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2-05-30 02:41:46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十年来,随着国内企业erp系统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嵌入融合到ERP系统当中。以美国COSO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理论和中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指导,分析ERP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和ERP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影响,探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组建与实施。

关键词:ERP: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97-02

引言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伴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而产生的。在企业在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有了很大的转变。通过计算机的使用,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大量减少。然而,ERP的运用也加大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难度,使得人们对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一系列信息的质量问题感到担忧。因此,企业如何构建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应对面临的风险,对中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改进就是该论文的研究出发点。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ERP系统使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并要求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新设计,这样也就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

2.风险评估。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首先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将内部控制目标逐级分解,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企业的整体目标没有改变,但是伴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都极大的改变了以往企业封闭、集中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

3.控制组织。(1)组织控制。ERP系统使企业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新设计,这样也就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层次扁平化,部门职能按照ERP系统功能重新分配,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无缝化管理,各部门不在是“信息孤岛”。在ERP系统环境下,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做出调整,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对各类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坚持岗位轮换制度,达到岗位之间相互制约、预防风险作用。(2)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保证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措施,它应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明确开发目标,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利用网络在线测试的功能,检验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一旦发现系统软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应立即进行在线修补与升级;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分为正确性维护,保证系统各模块数据正确、安全、连续运行。(3)数据安全控制。数据安全是指防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被故意地或偶然地泄露、破坏、更改,保证信息使用完整、有效、合法。加强数据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数据库自动备份与恢复功能,建立数据信息定期备份制度和数据批处理或实时处理的处理前自动备份制度;采用先进的身份验证技术。操作人员身份的验证包括数据的录入、数据的修改等各种环节,每个过程都要有严格的身份识别;数据加密技术;并发控制。

4.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传统控制活动嵌入到计算机程序,业务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和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2)监督检查方法主要有:信息系统审计,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防范舞弊行为检查;财务部门对信息系统内部审核监督。

二、ERP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及控制点分析

供应链环节控制是以企业物流业务为主干线,包括库存管理控制、销售管理控制、采购管理控制及分销资源计划管理控制等。处理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存储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其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库存管理,并要综合考虑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该过程的主要信息和数据有物品代码资料、物品库存资料、供需方的资料等,其中销售计划、合同和定单是主生产计划的入口数据。

生产管理是制造业的主体业务,包含MPS的制订、资源的利用、下达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的控制等业务。包括制造标准控制、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质量管理控制及设备管理控制等。这个过程的运作涉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基础数据,如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工作中心资源与能力等。

生产环节控制点主要有:生产过程中有关职务的必要分离;对产品的计划实施控制;产品进度进行控制;对机器设备要定期维护,及时检修,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成本控制;生产机器设备安全控制等。

由于ERP方式下,业务部门在处理业务的同时也完成相应业务的会计—记账处理,如仓储部门除了记录各种入库材料,商品的种类、数量以及实物的收支保管外,还同时负责有关账户的会计记录,因此会计部门的实时监控成为必要的控制手段。

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控制,包括总账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预算会计、现金管理、账簿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及成本会计等。财务集成控制是最终完成ERP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关键,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最终结果的体现,也是一个中心的最终体现。

企业往来收、付款业务主要是指企业之间的主营业务往来款项的收付核算。也就是销售业务和采购业务发生的货款支付。销售收款业务主要进行从客户处取得货款并进行会计核算和进行企业与客户之间应收及预付往来款项的核算与管理。采购付款业务主要支付供应商的材料款并进行会计核算和进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付及预收往来款项的核算与管理。

成本系统主要是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人工费、设备损耗费等,将这些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分配到产品成本当中去。成本业务环节控制主要有:成本管理人员随时监控工单的生产情况,对异常工单,如工单上缺少必要的签章和其他重要信息的,应拒绝进一步处理,并通知相关环节;成本核算人员填制的会计凭证须由会计主管核准签章;制造费用分摊的方法应由企业统一制定,各成本核算人员无权修改和选择;成本监控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物料数量的异常等应及时通知相关环节和部门主管;采用标准成本核算的,物料标准价应由企业统一制定,各成本核算人员无权修改和选择。

总账业务是会计核算数据的主要入口,也是对外会计报告的唯一出口,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的汇总会计核算都在此进行。其业务控制主要从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三个环节进行控制。

数据输入环节的控制:(1)所有由原始凭证人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并具会计主管审核签章,同时履行一定的交接手续,然后才能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2)机内其他业务处理转入的凭证在转入时都要自动标注出处;某个部门的某个业务员编制,由谁审核。(3)凭证输入时对重要的数据项进行检验。(4)为防止多人同时操作输入凭证造成重号、断号、串号,对正在操作的数据—记录进行加锁,避免同时多人操作同一条记录。(5)所有进入总账作业的凭证都要进行审核,未经审核的凭证不能记账。凭证一经审核就不能被直接修改和删除。审核时会计人员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凭证的合规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查核对;技术性审核是检查凭证摘要是否简明、扼要、科目借贷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审核后,审核人员要签章。

结论

内部控制的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仍旧是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中国国内内部控制规范才刚刚开始,中国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十分活跃。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借鉴国外内部控制规范比较成熟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实际做法,对提高中国会计领域内部控制工作进程有很大帮助。随着ERP系统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嵌入融合到ERP当中。本文通过对ERP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整合,研究了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组建,并结合COBIT框架,研究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旨在帮助企业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时提高风险意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认真细致地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不折不扣地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Stephen Hag,Mauve Cumming,Donald J.Me Aubrey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严建援,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翔.ERP与协同决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 吴志斌,胡玲.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5] 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6.[责任编辑 陈丹丹]

上一篇: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研究 下一篇:农村公路供给主体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