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

时间:2022-05-30 05:25:39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照料状况、受教育状况、心理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监护人监护能力较低,和父母之间沟通少;2、留守儿童学习比较勤奋,成绩中等;3、留守儿童学习动机很好,学习目的并不明确;4、学校在留守儿童交流方面有重要作用;5、留守儿童自我评价一般,不良情绪增多。同时,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87-0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留守儿童就产生了。在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一、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许多关系留守儿童的各类问题凸显出来:

(一) 家庭照料情况

1.监护人监护能力较低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59.9%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3.4%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4%的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2.和父母之间沟通少

从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的间隔时间来说,留守各个儿童的情况有所不同,半个月见一次面的是少数,占16.2%,一个月见一次面的占10.8%,两三个月见一次面的占12.0%,半年间一次面的有28.1%,一年以上才能见一次面的占13.2%,其他(也就是基本能天天见面)的占到19.8%。有46.8%的留守儿童可以在一个月内见到自己的父母一次,41.3%的儿童半年都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50.9%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21.6%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41.3%父母的探家情况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父母作为儿童生活成长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担负着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他们的角色师无法替代的,父母监护角色的长期缺失必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二) 受教育状况

1.留守儿童学习比较勤奋,成绩中等

我们将学习水平分为五等,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来看,占上等的留守儿童有10.2%,占中上等的有41.3%,占了绝大多数。中等的有41.3%,中下等有6.6%,下等的有0.6%,总体来说,留守儿童学习比较勤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成绩在中等和中等以上。

2.学习动机很好,学习目的并不明确

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比较积极,想学习,肯学习,想表现自己。在学习上“感兴趣,很愿意学习”的占到91.6%,“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在学校学习”的占7.2%,“不感兴趣,不好好学习”的占1.2%,留守儿童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靠自己努力,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并不能在学习上给他们太大的帮助。那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的甚至不愿意好好学习的留守儿童,问题就比较严重,因为爷爷奶奶很难直观的给他们教育,而且在访谈中,父母对这些学习差的留守儿童往往听之任之,或者以打骂为主,这就使这部分孩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

发现大部分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但当问到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时,许多人很不明确。从上表可看出,“为父母学习”的有5.4%,“自己对学习有兴趣”的占22.2%,“希望将来能够赚大钱”的有5.4%,65.3%的留守儿童上学是为了“读书后才能有出息”,但是这很有可能是父母因为自己的自身经历,对他们的长期教育在他们内心形成潜移默化的结果。

3.学校在儿童交流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调查对象中,经常和同学交流的占到38.3%,经常和老师交流的有7.2%,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只占10.8%,和监护人交流的有7.8%,经常和朋友交流的有34.1%,其他的有1.8%。很显然,孩子们虽然经常接触教师,但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对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孩子们对教师存在天然的敬畏感,因此,他们更喜欢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玩,在一起交流。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监护人,与孩子们有明显代沟,限制两者的交流。而孩子们最想交流的父母却不在孩子们身边分享孩子们的心事。同学是留守儿童交流的最主要群体。

(三)心理状况

1.自我评价一般

在自我评价方面,只有19.2%的儿童认为自己很棒,自己做的很好,71.3%的儿童认为自己很一般,9.6%的儿童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留守儿童平时没有父母的关心,因此在其他孩子面前比较低调,自我认可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同龄儿儿童,甚至低于周围同学。这也暴露出了留守儿童容易陷入孤独和自卑。

2.不良情绪增多

“觉得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希望”的留守儿童占到10.2%,“经常感到不开心,觉得生活没意思”的占15.6%,“常常感到寂寞和孤单,对未来没有希望”的占到11.4%,因为“别人都不关心自己,自己也不关心别人“的占7.2%,常常因为小事和同学打架或发脾气的占到13.2%,希望得到老师更多关心的占到88.0%,希望获得自由不想被学校约束的占31.7%,产生“不想继续在这里学习,想转到其它学校”的孩子占到10.2%。

二、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方面

(1)政府要从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条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道。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城乡结合,统筹安排,依靠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制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采取措施净化学校、社区的育人环境等。

(2)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障,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

(二)家庭教育

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及沟通方式。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父亲(或母亲)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必须都外出,则要加强与孩子之间沟通与交流,要注意共同时间间隔上不能差太久。在沟通内容上,应从生活问题扩展到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交流。同时,父母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三)学校方面

本人认为农村学校应充分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一些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呵护,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方便其管理。学校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应尽力推广寄宿制在学校的运用。

(四)社会与社区

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宣传,以引起全社会关注;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被迫分离的局面,使留守儿童父母真正承担起对其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同时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留守儿童的相关权益才有切实的保障,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

[2]李陈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N].光明日报.2002-4-9.

[3]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杜会科版).2007(09).

上一篇:浅谈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下一篇: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