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探讨

时间:2022-05-31 01:12:28

中学英语教法与学法探讨

张正东教授在1997年第11期《中小学英语》中指出:“英语教学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好英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内因是学好的根据,外因是学好的条件,教为学服务,学法是源,教法是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条原则是辩证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英语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很值得教师去探索。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得十分有趣、愉快,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在“享受学习每一刻”,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去学,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然而教师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教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形成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课堂独白,以短而平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课堂观察的视线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插秧式’排列,聆听和记录教师的声音。课堂在维护着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因此,新课程提出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允许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存,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类分层教学。

因为我校高一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中学,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口语和听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我尝试着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作相应的改革――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首先以一次大考(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成绩为主要根据,把参加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成绩(英语、数学)加起来,按成绩高低排名,以此为准则把班级学生一分为二。前半部分学生为A级学生,后半部分为B级学生,然后把同一位教师教的两个平衡班的AB两级学生分别集中起来交叉上课。上完分层次教学的两门学科后,又各自回原教室上其他课。此教学模式有二不变、二相同的原则:一是班级不变、老师不变;二是教学进度同、教学内容同而且设有内部激活机制,即AB级学生流动制。也就是以下一次大考成绩为依据,重新按成绩高低排名,又一次把学生一分为二。即在半期考和期末考后作相应调整,将进步明显的B级学生调整到A级,将有退步的A级学生调整到B级。

(二)对学生分类要求,分层授课。

众所周知,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但最低的要求是达到《大纲》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师在预习、课文教学、词汇教学、书面表达、听力、阅读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三)试卷的评析。

在日常教学中,试题评析就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重复意义的复习课。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教师在进行评析试卷时,要多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树其信心。教师在分析学生答题误区时,要对所有学生展现思路,通过分析类比使学生确实掌握解题的方法。对A级学生,教师在讲评时,要讲出试题的拓展和延伸,设计一些对应性的练习,供学生课后完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B级学生,重点要放在弄清题目的测试目标和答题误区上。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创设情景教学模式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要使课堂变得兴趣盎然,要突破用一般知识传授的直接的理性模式,同时也要改变汉语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英语实践和思维的小环境。为了贯彻这个理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

多媒体教学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口语、文字与声音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及其运动和变化,突出了教学主题,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教师不易讲清楚和说明白的问题得以讲清、表明;使学生不易听清楚、看明白的问题,得以听清看明。例如在教“问路”的句型时,马路、大街、人行道、街区、拐角处、车站、邮政局、电话亭等这些词汇都是通过多媒体直观学习到的。在运动方向上,为了让学生理解“Go straight.(直行)”,“Turn left.(左转)”,“Turn right.(右转)”的意思,我特地设计了一张指示图,一边说英语,一边演示方向,学生马上就领会了这些句子的含义。

(二)将活动与表演导入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展开课堂教学,如此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模仿性强,进入角色快,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总是让学生准备一个对话,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自编的对话,或讲一个小故事或笑话。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复习课文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那将使英语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英语课文、诗歌、绕口令,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歌曲,在音乐中记忆单词,欣赏乐曲的风格和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以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等来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这一策略对英语教师的音乐欣赏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向音乐教师虚心咨询。

三、在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概念

无论是专家还是执教在一线上的教师们都很清楚,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条件下,教师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要实现语言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困难确实较大。而只能在班级教学时,尽可能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采取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这样做也十分有限。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实践。

1.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具体地说,自主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第二,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和个人特点,使“目标”和“任务”个性化。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与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虽然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3.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为了协调各种努力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必须做到:学会彼此认可和相互信任;进行正确的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的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方式上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同时也调整或扩展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事实上,以“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代表的新学习方式已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带来的启示,转变观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挖掘其潜在的智能,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是我国英语课程和教学改革应当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2]李庆安,李洪玉,辛自强.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99-138.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6.

[4]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语篇分析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