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30 01:56:55

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新世纪初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心由资源环境建设逐步转向了教学深化应用。在信息化资源环境应用于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能手与新秀,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示范校。但是,数量有限的示范校并不等于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区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不可能仅仅依靠个别的教学能手与新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在一所学校内的全体教师、一个县区内的所有学校能够均衡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硬件配置、资源占有、支持服务、政策保障等。然而,技术本身并不能自动促进教育的发展,要使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促进教育的发展,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关键。在资源的有效应用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技术、方法、能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区域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协同发展是关键。

一、教师培训与教师能力发展

(一)教师培训现状与问题

当前,常用的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可总结为以下三类。

1.集中培训。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外出培训、专家讲座及半脱产学习等。这类培训常以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等为主要内容,能够快速推进,让教师对相关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冲击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但集中培训周期较短,各项培训之间缺乏系统规划,且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培训环境缺乏教学实践境脉,要提高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还存在问题。

2.校本培训。其主要组织形式有校内集中学习、小组学习、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个别指导、自主学习等。校本培训有着能够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针对教师个性需求、立足教师教学实践、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及时灵活高效等诸多优点。应当说校本培训比较适合我国地域分布广、教学任务重、培训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充裕等教育教学实情,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传统校本培训在发展水平低的学校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1)骨干教师在外出培训中得到的新理论与新方法不被大家认可;(2)校长的不支持与支持不到位使校本培训难以实质性开展;(3)在新技术与新理论的快速发展时间内,骨干教师在短期培训中没有掌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4)校本培训缺乏先进理论引领与有效的专家指导帮助,无法突破学校自身局限。这一系列的问题致使校本培训效率不高,固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3.系统的专家指导与引领。这种形式主要依托教育教学专家的研究项目展开,能够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与指导,使教师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高,是很有效的办法,但存在受益学校少,成本高等问题,无法大面积推广。

(二)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规律

信息与传播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从低水平应用到高水平应用,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与传播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与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水平大约会经历迷茫阶段、准备阶段、模仿阶段、积累发展阶段、熟练阶段、创新引用阶段六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和积累发展阶段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两个关键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准备阶段发展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混合学习理论与应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是积累发展阶段的重点,专门性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掌握成为这一阶段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

可以看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过程,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都各有其利弊,如何针对教师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发挥各种培训形式的优势,形成能够切实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模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二、基于网络的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研究概述

(一)项目概况

在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详细分析各类教师培训特点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以兰州市第十九中学、秦安路小学、东站小学和临泽县廖泉中学、平川中学、华强小学、五三小学、西街小学8所学校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环境支持下的教师培养、校本培训、校际协作、城乡互动等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方法与策略、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长效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互动的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1.设计系统的教师培训内容

在大量一线调研和详细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开发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两大系列培训课程。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类课程主要针对教师能力发展的“准备阶段”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检索与下载、加工与处理、资源的有效整合、专题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等内容;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类课程主要针对教师能力发展的“积累发展阶段”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基础、情境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演播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支架教学法、抛锚教学法、协作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内容。

2.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支撑平台

为了有效支持区域教师交流讨论,促进校际协作和联合教研,将校本培训与系统的专家指导帮助有机结合,研究团队研发了完善的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网络支撑平台,简称“三人行”平台(网址:www.tpt.省略)。平台的构成如图1所示,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所述。

(1)平台门户网站。主要用于项目进展信息和培训计划、提供培训相关资料、展示培训成果,并为其他平台提供统一入口链接。

(2)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大量优化设计的Moodle网络课程以支持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和系统的校本培训,为教师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资源支持和理论引领。

(3)教师论坛。教师之间通过论坛交流想法、分享知识,扩大知识与经验分享的范围;项目专家通过教师论坛为教师解疑答惑、提供技术帮助与方法指导。

(4)教师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反思与互动研讨的平台,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在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5)专题网站生成系统。大大降低了中小学教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的技术门槛,有效支持学科教师自主建立专题教学网站。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校际协作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6)QQ群。根据国内教师普遍使用QQ即时通讯工具的实际,研究团队利用QQ建立了教师即时讨论群组,为教师提供实时的指导与帮助、协调教师之间网络协作教与学活动的展开。

3.开发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

为使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工作顺利展开,并有效支持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研究团队以系统的教师培训内容设计为基础,结合多年教师培训经验,耗时一年多开发了由文字教材、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课程构成的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资源构成如图2所示。

(1)文字教材

教材包括《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程》和《信息化教学》两本教材。教材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典型优秀案例为示范、以教师动手实践为依托,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强调知能并举,适用于教师的传统学习方式。

(2)多媒体光盘

多媒体光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文字教材配套的演示动画、优秀案例;另一部分提供了大量与文字教材相关的作品案例、软件教程、理论知识与教学应用案例等。光盘教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信息来源单一的传统教学困境,支持了教师基于文本教材和多媒体光盘的个别化学习,还有效地降低了技术学习的难度,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兴趣。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以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为平台,以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为基础,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在支持集中培训的同时,重点支持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类及平台使用教程类等三大类课程。

4.采取渐进式的培训推进机制

为了使教师能力的发展更加系统有效,研究团队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分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和科研课题驱动的教学深化应用三个不同的阶段。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主要解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检索、下载、加工、整合、开发等方面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解决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科研课题驱动的教学深化应用以微型课题的研究为依托,促使教师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化教学知识有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

三、基于网络的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

经过研究团队系统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以教师能力培养支持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混合式教师能力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微型课题驱动的教学深化应用为特色、以有效的教师能力培养策略为特征的基于网络的城乡互动教师能力协同发展模式。

(一)教师能力培养支持服务体系

1.系统的网络指导与帮助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QQ群、教师论坛、教师博客等多种方式为教师能力培养提供网络指导帮助。例如,在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通过QQ群、教师论坛、教师博客等方式为教师解答学习疑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在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论坛、教师博客、专题学习网站等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指导与研究思路引领。在此过程中为了加强指导的针对性,研究团队采取了为每个项目学校指定1~2名教师或研究生开展结对指导,为每个论坛讨论区指定了有相关特长的研究生、骨干教师作为讨论区版主等具体措施。

2.网络学习过程动态跟踪

研究团队定期对教师在Moodle平台中的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博客和教师论坛中的交流讨论情况作出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反馈与指导,以督促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开展、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3.专家团队巡回指导

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根据研究进展需要对各学校展开巡回指导与帮助活动。例如,在校本培训阶段,研究团队教师深入各学校指导监督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在课题研究初期研究团队与协作学校一起研讨课题的设计论证;在研究过程中团队专家对各个学校展开巡回指导,解答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过程中的疑难困惑。

(二)混合式教师能力培养模式

经过系统的设计和长期的实践,研究团队探索出了一套立体化培训资源支持的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平台支持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自主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师能力培养模式。

1.立体化资源支持的短期集中培训

教师培训以网络学习支持环境和立体化教师培训资源为依托,组织形式借鉴Intel未来教育项目、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的教师培训模式,实行了层级式的教师培训。即先由研究团队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的形式为每所项目学校培训数名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及教学主管在内的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借助研究团队开发的立体化培训资源和研究团队的网络指导开展系统的校本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开展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具备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学习的能力,利用论坛、博客进行有效交互的技能,同时使他们掌握借助立体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相关方法与策略。

2.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校本培训

通过短期集中培训,骨干教师系统掌握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开展校本培训的相关方法策略。返回学校后,依托研究团队开发的系统的网络课程开展校本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论坛、教师博客、QQ群等方式与其他学校的教师、研究团队专家等展开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分享培训经验。过去封闭的、不系统的校本培训能够得到系统的课程平台的支撑和及时有效的专家指导帮助,有效弥补了传统校本培训的不足。

3.网络学习平台支持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系统化设计的学习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学习活动、评价等任务。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博客、教师论坛、QQ群等方式及时获得项目专家、学习同伴的指导帮助。这使得教师的自主学习在内容上有了系统知识的支撑、在策略上有了学习活动的指引、在结果上有了过程性评价的检测、在形式上有了同伴教师的支持互助。

(三)微型课题驱动的教学深化应用

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以及基于网络的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了将培训阶段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研究团队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确立并协作开展与日常教学及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课题分为团队课题和校际协作课题两类。团队课题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展开,重在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学科教研能力;校际协作课题由2~3个不同学校联合执行,重在培养教师的校际协作能力和合作教学能力。课题研究以完成相关内容的有效教学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化教学知识有效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并有效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这一阶段的主要教研活动包括如下内容。

1.研究课题的设计与论证

根据研究团队的要求,各学校或协作学校之间协商交流,确定与学科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微型研究课题,如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研究”“利用几何画板改革小学五年级图形领域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等为研究课题,并完成研究设计。各学校将课题研究设计提交于教师论坛或专题网站生成系统中,学校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各自的研究方案设计。

2.课标研读与教学内容分析

完成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之后,各学校分头研读与课题教学内容相关的课标,并依据课标完成教材分析与教学内容设计;再将设计结果提交于教师论坛;教师之间相互研讨交流,提出改进或整合意见,完善教学内容分析。

3.同课异构教学方案设计

在完成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协作学校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完成教学方案设计,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可以不同,即实现同课异构教学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论坛等方式展开教学方案设计研讨,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完善各自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制作教学课件、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建立专题教学网站或学习资源网站。

4.教学方案实施及教学效果评价

完成教学方案设计之后,协作学校之间通过网络研讨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工具,然后开展教学实践、实施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完成教学效果自评,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5.教学录像网络研讨

各学校将课堂教学实录于教师论坛或专题教学网站,结合课堂教学效果自评,校际之间展开教学录像分析与研讨,比较同课异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为每个教学方案的改进及任课教师的能力的提高提供具体建议。

6.教研实践反思

完成系统的课题研究之后,参与研究的教师借助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教研反思、交流分享教研经验,并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及研究结果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或教师博客群的方式整理完善,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资源。

(四)有效的教师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有效支持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促进区域教师的协同互动与交流协作,切实提高教师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团队在项目推进中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教师能力培养宏观策略。

1.递减干预策略

递减干预策略是指在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进行相应的讨论活动,以及在开展相应校本培训过程中,在初期进行大量的跟踪指导帮助与协助,但随着骨干教师能力的提升,逐步减少干预的次数与强度,直至过渡到由骨干教师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采用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项目县和项目学校培养稳定、强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使区域教师培训与校本教师培训活动具有可持续性。

2.联合教研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挖掘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研究组组织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开展联合教研。具体的活动策略是要求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开展教材内容分析与研讨、同课异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工具设计、教学方案实施及效果检验、教学案例网络研讨以及教研反思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共建教学网站、利用论坛、QQ群开展教学研讨。网络联合教研使教师在交互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3.反思交流策略

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措施,内容可以是教师教学后的感想、对某个教学问题与困惑的思考与解答、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评论与认识。通过反思,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彼此关注的问题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为了有效促进教师开展反思和交流,研究组要求教师利用博客系统开展培训反思及教学反思,并鼓励教师相互之间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展开交流,并且通过提供反思示范、点评等方式提高教师撰写反思日志的技巧,提高反思质量。

四、项目实施效果

(一)网络平台有效地支持了城乡教师互动的展开

为了考察基于网络的城乡教师互动现状,研究组以教师论坛中的教师发帖和回帖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兰州市和临泽县之间的教师互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得到的区域互动关系矩阵如表1所示。从计算结果可看出,兰州市教师之间的联系有170个,兰州市和临泽县之间的联系有268个(从兰州到临泽的134个加上从临泽到兰州的134),临泽县教师之间的联系有242个。可以说兰州市和临泽县区域之间的教师发生了较强的互动。

(二)联合教研策略促进了广泛的校际协作

为了考察基于网络中的校际协作现状,研究组以同样的方法对网络平台中的校际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得出了校际互动关系矩阵,根据互动矩阵形成的网络社群图,如图4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廖泉中学、东站小学、秦安路小学、平川中学等学校在教师论坛中发生了较强的交互。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网络指导与支持服务的提供者,与8所学校都进行了较好的交流互动,其中与东站小学的交流互动最为频繁,其次是廖泉中学和秦安路小学。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专家指导与帮助有效展开,基于网络的区域校际协作频繁发生。

(三)微型课题驱动的教学深化应用促进了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步得到了有效提升。正如一位教师在培训日志中写到:“我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培训中有以下的感受……培训前经历的是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慌恐,培训时经历的是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同伴互助时经历的是深入操作实践的感悟,教学研究时经历的是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兴奋……”

通过微型课题的教学深化应用研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养。廖泉中学的陈老师在参与完《戏曲大舞台》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后撰写的一篇教研反思或许是对项目效果的最好写照:“……回想起我这半年的学习经历,我觉得自己真是从这次教研活动中收获了不少的东西。首先,是借此次参与课题的机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戏曲知识。说实话,我并不是戏迷,虽然知道中华戏曲异彩纷呈,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个人并不喜欢这咿咿呀呀、哼哼唧唧的表演艺术。在课题参与的过程中,为了备课,制作学习网站,我搜集和查阅了有关中国戏曲的资料,这才算是比较系统和正式地了解‘国粹’。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人民教师,现在才‘被迫’去了解国粹,本人深感惭愧。其次,在这几个月的学习中,我的计算机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学会了使用Inspiration软件制作概念图课件,学会了参与论坛讨论,学会了使用了电子白板,制作电子书,而且作出了图文并茂的学习网站。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以前偶尔想过却懒于去学的东西。若不是客观需要,也许我可能几年都学不会。说来真是惭愧,我竟然需要‘外力逼迫’才能学点东西。早想学这、学那,可是总以忙为借口,一拖再拖。这半年来,工作并没有减少,时间也并没有增多,我不是照样挤出时间来学了这么多东西吗?以后真是不好意思再找‘没时间’这样的借口了。说到课堂教学,本次教研学习也让我更新了观念,开阔了眼界。从赴兰州学习、网络平台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并学习到了多种更新颖、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地在移植运用,或与自己的教学方式作对比,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先不说成绩如何,至少这种新的尝试唤起了我和学生教与学的更大的热情。《戏曲大观园》的教学,我选择了以概念图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三易其稿,终于比较成功地上了一堂汇报课,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我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而感到庆幸,为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走老路而感到惭愧。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喊了这么多年课改,还是走以前的老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搞了这么多年的新课改还在重复以前早已被批判的做法?但愿教育界多一些课改的声音,多一些课改的实践,早日将课改落到实处。”

(帖子网络地址:www.tpt.省略/bbs/viewthread.php?tid=1242&extra=page%3D1)

教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而缓慢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教学深化应用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有效挖掘各种教师培训形式固有优势,探索出一种能够系统培养教师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区域内教师能力协同互动、均衡发展的教师专业化能力发展模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项目实施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能看到教师能力的逐步步提高,我们欣喜万分,也更有信心继续前行。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研究”(甘肃教育厅.2007.甘教育办[200]号)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提升区域内农村教师专业技能的六维途径 下一篇:梁晓:在“怕”与“忧”中不断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