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在“怕”与“忧”中不断警醒

时间:2022-06-21 12:33:38

初中毕业,矢志报考中师,阴差阳错,被幼师录取。幼师毕业,却又被分配到小学,有时觉得,命运似乎故意和我开了个玩笑――转眼间,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不知不觉已有14年了。

刚参加工作时,我曾有许多害怕:害怕站上讲台,下面的孩子比我小不了几岁,没有小学实习经验不知道该怎样教;害怕板书粉笔字,幼师里没有练过,还记得上课第一天的板书像爬楼梯,一排字斜上去,课后羞得无地自容;害怕质量监控,当时完全以分数排名次,奖金扣不扣是小事,大会上报出低分的班级,无论是谁,脸上都挂不住,自尊心受不了;害怕领导来听课,教材把握准了吗?教法正确吗?学生学有所得吗?课堂氛围好吗?要面面俱到,没有经验和实力是不行的;害怕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万一回答不了,岂不是丢脸下不了台?害怕开家长会,家长们个个比我年纪大,站在那里“开会”,发言没有底气,语气有些发飘,眼神很努力也无法聚焦,心里始终惴惴不安……

后来我发现,曾经所有的害怕,原来都不是问题。没有经验,可以从别人的课堂、别人的经验中去学习、积累,关键是愿意去悟。板书与范读,这些也不难达到,只要肯努力去练,见效很快。知识也不是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再学习来充实和更新。上课也不是问题,天天在实践,从初上讲台跌跌撞撞地摸索,到熟练地掌控课堂,再到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师生情感的和谐共鸣,是一个自我追求的过程。关于分数,开始学会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更立体、全面地看待孩子的发展,更多关注孩子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抓上去了,分数自然不会差。至于家长嘛,更不是问题,只要沟通好了,是战友,也是朋友,更是一种合力……

教学成熟了,经验丰富了,对课堂和班级驾轻就熟了,但是,对教育、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似乎反而更深了。

现在,最担心自己习惯于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冲劲,最怕把工作仅仅当做工作,而不是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担心自己的眼睛被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所蒙蔽,从而“习以为常”,发现不了事情背后的一些特殊意义;担心棱角逐渐被岁月磨平,心灵被蒙上世故的灰尘,教授孩子们时会少了灵性和感性;担心自己会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点滴的进步,错过了鼓励和表扬他们的最好时机;担心不能及时发现他们内心深处丰富而又微妙的情感变化,担心……

从教十多年后,体会并对比自己曾经的“害怕”和如今的“担心”,我想,带给我如许感受的不仅有这份职业特殊的感召性,有自身对工作的责任心,最主要的,还是那些孩子纯真的心灵无时无刻地感化着我。

当一个孩子一个月只能吃到两三个鸡蛋,却在你生病的时候把仅有的几个鸡蛋送给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当孩子哭着打电话给你,说“老师,我是偷偷打电话给你,妈妈说要把我送回老家,不让我读书了,求求你帮帮我”时,你会怎样做?当孩子听到你沙哑的声音后,悄悄把金嗓子喉宝、咽喉药放在你的讲台上,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在不同的城市,在农村、海岛、都市的不同学校从教的经历,让我有幸接触过形形的孩子,不同的孩子都曾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也正因为接触了文化氛围、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都截然不同的孩子,我才真正一步步懂得了教育。

曾经自以为公正合理地处理过两个孩子的矛盾,结果却很不如意。当校长听了事情的原委和我心中的苦闷,说:“当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委屈和伤害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给我爱’,你把爱先给了他,再讲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反之,你先对着他大讲道理,他不会接受的,都是正确的废话。其实何止孩子是这样呢,大人有时也是需要站在她的立场先哄劝再讲道理的,这是处理事情的艺术。”她接着说:“告诉你这番话,是因为真正从孩子角度出发,是需要思维的阵痛的,看得出你愿意改变,能够接受阵痛。”

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要真正做到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问题,真的需要时时提醒自己,遇到具体事情时把自己放到他们的年龄和位置,想一想,对于这样一个年龄的孩子,他的心情怎样?

正是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突然警醒了。

点点滴滴,在十多年的成长中,有学校不断的培训学习,有前辈同行的关照教诲,有关键人和关键事的点拨和影响……但是我觉得,一位教师的真正成长和成熟,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自身的觉醒;我们每一个人,接受自己的优点都很容易,而要不断反省不足、承认缺点并去改正却需要极大的勇气,这时候关键在于你还愿不愿承受疼痛,让自己的思维破茧而出。

东西做得不好可以重做,题做错了,可以擦掉重写;可是唯有人,唯有孩子,教错了是不能回头重新来过的。正因为此,身为教师,我们更应时时有忧患意识,不断警醒吧!

上一篇: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构建教师良性流动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