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0 15:51:36

erp技术论文

erp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ERP;中石油;数据挖掘技术;利弊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917-03

ERP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il

YANG Kai

(Petrochina Huabei Petrochemical Branch Company, Cangzhou 0625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akeof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wept through all industries. ERP as a mode of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s, not only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cope and function of MRP Ⅱ, the world recognized 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owever, the process of ERP in the promotion will not verify the enormous benefits business experts predicted, the majority of ERP business applications have failed.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ERP's survey, about half of the complete failure of the company. In Apri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ERP system has entered a final push. This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RP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for being thrust into the oil business analysis ERP limitations, which listed the problems 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ERP; in oil; data mining; the pros and cons

1 ERP系统的发展概述

在1990年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提出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EPR的理念延续MRPⅡ的精髓也对企业的供应环节和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了整合分析,ERP在发展中经历了MIS系统、MRP的雏形系统、MRPⅡ系统、ERP四个阶段。从主要记录原始数据与查询功能逐渐发展到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平衡分析再到集成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最后发展为现在的财务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和物理管理三大模块(现在很多企业在应用中添加了人力管理模块),ERP主要是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政策决议的平台。

MRP - MRP II - ERP 系统 功能扩展如下:

MRP――物料需求计划

MPR――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

MRP II――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财务、供销管理)

ERP――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封闭循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财务、供销管理)――企业资源计划

ERP系统是数字化管理与计算机的信息相结合的技术。在企业管理技术中的资源整合、信息集成、功能分配和企业间的管理上,通过集成化的统一管理和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全面的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ERP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中的客户与服务器的分布式结构、浏览与服务器的结构、条码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等,能够支持网络运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不同平台的操作。

图1为ERP系统的运行分解。

2 ERP在中石油推广的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要求,中石油在2001年就提出了ERP的总体规划,在2006年初ERP系统正式在中石油企业实施,采取了集中的管理技术,根据先试点制模板、后推广优化模板、快速推广的实施手段。

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注重ERP系统的高度统一管理原则,将电子商务与ERP的系统分开运行,不仅造成了系统管理效率降低,也使得电子商务与物资供应不能协调,在整合公司资源与降低成本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ERP系统在中石油的运营中没有将采购的数据模块和销售数据模块进行整合,使得企业在ERP系统中国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数据缺乏完整性,造成企业数据标准化发展成为空谈。且ERP的软件和数据没有进行共享,也造成了系统维护方面的资源浪费。

3 ERP系统的应用分析及深度研究

3.1 ERP系统的应用分析

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信息集成措施使得企业的运作流程得到优化,企业的数据信息得到的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分析。但是ERP系统在执行决策能力的过程中对于炼化企业这样需要集成数据支撑的年度决策仍然效率不高。ERP系统只是处理信息的系统对于炼化企业这样需要大量信息分析的企业来说,对于数据的依赖使得企业间各个部门的数据联系变化得不到分析。ERP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存储交易数据方面非常方便,但是难以满足大量的历史处理存储,时效性不强。

传统的ERP系统不能适应炼化企业的管理应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造成了数据的浪费和人员的冗余现象,对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相差甚远。

3.2 ERP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对于浩瀚的数据来说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就是将数据从数据库中抽离,分析数据中潜在的应用价值。传统的ERP数据分析中是企业用户对需要分析的数据提出假设关系,然后利用数据分析系统进行验证,这样的方法在有效性上有所限制。但是数据分析技术与之相反,数据挖掘技术使用的是利用发现数据的方法,和模式匹配与计算法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决定。

图2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处理模型。

数据挖掘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了解使用的情况与背景,以中石油为例,在进行数据挖掘前对石油的市场情况和企业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需要的目标数据集或者子集。消除数据中由于其他外界原因造成的空值,对数据进行清理。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在对数据挖掘法产生的模型进行确定,对数据挖掘的功能进行明确。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模型和参数,对数据进行提取和计算。最后是对数据进行整合与检验,将数据形式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系统并将知识进行相应的措施。

数据挖掘技术在炼化企业ERP系统中类型主要分为特征规则、辨识规则、互联规则、分类规则、数据聚类、预测及趋势性的规则挖掘。数据挖掘是根据人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是建立在统计学、集合论、逻辑性等等学科的基础上,对数据挖掘和技术的分析。数据挖掘的算法主要包括:

数学工具的传统数理统计:根据数学工具和数据知识进行分析,在ERP系统中对模型的分析从数学的分形理论开始。

NN:NN技术是神经元网络技术的简称,建立在软件技术上的方法。在进行复杂数据或者模糊数据的导出中,利用神经元网络技术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决策树:在基于专业知识的数据中,将实际数据逐步的分类划分,代表不同的类别。因为决策树的分类非常直观,所以在分析和理解中就较易接受,计算机获取信息的效果有效快捷。

进化计算:进化计算是根据遗传算法、编程、规划等等结合的算法,能够在适应度数约束下的智能化搜索,在进行适应度函数的帮助下实现数据的筛选。进化算法不仅能够交叉、变异而且通过扩大了的搜索范围更加提高了对所有数据的最优解方法。

实例推理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推理的原理,根据曾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分析选择最优解决方法。

粗糙集理论法:这是将集合论的概念进行应用,将不精确的数据通过模糊理论进行表示。

4 ERP在中石油推广的发展方向

ERP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的调整:ERP系统必须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在进行市场分析、订单处理和生产分配方面要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对客户关系和销售、服务进行一体化数据整理。

ERP系统与电子商务要进行协调整合。电子商务模块离不开ERP系统的帮助,在进行数据业务分析时,加强ERP供应链的管理,在炼化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中加强过程优化,实现管理协调。

ERP与数据管理方面进行整合,产品在管理中的信息和数据要纳入ERP系统的数据库中,对数据设计和整理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ERP与CAD和CAM的集成。

ERP与制造执行系统是为了加强生产的数据控制,将ERP与MES和车间管理系统进整合形成ERP、MES、SFC的统一,将生产流程管理进行统一化。

ERP在软件技术中要加强系统的动态可重构性,建立系统封面、软件可重构、速配工具技术,将更新的模块引进系统,逐个更新模块增强系统等概念,将ERP将以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结构、多数据库集成与数据仓库、XML、面向对象方法和Internet/Extranet、软构件与中间件技术等为软件实现核心技术,并采用EAI应用服务器、XML等作为ERP系统的集成平台与技术。

5 结束语

本文从ERP的历史发展到我国中石油企业对ERP的实施情况分析从中看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物流管理、员工素质等等于企业ERP理念的矛盾都会造成ERP实施的失败。对ERP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ERP的失败率居高不下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企业是否因为忽视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而导致ERP系统实施失败?还是因为国家文化差异、实施时期的因素亦或是没有发现的更加深层的原因都是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懿,孙王月,张英轩.ERP对中国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报告[R].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2006.

[2] 王立彦,张继东. 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关系[J].管理世界,2007(3):116-121.

[3] 郑称德.ERP实施与我国企业营运绩效增长的关系[J].信息系统学报,2009(6).

[4] 郑称德.我国企业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4):148-151.

[5] 郑称德.ERP系统在制造企业应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6):54-58.

[6] 郑称德.国有企业ERP系统实施绩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9):180-181.

erp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ERP 商务智能 数据仓库 OLAP

一、引言

ERP的应用实现了企业内部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以及企业外部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但ERP对决策支持有着明显的不足。商务智能的实现依赖于大量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而ERP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准确的、真实的数据。因此,将商务智能建立在ERP系统原始数据的基础上,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ERP

ERP理论从MRPⅡ发展而来,扩展了管理的模块。它综合应用了B/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网络通讯等成果。ERP中的数据是按照面向事物处理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的。一般包含四大功能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此外还可能包含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

三、数据仓库原理

数据仓库是ERP与商务智能之间的桥梁,可以理解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同时间的、稳定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最大的特点是面向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客观分析领域。

四、商务智能理论

商务智能的定义众说纷纭。本文在总结商务智能的众多定义之后,将商务智能定义为:商务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创造出商务知识和商务信息用以提高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商务绩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看,商务智能是为了解决商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各种信息系统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过程,其基本功能包括个性化的信息分析和预测发展趋势。从应用的角度看,商务智能可以帮助用户对商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企业解决商业问题,辅助决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商业目的。

五、ERP与商务智能整合应用的核心技术

1.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

获取数据是实现ERP商务智能系统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过程包括:辨识与所研究主题相关的原始数据;确定数据抽取策略;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将原始数据加载到目标区域。上述数据获取过程就是数据的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ition)和加载(Loading)过程,称为ETL过程。ETL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尽量确保引入的仅仅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的数据;第二,必须保证被引入的数据是完整的和正确的。在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时,应尽量选择ETL工具。

2.维技术

维是人们观察客观世界的角度,也就是决策分析者分析数据的角度,是多维数据集中重要的组件。维技术是商务智能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对商务智能的实现非常重要。

3.数据分析技术

(1)OLAP

OLAP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联机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通过直观的方式从多个维度、多种数据综合程度将系统的运营情况展现给使用者。在数据仓库应用中,OLAP工具一般是数据仓库应用的前端工具。

(2)数据挖掘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数据量急剧增大,从海量数据库中挖掘信息的过程,称之为数据挖掘,即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正确的、新颖的、潜在的、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

六、ERP商务智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根据对ERP和商务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本文提出ERP与商务智能整合应用的基本方案如下:

1.理解ERP的管理理念,理解ERP系统产生的数据的涵义,进而选择需要的数据。

2.根据对ERP的理解,确定分析主题,进而确定数据仓库的主题。

3.设计合理的数据仓库模型。

4.确定数据仓库的建立路线,确定是否需要建立数据集市。

5.构建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

6.确定数据转换规则,使用一定的数据抽取和加载工具从ERP数据库提取数据,经过数据转换,最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7.创建对数据仓库数据进行管理的元数据文件。

8.根据分析主题的要求建立多维数据集,手工编写代码或者直接使用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查询报表工具,利用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的数据进行支持决策的数据分析。

9.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10.注意数据仓库中的信息主要用于数据分析,它不能被商务智能用户修改。

总体上说,商务智能处于高度整合的ERP环境下,ERP数据仓库和ERP应用系统通过接口紧密结合,元数据在它们之间流动;ETL工具从ERP系统中提取合适的数据,然后将其放入以商务主题为导向的ERP数据仓库中,再利用商务智能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最终将可视化的结果展示给决策分析人员。

参考文献:

[1]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著.ERP系统集成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陈京民等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

[3]张维明邓苏刘青宝等著:数据仓库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4]Jiawei Han.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9-35

erp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ERP;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ERP,作为管理决策和供需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竞争力。然而,ERP的实施范围涵盖整个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以及其他内部资源。ERP实施后,企业的绩效能否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从财务绩效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微弱甚至没有关系,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ERP系统作为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的陷于争论之中。rover等(1998)研究信息技术的对公司的影响的变化,结论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业绩影响是有限的。Pinsonneault(1998)针对产出悖论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也是微小的。徐美凤(2004)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1995~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在这6年间,我国信息产业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率悖论”时期,并且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仍将持续。饶艳超(2004)通过对国内已实施ERP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明确回答ERP系统实施效果明显、很明显、极为明显的分别为32%、27%、2%,合计为61%,另有28%认为系统实施应用效果一般,9%认为没有效果,甚至有2%回答ERP系统实施带来的是负面效果。对经营业绩影响评价的结果显示,只有24明确表示会有影响,21%认为影响程度会很高,但是有超过半数(54%)的答卷者认为影响一般甚至没有影响。Hayers等(2001)不但证明了实施ERP系统是一种革新性的信息技术投资,而且证实ERP系统对于公司业绩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关系。Hunton等(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采用ERP系统3年后ROA和ROI比未采用ERP系统的企业的ROA和ROI有显著提高。张继东、王立彦(2007)的研究搜集了2003年上市公司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与未实施ERP系统的控制组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明实施ERP企业的样本公司的业绩好于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的结论。

三、假设的提出

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根据美国的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S)的统计,ERP系统的使用平均可以使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库存费用的下降,采购费用的节省都直接引起了企业成本的降低,交货周期缩短则加速资金回收和周转。而ERP系统通过整合供应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整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协作成本,节约了时间成本,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加快,这些定性的效益,都将转变为定量的数据,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综上,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2)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3)实施ERP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资产净利率。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期间、数据来源于样本选取。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当年作为T0年,由于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系统运行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磨合,必对T0年财务绩效产生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ERP引入造成,并非ERP系统正常运行所致,所以,T0年并不在研究期间内。ERP系统正常运行后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显现,所以本研究将ERP系统实施后三年作为研究期间,同时,为了与实施前的绩效进行对比,将系统实施前三年也纳入研究期间内。采用的样本从沪市上市公司中于2001~2006年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中选取。由于上市公司关于ERP系统的信息披露并不完善以及对于财务业绩数据时间的要求,经过筛选,最终本文用于研究的样本公司为122家。

2.文中采用非参数检验对假设进行检验,考察ER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将实施前的财务绩效与实施后的财务绩效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将ERP系统实施后3年的财务指标分别与实施前3年财务指标的均值进行配对分析。

3.指标选取和数据预处理。本研究主要选用销售净利率(ROS)、总资产周转率(ATO)和资产净利率(ROA)三个指标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为了消除行业和通货膨胀因素对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本文将所有的指标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再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检验了样本公司在ERP系统实施前后的绩效的差异,我们将T-3 年至T-1年的业绩的平均数分别与T+1至T+3年的业绩进行配对,然后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考察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动情况。SPSS分析结果如下:

注:T+1 、T+2、T+3 分别代表代表ERP实施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绩效,Pre代表实施前三年的平均绩效。

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结果表明:

1.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S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下降的公司数为68,上升的公司数位54;第二年ROS开始上升,上升和下降的公司数分别为66和56,平均秩分别为57.80和64.64,但是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前两年ROS的下降和上升都不显著。ERP实施后的第三年ROS上升的公司数为74,下降的公司数位48,且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

2.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ATO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的公司数为56,上升数为65,第二年下降和上升的数目分别为55和67,第三年ATO上升的公司数增加为71,下降数位51。三年里上升的平均秩都高于下降的平均秩,Wilcoxon秩和检验值第一年在5%水平上显著,第2年和第3年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ERP系统实施后,企业的ATO有显著提升。假设2得到验证。

3.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绩效经过行业均值调整后,ROA在实施后第一年下降数为60,上升数位62,秩和检验值表明上升并不显著。第二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位71,下降的公司数位51,上升的平均秩63.61高于下降的平均秩58.57,秩和检验值显示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第三年ROA上升的公司数为70,下降公司数为52,结果显示在10%水平上显著。假设3得到验证。

我们看到ERP实施后第一年,企业的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不显著,相反ROS在实施后的第一年还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ERP系统在运行初期的磨合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阻碍业务运营,从而不仅不能带来成本费用的降低,反而会因运营受阻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降低销售净利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ERP运行日趋正常化,ERP的效用逐渐体现,企业的财务绩效逐步提升。

六、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ERP系统在实施后短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在实施后第一年出现部分绩效下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ERP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提升。ERP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其实施效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参考文献

[1]Mabert V.A.,Soni A.,Venketaramanan M.A.,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urvey of U.S.Manufacturing Firms,Prod Inventory Manage J. 2000.

[2]Hunton JE,McEwen RA,Wier B,Analysts'reactions to ERP announcemen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2003(32)

[3]孟倩.生产率悖论与中美两国信息技术投资效果比较[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

[4]舒琴.“生产率悖论”对企业实施ERP的启示[J].科技与管理.2004(6)

[5]饶艳超.国内企业ERP系统实施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经济界.2004(2)

[6]王立彦,张继东.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J].管理世界(月刊).2007(3)

[7]赵泉午,黄志忠,卜志祥.上市公司ERP实施前后绩效变化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1993~2003的经验数据[J].管理科学学报.2008(1)

[8]金娟.上市公司ERP系统实施绩效之实证研究――基于沪市1993年至2004年的经验数据[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erp技术论文篇4

[摘要]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正确或认识不足,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风险。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风险,并通过归纳总结,对预防避免常见性错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中小企业erp系统的成功运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 erp系统 风险 对策

erp系统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企业加特纳(gartner group)于1990年提出的概念,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同时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实现企业(以制造业为代表)整体经营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实施erp系统的风险分析

1.目标过高。在制定erp系统项目的目标时,中小企业制定的目标过高,无形中夸大了erp系统的功能。中小企业的erp系统实施范围过大,脱离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现有资源,对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未认清erp系统与企业目标的真正结合处,盲目上马,在实施后难免产生一种失落感,影响到erp系统的后期实施工作。

2.设计与业务脱节。整个选型过程由it技术部门负责,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导,业务部门不参与选型。在实际环境中,各个部门的业务都很繁杂,erp系统的应用本身就是与各个部门密切相关的工作,别人不了解你的业务,也无法替你发表意见,只有亲自参加选型过程,才能充分理解所要选择的erp系统,使本部门的业务需求得到满足。

3.过于相信承诺。决不能把承诺作为系统建设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能把系统建立在任何承诺之上,谨慎的做法,就是把承诺当作不存在来进行系统的选型和实施,只有真正的成功实施,才是不变的真理。

4.过于追求新技术。erp系统是基于软件技术的商品,但它的目标是进行业务管理,不是为了实现某项技术,中小企业并未真正领会到这一点。erp系统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信息技术及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过于追求新技术,只会造成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实施erp系统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 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是erp系统实施的基础。正如三露案失败的教训总结,与其说erp系统是一个技术项目,不如说erp系统更是一次管理变革,只有自身具备了管理变革的适应性,才能在变革面前伸缩自如,进而才能将erp系统作为工具为自所用。

管理班子重视,思想正确,思路清晰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保障。erp系统实施被称为“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系统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2.对erp系统正确的认知

erp系统是企业的支柱——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从内部财务信息和业务表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到未来的延伸型企业和协同商务平台,这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企业不但需要了解erp系统是做什么的,还要了解erp系统实施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怎样才会真正起到erp系统的作用,怎样erp系统才会真正的成功。要做好高级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重点是一把手的观念转变。把erp系统的实施真正做成一把手工程,采用自上而下、潜移默化的方式,首先高层、中层领导先转变观念,在实施中向基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灌输erp系统的理念,使企业可能接触和使用erp系统的员工对erp系统的理念、整体流程有相当的认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合适的制度保证

要有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制度机制。加强管理,调适各阶层利益,设计好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人员内部利益分配不公平,是企业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就要在利益点上有一个平衡,加强绩效的考核,用制度来管人而,不是“人管人”,消除员工内部的不公平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论是erp系统也好,还是其他的一些项目也好,才会更高效和有力度的实施,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4.适合本企业的产品

在做好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产品。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线和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系统实施可行性分析,避免骑虎难下。选择适合企业的erp系统是该系统能够在企业成功运用的前提。企业要从自身出发,在充分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引进高起点的erp系统,并认真做好招标工作,在产品选型上一定做到恰到好处。

5.做好系统维护与升级

erp系统的实施完成后,企业要保留团队的主要技术和业务人员,做好实施后系统的维护和顺利升级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做坚实的后盾。erp系统实施完成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起点。一般来说, erp系统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在10~20年左右,在未来的岁月里,企业还要仰仗erp系统实施小组的工程师和业务人员改进系统,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以适应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步。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上的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

三、结论

目前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一些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进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暂时的阻力,但是有理由相信,在中小企业erp系统实施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在认清问题本质的前提下,在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情况下,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会迎来erp系统实施的黄金时代,普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发展壮大自我,繁荣中国经济。

参考文献:

[1]余燕琼,王惠芬,葛星. erp系统应用效益的动态评估.工业技术经济, 2005,(01).

erp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ERP;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ERP系统是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联姻的产物,是当代领先的企业管理技术的里程碑,因为其操作快捷、方便,应用灵活,极大地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近年来在国内外企业中迅速地得到大力地应用和推广。那么,什么是ERP系统呢?ERP系统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思想为指导,统一地管理企业的人员、财产、物品、生产、供应、销售,并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管理平台,为决策层提供咨询、分析、决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的计划、物料需求的计划、人力资源的计划、采购的计划、销售执行的计划、库存的计划、利润的计划、财务的预算和财务的分析等各个方面,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系统等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在使用ERP系统后,都能够很好地协调了资金流、物流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从而很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信息更加对称,使企业管理人员方便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把握好企业的全局,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多快好省地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大的利润。但是在ERP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它更加独特的方式和速度不断地在改变着世界和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理念,ERP系统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新的动向。

一是,企业陈旧的习惯和模式会阻碍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企业人员对于ERP系统的用途认识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其优势认识不足。ERP系统导入企业时,所有参与各方,不论是软件公司,还是企业,都将ERP系统当作一种纯技术性的工作的变革,而没有意识到ERP系统不单单是把财会人员从繁琐而枯燥的账页中解放出来,更为主要ERP系统带给企业的是管理思想的深层次的变革。ERP系统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标准化、数据化、流程化。ERP系统的实施代表着企业将进行一套崭新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企业上ERP系统,其本质是一场管理变革,或者说要在企业中完全、彻底地应用、推广ERP系统,必须首先完成企业人员的管理思想的变革,改造企业旧有的习惯和模式。人们日常的思想、行为大多为习惯所左右。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财会人员的手工记账的方式为人们所认可,会计人员手持账本记账、总账已成为人们熟悉的一道企业风景线。ERP系统的应用对企业人员来说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ERP系统的应用还需要企业的工作人员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的工作懒散、随便的工作作风,严格地按照各项指标一丝不苟地执行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标准,而不是由着性子、不按照标准、随心所欲的工作。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ERP系统中的下一个流程。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制定企业各个环节的运行标准,并严格监督执行,变“人治”为“法制”,真正地革除旧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接受领先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真正地和现代化的管理接上轨。

二是,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也必将应用在ERP系统。云计算技术是新生一代的计算模式,它的优势是在为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体验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因为从技术层面上讲,云计算技术采用的是目前最领先的分布式的计算方式以及存储架构。云计算的终极目标是把服务、计算与应用高度整合,让它作为一种公共性的设施供应给普通人,使人们可以像用水、煤气、电力和电话一样享受计算机的资源。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迅猛传播的今天,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ERP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无论是软件提供的企业还是应用ERP系统的企业都难以实现新技术下的ERP模式。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影响到软件产业的整体格局,云计算技术下的ERP系统就是企业用户通过互联网向软件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由软件厂商提供的定购服务的模块的规格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在遇到技术方面的疑难时,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这其中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软件维护,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ERP在云计算模式下,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购买软硬件的资金,使企业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也为中小型企业使用ERP系统降低了门槛,成为了可能。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许多提供ERP软件的企业还没有对ERP系统进行转型升级。所以对于一些软件厂商来说,对ERP系统进行转型升级蕴含着商机。

在云计算ERP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互联网平台和基础软件技术,另一个是下一代企业应用,所涉及到的技术就是数据处理,特别是海量的数据处理。

下一代企业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是以人为中心的,我们过去的ERP系统,很多是从国外学的,它们是以物为中心的。所以未来企业计算可以聚合软件企业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把目前的客户资源、专业知识、人才、渠道、品牌等情况统统地搬到平台上,还可以聚合产业资源甚至社会资源,比如伙伴、开发者、专业服务等。

erp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ERP,组织变革,BPR,BPI,阻力

一、引言

面对当下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 作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组织――企业,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变化。ERP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这些功能的实现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安排。企业在应用ERP时,如果不进行组织变革,业务流程的构建、优化或重组,ERP系统提供的强大的功能无法完全应用,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组织变革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总是伴随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并且会遇到各种阻力,这种阻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产生的过程也是复杂的。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1. 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研究的意义

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或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在认识到组织变革对ERP应用的重要性后,对组织变革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组织变革中的阻力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控制,就成了推动组织变革,进而为应用ERP创造有利的管理基础的重要成功因素。所以对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对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再认识

ERP系统应用的范围几乎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具有战略、战术、作业的多层次目标结构,其是一个与不同业务职能的多维度目标结构组成的有机集合。ERP系统分为3个层次,即战略层、战术层和作业层。

(1)战略层:基于信息进行企业长远规划并为企业的高层管理决策提供综合信息,如企业规划、拟定企业投资计划或预测债务等,以引导企业发展;

(2)战术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并汇总形成各种报告,提交给相应的部门或决策者;

(3)作业层:记录与日常运作有关的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具体由事务处理系统来完成。

伴随ERP的组织变革是和ERP相辅相成的,也可以根据业务职能分成三个层次,下图说明了各个层次的组织变革的主题和组要内容,以及它们和ERP三层结构的对应关系。

3. 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框架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组织变革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不同的业务职能,管理角色。组织变革是一个涉及企业内部包括人员,制度,技术,文化等几乎所有资源和特征的综合的复杂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变革的阻力也是一个具有众多来源和具有复杂因素的综合问题。

针对如何去识别,认识和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的问题,本文试提出了一个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分析框架,从阻力产生时机,阻力产生来源,阻力性质三个维度来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

三、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产生时机分析

组织变革是伴随着ERP的实施过程而发生的,从产生时机上看,组织变革的阻力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

1. 实施前

在企业做出应用ERP的决策并在具体实施ERP之前,企业需要为实施做两方面的准备:第一是实施力量的准备,包括组织相关的领导力量、组建实施团队、确立实施团队的权限,设立实施的规章制度等;第二是适应ERP实施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员安排、职能划分这些核心组织变革活动的准备工作和前期工作。实施前的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就可以针对这些活动进行。

2. 实施中

ERP的实施阶段是组织变革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一方面ERP的关键成功因素在于管理基础,实施ERP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改造的过程,在该阶段,需要为适应ERP的实施做相应的变革;另一方面,实施ERP的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条件,人员条件,管理条件都受实施的活动而处于变化中,这些变化都是影响组织变革的驱动因素,组织变革具备客观的条件。实施中的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的素材就是实施中的各项组织变革活动。

3. 实施后

ERP实施后还涉及一些活动,比如一些为实施ERP设置的临时的力量需要做妥善的安排,ERP的运行也需要稳定的支持力量,做相应的机构调整和制度建设,还需要制定长期的IT治理战略,保持ERP的长期的效应。

四、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产生来源分析

造成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按照阻力产生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1. 人员

组织变革在人员方面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企业成员面对组织变革的消极,抵制或反对行为。1981年Kling提出了对信息系统抵制的三种经典理论:人为导向论(People-oriented theory),系统导向论(system-oriented theory )和人与系统交互论(interaction theory)。人为导向论认为,对系统实施的抵制是由员工自身的知识背景、价值观、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态度这些特性引起的。系统导向论认为对系统实施的抵制是由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如系统功能的不完善、操作复杂、界面的不友好。人与系统交互论认为,抵制是系统和员工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员工地址系统实施的真正原因,是系统实施会引起组织中觉得、责任、权利管理的变化,进而是员工感到个人(或部门)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信息系统抵制理论给我们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启示就是要考虑组织变革中人为的、组织的、人和组织的交互三方面的因素,特别是人和组织的交互因素,人对组织变革的抵制往往来源于组织变革对个人利益造成的影响和变化。

2. 管理

组织变革是一项管理活动,管理人员的表现,管理的策略,步骤,措施都是造成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因素。领导研究与变革管理专家Kotter认为,组织变革失败往往是由于高层管理部门犯了以下错误:没有能建立变革需求的急迫感;没有创设负责变革过程管理的有力指导小组;没有确立指导变革过程的愿景,并开展有效的沟通;没能系统计划,获取短期利益;没有能对组织文化变革加以明确定位等。Kotter为此提出了指导组织变革规范发展的八个步骤:建立急迫感;创设指导联盟、开发愿景与战略;沟通变革愿景;实施授权行动、巩固短期得益、推动组织变革、定位文化途径等。Kotter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组织变革有70%~90%由于变革领导成效,还有10%~30%是由于管理部门的努力。

3. 技术

ERP实施作为技术上的变革,给企业在技术的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人才培养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技术适应能力和技术掌握状况是影响组织效率和表现的重要因素,而各个组织的实际效率和表现与组织变革所要求的水平之间的如果有差距,则会形成组织变革的阻力。

4. 信息

组织变革给企业提出了信息共享的要求,在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在企业的战略,战术和作业各个层次之间,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都需要信息共享。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所要求的信息共享是产生阻力的来源之一。

5. 知识

知识管理,是在对企业的知识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使每个员下在最大限度地贞献自己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这种对企业知识的系统化处理正是在组织变革中所不可或缺的因索。企业的组织变革或者使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的到了扩充,或者使部门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这都对部门继承或学习其他部门的知识提出了要求,不能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也成为了组织变革的阻力来源。

6. 文化

ERP的实施往往要求企业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下,文化、理念的改变,是一种结构性的改变。一方面,组织积累和沉淀的文化特征影响企业进行组织变革的管理活动和员工响应这一管理活动的方式;另一方面组织变革对组织文化的现状和为适应变革需要而要进行的改变提出了要求。

7. 环境

组织变革的阻力处理来源于组织的内部,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的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成熟程度,法规、舆论影响,企业从外部获得组织变革需要的资源的成本等等。

五、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性质分析

从产生的根源来考虑,组织变革的阻力是因为组织中一些因素的客观矛盾造成的,总结这些矛盾的特征,我们认为组织管理的阻力,在性质上包含下面三个方面。

1. 一致性

ERP实施是一个调动企业整体资源,企业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活动,这种整体利益和效率的考虑不可避免会造成和局部利益和效率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的是一种一致性矛盾,是阻力的一种性质。

2. 匹配性

在进行组织变革中,组织变革的策略和步骤,是否和ERP的实施要求相匹配,是否和组织自身能力,条件,文化相匹配,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比如在有的情况下,BPI这样的渐进的变革模式不能满足ERP的实施要求,又比如组织自身的适应性不能保证BPR的变革策略能够顺利的进行。这些矛盾表现的是一种匹配性矛盾,也是阻力的一种性质。

3. 协同性

组织变革的包含许多具体活动,比如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管理制度建立,治理结构的建立,知识管理,技能培训等,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有相互推动的,也有互相制约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往往面临协同性的挑战,协同性也是阻力的一种性质。

六、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的综合分析

上面介绍了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的三个维度,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对一个具体的阻力表现进行识别。我们在认识阻力因素时,放在三个维度上,可以了解这一阻力在特定的问题关注面下表现的不同的性质。比如我们分析这样一个阻力因素,某企业实施ERP,由于改造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需要,一些员工职能部门调到了信息化部门,有抵触的表现,这一阻力因素我们可以认为是发生在实施后,来源于人员,在性质上是属于一致性的。再比如,企业某职能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差,不能达到新的业务流程下的工作效率目标,则这一阻力我们可以认为是发生在实施中,来源于技术,在性质上是属于匹配性的。

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对企业ERP应用中组织变革的阻力进行识别和分析。

我们的综合分析,就是遵照这个表格的结构,对企业组织变革的阻力进行识别和分析。这样的综合分析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第一、对阻力的识别比较全面。通过在每个产生阻力的时机,每个产生阻力的来源因素识别三种性质的阻力,做到了对阻力的比较完备的关注和认识。

第二、对阻力的分析比较深入。对于阻力的笼统的描述,我们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分解。比如企业文化方面的阻力是一个集合,我们通过分析得到了其在不同时机下的不同性质的阻力的子集。

第三、因为我们在三个维度上对阻力进行识别和分析,得到了阻力在三个维度上所处的位置,这些位置信息反映了阻力的特点,对于有效识别分析后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比如产生时机给阻力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时间的要求,而性质给控制和管理工作提出了策略和方法的要求。

七、总结与展望

企业应用ERP,往往伴随着深刻的组织变革。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管理基础。企业的组织变革能否顺利和有效的推行,是ERP实施的重要问题。

因为企业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的组织变革不可以避免会面临阻力,如果控制和管理这些阻力,克服阻力,消除阻力的负面影响,就成为了组织变革的一个重要工作。

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在对组织变革阻力进行控制和管理之前,如何全面而系统的识别和分析这些阻力因素。本文试提出了一个包含产生时机、产生来源和性质的三维分析框架。

本文虽然在部分问题上有一些进展,但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本文的框架只是定义了三个维度的结构,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和ERP的实施实践对一定产生时机,一定产生来源和一定性质的阻力因素做归纳,在使用该框架识别和分析阻力因素时,缺乏细节的支持。

2、通过使用分析框架来识别和分析组织变革的阻力,可以对企业的组织变革的阻力环境有一个认识,但是还不能对这一阻力环境进行量化评估。

参考文献:

[1] 林仲豪.试论我国企业组织的变革[J]. 经济问题.2008,3:65-67.

[2] 黄利蒙.关于企业组织变革的研究[J]. 企业管理.2007, (24):118-119.

[3] 赵雪凌.成长期民营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4] 任清亮,王婷. 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变量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8,8:177-178.

[5] 李凌己.反应型组织理论:分析组织变革的新视角[J].学术新知.2008,164:21-27.

[6] 罗明新.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变革趋势探讨[J].企业纵横.2008,3:74-75.

[7] 刘崇欣. 论ERP与企业流程再造[J]. 企业技术开发.2008,27(1):106-108.

[8] 贺小莉. 组织变革过程中的有效激励机制[J]. 管理纵横.().54-55.

[9] 楼园.企业组织结构进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6.

erp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ERP 会计信息 质量问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ERP运用于其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英文原意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所以,如何充分利用ERP这一信息平台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份,它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体现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一种先进工具。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1、观念错误及信息流通没有以人为本

过去几年,企业的IT建设主要是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为主,例如硬件设备的搭建,流程化与结构化数据的处理等。 这就直接影响了IT投资没有充分考虑到信息与人的结合,忽略了对企业员工的关注,从而不能发挥出信息的最大效用。当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又错误地采取了以“技术部门”为核心的项目实施方法,项目实施小组基本上是企业信息技术部门的员工,即使有各业务部门管理层的参与,他们也并没有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2、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的工作人员将ERP作为一个普通项目来进行实施,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重视程度。由于ERP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数据关联非常复杂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且横跨企业的众多部门,所以ERP在实施中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特别是需要公司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只有这样ERP系统才有可能真正运行起来。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经调查我国企业的ERP系统的实施通常是由信息部门单独完成,相当一部分应用企业大权旁落,只是签字掏钱者。以至“项目方案无审定,项目进度无要求,项目延期不过问,项目超支无考评”。这就使ERP项目变成了“稀松工程”,“马拉松工程”。

(二)忽略ERP的管理功能的发挥

目前多数企业很少从企业整体运作的层次上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在建立新的管理系统之前未能把企业的经营战略、业务流程、生产过程和组织结构与ERP统一起来考虑;未对原有业务过程或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加以优化,仅仅只针对ERP软件的配置、数据初始化、上线等阶段进行处理,这样就导致了项目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而实际上企业的总体结构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于企业管理功能方面的成本核算、资金供求预测、财务指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等并没有进行应用,这就造成了企业实施ERP力度不足,功能难以全面发挥及资源巨大的浪费。

二、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及信息流通要以人为本

ERP是现代管理理念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对每一个企业来讲是管理模式的一场变革,但是高新技术历来都是双刃剑,可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ERP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单单是一个软件,更是一种组织流程,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是一种人机协调配合的、先进的管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意识到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在ERP系统的实施中,不但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且与管理人员有关,应有技术部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应能亲自主持和参与系统实施。只有提高员工实施ERP系统的积极性, 才能使ERP 能够在企业扎根、为企业带来最大投资回报率。

(二)强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企业在建立ERP系统之前,首先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即将ERP与业务流程重组BPR相结合,打破旧的管理结构,对企业的总体结构、组织、流程及其所有的环节进行考察和重组,建立新的管理程序,真正实现其合理化和现代化。在以往的ERP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供应链)为中心的,目前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加入到了ERP的系统中,它和财务、生产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企业资源系统。

三、总结

总之,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ERP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ERP系统只有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实施,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各种即时营运信息,使管理者能适时做出最好的决策,有效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更为公司获取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只是做了相关方面的初探,希望相关人员可以加以借鉴和思考,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爱红.企业ERP实施与业务流程再造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2]钱庆生,魏雪松,赵霁.ERP系统中物料库存管理系统的实现与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erp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ERP ERP教学 财会类专业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43-02

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当今世界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对企业来说,其价值在于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等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减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ERP教学是利用ERP软件、ERP沙盘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实中对ERP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在未来ERP应用中,尤其是财会类专业的广大师生,他们是关键群体、中坚力量,是主力军,因此,充分认识ERP教学及其现实意义显得十分必要。

一 ERP教学的时代背景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强,ERP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的认可和欢迎。因此,如何介绍ERP管理思想,营造一个模拟的企业动作环境,让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立即能与市场接轨,这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以ERP为工具的管理现代化浪潮正席卷而来。在发达国家,ERP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普及。现在,选择ERP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自发的需求。据调查,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快速成长的关键性时期。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ERP应用将进入全新时期,ERP应用将从贵族式消费变成大众消费,中国将进入ERP普及的时代。各类院校将ERP列为经管类专业、软件专业及其他多学科专业的必修课。

二 ERP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误区

ERP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沙盘模拟演练;二是ERP管理软件;三是与ERP相关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构架合理,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ERP教学在全国各高校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步一步地探索。就目前现状看,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

1.对ERP教学软件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各校所使用的教学版大多以企业的财务模块教学为主,多数学校领导和多数教师认为ERP系统就是财务软件,甚至认为ERP专业课只需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开设,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没有联系,讲授或学习ERP的教师应属会计专业或从会计专业教师中进行培养。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社会各界对该软件的认识程度的降低或忽视。其他模块如产、供、销模块的开发与运用还远远不够,因此,各职业学校多数将ERP等同于财务软件,更不用说兴建ERP实训室了,即使有,也不能算是真正ERP实训室,充其量仅仅是个会计电算化或财务软件教学室,或者没有被充分地当做ERP实训室来利用。

2.对ERP沙盘教学认识不足

这方面,许多学院重视不够,实验和实训力度小,对于ERP系统实验和实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统筹计划。不但课程所占比例小,而且效率低。同时,缺乏对实验考核评价的良好方法。目前一般对实验成绩的考核只注重结果,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对实验完成的效果好坏缺乏区分度,实验是谁完成的也不得而知。

3.优秀的复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ERP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不但涵盖的知识广,而且实践性极强,这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然而由于其是新兴学科,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大多数是通过自学或进修转到该专业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导致知识结构老化,实践技能不强。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影响了ERP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对ERP课程目标及内容的定位不规范、不准确。市场上缺乏较好的理论和实验教程,特别是实验教程,有的将操作过分细化,学生机械地照书操作完成实验,结果合上书就一无所知。因此,好的实验教程的编写不能等同于软件说明书。

5.注重传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较多,而学习与ERP相关的其他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较少

很多学院的管理类、财会类专业的学习仍然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居多。即使用到ERP教学,也因专业学习细化明显,相互间形成孤立分散的模块现象比较普遍,各模块间并未真正形成企业资源一体化的整体。ERP教学中有些软件模块部分成为摆设,闲置较多,并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

6.学习上重视软件轻视理论的现象严重

在ERP教学和学习中,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学生差异性较大,很大一部分学生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软件学习比较重视,而不太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很多操作应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些问题与误区的存在,是ERP推广普及的拦路虎。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设法予以解决。

三 ERP教学是财会类专业性质和学生未来出路的需要

上一篇:金融学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级财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