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写作教学中文章修改浅谈

时间:2022-06-02 11:08:32

中职写作教学中文章修改浅谈

由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充分论证了“文章贵自修改”这一中心论点。从而呼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写作教学中,要真正地践行前人的宝贵经验,让学生的文章也“贵”起来。

中职文章修改修改方法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可见精炼的文章是反复修改的结果。位居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辛成就的;长篇巨著《子夜》也是茅盾的反复修改才诞生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的精炼开头,也是欧阳修从几十个字中反复修改来的。事实证明:凡优秀作品无一不是作者反复修改而成的。所以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一、文章因修改难能,故而可贵

(一)诗贵在炼字,炼字即修改

在诗的炼字上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贾岛的“推敲”。推敲在此就是修改。贾岛在推敲上下的功夫是无法用数字统计的。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就改了三年。也正如诗人自己说的“二句三年得的,一吟双泪流”。因此,在《春渚纪闻》中有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话:“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今天所藏原稿,涂窜甚多。”在中职写作教学中,要以古人为榜样,及时引导学生践行文章的修改。

(二)文学巨著的修改弥足珍贵

写诗如此,作文亦无不如此!俄国的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许多巨著都保存有十次二十次的未定稿。其中一篇论文,竟然改了九十多次!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曾如是回忆:他老人家生前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过的作品。他绝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之于众的行为。

看鲁迅先生的手稿,似乎修改不多。其实鲁迅写文章总是要等到腹稿完全成熟,甚至连词语都想好了,才下笔的。写成后,也仍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可见,鲁迅是很重视文章修改的。郭沫若也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在他的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一场中,他采纳演员的建议,只改一了个字:把“是”改为“这”,而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剧中人物的情感得到更充分地体现。

因此,对创作抱严谨态度的作者,从不草率成篇。他们每有所作,必定咬文嚼字,反复修改。一旦发表,则往往成为传世的经典。而文章写成后不加修改就草率公之于众,是不懂得做文章甘苦的表现,也是对读者极大地不尊重。

二、文章因作者精益求精地修改而可贵

修改,是文章写作中重要的一环。完成初稿只是第一步,还必须精心修改,才能拿出示人。故而文章也贵在修改。因此,我们要有欧阳修“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的态度;也要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白居易的诗之所以通俗易懂,是因为他“每做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反复易之。”俄国的大作家果戈里焚烧自己剧本,也只因他读剧本时朋友睡着了,他严肃地对朋友说:“你的睡觉是对我的剧本的最好的评价”。可见,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都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的。因此,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有其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而那些粗制滥造的文章,早已烟消云散了。

三、文章贵起来的法宝

今天我们写作,要秉承古人的优良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千锤百炼,刻意求工。写文章需要知识的积淀,改文章更是一门讲究的学问。古今中外的文豪先贤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孜孜以求,内化为自己的学问。法宝就是:

(一)学习白居易求老妪解诗的方法

一篇文章写出来,自我感觉良好,但一经别人审阅或讨论,就会发现诸多问题,找出许多非改不可的地方,这是旁观者清的缘故。因此,把自己的文章念给别人听,或请别人审阅,或交由大家讨论,这都是修改文章,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办法。

(二)学习欧阳修的贴之于墙,逐日念诵的方法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精品佳作的文章也贵自修改。一篇文章写出来,自己读第一遍也许感觉还不错,搁置几天再读,会觉得有诸多不妥;可能又会有新的灵感。所以文章写成后不要急于发表,要精雕细琢,反复修改。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学习贾岛反复推敲的方法

诗文不厌改,文章出苦心。这是前人创作经验的结晶。古今中外凡脍炙人口的优秀佳作,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千锤百炼改成的。它们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四)学习鲁迅删繁就简的方法

鲁迅说:“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里说的“去粉饰”就是修改。鲁迅又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写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这里说的“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仍然是修改。鲁迅先生的文章,之所以能做到篇幅短小精悍,而内容博大精深,正是因为他能做到删繁就简。

四、总结

文章贵修改,更贵在践行。我们既知道了文章要修改,更明白了修改文章的可贵。那么有了理论上的依据,更可贵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的认真践行。我们要善于向古今中外的名家学习,也要勇于实践,学生的文章自然也能“贵”起来。在中职写作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古今经典中汲取营养,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厚积薄发;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学生写成作文后,让他们借鉴上文修改文章的方法,反复修改,假以时日,也一定能出“贵”文章的。诗工而后传世,文又而后闪光。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修改文章也是如此。在此,敬请广大的中职语文教师,能在前人诗文修改经验的指导下,在写作课的教学中,把文章的修改作为写作教学中重要的一课吧。因为文章贵自修改来!

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经典佳作印证了修改的重要,有名家的身体力行,也有名家的谆谆教诲。在中职写作教学这片沃土中,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经验传承下去。所以,在中职写作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践行着,摸索着。

参考文献:

[1]宋何e.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

[2]朱光潜.咬文嚼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8.

[3]鲁迅.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87-188.

上一篇:社会迅速发展时期高校教师育人探索 下一篇:社工人员在人情情境中的资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