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警示

时间:2022-05-31 08:50:1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警示

所谓的次贷市场,是指为信用等级较低或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对于放贷机构来说,这种贷款的利率高于一般贷款,是一项高回报业务,风险也更大。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间露出风险苗头,到7月底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因次级贷款市场危机而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最终爆发,其“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亚洲市场也不能幸免,日本、中国香港都遭遇“池鱼之殃”。欧美等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动用4,000多亿美元巨额资金扑火,拯救次贷债引发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一、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次级房贷危机爆发的偶然性中却孕育着自身的必然性,这些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贷款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给这场危机埋下了伏笔。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许多放贷机构不要求次级贷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税收表格在内的财务资质证明;在做房屋价值评估时,放贷机构也更多地依赖机械的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评估师的结论,人为地调低了针对所有借款人的信用门槛。一些次级贷款公司受利益驱使,开始了更加激进的信贷扩张,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根本不可能借到钱或者借不到那么多钱的“边缘贷款者”,也被蛊惑进来。

(二)市场利率的不断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由于次级贷款和超A贷款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这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占绝大多数的最优贷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在最优贷款、次级贷款和超A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0%以下、85%和60%左右。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美国进入了加息通道,到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第17次加息,购房者的负债压力迅速上升,直接导致美国房价下挫,楼市交易也因此由火热转向低迷,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由于抵押品价值的相对下降,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停止还款、放弃房产。除了这些真正的以自住为目的的借款家庭之外,获得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购房者,而这些购房者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更是会出售房产抽逃资金,造成房贷市场更加混乱。

(三)房地产市场膨胀过后持续降温,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新的融资。自2000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以来,布什政府用低利率再配合减税措施鼓励大家购房,从而逐步带动了一波以住房为标的的持续上涨的资产市场。2000年~2006年美国全国房价上涨了80%,涨幅为历史之最。但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房屋价格开始持续走低。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时候,放贷机构和借款人以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一旦整个住房市场存在降价预期,借款人很难再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去,房屋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而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情况一旦大幅增加,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并波及整个房贷市场。

(四)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然而这些机构采用的评级标准并不十分可靠,这就造成机构留有太多的可操控性,给这次危机造成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次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过程中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利益相关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成就了新世纪金融公司等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规模扩张,但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残留最终导致了该公司的破产命运,对其而言,不彻底的证券化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因为在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各行业的联系更加千丝万缕。抵押贷款公司将手中的抵押贷款出售给银行,银行将它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投资者来分散风险。但同时,银行还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必须回购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次级贷款公司的风险并未完全、彻底转移出去。

二、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警示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对我国银行业的警示。

(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规避风险意识的强化。各金融机构逐利性竞争导致借贷标准降低、潜在风险增大,忽视了借款人的偿付能力。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只是将这些按揭债务“切割”,由不同偏好的投资者选择需承担的风险。

(二)与美国相似,我国市场上住房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有的银行放贷审核时较为宽松。目前,我国房价处于上升周期,高房价掩盖了借款人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投机因素。而且,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大量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市场发生转折,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因此,商业银行应随时跟踪房地产市场走势,国家宏观调控中也应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纳入调控目标。

(三)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产品,其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是,金融创新令许多的衍生品价值与真实资产价值的联动关系被削弱。此次次贷危机表明,次级按揭从借款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途径。但是,贷款人的偿付保障并不是建立在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下。这种依据假设收益率做出的交易决策,风险可想而知。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有必要对衍生与原生产品的联动关系加以研究,防止“假设”因市场环境变化而累积市场风险。

(四)我国在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应审慎推进QFII,同时加大对各类基金的监管。目前,我国QFII产品的研发应着重于市场趋势性分析,并以香港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资产配置的重点区域。同时,由于具有风险偏好特征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倾向于投资一些风险大、收益高的金融产品,这种行为放大和扩散了风险,因此应在审慎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有序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各类投资基金的监管。

(五)要突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次贷危机也可以说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美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监管缺失或监管漏洞难辞其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引以为戒,对相似情形应有预警能力。

上一篇:房地产泡沫对金融业的影响 下一篇:证券经纪人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