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8 10:50:37

erp系统论文

erp系统论文篇1

[关键词]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内控

采购过程透明化、标准化,让采购的每一个过程均留下痕迹,让每一个业务都可追溯,对降低采购成本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需要,本文拟以采购业务流程为线索,探讨ERP环境下购货与付款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

一、传统方式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内控的局限性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采购与付款主要通过人工操作实施内控。在现代企业中,仅仅依靠这些传统的手段无法满足内控的要求,其存在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控制效率低下。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的内容措施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这些工作大多依靠手工进行。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辽阔,管理的区域越来越宽,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信息处理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效率低、速度慢、准确度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交易成本的高低,因此,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率低下可能造成企业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2.难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能忽视人性的弱点。在我国企业,通过人工进行内控难以逾越以下两个障碍,给企业留下风险隐患:(1)人情障碍。我国社会有重视人情关系的文化传统,在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中,难免发生由于控制人“抹不开面子、迈不开人情”而丧失原则的情况。(2)素质障碍。员工在内控程序执行过程中,由于各人业务素质的差异,难免发生错误或疏漏。

3.采购过程难以透明化、标准化。因在手工状态下,对单据的查询、追溯难度很大,难以实现采购信息透明化,因人为操作,虽制订了相关的制度,但对其执行的考核难发操作,故相关制度难免不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标准化采购。

二、利用ERP系统进行内控的优势

利用ERP系统进行内控可以有效弥补现有人工控制的缺陷:

1.通过ERP系统的建立,统一了信息平台,使业务和财务数据均来源于一个平台,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

2.在统一的平台上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将业务流程通过ERP软件系统固化了业务流程并实施控制,可以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做到一丝不苟、铁面无私。

4.因采购与付款的业务过程可以通过ERP系统追溯查询,采购信息通过ERP系统公开化、透明化。

三、如何实现ERP下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内控

ERP环境下的购货与付款业务是优化了材料采购和物资审批流程实施办法以及财务工作业务流程、操作流程等,优化了资金支出审批流程,提高了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岗位设置,将请购、审批、询价、比价、采购、验收、付款等岗位职责分离,从形式上保证了相应的独立性,将请购、采购、验收、库房管理全部信息化,关键环节均留下可追溯的痕迹,做到采购全员监督透明化管理,使公司物流管理更精细,相关内控制度得到更有效的保证和执行。具体业务流程如下:

1.请购与审批

该业务流程是:对专用物资的请购,由物资需求部门指定专人根据生产计划进行请购,在ERP系统内录入请购单,根据物资用途注明请购类型、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由部门负责人审核请购物资的必要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请购类型指定请购类型审核负责人,对该类型的请购合理性进行审核。

对通用物资的请购,在存货管理模块中预设本企业仓库最低存货量,只要现有库存达到再订购点就可以自动提出采购申请,由仓库负责人进行审核。

为确保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在ERP系统中,应统筹考虑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职责分工,请购与审批不能为同一人;请购权限的设定、请购项目的范围、请购商品价格的预先设定和请购单的编制权限,应由具有相应授权的独立部门和人员分别执行,ERP系统内的经济进货量和最低存货采购量的修改和增加必须附有相关批准文件。

在ERP环境下,系统应内置严格的请购业务批准程序,并且这种程序可以在ERP系统定制固化。应内置的批准程序包括符合企业请购政策的业务批准程序和不符合企业请购政策的业务的特殊批准权限授权。符合企业请购政策的业务批准程序包括采购量的审批和采购价格政策预前审批。在审核请购商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时,应充分利用ERP的集成性,调用生产制造和进销存等模块的信息,设置不合格品种、规格和数量短缺报警机制,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请购流程保证了物资采购从源头得到控制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采购部门在收到请购单后,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对每张订购单采购部门应在确定的合格供应商中进行询价。对一些大额、重要采购项目,应采用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成本的低廉。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岗位应分离,不能为同一人。订购单的内容应当包括:商品的品名、数量、价格、厂商名称和地址。ERP采购系统虽是一个有效的采购平台,但即使如此,供应商的评估、选择、谈判、合同的签订等各个过程也需要用制度加以规范。ERP系统内供应商的资信、到货率直接影响到对供应商的评估,所以供应商信息资料需要专人维护,应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审机制,只有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才能进入供应商目录。评估程序的不当或资料的不准确容易造成选择供应商的不恰当,由此形成的不能供按时、保质保量供货便是这一环节所面临的风险。

在ERP环境下,系统应内置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订购单所列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接受性,该程序的使用应由企业预先制定的最佳信息提供支持,该模块应当具备及时更新的内容。例如,某种商品近期的市场价格(或可接受价格的高低范围)、规格、型号以及供应商的距离、信誉等。为确保信息更新的准确与及时,同样信息的更新必须由特别授权的人员进行修改并附相应的文件。在ERP系统中,在接收到已批准的请购单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订货单并连续编号,经系统连续编号的订货单在经授权的采购人员确认之后形成正式的采购订单和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经审批后生效,采购订单会自动分别传送至检验部门、仓库管理部门、请购部门、财务部门。采购合同信息和采购订单信息一致,采购合同除包含采购订单具有的所有信息外,还具有更详尽的付款信息和质量保证信息等,采购合同作为物流和资金流联系的纽带,而采购订单主要是物资信息,和在ERP内将规定的内部审核机制固化在系统内上,应严格单据完整性检查,审核项目不完整的单据将不能流转到下一步骤。采购合同的订立和审核不能为同一人。

3.验收商品

验收部门接受有效的订单代表企业接收供应商发运来的商品,验收应当逐一比较所收商品与订购单的要求是否相符,如商品的品名、说明、数量、到货时间等,然后盘点商品并检查商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验收是采购业务的重要控制环节,ERP系统中应当控制所收商品与订单所列内容相一致。验货入库后相关的采购单在ERP内部也会进行自动检查,当差异超过了预先设置的界限时将会被拒收。只要实现了收货员、验货员与记账员的不相容职责分离,这一环节的风险是较小的。

为了防止验收部门无法验证某些特殊商品(例如化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ERP系统中规定特殊商品的验收必须经授权的人员检验方可确认验收。验收之后,验收部门在ERP系统中应对根据采购订单生成的收货单点击确认,并由此生成连续的验收单,作为验收和检验商品的依据(特殊商品还需授权人员确认),验收合格的物资自动传送给仓库部门作为其入库的依据。与此同时,系统还会将生成的验收单传输至财务部门,以备付款。

4.储存已验收的商品

本环节理想的控制程序是:单独设立存放商品的存储区,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行资产的保管与采购的其他职责相分离,减少未经授权的采购和盗用商品的风险。在ERP系统中预设定期盘点提醒模块,对已经到期的商品的盘点工作,应由不同的部门来履行。

5.付款控制

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为了降低编制付款单过程中出现的遗漏、重复、错误计价或其他差错风险,付款单应由系统根据采购合同给定的付款时间结合入库单、验收单、采购发票自动生成。系统中的付款单应记录采购合同号,以便于体现合同与付款两者之间的勾稽关系。开具付款单前系统内部程序应能自动核查入库单、验收单、采购发票的完整性。在职责划分上,开具付款单业务与存货保管业务、存货验收业务和编制采购合同业务是不相容职务,不能由同一人执行。

6.发票过账

财务部门收到采购部门传来的采购发票应核对:①确认供应商发票的内容与请购单、合同、验收单、入库单是否一致、完整,供应商发票金额计算是否正确;②生成付款单计算的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有被授权人在凭单上确认付款和延期办理付款的日期。所有未付凭单应保存在未付凭单部门的未付凭单档案中,以待日后付款。

为确认购货的真实性、确保购货记录的完整性、保证业务估价与分摊的正确性,ERP系统应具备单据追踪能力,在购货系统生成总账所需凭证时,应能联查验收单、订单、入库单等,保证记录购货程序的完整性。

7.付款

为防止审批手续不全、账户信息错误带来的不应有损失,财务部门授权的人员应审核已签发支票的总额与所处理的付款凭单的总额是否一致。此环节在确保系统形成的金额下付款,支付风险应当较小。

综上所述,全面、有效的内控离不开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协调配合。ERP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各个不同业务模块之间信息的即时传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实时反映运营状况,将内部控制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得以很好的控制,相比手工状态的内控有质的飞跃。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控制目标都可以量化,也不是所有的控制手段都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模拟。仅凭ERP系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其次,ERP系统只是一种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支持程度、系统使用者的素质和态度以及企业的文化传统、经营方式等环境因素。因此,只有将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才是企业内控有效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erp系统论文篇2

ERP系统调用经法系统注册在ESB总线上的订单服务,把采购订单传递到经法系统,经法系统起草合同并选择ERP系统传递过来的订单,在合同信息审批完成后;点击合同结束时,经法系统调用ERP系统注册在ESB总线上的合同审批信息服务,把合同审批后的相关信息回传到ERP系统。同时经法系统调用ERP系统注册在ESB总线上的合同履行服务,ERP返回合同履行信息。

2经法系统与财务管控间的数据传递

经法系统在合同信息审批完成后,调用财务管控系统注册在ESB总线上的合同审批信息同步服务,把合同审批后的相关信息传递到财务管控系统。合同在经法系统审批完成后,点待办任务进入到结束流程页面,在该页面中点“结束合同会签流程”按钮,会通过接口把合同审批信息同步到ERP和财务管控系统。

3ERP与财务管控间接口数据传递

首先是ERP采购订单信息传递给财务管控系统。(1)ERP按照接口定义的字段设置中间表,当ERP新增了采购订单或原采购订单数据发生变化时,ERP对中间表数据进行实时更新。(2)手工触发ERP服务,ERP服务响应并将中间表中新增或者发生变化的增量数据反馈到财务管控系统。(3)财务管控系统接受到ERP反馈的采购订单数据,首先判断必填字段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不进行后续处理,直接记入财务管控日志表。关键字段包括:采购订单号、合同编号、合同名称、所属项目定义号、供应商、订单总金额。(4)未清项信息传输至财务管控系统。ERP定时触发程序ZCWPAY001,将新增数据传输至财务管控系统,并在中间表ZCWTPAY01中记录数据。如果财务管控处理结果为“成功失败信息”,则反馈给ERP,ERP记录反馈的同步结果,作为下次同步判断增量信息的依据。其次财务管控系统资金支付凭证回传ERP系统。

凭证同步接口,需要设置字段同步资金支付凭证的辅助信息供应商、采购订单、未清项目(ERP未清凭证号)等传入到ERP。ERP接受财务管控同步的资金支付凭证,同时根据科目、供应商、采购订单号、未清项凭证号等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自动清账。资金支付凭证同步到ERP成功后,ERP的反馈信息接口需增加字段,将所清账的原未清项唯一标识(公司代码-凭证年份-凭证号-行项目号)反馈给集成平台,集成平台根据该信息调用管理对象接口,停用相应的未清项对象记录。再次做资金支付申请时不能再选择。

4总结及展望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信息集约化、系统集成化将成为未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发展的趋势,经济法律系统与ERP、财务管控系统的业务集成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要求业务应用厂商在开发接口服务时,按照统一的接口技术规范,同时要依据集成组件所提供的身份认证手段,设定服务访问身份认证的模式。同时加强数据加密管理,对于部分有特殊安全防护要求的业务数据或用户名、口令等敏感数据,要制订相应的加密方案,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通过各系统间的业务集成接口技术,实现电力企业中的数据集成和资源整合,以促进应用集成水平和效果的持续提升,加强各系统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不断提高系统性能。

erp系统论文篇3

(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一些经济效益良好以及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但还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方面如交换器和服务器等水平不足,导致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二)专业人才匮乏

在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将这项技术的所有优势发挥出来,但由于在煤矿企业中管理方法是企业的主导者使用的,因此主导者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但很多煤矿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三)相关软件成本过高

对于ERP系统,相关软件的培训费、购买以及后期维护升级的费用非常高。因此,也造成了煤炭企业应用ERP系统的成本很高,对应第一条,需要资金投入足够的煤炭企业才可以充分应用ERP系统的所有部分,发挥出其全部作用。

(四)相应技术支持人员变化大

在ERP系统的应用当中,相应的技术支持人员变化非常大,很容易对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造成影响。一个大型的应用系统必须要有系统提供上的技术支持才能够让系统顺利运行,但目前ERP系统的技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样就会很容易破坏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影响工作效率,延长工程周期。

二、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管理系统

只有让ERP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才能够让矿井的经营业绩真正得到体现。目前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其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ERP系统从原来的财务核算型向分析管理型顺利转变。分析管理型跟财务核算型不同的是,以往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账务管理的观念,而分析管理型对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能够让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得到实现,从而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在煤矿ERP系统当中,可以以报表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系统作为基础,以经济运行评价以及财务指标分析作为提高点,充分参考各种不同数据,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模型,让每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特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产、经营、资本运营以及管理核算中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解决,让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煤炭ERP系统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以及平稳发展得到了保证。

(二)供应物流管理模块

跟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煤炭企业并不存在供应链。因此,在煤炭ERP系统的系统当中,必须考虑将企业自身需求和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有效的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去管理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在煤炭ERP管理系统当中,供应物流管理模块的重要性非常大,能够有效衔接预算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煤炭企业当中,应用供应物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让收发存信息自动化管理、物资统一比价采购管理以及物料零库存管理得到实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物料使用单位提出物料领用申请;第二,矿审批部门在收到申请并批准之后,在网上对申请信息进行录入;第三,采购部门进行比价,通过最优方案进行采购,并开始送货;第四,在使用单位确认收到货物之后,财务部门通过发表对结算手续进行办理,审批部门对当初拟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批。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流程,让财务系统和供应物流系统的数据得到了统一,在供应系统进行审批之后的数据可以直接给财务核算系统使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时间成本以及物流管理劳动强度,让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积压最大程度的减少甚至不再出现。

(三)营销管理模块

在企业的销售管理方面,煤炭企业也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煤炭企业当中,都是直接通过销售系统来对企业中的订单、结算情况以及客户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定期通过财务核算来比较预算数据和报表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完成数据,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尽快解决,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经营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营销管理的思想也是以客户的需求为重点,在这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活动进行规划。在煤炭企业中,可以通过客户档案的信息将每一个客户的大大小小的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客户档案来对客户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并提供最适合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让客户能够方便并快速的能够查询到订单的交款、物流以及结算情况等,提升客户体验。在煤炭企业当中,销售分析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对企业的实际销售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通过ERP系统来对各种必要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比较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统计数据在面对不同目标的时候也要对口径进行改变,可以按照客户分类统计、按照销售产品分类统计、按照销售分类统计以及按照市场领域分类统计等等。这样做可以让统计数据的横向对比更加方便,让企业的决策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煤炭企业ERP系统当中,为了能够让营销管理模块得到实现,必须要与其它模块相结合,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工作,尤其是财务核算中的收入核算以及资金结算模块,可以让客户交款和结算情况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营销管理模块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效率也更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在煤炭企业当中,工薪成本占据产品成本的份额非常大,特别是在开采难度较大以及气候、地质环境复杂的矿井中,工薪成本更是不容小视。在煤矿ERP管理系统当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薪酬、绩效、人事档案、教育培训以及保险保障进行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保证。首先,对于绩效考核和薪酬计算。煤炭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要定期在系统中录入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这样在月末薪酬结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系统中的绩效考核数据,对每一个的员工的薪酬进行计算。通过这种薪酬计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每个员工清楚自己的薪酬组成部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其次,对于煤炭的人事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这样在有需要对员工人事档案中的某些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方便,让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高。第三,对于煤炭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先建立职工的在职职业电子培训档案,再根据每个职工所在职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满足煤炭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在进行人员调配时,也要对接任者的上岗资格进行考虑,如果接任者不满足上岗要求的话,也要先让其接受对应的培训教育,在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能接任。通过应用ERP系统,可以更好的让煤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岗位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变得更加方便。第四,对于员工的保险保障,也要建立一份对应的档案,对每位员工的保险保障信息进行记录,让每一位员工应扣缴的保险费、企业年金以及公积金等一目了然,如果出现了欠缴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提醒员工,让不必要的纠纷大幅减少。同时,对于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也要建立对应的系统,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及时领取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其进行记录,让劳动保护用品的浪费以及发放不及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经营管理中应用ERP系统,可以让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让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经营决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证了企业了平稳发展。

erp系统论文篇4

关键词:ERP系统 准备工作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32-0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带来的变革。企业是信息化的最大受益者和推动者,企业管理要不要信息化的争论不多了,这使得ERP系统在我国的企业逐渐普及,企业逐步认识到实施ERP系统可实现科技与管理两条腿走路齐头并进,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然而,目前企业在ERP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没有认真做好ERP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着必然的关系,特别是在明知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实施ERP系统效果更差。

一、统一企业高管层思想和意见,集体决策

企业高管层决策是否需要实施ERP系统,一般有来自外界和自身发展需要两种:

1.来自外界的需要,企业必须实施ERP系统。例如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企业是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集团公司已经决定在集团范围内实施ERP系统,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决策的重点是如何组织开展好ERP系统的实施。如果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企业高管层要决策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实施ERP的唯一目标,还是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实施ERP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如果企业是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企业不要坐等集团公司推广到本单位才开始行动,企业要积极同集团总部联系,除了满足集团公司实施ERP系统的各种要求外,还要积极把本单位将来实施ERP系统的骨干推荐到集团公司项目组,或派到正在实施ERP系统的兄弟单位参加ERP系统的实施,更深入地理解集团公司的实施理念和要求,了解兄弟单位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为本企业实施ERP系统积累经验。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企业是否需要实施ERP系统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且要彻底抛弃“上ERP系统是找死,不上ERP系统是等死”的观念,很多优秀的企业并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水平同样很高,同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能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和最简洁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时候更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高管层要充分讨论是否需要实施ERP系统并集体决策,发出清晰一致的决策意见,一旦企业的最终决策意见,高管层要向全体职工表明一致的态度并且只能有一种声音,严禁私下议论、表达个人意见。企业一旦决定实施ERP系统,这是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二、明确ERP系统实施的目标

1.明确实施ERP系统的管理需求。企业一旦决定要实施ERP系统,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实施ERP系统,给出具体需求,不能只给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宏观概念,企业要深入分析本单位所处的行业、规模、管理基础等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瓶颈。

2.ERP系统实施要以信息规划为依据,符合公司总体信息化目标。企业的信息规划是企业业务战略的支撑,信息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每年应滚动更新保持信息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信息规划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或者说信息化建设的路线图,ERP系统的实施要严格按信息化规划进行,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具备了再开始实施ERP系统,切不可盲目实施ERP系统。

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规划,要先制定信息化规划再实施ERP系统;或者要认真分析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主要从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和各部门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分析。分析企业的信息应用已经覆盖的业务范围和应用情况,能否方便的同其他系统接口和数据导入导出,信息系统的开发商是否继续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并提供支持;分析企业核心业务如财务、采购、销售、生产、物料与仓储管理等是否有良好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数据管理是否实现了计算机化,能否快速得到准确真实的数据,业务流程是否规范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是否实施ERP系统的建议。

3.有明确的项目范围和项目目标。ERP系统实施的功能范围和项目组织范围一定要明确,企业要思考好自己实施ERP系统的哪些模块,解决什么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实施的组织范围也要确定,保证实施计划的严肃性和可执行性。项目实施要有策略和方法论,可以从理论上指导ERP系统的实施,特别是对集团企业的ERP系统实施更有意义,可保证集团的下属单位实施思想和集团总部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制定具体的ERP项目目标时,能保证对ERP系统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和具体明确目标,企业就会对ERP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依赖ERP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也不会认为ERP系统只是数据统计工作或是存储器,广大基层员工更容易接受具体的目标从而有的放矢,知道如何配合ERP系统项目的实施工作,对ERP的了解也就没有了恐惧心理,配合公司的宣传与培训,企业实现全员参与ERP系统的实施,就能为成功实施ERP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成立ERP系统实施组织机构,全面管理ERP系统实施工作

1.成立ERP系统实施项目组织机构。ERP系统是一项技术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一般实施ERP系统应成立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项目组团队成员的组建一定要与ERP系统的运行维护结合起来考虑,ERP系统上线运行后具体操作在各业务部门,所以业务部门最好有人员参加项目组,将来推动ERP系统在本业务部门的应用,如企业计划将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机构来支持维护ERP系统,那就提前考虑人员参加项目组,并在项目组承担主要工作,项目结束后,该团队马上就能投入到支持维护工作中。

2.制定ERP实施项目考核标准。项目组要根据ERP系统实施的目标制定项目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与管理及项目上线后效果的考核。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与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管理策略和阶段质量验收标准、项目结束的标准和验收方案,以及项目要求的交付品,项目的过程考核要重视阶段验收、严格把关,协调好与项目进度之间的关系。项目上线后效果的考核要结合实际和项目的主要目标,不必过于繁琐和细致,因为管理上的提升是需要时间检验,而企业只有加大利用ERP系统和开发ERP系统的功能,才能逐渐体会到ERP系统带来的提升。

3.提前考虑ERP实施项目的后勤保障。项目的后勤保障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后勤保障做的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工作人员的士气。后勤保障主要包括办公环境、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网络等基础条件的准备,同时还要考虑交通、团队建设和预算的来源等问题。

四、提前预测ERP系统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购买ERP系统的特点预测系统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提前做好准备,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决策的支持。

1.数据工作。数据是信息系统的血液,强大的统计、分析、计算功能是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加工数据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也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之一,ERP系统也不例外。在系统开始实施前就要仔细研究并制定数据管理策略,ERP系统的每个模块的数据都有其特点,有其业务特性,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工作量和难度也不一样。由于数据质量非常重要,要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选购的ERP系统的特点统一考虑数据工作,而且针对数据工作量制定上线步骤,不一定非要在ERP系统实施期间把所有数据都导入系统,但要有一个整体策略,最好在项目实施期间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小组,统一管理数据工作,确保数据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能按要求及时导入系统。

2.报表。报表是ERP系统上线后带来的直接效益和应用,报表开发要制定长期策略,报表不是ERP系统的强项,因此有必要购买或开发专门的报表软件或平台,分析利用ERP系统中数据宝藏为企业服务。

3.ERP系统的知识转移。ERP系统实施阶段的知识转移非常重要,关系到ERP系统上线后能否持续顺畅运行和对管理的支持力度。ERP系统实施咨询服务公司是知识的拥有者、是企业的老师,比用户更懂ERP产品,更懂得企业所处行业对ERP应用的需求和一般规律,企业要尊重咨询服务公司不能以甲方自居,但企业又更加了解自己,知道需要优化的问题和企业发展的瓶颈之所在,只有双方互相进行知识转移,用户掌握了ERP系统的知识、咨询服务商掌握了企业的知识,才能在双方的交流中形成有效的知识诱发和协同知识共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双方以平等、互信、合作的要求形成一个团队和一个共同的目标。

4.变革管理。ERP系统既是一套软件,又是一套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它的实施必然带来企业的变革,在实施前做好变革计划和管理策略尤为必要,甚至有时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ERP系统实施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变革团队更应是强势团队或与项目实施团队合二为一。一定要在公司内广泛宣传、培训ERP知识,使大家认识ERP、了解ERP,尽量把对ERP的恐惧感转化为危机感,在公司内形成实施ERP系统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公司高层和全体员工中形成实施ERP系统的共识。

变革管理要与考核与激励结合起来,针对ERP系统实施带来的工作和行为转变提前制定预案,实施ERP系统肯定有人反对或不支持、肯定发生内部冲突或摩擦、肯定要放弃一些短期利益,要针对这些困难制定应对措施。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是必然的,有的单位ERP系统和旧系统要并行以相互教研,工作量就更成倍数增加了。ERP系统上线后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ERP系统上线还会扫除一些灰色地带,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持续变革、坚持长期变革管理才能巩固成果,否则很快就恢复原状。

五、评估ERP系统实施风险,做好应对措施

ERP系统实施后既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改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变革几乎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实施前要充分评估ERP系统实施的风险,重点应考虑几方面:ERP系统的软件与企业特点的适应程度;ERP实施的深度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适应程度;ERP系统实施范围目标与企业资源投入的适应程度;ERP实施团队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实际人员素质适应程度;ERP系统实施与业务部门的结合程度等等。可以利用多种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去发现评估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六、结论

ERP系统实施前期准备要细致,要从多角度考虑实施需具备的条件,要考虑ERP系统实施前期准备、ERP系统实施期、上线支持期和正常运行期各阶段的需求和需要;把这些需求和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在准备期间就提出应对方案,尽可能把工作考虑周详。

参考文献:

1.张同健.我国企业ERP实施成功因素经验性解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0)

2.卢智斌.企业ERP实施成败关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erp系统论文篇5

Abstract: The system of ERP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Furthermore, basic data is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Otherwise basic troubled managemen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etc. make difficult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o the implement of the ERP system need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details of ou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actions of improving the use of basic data in order to give directions to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in our enterprises.

关键词: ERP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基础数据

Key words: ERP System;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asic data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97-02

0引言

ERP系统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了ERP的概念[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artner Group于2000年在ERP概念中引入协同商务(CPC)的概念提出了ERPII的全新概念,对ERP的流程以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ERP系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管理框架和数据库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打破了职能分工造成的信息化孤岛,而且提供了各个部门需求信息服务。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实施ERP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而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没有采用过MRP或MRPII系统,企业运作是职能化分工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也是功能机群布置;采用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未对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变革,即没有实施BPR,导致了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业务效率方面有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企业里实施ERP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与ERP系统共存,ERP系统是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手段。

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李震、张惠民在《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在理论上论述了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1]。梁育玮、隋春明在《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中明确指出,BPR是成功实施ERP并达到预期应用效果的关键[2]。周小明等在《BPR和ERP的理性整合》一文中指出,BPR和ERP在现代企业建设中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只有把两者理性整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BPR和ERP的关系[3]。张凤兰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体系[4]。然而,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文章在面向ERP系统提出了一些会计体系的业务重组。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使用,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是ERP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实施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传递的效率、减少数据差错的措施,以保障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1业务流程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与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企业重组一经营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中阐述了BPR的基本概念[5]。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的应用信息ERP系统少有成功的案例。

实施ERP系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ERP系统与BPR两者互为条件,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著地改善企业管理绩效。ERP系统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ERP系统能否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也需要企业实施BPR来保障。BPR技术,达到适应“3C”(Customer,Competition Change)的目的。

BPR的基本思想是突出流程,理顺并简化流程,强调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再造,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跨越不同职能与部门分界线,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

BPR打破旧的管理规范,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论功能,逐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筹考虑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了企业新的运行系统,获取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BPR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彻底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建立流程管理方式,也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

2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就是对资源和数据信息的管理,ERP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管理平台,其涉及的数据很多。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不仅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且要根据ERP实施目标,针对ERP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使数据更容易获取、传递、共享以及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 ERP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目标ERP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壮大的,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状况相结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础数据管理混乱,管理组织设计是面向职能分工的,实行分散、独立的企业管理方式,效率及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实施ERP之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把实施BPR的目标与ERP的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打破职能分工的组织形式,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以便于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

职能分工型企业开始采用ERP系统时,初期的目标是准确计划、及时交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ERP系统的目标逐步转向企业决策层,以支持企业决策,实行商务智能管理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管理与合作伙伴协同商务管理,不仅提升单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要最终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2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根据企业战略以及ERP系统实施目标,我国企业在实施BPR时,在企业业务层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开展有效的数据使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转换数据传递的方式,在企业部门内形成水平沟通,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如图2所示。

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BPR时须遵循以下原则: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2.2.1 企业业务层再造收集完整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基础数据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仓储数据、能力信息、需求信息、供应方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而这些基础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业务层,对企业业务层再造时,不仅要进行有效地业务优化与重组,还需要面向ERP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

2.2.1.1 业务层业务优化在企业业务层进行业务再造时,需要对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认真的审视,区分增值业务流与非增值业务流,利用“5W1H”提问技术以及“ECRS”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流程有无效率、是否合理,逐步形成规范的、标准的业务流程。

2.2.1.2 面向数据收集改造业务流程业务层是产生企业数据的作业层面,在进行业务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标准化数据与业务流程、消除非增值业务流以及实现一个物流等,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层面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够为实施ERP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流程规范后,企业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计划、调度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更能体现ERP系统的效果。

在企业业务层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使用信息技术,应用条形码、数据采集器等数据收集的使用,尽量减少、代替手工操作,保证数据获得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为差错。

2.2.2 管理层再造以业务为导向,根据企业情况以及产品或服务特点,打破企业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组织,彻底改变数据的传递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效果。

在扁平化组织模型中,原来中层领导的职能、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业务负责人转化为:监督、训导、行政管理角色,并对企业的业务全局平衡。而各个流程控制点、负责人实际是对企业的最终流程业务负责,也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

在管理层再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的过程中,冗余环节的删除、层次结构的压缩,信息通道的畅通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BPR,BPR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BPR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BPR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保证了ERP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和数据,减少了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的差错率,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2.3 战略层面再造在战略层面上的再造,主要是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将持续改善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进行贯彻和实施,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更好满足顾客要求,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

BPR的实施,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实施组织革新的BPR过程中员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认同流程,接受并发挥主观积极性,对流程再造形成持续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保障BPR的效果,及形成持续改进的过程,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再造必须以顾客为出发点,顾客的评价就是原则。在BPR中利用柔性制造的思想,并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

基础数据收集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上,企业各层面通过数据的收集、传递与使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战略层面上,更应注意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的接口,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形成统一规范,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如自动订货系统、分销资源计划等的应用。

3结论

许多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经验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在职能分工型企业中实施ERP系统,需要实施BPR,建立面向ERP的业务流程。而基础数据作为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不仅仅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化,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考虑数据收集、传递与使用情况。在充分考虑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面向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保证了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提高了数据传递与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震,张惠民.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J].当代经济,2005,(10):81-82.

[2]梁育玮,隋春明.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吉林电力,2009,10(5):55-56.

[3]周小明,高晓兴,牛孟渔.BPR和ERP的理性整合[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9-121.

[4]张凤兰.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J].财经界,2009,12:186.

erp系统论文篇6

内容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不仅对ERP实施人才的数量有了更多需求,更对ERP实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优秀的ERP实施顾问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以ERP财务实施顾问为例,探讨了ERP实施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培养内容,并提出了“3×5培训法则”。

关键词:ERP 财务顾问 培训

问题提出

ERP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ERP实施顾问的水平和能力。这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么,作为顾问公司该如何培养ERP顾问呢?鉴于ERP实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ERP顾问根据分工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类型的顾问,比如财务顾问、制造顾问、分销顾问、人力资源顾问等等,本文仅针对ERP财务顾问的培养进行探讨。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顾问,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素质基本都来自于平时的磨练与总结,所以培养一名优秀的财务顾问需要一定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强化阶段和完善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侧重点,根据实施ERP系统的具体要求,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提炼为五种技能和知识。这就是笔者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3×5培训法则”,整个培训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也是渐进渐强的。

起步阶段

对于初涉ERP财务领域的人来说,大部分人起初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与困惑,甚至有部分心理较脆弱的人会半途而废。对于ERP实施这样比较新兴的职业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所以一般起步艰难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只要掌握方法,看清方向,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习,由此牢牢地打好基础,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为下一阶段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起步阶段需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其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ERP理论知识,ERP财务应用、沟通与表达能力等五种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一)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财务顾问,面对的客户对象主要是财务人员。如果一名财务顾问连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都未能掌握,那么,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把握需求?如何讲解方案?所以,作为一名财务顾问,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基础的ERP原理与理论知识

掌握了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只能与客户进行初步的交流,但是作为一名ERP顾问,谈ERP相关的问题才算是步入正题,所以掌握基础的ERP原理与理论知识也是必需的。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有:ERP实施方法论、ERP原理、ERP系统的主要模块、各模块的功能、模块内的业务流程、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与信息交流等。

(三)ERP财务模块应用能力

基础的ERP原理与理论知识是每一位ERP顾问都要求掌握的。作为财务顾问,除此之外,还要求掌握基础的ERP财务模块应用能力,也就是将会计专业知识与ERP原理、理论知识关联起来,完成ERP财务模块的应用工作,如系统设置、测试、操作,通过系统解决完整的业务问题,并能理解系统实施相关的数据,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等。

(四)基本的沟通能力

作为顾问,只是埋头苦干一般是做不好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与客户的交流非常多,也非常重要,比如从客户那里获得需求,对需求进行理解、分析,然后与客户讨论、确认,完成解决方案后,把自己的见解表达给客户,让客户认同你的方案能切切实实解决他的需求。另一方面,ERP系统实施强调整体观念,与项目组其他同事的交流也非常多。如果经常发生抱怨、争吵等,就会降低工作效率,项目的失败概率会比较高。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顾问们的自信心。

(五)基本的表达与写作能力

ERP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很多文档,作为知识点沉淀下来,另一方面,又要将这些知识点传授给客户,完成知识的转移。好的写作能力,能够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逻辑流畅地展示你的思想。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把你要传授的知识点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地展现在客户面前。如果客户看了顾问的文档,听了顾问的培训或者方案讲解后仍不知所云,后续的工作就无法继续进行。

强化阶段

经过起步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以上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后,一般情况,在老顾问的指导下就可以完成简单的ERP财务实施工作。如果要独立的进行ERP系统的财务实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提升:

(一)会计实践知识

在基础阶段已经掌握了会计理论专业知识,但是要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客户对你的见解具有认同感,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让客户产生信赖感。所以,平时需要多了解相关行业的会计核算、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相关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能引经据典地进行案例分析,一步到位地表达相关方案的优劣点等,通常能促成客户认同你的方案。

(二)ERP财务相关模块的应用能力

ERP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强调整体的系统,所以孤立地去拔高财务模块技能是不可取的,还需要掌握财务相关模块的应用能力,比如应付相关的采购、库存模块,应收相关的销售模块,成本相关的采购、BOM、库存、车间等模块。掌握财务相关模块的应用能力,类同起步阶段财务模块的学习。

(三)ERP财务模块的实施能力

ERP实施工作是ERP财务顾问的主要工作,其技能要求比较高,需要在ERP财务模块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结合ERP实施方法论,独立完成相关的工作,比如结合SOW撰写调研问卷、需求调研、分析,设计业务流程及解决方案,系统设置、测试、培训,数据收集与验证,系统切换,上线指导等工作。

(四)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起步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独立工作时可以胜任,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磨练、继续完善,尽可能拉近与客户、同事之间的距离。目前,客户正变得越来越理性,顾问必须赶在用户的前面,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五)较强的计划与执行能力

在ERP实施项目中,常常需要在较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需要具备较强的计划能力,为保证其顺利完成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否则,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实际执行情况严重偏离计划,都会对项目实施产生较大的影响。

完善阶段

经过强化阶段的提升,顾问们一般可以独立地实施项目,能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得到客户的认同,但要精益求精,还需要对现有的知识点不断地进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ERP系统的财务实施过程中,如果只达到了可以跟普通会计及主管进行交流的水平,有时会顾此失彼,所以还需要站得更高一点,与财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在观点和财务管理水平上与其旗鼓相当,由此需要财务顾问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由点及面地分析、解决问题,在解决微观问题的基础之上,多从宏观角度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二)ERP各模块间的融会贯通能力

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集成、无间隙的衔接,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为目标,避免系统运行的参差不齐。根据“木桶理论”,一个ERP系统运行的好坏只能看最差的一方面,而不是最好的一方面。由此,对顾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顾问具备各模块间的融会贯通能力,一方面属于财务范畴的工作要考虑周全,不要影响相关模块的工作,另一方面提示相关模块,避免出现影响财务模块的现象。

(三)掌握ERP财务模块的精髓

具备财务模块的独立实施能力之后,虽然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要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提炼与总结,达到精深的程度。在ERP实施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经验,将其与ERP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ERP系统的实施达到其目的。换言之,如果仅仅有高深的财务管理水平,不能付之于行动,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还需要借助ERP系统的实施,通过一定的流程、方法、IT手段予以实现。

(四)加强系统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非常必要。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客户的现状、需求等进行快而准的分析,与客户达到共识是开展ERP系统实施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对现状、需求、系统功能、工作习惯、后期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才更有可能拿出一份让客户信服的解决方案。在系统实施上线后,只有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彻分析,才能找出原因所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见分析能力需要顾问在日常的工作中予以不断地提升完善。

(五)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实施一个高度集成的ERP系统,项目组成员也应该是高度集成的,要达到高度集成,则必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在工作中要以系统整体运行效果为首要任务。为了达到系统预期的整体运行效果,需要每一位顾问都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整个ERP财务顾问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时间长短与个人投入的学习时间和努力程度密切相关。第一阶段的学习可以在学校里完成,笔者不赞同有些行业人士认为“普通学校无法进行ERP顾问培养”的说法。第二个阶段可以通过实习和工作的方式来提高和巩固财务顾问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至于完善,那可能是ERP财务顾问毕生的职业追求了。

参考文献:

1.王晨光.顾问ERP[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ERP实施顾问们的工作准则[EB/OL]. ,2010-3-20

3.什么是ERP,ERP实施顾问是做什么的?[EB/OL]. blog.省略/bjufo2/archive/2009/10/21/4707559.aspx,2010-3-20

4.闪四清.ERP系统原理和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张跃胜,张春红等.管理信息系统[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姬小利,孟凡利,张跃胜.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7.张跃胜.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

8.徐少春.ERP改变中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9.“木桶理论”与“长腿效应”[N].教育时报,2010-3-16(A28)

作者简介:

erp系统论文篇7

关键词:ERP教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复合型企业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ERP因其众多的优点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ERP应用的推广与普及推动了市场对ERP人才的更大需求,因此,将ERP课程教学引入高职院校是解决社会上ERP人才匮乏的一个良好途径。当前,虽然ERP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很多学校开设ERP课程的历史不长,对于ERP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ERP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ERP管理思想的传授,以软件功能的介绍为主

ERP首先是管理思想,其次才是管理手段和信息系统。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由于ERP软件是根据一些运作情况良好的先进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具备的功能来开发的,所以很多学校在ERP的教学过程中以介绍ERP软件的功能为主,而忽视了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讲解,学生很容易误解ERP仅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或者是一种信息技术,而对ERP的先进管理思想了解甚少。

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ERP软件由很多子系统构成,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传输正是ERP系统的精华所在,只有各子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而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子系统分开单独讲解,破坏了ERP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生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无法掌握ERP的精华部分,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中都开设有ERP课程,例如会计、工商、物流等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职业定位,因此ERP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区分。但现在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没有进行具体的区分,缺乏对各个专业的针对性。

3.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

ERP课程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采用的是软件供应商提供的教材。这类教材侧重对软件的操作说明,学生只是掌握了对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很难系统地掌握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特别是先进的管理思想。

大多数学校都购买了ERP软件,这类软件与企业实际运用的软件基本一样,而实际的教学与企业毕竟存在差距,使用这样的软件过于复杂,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缺乏复合型教师

ERP课程的教学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系统管理技能。而目前从事ERP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在教学中更侧重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真正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二、问题的解决办法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ERP管理思想

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将准时制的概念和思想,与物料需求理论进行了结合;将企业内部的物料、设备、资金、劳动力等全部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包括能力平衡、质量管理、车间控制、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最终形成一个闭环回路,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真正地集成在一起。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讲解ERP软件功能的同时,要通过课程内容、案例和实验表现ERP的管理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操作流程的同时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学内容注重系统性,结合专业特点

ERP系统由很多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工作,在进行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ERP沙盘对抗模拟训练”,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掌握企业经营模拟的规则,在操作中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变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与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学生对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理论知识的迁移。

由于各个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ERP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特点,有不同的侧重。例如会计专业侧重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运作的业务流程的介绍等。另外,各专业ERP课程应在学习了会计、财务、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前设课程之后再开设。

3.选择合适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

一本高质量的ERP教材应该既能使学生学会ERP先进的管理思想理论,又能掌握ERP软件的基本操作。因此应结合各专业特点,由信息系统专家、管理精英以及优秀的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材,使教材的教学内容能切实地满足教学要求。

适合教学用的ERP软件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和数据支持,能让学生易学易用;(2)具有配套的教材和实验教材,有配套的多行业的实验帐套或演示帐套;(3)软件应具有通用性,既能适应教学要求,又能成为教师进行科研、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工具。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ERP的教学需要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ERP教师素质:(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2)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学习,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加快自身知识更新的步伐;(3)通过引进人才,吸纳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的ERP复合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探索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ERP人才,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闫屹,龙悦,郭彦明.ERP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2] 张莉莉.关于ERP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5,(2).

[3] 姚昌炯.谈高校ERP实验改革的重点和方向[J].教育信息化,2006,(10).

erp系统论文篇8

[关键词]ERP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继MRPII理论与技术成熟后,随着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从90年代兴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社会、企业对ERP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相继将ERP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目前ERP已经成为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何做好此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此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的课程设计及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ERP课程特点

1.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类,它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而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型、实用性的高级人才。在学习期间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我们学院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

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流程;

掌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因此,无论从专业的构成还是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都能清楚看到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接信息系统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由此看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必然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ERP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

2.ERP课程特点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基于ERP定义,我们设置的ERP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综合性

ERP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ERP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实践性

ER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本课程的难点也在于实践内容的设计,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如何设计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ERP课程教学研究内容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及ERP的课程特点,我们对ERP课程的先修课的设计、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教学研究,这些教学研究内容现已逐步在本专业应用,效果较好。

1.先修课的设计

从ERP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得知,学生在学习ERP课程之前,必须要学习管理及计算机知识,因此我们根据ERP课程要求,修改和完善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我们设计的本专业ERP课程学习体系路径图。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为本专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学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了ERP课程。从上图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C++、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管理理论及财务、营销、生产等业务知识,并且具备了计算机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ERP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需要在本课程中来弥补管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

2.教材建设

ERP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开课历史已有四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曾经选用过一些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材具有理论性较强,对ERP的内容介绍的较全面等优点,但也具有重点不突出、内容全而不具体、同时没有实践内容的设计等缺点。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学院引入的SAP平台、用友ERP平台,以实际的应用背景为素材,利用我院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编写出了真正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ERP教材,这本教材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的编写既有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又有结合具体ERP平台的功能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实时性、专业性。

3.实践环节的设计

ER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执行教学大纲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总体设计时,既强调了理论教学又加大实践教学的设计,通过ERP平台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层次。另外,为了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在2005年建立了ERP实验室,引进了用友ERP平台。在授课时,我们提供学生一套模拟的企业业务数据,指导学生在这个虚拟企业里学生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供应链、财务、生产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这样的实践内容的设计提高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学院坐落于大连的软件园区,周边有很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课程实习,了解ERP系统的实际开发、应用的过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006年,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东软公司与著名的ERP解决方案商SAP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ERP课程建设。我们正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量身订造SAP软件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系,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

4.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我们学院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我们深知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学生在校期间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因此本课程信息化教学结合了我们学院“笔记本大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软教学特色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1)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管理

我们根据课程发展及实际需要,进行了详细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我们开发了ERP课程网站,我们将课程教学要求、课件等相关资源上传到网站,同时网站还设有网上教师办公室,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课下进行沟通,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经过近两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ERP课程已具备了纸版教材、电子教材、教学指导书、案例库、教学PPT、实践平台、教学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当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最终将实现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

(2)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过程管理

我们授课时充分利用学院的良好的网络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广播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理、适时、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授课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运用了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们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并且将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ERP作为新兴的学科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的步伐,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尽管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福权王晓煜吴迪王琨:企业资源计划(ERP)[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红: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董雄报李军花均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刍议[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4]贺盛瑜赵卓宁: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

上一篇:财务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