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引导途径

时间:2022-05-31 03:10:13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引导途径

摘要:本篇文章从“中国梦”视角着手,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展开研究,结合笔者自身高校学生工作经历经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供保障;高校应当加大思想引导力度,将“中国梦”定位为大学生就业观指导教育的基础;提高对家庭因素的重视程度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调整等等,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带来一些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就业;就业观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观

“中国梦”,即小康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基础上,早日实现民族团结互助、国家繁荣富强的发展目标,反映中国人的理想、展现华夏儿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大学生就业,即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态度与选择方向,这也间接的反映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在大学期间,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观念会逐渐形成。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观的关系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大学生而言,就业观的培养是为其日后顺利发展的最大保证[1]。大学生不仅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还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为能够顺利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任务,当代大学生就必须锻炼出过硬的本领与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开拓进取的队伍。大学生就业关乎国民的幸福指数,用“中国梦”来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可以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梦”有利于青年力量的集合。毋庸置疑,“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国民的共同力量来完成,只要大家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做到真抓实干,才能够将“中国梦”照进现实。将“中国梦”与大学生就业观引导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的就业观念,还能促使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将大学生的力量汇聚到一起,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可以为“中国梦”的实践提供精神支持。将“中国梦”融入引导大学生就业观的工作中,进而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一方面,要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就业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力度,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经验了解后可知,唯有创新才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最大保证,对走在科技尖端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创新技术,争取在校期间不断更新自身就业观念,为日后的就业储备文化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求职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观指导所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的整体目标不够明确就业观引导即通过一些有效的指导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纵观我国高校当前的就业观引导工作的现状,绝大多数的指导工作者都未树立起一个明确、高效的工作目标。通常情况下,指导人员会将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与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就业意向[2]。在具体的指导工作当中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就业服务不到位的一些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区域中都存在着“用工荒”的现象,事实上这就是对高校就业结构矛盾的最直接反馈。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的目标过于短浅,继而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发展都缺少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剧我国就业形势。2.就业指导的范围过于狭窄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就业观引导主要针对的是大四毕业生,并且在指导内容的设计上也表现的非常单一。事实上,大学生就业观引导应当从大一新生开始,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来展开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高校中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的是宣传就业政策、开展理论教学等传统的指导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制约了就业观引导的价值发挥。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在刚刚踏进高校校园时就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为了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高校管理者应经常性的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与个体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主实践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为其日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四、“中国梦”视角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的对策

1.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为大学生就业观引导提供保障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过程当中,国家政府部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引导性作用[3]。首先,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需要出台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政策制度,全面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其次,地方政府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拓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积极规范本区域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2.高校应当加大思想引导力度,将“中国梦”设为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基础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中国梦”,作为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一定要紧跟时展脚步,不断地丰富和创新课程内容,将“中国梦”的实现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培养紧密的关联到一起[4]。高校管理者要借用开展中国梦理想教育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目标,将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互融合,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鼓励大学生主动投身到基层的工作当中,让更多的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还要得到良好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做好就业准备工作,保证高质量的就业,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应对就业困境的能力。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设计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内容:针对刚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服务,并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意识;针对即将面临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各项求职技能。3.加大对家庭因素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家长需要做的是认清新时代中的就业形势,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切记不可提出一些非常过分的就业要求,应当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民主且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以此来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学生家长还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培养子女的团队、责任、服务和参与意识等,让他们的适应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家长还要尽量减少对子女就业的干预,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来制定就业目标,鼓励子女自主创业。4.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观的调整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导致学生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在选择单位时,不是看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目标的实现,而是过分关注待遇、地域、单位名气等,结果不是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就是一意孤行、不知变通,最终白白错失就业良机。学生择业前应该做好职业调查,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择业时不要盲目地追求高薪工作,而应理智分析所选择的岗位是否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是否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对所选职位做一个合理的评估。大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大学生在求职道路上必须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摆正心态,及时关注就业信息,积极就业。在找工作之前,对自己所学专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都要做相应的调研。在就业时要实事求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在乎短期的得与失,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在择业过程中,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积极关注就业信息,积累就业经验,抓住每一个就业机会。不要好高骛远,抓住机会,不要以外在的东西来估算自己的价值,要静态看待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是培养人文品质、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时间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调适、人际交往技能和就业适应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

参考文献:

[1]朱继国.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04):69-70.

[2]闫新华.张宏雷.高德文.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讨及建议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9):40-44.

[3]吴莎.肖云川.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78-80.

[4]潘昌伟,高亮,马晓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2-14.

作者:吕欢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上一篇:高职高专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研究 下一篇: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成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