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人员在人情情境中的资源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1 09:02:55

社工人员在人情情境中的资源应用研究

良好的专业关系对社会工作服务效果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由于特殊的过去和案主特殊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于案主建立关系时容易产生“多重关系”的伦理困境。社会工作由于没有形成西方社会的制度信任,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建立专业关系并非易事。

社工 人情情境 资源运用 人情社会

一、讲情义之关系

在社会工作中,除了协助案主解决其需要和问题,社会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各方努力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满足案主的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资源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不得不作出艰难的伦理抉择。中国社会讲究人情、重和谐,重视人际关系,认为“见面三分情、礼尚往来”。因此,如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怎样做出伦理抉择,如何在不同的人情情境中妥善、公平地分配资源,都是我们所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帮助案主自己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助人自助”,在专业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就是适度的情感介入,但如果专业关系如果演变成双重关系或多重关系,会导致过高的情感投入,产生移情于反移情现象,进而影响助人效果。

二、重权威之关系

传统中国社会对权威关系非常明显,每当不熟悉或初次认识的人见面,往往需要做排列高低或尊卑。在社会工作中,社工人员在面对案主时,也会出现“权威关系”。所以,专业关系的建立不是单一简单的方式。廖荣利是这样界定专业关系的:“专业人员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社会工作人员透过此种交互作用以协助当事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中国文化情境对社会工作发展专业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仅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需要将其与专业过程相结合,发展适合本土情境中人群特性的服务模式。正如刘梦教授所说:“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不仅对中国有益,也会对全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讨,将影响国际对社会工作的定义。”

三、给面子之关系

在专业关系建立的过程中,面子在中国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双方关系发展。“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一方不给另一方面子,就会影响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严重的会导致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因此,工作者给不给面子是服务对象判断工作者是否接纳自己的一个标尺,这也将直接影响服务对象对工作者的信任,以及继续与工作者合作的意愿。社会工作者需要学习善用“人情”手段。一,平时个人应以礼物、拜会、问候等方式与关系网内的人增加联系,保持良好关系。二,当关系网内有人碰到困难的时候,应当有同情心,体谅他并帮助他,即“做人情”。社会工作者也应该特别重视“面子”和“面子功夫”,这对专业关系的建立也非常有帮助。社会地位和声望直接影响“面子”,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培养专业素质,提高自身修养,提高社会工作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四、做人情之关系

首先,人情社会与“做人情”密不可分,从普通人的直观感觉出发,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自己处于“人情社会”中,其次从学术角度出发,西方的学术界是几乎是没有“人情社会”的说法,最早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的费孝通先生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中国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中国文化情境下的“人情与面子”,对社会工作发展专业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不仅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需要将其与专业过程相结合,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的发展也需要讨论“人情与面子”的意义,挖掘并发挥其在本土情境下的优势,规避劣势,发展适合本土情境中人群特性的服务模式。

五、总结

社工人员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并非像一般客户关系,是专业性和人情社会背景下的复杂关系的构建。中国社会中的“人情关系”往往是社工人员与案主建立关系第一步的基础,但在实际社会工作中,作为社工人员,更需注意“人情”、“专业”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只有坚持专业原则,工作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案主。

参考文献:

[1]何振刚.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胥英明,金淑娟.论企业管理中社会工作的介入[J].商场现代化,2008(18).

[3]黄素芳,詹颖.基于需求屋次理论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合作经济与科技.

[4]黄珊峰.关于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工作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9.

[5]吴照云.理性看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财经,2006(5).

[6]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7-99.

上一篇:中职写作教学中文章修改浅谈 下一篇:论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