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学习浅谈

时间:2022-05-31 04:12:15

中学文言文学习浅谈

现今的中学生现实状况是不喜欢文言文,《中国青年报》——调查表明: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开始排斥,尤其是文言文,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这里面的东西太遥远了。

在最近的网络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学生是能够理性的认识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作用的,学生们都明白这是中华民族悠久、优秀文化的传承,不能够放弃,都在尽可能的去喜欢,但是现实问题非常的严峻,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实生活人们都不再追求是否具有对古典美的审美能力,是否具有阅读、鉴赏、感悟悠久古文化的能力。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反映他们的心理:"我想学,可用不上。";"文言文,是应该学习的,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丢,如果连这都丢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可是我曾努力去学过,但最终我放弃了。";"不是我不想学文言文,一是有点难,二是没用";"我其实很喜欢文言文,也知道对自己有好处,可是我不会花时间去专门研究,老师教一点就学一点,碰到就学,碰不到就算了。";"学了没用,我不想学,但是高考要考。"

从许多的学生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文言文的作用,可是社会发展趋势让这些都变得无用。学,难于上青天;闷,苦于约束。试想,如果在高考中去掉文言文这一块,还有学生会自愿、自觉的去学习文言文吗?答案肯定是:不会。

其实我想说文言文真的就是那么难学吗?学了就是那么无用吗?

传统文言文教学基本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一字不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下来,课后背下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学家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都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利时教育家可乐利也形象的比喻道:"兴趣是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一、巧设导语,激起兴趣

文言文教学应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上课就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语会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吸引住学生,使学生破除为难情绪,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

如:教授初中文言文《曹刿论战》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导语:"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曾经在长勺发生了一场大战,结果鲁国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国,谁能想到鲁国的''幕后军师''居然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呢?他究竟有多高的才能呢?还是让我们共同走入古战场,洗耳倾听曹军师的高论吧!请大家先观察课文的三个自然段,比较一下哪些段落是详写,那些段落是略写?"

又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在宋代,有这么一个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他很疲倦,很无辜,出汴梁、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势利的官员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可是人生的坎坷不但没有压垮他,却使他写出了千古美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记承天寺夜游》。

在这导语设计中,教师不仅把文章的写作背景简单的融入到教学中,而且还把把苏轼的人格魅力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他的文章,更要学习他那不畏坎坷,勇于进取的乐观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有了对苏轼的敬佩,当然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良好的开端已经在教师精心的准备下顺利开幕。

二、讲究诵读,引发兴趣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获得牢固丰富的文言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诵读形式,例如:集体诵读、分角色朗读、示范朗读、表演读、朗读比赛等。在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感,领会文章的大意。陶冶学生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诵读可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情境吟诵。

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照思读。

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时,教师可先出示这两首词让学生诵读,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适时引入诗人的简介及诗的背景资料。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情。

(三)故事引读。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

(四)游戏诵读。

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跳格子中边玩边跳,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如我校开发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连十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九,我拍九,九月初开放。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上一篇:长沙市中考英语试卷评析 下一篇:还原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