骨料而言,应该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3.1.3 外加剂

不同的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不同特性。在混凝土开裂的预防上,添加适当的粉煤灰作为外加剂效果最佳。它能够弱化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水化热,适度增强延展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另外,粉煤灰中所含的木质素磺酸钙,其表面所含的活性剂能够分散水泥颗粒,从而降低水的张力,预防并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3.1.4 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决定因素。一旦配合比出现差错,混凝土的施工就一定不能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因此建筑工程师一定要将配合比放在首要位置,满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和基本性能要求。当混凝土的流动性指标确定后,使用水灰比小的配合比或者适当减少水泥用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3.2 施工过程技术要点

3.2.1 浇筑

首先,如果混凝土的检测结果显示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就不能进行浇筑,应该退回搅拌站。然后,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向成品的混凝土中加水、水泥、砂石等材料。在采取分层浇筑的工艺时,应该把握好两次浇筑的时间差,将初凝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免形成施工裂缝。最后,可以将混凝土的浇筑流程口诀记在心间:随意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步到位。

3.2.2 振捣

对浇筑好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共分为三个地方,分别是坡角、坡中间、坡顶。 对这三个部位的振捣符合要求,才能够保证整个坡面达到设计的效果。

关于振捣棒的使用,一是要根据混凝土的数量和工程部位控制好振捣的时间;二是要控制插入的深度,一般为50mm以上;三是要控制移动的间距,大概在400mm左右;四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技巧,防止产生气泡和分崩离析。当振捣完成后,达到密实的要求,就用刮杠把混凝土的表面刮平。

3.2.3 温度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多种多样,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第一,改善骨料级配来规避温度的产生。在干硬性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混合料,从而降低水泥的用量。

第二,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用水冷却碎石,或者直接加水,以降低浇筑时产生的高温。

在这些温度控制的措施上,不要生搬硬套。因为方法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而来的,要随时发现可以散发温度的其它途径。

3.2.4 敷设管线

(1)在多根管线的集散处,最好使用放射状进行分布,避免平行紧密的排列方式。这样能够方便浇筑管线下方的混凝土。

(2)管线的铺设一定要保证其牢固程度,尽量防止立体交叉。可以委派专人进行定期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尤其是屋面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

(3)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由于环境因素容易加快水分的蒸发,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失水。所以进行洒水后,应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3.2.5 加强管理

施工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流畅性、持续性,避免出现工程事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例如:钢筋工根据施工情况对钢筋进行位移、焊接、截取,以保证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领工对施工工序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留下记录信息;技术员实时掌控现场施工进度与技术鉴定,为工程的进行提供质量保障。所有人员相互配合,共同为工程的建筑奉献一份力量。

4 结语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一项优质的混凝土成品,需要前期设计、施工、后期养护等各个阶段的共同努力。充分了解混凝土的试验特性,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就能提高对混凝土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岳菊红.混凝土配合理论在现场运用的实践[J].科技信息,009(29).

[2]戴秋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012(16).

[3]薛祥发.分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现场施工[J].建材与装饰,012(19).

上一篇:关于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性能及应用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