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0 23:54:42

erp系统

erp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德风险;激励;博弈;不对称信息

一、ERP实施系统定义

ERP应用是多系统交织、多环节传递、多因素合力、多角色协同的结果,任何一个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成功都只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而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导致系统实施的失败。ERP的成功应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它们构成复杂的因素系统,即ERP因素系统、企业因素系统、实施因素系统和外部因素系统。实施因素是ERP应用的关键和困难所在。ERP实施系统包括企业、系统提供商,也包括咨询、监理和评价机构所构成的项目运作体系,包括实施流程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项目支持体系。ERP应用的复杂性不仅在于ERP系统和企业系统的复杂性,更在于实施系统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对实施系统施加有效激励,通过有效激励,来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二、ERP实施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道德风险境况下,委托人不能观察到人的行为(行动或决策),即人行为不能被委托人所观察,或者即使可以被委托人所观察,它也是不可证实的,这一不对称信息问题被称为道德风险。即使最后能看到合同方是否努力这一结果,但在过程中,合同方的决策不能被委托人所观察或证实,就算最后知道结果也于事无补,所谓努力不可证实意味着它不能被包含在合同的条款中。

假定ERP实施主要是由系统提供商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并且企业是委托人,提供商是责任主体和人,两者构成委托关系。如果努力能被包含在合同条款中,就可以要求系统提供商做出恰当的努力并采取措施,那么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失败率,那失败就主要是系统或企业的问题,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做了不正确的选型决策,或者企业不具备条件,那么就可以推定ERP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非理性,这样的结论不会被企业接受,也不符合事实。这就表明努力没有被包含在合同中,从而表明努力不可证实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性。

假定双方签订的是对称信息合同,在固定支付框架中,人会最大化自己的效用而选择将努力最小化,即:,(U为保留效用,e为努力,w为支付)。在人原意接受合同的约束下,委托人将使其得自己合约关系的剩余最大化。这个约束条件被称为参与条件。对称信息条件下委托人问题如下:

在由系统提供商和企业组成的实施系统中,系统提供商清楚系统的难点、薄弱环节和风险,从而可能避重就轻。如果实施系统包含咨询、监理和评价机构,则构成更为复杂的委托关系,企业与系统提供商、咨询和监理、评价机构构成一级委托关系,同时监理和系统提供商、咨询机构构成二级关系,并且各方将演绎出一些复杂的博弈关系。如果任务的边界不清晰,则不仅因依赖而弱化自己的努力,而且努力将更加难以证实。因此,在基本实施系统和扩大了的实施系统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存在努力不可证实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道德风险境况下的合同设计

在基本实施系统中,委托关系相对简单,可以作为研究的基础。为了研究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关于努力的最优合同,需要形式化地定义道德风险问题。基于道德风险的博弈关系,其自然解的概念属于子博弈完备均衡。该博弈的第一阶段是企业设计合同,预期系统提供商的行为;该博弈的第二阶段是给定提供商将付出的努力和合同的条款,提供商决定是否接受企业提出的合同;该博弈的最后阶段,作为道德风险问题的基本点,就是人会选择付出的努力。形式化,则作为委托人的企业要求推出的合同就是以下问题的解:(3-1)为参与约束或个体理性条件;(3-2)为激励约束或激励相容约束。求解这一问题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采用折衷办法。激励相容合同最初是以它的一阶条件来替代而得以克服的,这一程序被为一阶方法。其思想是用(3-3)来替代(3-2),即:

当一阶方法是正确的时候,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最大化问题的解就是上述形式化模型的简化形式:

令为参与约束的乘数,μ为激励相容约束的乘数,解得拉格朗日方程关于工资的一阶条件为:,这是最优合同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因为,海赛矩阵在满足该条件的点上是负定,改写一阶条件得到如下方程:

当μ>0,即存在一个真正的道德风险问题时,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风险分布条件就不再被满足了。工资将取决于得到的结果,工资对结果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函数/的形式。最优努力必须满足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拉格朗日方程关于e的一阶条件:

事实上,可以直接从拉格朗日方程解得最优努力必须获得的必要条件:

在对称信息条件下,参与约束决定了最优努力水平;在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时,激励相容约束所蕴含的成本,就成为确定所要求的人努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道德风险境况下的激励策略

在道德风险境况下由于努力不可证实,这种境况下的解决之道包括通过合同条款将激励内部化。无论如何,委托人可以通过使人的支持取决于其所获得的结果,而使人对其自身行为后果感兴趣。对于系统提供商的固定支付模式显然不适应道德风险境况。

目前,在ERP产品和服务没有分离的状态下,系统提供商也是系统服务商,以人的身份承担系统实施的任务,而服务的价值包含在产品中,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而产品的购买价值是一种固定支付。因此,要解决道德风险境况下的激励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分离问题,产品成为固定支付,而实施服务成为非固定支付,与实施的效果及实施后的支持挂钩。

对于已经分离的由咨询商或系统提供商提供实施服务的可以按与实施效果挂钩的思路进行激励与签约。无论是基本实施系统,还是扩大了的实施系统,都要特别注重系统主体实施者的激励与合同设计,对于辅助实施者也要确定任务边界和目标,实施与任务完成效果挂钩并在合同中体现。对于监理,要按照上述确定的任务边界分别对实施系统实施考核和监理服务。对监理的支付,也要与实施体的实施效果挂钩,防止衍生负效果的博弈关系及共谋行为,从基本激励模型出发,激化高努力与连续水平努力。

五、结论

在ERP实施中,道德风险问题是存在的,在此境况下激励的基本点是通过合同条款将激励内化,与实施效果挂钩,同时发挥二级委托的激励支持作用。但这一激励思想实现的基础是ERP产品与服务的分离。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美]艾里克·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Alchian,A.,andDemsetz,H.,‘Production,Informationcosts,andEconomicOrganiz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J]62,777-95,1972.

erp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ERP;系统架构;ERP蓝图

中图分类号: TQ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ERP系统架构

ERP一般实施采用“三系统规划策略”,系统规划中将包含三套ERP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生产系统。它们的作用分别如下:

1.1开发系统 − ERP项目的实施系统,各种业务模块的客户化工作、相关的应用开发、单元测试等在该系统中进行。

1.2测试系统 − ERP项目中为各种客户化和开发工作提供完整测试的系统,例如集成测试、用户接受测试、数据准备等。其中存有企业实际业务数据,用以验证客户化和开发的正确性。此系统也可作为上线前的最终用户培训环境。

1.3生产系统 − 企业日常运转实际使用的系统,其中存有企业的完整业务数据,生产系统中不允许直接做客户化或开发。

所有的开发、配置工作,都在开发系统中进行;开发完成后,经相关负责人确认后,将开发、配置对象传输到测试系统;在测试系统经过充分测试后,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再传输到生产系统。系统补丁更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ERP系统的补丁),也要按照这一流程进行。这样,任何对于生产系统的改变,都会经过严格的测试流程,从而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2、ERP蓝图架构的规划及选择

2.1 ERP蓝图架构设计

根据ERP蓝图架构的规划,ERP系统的架构设计可以分为单系统、双系统和三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ERP蓝图架构设计

2.11单系统:所有的开发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公司的生产运做都在一个系统中完成。

2.12双系统:开发配置、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在一个系统(开发系统)中完成,另外一个系统作为生产系统支撑公司的实际业务运做。

2.13三系统:开发配置、单元测试在开发系统中完成,集成测试在测试系统中进行,而公司的实际业务运做在生产系统中进行。

2.2三种系统架构的对比

三种系统架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ERP蓝图系统架构对比

2.3 ERP系统架构考虑的因素

ERP蓝图系统架构的选择,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公司原则ERP蓝图系统架构,应综合考虑下面的因素:

2.31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2.32生产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2.33对测试质量的要求

2.34系统开发/配置的管理

2.35拥有的资源以及相对系统管理的负担

2.36系统性能

2.37投资

因此,为保证测试质量,不影响业务连续性,在投资许可的情况下,一般建议采用三系统架构。

3、三系统架构的可靠性分析

系统的可靠性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让ERP系统具有最高的安全性,优良的系统性能以及业务连续性性,应该将“系统高可靠性结构设计”列入硬件计划,这样才能避免因系统发生问题,所可能造成企业的系统宕机情景 。

3.1一般情况,系统宕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3.1.1计划性宕机:

软件升级/安装补丁(support package),数据库重组(Reorganization), 停机备份(offline backup), 硬件维护等。这种类型的宕机是有明确的目标、积极意义的宕机,宕机时间可根据系统使用情况,安排在特殊时间(如休息日或夜间)进行;

3.1.2非计划性宕机:

网络, 硬件, 软件(OS,DB,ERP) 故障。如果发生这种类型的宕机,很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2可靠性解决方案

对于 ERP 系统,可能发生的问题有网络故障、硬件故障以及软件故障三种。 以下将分别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2.1网络故障

建议每台 ERP 服务器使用两块网卡,当其中一块发生问题时,另外一片可以马上接替;同时建议ERP服务器的网络(Server LAN)线路有两条,当其中一条链路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使用另外一条链路。(这两条线路使用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也要考虑冗余备份)

3.22硬件的错误

ERP服务器的硬件故障,将直接导致ERP系统停止服务。为了保证ERP系统的可用性,我们这次方案考虑使用双机集群技术,规避硬件故障造成 ERP 系统停止服务。使用双机群集系统(Cluster),当生产系统主机故障时,可由冗余主机自动接替,让系统继续工作。

决策是否采用群集技术,需要在可接受的宕机时间和硬件投资中寻求平衡。一般情况下,由于硬件问题导致系统宕机,宕机持续时间受以下因素影响:

 (1)硬件故障诊断时间

 (2)故障硬件的到货时间

(3)主机系统的修复时间

在ERP 系统中,我们建议只对数据库做群集以提高硬件系统的高可用性,方便今后的维护工作,而应用服务器(DIALOG INSTANCE)可以考虑负载均衡技术,以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

对硬盘存储硬件故障风险的规避,需要采购的磁盘阵列本身应采用双控制器、双电源,支持写缓存镜象,硬件本身不存在单点故障;分配给各主机的磁盘采用 RAID5+HOT SPARE或磁盘镜象技术,或者磁盘阵列采用2 块以上全局热备盘,避免单块硬盘物理损坏造成数据丢失;主机内置硬盘采用磁盘镜象技术,避免磁盘单点故障。同时,为节约硬件投资成本,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如果企业内部有多个系统需要数据存储空间,我们建议采用存储区域网络(SAN)技术,磁盘阵列与主机之间,通过 2 台光纤交换机形成冗余且负载均衡的光纤通道,把多个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在该磁盘阵列上面。具体方案参见存储系统规划。

3.2.3软件的错误

erp系统范文第3篇

Open ERP包含了许多商业模块,涵盖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其中包括“企业业务伙伴”、“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采购一生产一库存一销售”的各流程体系管理以及“数据报表”功能。

综合来看,Open ERP的整体功能在不额外开发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合于制造类中小企业。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也可以独立的使用Open ERP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并且可以通过业务设置,使得Open ERP更加符合企业的运营流程。

Open ERP相较于同类产品而言,有着软件体积小、系统要求低、支持多种平台、便于部署、多种软件架构、可扩展模块、快速二次开发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OpenERP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开源ERP系统。虽然它在哪个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轻便、简单的产品个性,却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用户进行尝试。

为了大家在下文中不会感到困惑,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penERP的开发体系。作为一个复杂的ERP系统开源项目。Open ERP采用的基本都是开源界比较成熟的技术。存储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数据库PostgreSQL。开发语言使用的是Python,软件界面使用的是“GTK+图形用户界面”,同样具备跨平台的特性。此外,Open ERP还使用了一些扩展模块,如libxml、Open Source ReportLabToolkit/Library来提供对XML、PDF等文件的支持。了解了OpenERP的开发技术之后,让我们来逐步走进Open ERP的世界。

Open ERP的部署

Open ERP的体积比较小,安装包体积不到一百兆。它可以安装在Windows系统上,也可以通过源码包的形式,安装在多种Linux、Unix以及Mac OSX上。标准的Open ERP系统包括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Server(服务器端)和Client(客户端)。

同时,它还有一个需要额外安装的、非常重要的扩展部分:WebClient。以上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一个常见的Open ERP系统能够同时提供传统客户端和Web客户端两种软件架构。这样的软件体系,让技术管理员在企业内部署整套系统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灵活性:

第一,在Windows系统外,可以选择将服务器端安装在Linux/Unix系统上。凭借Unix体系的操作系统获得较高的稳定性,并规避电脑病毒对服务器数据的威胁。同时节省服务器的整体成本。

第二,把Open ERP的客户端,安装在公司网络中那些稳定的计算机节点上。客户端可以提供许多额外的功能(比如将数据导出为特定规格的文件)。另外,由于Open ERP的客户端本身基于独立的“GTK+图形用户界面”,所以可以有效规避部分木马。

第三,最后让临时的、不稳定的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Open ERP服务器。技术管理员所要做的只是为这些计算机分配一个合适权限的帐户。这样可以节省软件部署和插入临时工作节点时的人力成本。

如果读者朋友们只是想尝试一下这款ERP系统的话,可以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装在同一台电脑中,并且不需要安装Web Client组件(因为客户端比Web Client强大得多)。建议这些读者直接选择Windows版安装文件,这是一个“All in One”安装文件,就像在Windows中安装其它软件一样。大约十分钟之后(安装过程非常简单,但是比较缓慢),一个ERP系统就安装完了。

完成了Open ERP的软件安装之后,是Open ERP的企业信息设置及运营体系部署。这也是ERP系统部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部分工作主要从软件客户端的“系统管理”页面开始。我们在该页面中首先要设置企业基本信息。之后设置企业的公司结构,并且添加内部部门以及部门员工。这要求输入的信息都比较基础,基本上就是在Open ERP中给这些部门和员工建立帐户。

当我们把一个企业的部门和员工都添加完毕之后,就需要添加企业外部的信息,也就是企业业务伙伴。这部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添加企业客户数据,在Open ERP中,所有与本公司有关系的企业都被认为是“业务伙伴”。包括原料供应商、分销商、销售客户等等,都要在业务伙伴中为他们添加信息,

在企业基础信息设置完毕以后,就要设置企业的“产品一库存一销售”环节的信息(假如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话)。这部分工作首先是从“产品管理”页面开始。这里将设置企业的产品类型、价格、信息以及建立产品模板等等,之后的“采购”、“库存”、“销售”等设置都在对应的软件页面中。各模块详细的内容我们会在下面介绍。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Open ERP的部署从软件安装、企业结构设置、部门与人员设置、业务关系部署一直到建立客户关系都比较简洁。步骤极其清晰,所以部署难度非常低。

但也正是由于Open ERP的商业模式过于简单,所以它在不进行额外开发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大型企业的需求。实际上笔者个人认为,就在当前Open ERP简洁的商业体系基础上,几乎不可能开发出适合大型企业应用的ERP系统。好在对于Open ERP我们根本也没有这种要求。

Open ERP的功能模块

提到Open ERP的功能模块,不妨先说说这个项目的技术思想。Open ERP从目前的设计思想上来看,它的开发人员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基本的ERP平台。并将各种功能都放在“模块包”中。通过不断添加模块的形式就可以拓展整个Open ERP平台的功能。由于其本身是开源项目,所以这种设计思想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各方面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在Open ERP的体系下开发自己需要的功能模块。而Open ERP本身也因为这些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所贡献的“功能”,得到了升华。不过很遗憾的是,在官网专为中国商业环境所开发的模块,到目前为止还一个都没有。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Open ERP默认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更多的模块可以到Open ERP官方网站下载。

Open ERP的CRM模块提供

了很多很好的功能,让您的员工进行案例追踪、客户事件管理、销售机会管理、在线客服等。您还能对客户划分等级、管理各种合同、报价以及其他日常事务。CRM模块允许进行事件跟踪。这些事件有三类:销售订单、客户服务、原料采购链。在Tiny ERP系统中,这些事件虽然被同一系统处理,但是却有不同的展现形式。

这个功能也用于跟进客户、客服或供应商的请求或抱怨。每个条目的处理方式不同:纠正、预防或其他。为获得ISO9001认证的企业追踪质量问题提供了强大而简单的功能。

[财务管理]

核心财务模块包括总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银行存款、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业务记录采用复式记账并支持多币种。在国际贸易中会涉及本位币与源货币。这样,默认的业务会用默认货币记录,单个科目或业务也可以用外币记账。

财务模块与其他模块是实时地完全集成在一起的。Open ERP的财务解决方案并不仅仅是一个报表工具,还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实际上,会计行为会影响对企业运营绩效。就是说,如果财务经理要冻结一个客户,贸易和库存管理也会受影响。Open ERP在总帐、成本和其他模块之间联系紧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损益。

[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允许管理:

员工和他们的数据

成本

出勤表

签入/签出

津贴/时间表

[生产管理]

当系统中产生来自外部需求的生产请求,Open ERP自动搜索需求产品所对应的物料清单以决定生产所需物料。如果该产品拥有多个物料清单,物料清单中的属性设置将用来决定如何选择物料清单。

如果该属性无法满足选择的需要,Tiny ERP将选用最小序列号的物料清单。由此生成的生产单处于“草案”阶段,不会对整个流程产生影响。

接着,用户需要确认或取消这个生产单。一旦生产单被确认,Open ERP会为待生产的产品请求生产所需的物料。通过需求运算,产生物料请求,这些请求被处理后,又会由此产生新的生产,购,货运,转包等需求。这样的需求运算是基于无穷产能的假设下的。

如果原材料足够(供给满足),生产所需的领料单将自动审核生效以简化操作流程。这样这些原材料就自动移动到了相应的生产地点。生产单此时处于“准备生产”状态。工人会获得一份待生产产品的列表,产品的生产必须按列表的顺序进行,因为它们是按重要/紧急程度排序的。当点击表单中的“开始生产”按钮,生产过程开始,原材料耗费和相应帐目分录产生。

最后当生产完成时,用户点击“结束生产”,成品生成并且入库。生产所涉及的费用将根据定义的范围和工作中心的设置在此阶段计入。

[库存管理]

对于任何拥有多个存货地点,每个地点又有成百上千种产品的公司来说,存货管理及库存控制都是极伤脑筋的事情。Open ERP在库存管理上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它采用了与会计记账类似的复式记账的方法。库存货品不是简单的出现或消失,而是表现为从一个存货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转移。在一个指定存货地点的存货数量等于存货转入与转出的差额。

[采购管理]

利用内置的需求分析引擎,Open ERP可以极大地简化企业的采购流程。它会自动生成采购建议,留待采购人员确认。

需求分析所使用的标准有:采购计划数据、需求数量,产品的默认供应商及价格清单,当不可预期的需求产生时,也可以手工下达采购订单。

Open ERP会生成草拟的采购订单。然后采购人员可以修改它们并且使用“采购订单确认”按钮使之生效。生效的采购订单必须得到供应商的回执,告知订单的确认或者拒绝。当购和供应商双方都确认该采购订单生效时,产品到货接收和发票控制这两个并行的流程就被触发了。

在该菜单里,你会发现所有订购的等待收货的可存储产品。收货可以在库存控制/包装清单/收货/包装加工等收货菜单层完成。收货可以分批进行。最后,当所有的项目都已收到且发票已经支付(*)。订单会自动关闭。你可以使用子菜单“订单管理”>“订单记录”来跟踪处于不同处理阶段的订单。

[销售管理]

由于Open ERP集成了BPM(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每个公司都能按需修改这个流程,一般来说,与客户签约的过程开始于商机。商机可以由电话销售人员手工输入也可以自动由网上的表单提交进系统。每个商机都会分配给市场人员负责跟踪。

然后,如果客户感兴趣,你可以将商机转为报价。报价中要输入付款条件、价格和产品。在Open ERP中,报价还不是有效的订单(状态是“草稿”)

随后,如果客户确认了这个报价,报价将生效并转为真正的订单。根据这个订单,Open ERP进行交货和开发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

[营销管理]

营销模块主要用于跟踪营销战役。你与若干潜在的买主一旦联系,那么将不断得到许多提醒信号。在该战役末期,它将只剩下重要的潜在买主,那些最可能取得商业机会的人。而你的销售人员将通过Open ERP取得合同签字或创建一份订货单或一报价。

[产品管理]

该系统中的产品可以分类继承。例如:

*可销售产品

・纺织类

+T-shirts

+Polo衫

・鞋

这样的产品可以有多种选择:一些可以通过属性来辨识,属性可以决定产品的种类(如鞋),也可以从同类产品中把不同规格区别开来。(如同一种衬衫可以有不同号码)。

[事务及请求跟踪]

erp系统范文第4篇

1957年,美国27位生产与库存控制工作者创建了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Association, 简称APICS),旨在研究、交流与宣传生产与库存控制的原理与技术。1960年前后,由APICS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简称MRP)委员会主席Joseph Orlicky等人第一次运用MRP原理,开发了一套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微机软件系统。APICS的成立与第一套MRP软件的面世,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开始起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企业管理软件产业欣欣向荣,至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几百家专门从事企业管理软件开发与经销的公司,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纵观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我们将会看到,企业管理软件的每一步发展均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六十年代时段式MRP(Time Phased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系统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自己生产的产品成本是否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库存优化管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企业根据生产订单发出采购订单和进行催货是当时库存管理工作所要做的,但是确定对物料的真实需求却是靠缺料表,这种表上所列的是马上要用,但却发现没有库存的物料,然后,派人根据缺料表进行催货。订货点法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为改变这种被动的状况而提出的一种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物料需求方法。这种方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实际上都是着眼于“库存补充”的原则,即保证在任何时候仓库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便需要时随时取用。当时人们希望用这种做法来弥补由于不能确定近期内准确的必要库存储备数量和需求量预测,并要求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以便应付需求波动。订货点法的假设条件是: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库存消耗之后,应被重新填满。由于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从而难以解决“何时订货”这一库存管理中的核心问题。

六十年代时段式MRP就是为解决订货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它首先将物料需求区分为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并分别加以处理,其次在库存状态数据中引入了时间分段的概念。所谓时间分段,就是给库存状态数据加上时间坐标,亦即按具体的日期或计划时区记录和存储状态数据,从而解决了何时定货以及订货数量问题。

MRP系统最主要的目标是确定每项物料在每个时区的需求量,以便为正确地进行生产库存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MRP系统假设: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和库存记录文件的数据完整性是有保证的;所有物料的订货提前期是已知的,至少是可以估算的;所有受其控制的物料都要经过库存登记;在计算物料需求时间时,假定用于构成某个父项的所有子项都必须在下达父项的订货时到齐;每项物料的消耗都是间断的。在运行MRP系统的前提条件包括:第一,要有一个主生产计划;第二,要求赋予每项物料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第三,要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BOM);第四,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MRP系统输入:主生产计划、来自厂外的零部件订货,独立需求项目的需求量预测,库存记录文件、物料清单。这些输入信息经过系统加工处理后输出:下达计划订单的通知、日程改变通知、撤消订单的通知、物料库存状态分析的备用数据;未来一段时间的计划订单。根据用户的需求,MRP系统还可以输出如下信息:不一致或超出界限的各种反常信息报告;库存量预报、采购任务单、作业完成情况等。

二、七十年代闭环式MRP系统

由于运行MRP系统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主生产计划,这意味着在已经考虑了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因此,对于工厂有多大生产能力,能生产些什么,MRP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其次,建立MRP系统还假定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认为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采购计划。而实际上,有些物料可能由于市场紧俏,供货不足或运输工作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物料采购计划,在这种情况下,MRP系统的输出将无法实现。因此,MRP系统计算出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要解决以上问题,在实际使用MRP系统时,往往预先编制一套主生产计划,计算出所需要的生产能力,然后把这个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进行比较。此外,在实际使用MRP系统时,对于物料采购计划不能实现的

部分,也得依靠人工进行调整与落实。总之,在MRP系统的应用中,需要人工介入较多。而且MRP系统也没有涉及车间作业计划及作业分配,这部分工作仍然由人工完成,因此,也就不能保证作业的最佳顺序和设备的有效利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七十年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物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原理是根据长期生产计划制定短期主生产计划,而这个主生产计划必须经过生产能力负荷分析,才能够真正具有可行性。然后再执行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将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个子系统得到协调统一。其工作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封闭循环过程。它能对生产中的人力、机器和材料各项资源进行计划与控制,这一点已大大超越了MRP系统的资源计划范围,从而使生产管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大大增强。

在七十年代以前,许多企业也曾谈论物料需求计划,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物料清单的分解工作,但始终未能建立闭环MRP系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对主生产计划尚未充分理解,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对生产能力计划和调度进行过偿试,但由于没有有效的优先级计划作为依据,所以这种偿试也没有效果。此外,当时的计算机性能尚不能使计划总是保持反映最新的需求信息,而人们也未理解如何真正驾驭计划来做到这一点。只有高速度大存贮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才使闭环MRP成为现实。将物料需求按周分解,甚至按天分解(而不是过去的按月分解)的能力,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所以闭环MRP也是计算机技术向前发展的产物。

三、八十年代的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一条基本的法则,即低水平的管理常常是五花八门的管理子系统滋生的土壤。这些子系统往往是为了堵塞某一方面的漏洞而建立的,漏洞越多,子系统也越多。事实上,许多子系统所做的事情实质上都是相同的,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由于在建立这些子系统的时候缺乏统一的规划,它们之间联系甚少。因此,子系统越多,矛盾和问题也越多。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在更高的管理层次上也有类似的问题。用于最高层管理的经营规划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要销售些什么?我们有些什么?我们必须制造什么?生产规划也是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但问题在于,经营规划与生产规划是分别制订的。在许多企业中,制订生产规划的人甚至不曾意识到经营规划的存在,制订经营规划的人也从不去了解生产规划。而事实上,经营规划就其基本形式来说,如果不考虑研究开发以及其他不与生产直接相关的部分,那么不过是把生产规划的总和用货币来表示而已。

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闭环MRP向MRP II前进了一大步。

最终,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

MRP II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MRP II 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管理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

MRP II 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MRP II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如模拟将来物料需求而提出任何物料短缺的警告;模拟生产能力需求,发出能力不足的警告。因此,大大提高了原MRP系统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它也是企业高层管理机构的决策工具。

四、九十年代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场与客户需求变化的进一步加速,八十年代MRP II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九十年代面向全社会资源怎样进行有效利用与管理的思想,这就是企业管理系统发展到九十年代的ERP系统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对这种管理思想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从社会经济与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

在九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IT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或电子商务时代(有人又称之为新经济时代)。

在九十年代以前,企业所处的工业经济时代具有如下特点:

1.企业管理是围绕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生产产品。正如罗伯特。里奇所描述的,工业经济时代是“适应于制造大量相对简单而又标准化的产品。其关键是使生产的每一步骤规范化和简单化。于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便大幅度下降。”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分解再分解,成功来自把已知的整体分解为部件,而部件再分解为元件。这种社会的目标是效率,而效率的获得是通过各个元件的最优化生产,从而构成最优化的整体。

2.企业追求市场竞争优势。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对效率的追求。因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成本最低的生产便会取胜。

3.企业竞争的空间有限。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发展,但大多数企业发展仍受到地域性限制。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规模与实力,同时企业国际化发展也需要各国开放自己的市场,此外,企业国际化发展还需要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手段。

在上述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的注重力主要放在内部管理上,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软件无论是MRP还是不断发展后的MRP II都是围绕这种目标而进行的。

到了90年代,现实社会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即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过程的变化。与工业经济时代相反,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是把元件组成前所未有的整体-产品、工艺或工程。知识经济时代的目标是创新(Innovation):创造性能更新更高的产品,或者是用新的工艺把部件组成优质低价的现有产品。创新不是一种现象,工业革命便是从蒸汽机开始,经过如汽车和电灯等创新的结果。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工业社会有所不同。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创新没有计划,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导致工业革命的创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出乎预料,令人惊讶。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创新,则是有计划的常规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创新一般来自杰出的个人。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创新,则主要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极少有单独个人的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创新一旦完成,长时期较少变化。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是连续出现的。

2.取得竞争优势的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中,竞争优势来自对效率的追求。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竞争优势来自对创新的追求。首先或早期生产新产品、使用新工艺或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可以取得一定时间的垄断利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需求的迅速变动与生产过程的调整。在知识经济时代中,那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市场的需求在迅速变化,同时创新过程也在创造需求。

4.竞争空间的扩大。随着各国市场的开放、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化发展空间。竞争不再受地域限制,任何企业都要承受来自国际化企业发展的竞争压力。

在以上情形下,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提高效率,以适应市场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还要适应持续创新过程造成的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生产流程不断调整的要求,以及企业怎样在更广扩的竞争范围内取得竞争优势。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世的。它是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在ERP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考虑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仅组织“大批量生产”,还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这两种情况并存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定计划。

在ERP系统的这种设计思想中体现出:第一,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第二,它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ERP系统提供了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功能,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从系统功能上来看,ERP系统虽然只是比MRP II系统增加了一些功能子系统,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子系统的紧密联系以及配合与平衡。正是这些功能子系统把企业所有的制造场所、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其次,传统的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纷纷从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而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最后,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效绩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系统发展

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供应链管理,即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全社会供应链上的一切资源来快速高效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形成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由于受到IT技术发展阶段的限制,ERP系统要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不仅运行成本过高,而且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随着Internet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应用面愈来愈广,在Internet平台上基于Web技术应用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降低信息系统总体拥有成本,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ERP厂商一方面纷纷采用Internet技术改造传统ERP系统的技术架构。另一方面,Internet作为技术手段也正在改变过去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各ERP厂商也纷纷调整现有ERP系统的功能,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扩展自己ERP系统功能。这种扩展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iProcurment),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

二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由于ERP难以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人们再次将ERP系统定位于企业内部资金流与物流的全过程整合管理,即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完成这个过程的各种资源计划与控制管理,主要目标仍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成本控制。而CRM则定位于产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的管理。

Procurment、ERP与CRM集成一体化运行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同时借助iProcurment与CRM实现企业的商务电子化。

目前,定位于Procurment和CRM的软件厂商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六、结束语

综观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如下: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竞争范围,以及市场与客户需求变化速度这三个因素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企业管理软件从早期的MRP,经历了闭环MRP和MRP II,一直发展到今天的ERP,并进一步向Procurment和CRM方向不断扩展。

在计算机刚出现的五、六十年代,企业处在有限范围的竞争市场中,市场与客户的需求相对稳定,企业管理主要解决资金占用与资金周转问题,资金占用愈少、周转速度愈快,企业的生产成本就愈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愈强,因此,利用MRP解决库存优化管理或者说实现对企业物料这一单项资源的计划管理是当时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

时间进入七十年代,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市场需求变动加快,企业对内部资源计划管理的范围随之扩大,从以前单纯的物料计划扩展到对生产过程的物料、人力和机器各项资源进行计划和控制,为此闭环MRP增强了生产管理的应变能力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动加速,企业对内部资源的计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对企业物料、人力、机器设备、资金和时间等全部资源的有效管理,并对企业超出生产活动之外的各项活动,如产品销售、财务管理、企业决策等进行集成一体化管理。MRP II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应变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社会经济发生 了巨大变化,人类从工业化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持续创新、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以及企业竞争空间的迅速扩大,使得传统的成本与效率管理目标不再成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保。企业管理从面向内部资源管理转向面向全社会供应链一切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对企业与社会各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良好管理是ERP出现的必然。

erp系统范文第5篇

1.概述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ERP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这是ERP同手工管理的主要区别。管理信息集成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数量累加,而是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在质量上的飞跃。信息集成和规范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应当按照统一的程序和准则进行管理,既不因人而异,随心所欲,又要机动灵活,适应变化的环境。

为了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我们需要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体系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而作为ERP的载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依托卓越的服务器系统平台。

本文以一家公司为例,阐述了依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搭建硬件环境,配合ERP运行的过程。

2.配置ERP以及数据库硬件环境的要素

一般来说,主要依据如下几个方面来配置硬件环境:

a)企业级计算性能

企业ERP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大多是数据密集型操作,数据来源相当广泛,种类繁多,数据库和各类应用都面临着数据采集、数据集中、数据查询等数据密集型操作,同时还面临着联机分析处理和建立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的需要,因此,服务器系统强劲的CPU数据处理能力和扩展能力就十分重要。在中小企业应用中,一般选择多路处理器并配备大容量内存。

b)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库和各类应用每天都面临着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服务器系统的冗余容错能力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再辅之高可用性方案设计,才可充分保证企业ERP信息系统工作的不间断进行。像服务器的冗余电源、内存镜像等设计都可以考虑。

c)极佳的稳定性

作为企业ERP信息系统的支撑平台,需要保证服务器系统能持续、高效、稳定的运行,以减少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的时间和工作量,以及计划外停机时间。稳定性依赖于硬件的兼容性和各自的稳定性设计。

d)对数据的高保护性

不言而喻,对于数据就是生命的企业ERP信息系统来讲,数据在服务器系统中进行计算、存储和网络传输时,其完整性、有效性是必须保证的。对于有机密要求的数据,还要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在ERP与数据库系统同时部署在一台机器上的小型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本机上,如果ERP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分离,则可在数据库服务器后挂载专用存储设备来存储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

e)良好的管理性

在企业ERP信息系统中各种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安全设备种类繁多,这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很大挑战。就服务器系统而言,专业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对服务器系统的集中和可视化管理,将使网络计算环境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f)设备厂商良好的技术和服务队伍

设备生产厂商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过硬的生产工艺,以及标准体系认证,这些是保证设备拥有极佳品质、保证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同时厂商优秀的研发、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队伍也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和可靠运行的保证。

3.ERP系统硬件选型

3.1.ERP系统组成结构

ERP系统硬件结构主要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必要的防火墙、路由器,如图1所示。与ERP系统配合使用的还包括数据库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系统规模,只是基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分阶段实施的第一步。随着明年企业加盟开店模式走向正规,ERP系统在企业各下属门店全面推开,上述硬件平台将会进行下一步的重新部署。

1.发现并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为提高应用规模做准备

经过初期运行,企业在ERP系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或问题,主要包括:

a)产品吊牌,特别是条形码不合乎规范,对产品信息采集造成极大影响,造成调入、调出、销售、盘点等各个环节,效率低下,出错概率增大。对比产品部提出建议,希望从源头把住产品吊牌条码的质量关;

b)店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高,造成手开票,延迟录入等现象还有存在。出于系统准确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同时为了堵住潜在漏洞,特别是会员系统开展以后必须联机实时操作的客观要求,企业加强和强调了对店员的系统培训工作;

c)系统运行初期,盘点工作采用手工单个录入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效率低,并且需要多人同时进行。通过引入盘点机,可以单人批量采集库存数据,大大缩减了盘库时间。接下来,企业将继续改造盘点机,使其具有移动POS功能,以适应后期可能普遍存在的特卖场销售模式;

d)为了保证销售数据的安全可靠,要求各个门店除了在系统上完成销售数据之外,同时在电子表格系统中录入销售流水。通过统计发现,大部门店员对excel的熟悉程度偏低,通过改造、优化表格格式,针对性的对店员加强培训,从实际效果看,现在各门店上报的销售报表格式统一,大幅度减轻了后台财务人员对账的工作量。

上述不足或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服务对象与ERP系统不匹配、应用人员培训程度未达标、熟练程度不够,这些问题、原因被收集起来,并逐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最终实现圆满解决。

erp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66-02

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有效信息的快速流通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处理应用是达到以上目的的关键环节。企业运营的原始动机是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式能够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提升其运转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RP系统被证实为一种先进有效的信息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因此亟需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

1 ERP系统概述

1.1 ERP系统的含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立在信息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而实施途径则是整合后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的应用可以将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在生产领域,ERP系统运行的流程是对企业产品库存进行清点,根据库存信息安排产品的生产或者调配。具体而言,如果检测到库存产品不足,系统会对生产部门发出指令,要求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如果企业库存比较充足,则会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发货。完整的ERP系统参与要素包括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库存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基本涉及了企业运营的全部重点要素。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特别是在部门之间,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极易造成同一调度失衡,进而产生资源浪费现象。ERP系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通过分析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做出合理的调配决定。

1.2 ER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功能和资源调配优势,ERP系统经过短时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德国引入了一套MRP-Ⅱ系统,正式开启ERP在我国的发展之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数千家大中型企业引入了ERP系统,并且在软件支持方面也取得了技术突破。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总体来讲在我国运用ERP系统的企业比例还较小,并且成功率很低。据数据统计,引进ERP系统的企业中完成系统集成的占到20%,没有实现或者小部分实现的占30%,而失败的比例达到了50%。因此加快我国ERP体系构建,完成其在我国企业中的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ERP系统的优点

2.1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在企业运行中,组织结构是对生产管理以及运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合理有效的结构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开展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并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品牌力量和社会认可度。ERP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多部门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从而使原本松散不具有合理构架的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网络,大大提升了组织结构的集成度和关联性。

2.2 改良企业运行模式

ERP系统能够影响到企业运行方式和运行效率,进而起到改良运行模式的作用,这一目标的实现决定于ERP系统的固有属性,ERP系统能够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各模块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依托其强大的信息分散能力使信息在有效的局域内实现共享。信息处理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及时的分析,从而对构成企业要素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力资源等进行结构优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改良企业的运行模式。

2.3 增强财务预算控制能力

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能够影响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业务的开支和控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ERP最直接的作用即是降低企业用于购置生产资料和设备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等,从而实现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具体情况为,运用ERP的企业能够节省40%左右的人力成本和产品库存,而在生产、加工、采购环节,则可以缩短将近一半的时间。财务预算的目的不仅仅是缩减各项成本开支,而是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取做大的利益,ERP对资源整合力度非常有效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2.4 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施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并且以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作为后盾,ERP系统的引入既能够增强规范化操作,同时对管理制度的更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ERP系统的突出表现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尽量简化生产过程,避免重复劳动现象的发生,这些是进行规范化操作的基本前提。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对象说到底是企业员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运行的规范性实施较为硬性的管理方式,从而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相比传统管理方式而言,ERP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它以技术为支撑,对生产流程、生产方式、运营环节等进行了优化,从而使运行效率和弹性化管理协调发展,并行发力。

3 加强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实现途径

3.1 完善ERP系统应用制度

制度是保证一切活动进行的指导性因素,因此加强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从改进企业制度制定程序,推动制度内容更新入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两方面抓起,一是宏观方面要建立起运用ERP系统的战略决策,第二就是要认真辨证,仔细检查ERP系统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适用性问题。基于以上考虑,行业和单个企业都要进行合理的自身定位,优化ERP系统的运行环境,建立起适合企业长效发展的运行机制。

3.2 积极推进ERP项目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种类型企业拓宽业务渠道,寻找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时代潮流的作用下,应把握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联系,全力推进ERP项目的发展。从对企业的影响来看,互联网交易能够在长远期对营销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ERP能够为这种模式提供实施规则以及细节方面的支持。因此两者存在必然的关联性,企业推行ERP项目过程中,必须把握这种关系,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

3.3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虽然ERP系统能够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供基本动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比较复杂,甚至于在很大程度上,组织结构能够对ERP系统的应用产生反作用,而现实中造成ERP成功率不高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层的构架合理性方面。因此要将ERP系统合理运用到企业的运行中必须将其与其他因素进行有效的集成,进而影响到企业组织结构产生连带效应,促进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3.4 发展高性能ERP供应链

ERP系统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效益,主要在于其能够对供应链进行科学的管理,促成一条高效、稳定、积极、科学的企业发展链条。因此为了更进一步拓宽ERP系统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将其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并移植到相关领域,真正实现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ERP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结合的产物,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ERP系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运行模式、财务预算控制能力的优化,并积极引导企业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ERP系统在我国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应对ERP系统的实施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制度,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翔宇,陆建飞,徐新锋.基于ERP系统的施工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施工技术,2012,(16).

[2] 邵真,葛虹,冯玉强,等.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3,(2).

[3] 朱传华.应用ERP系统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财务与管理水平[J].生产力研究,2009,(4).

[4] 谢富平.基于软件构件的ERP系统形式化的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

[5] 曾建光,王立彦,徐海乐.ERP系统的实施与成本――基于中国ERP导入期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3).

[6] 蔡宗琰,刘清涛,张媛.Web Services在ERP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7).

erp系统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不少成功实施了ERP系统的企业,却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遭遇失败。究竟是何原因?本文从ERP系统在企业应用的实施前阶段、实施阶段和实施后阶段出发,着重指出ERP实施后的运营维护阶段是ERP项目成功的关键阶段,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运营维护阶段的工作。为此,本文介绍了ERP运营维护的主要工作,比较几种常见的ERP系统维护模式,分析影响企业选择维护模式的因素。

关键词:ERP 运营维护 维护模式

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前阶段、实施阶段和实施后阶段,如图1所示。但是,对ERP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实施前和实施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ERP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ERP的系统规划和目标,软件的选型方法和步骤以及影响ERP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等。对ERP系统实施后阶段(即ERP运营维护)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系统地介绍了ERP运营维护的主要工作,比较几种常见的ERP系统维护模式,分析影响企业选择维护模式的因素,为企业做好ERP系统维护工作提供帮助。

ERP系统运营维护的重要性分析

汪劲松(2003)曾对国内63家ERP项目失败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在ERP项目失败的阶段中,实施后阶段占31.17%,与实施阶段失败的比例相当。可见实施后阶段同样是决定ERP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中国计算机报调研中心在一项关于ERP系统的后续维护调查中发现,33%的企业会在实施ERP后的1~2年内对ERP进行更新换代,40%的企业则在4年内会采取相同的行动。可见,应用状况不是很理想的ERP系统很快会被企业淘汰,而应用良好的ERP系统也需要经过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将实施ERP系统比喻成夺取江山,那么ERP系统实施后的运营维护就可以比作坐江山。打江山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往往是显而易见的、是短时间的、具有一定致命性,而坐江山的困难则是长期的、易留隐患的,存在许多不易发现的困难。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也是如此,ERP实施后会面临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主要包括:系统不稳定、数据不准确、业务部门不支持、业务流程与实际流程的不吻合等问题。

而现实状况是,企业和软件供应商都重视实施前和实施阶段的工作,而较为忽略实施后阶段的运营维护。部分企业ERP项目的失败正是因为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力,导致业务人员不愿意使用系统,最终导致ERP系统的退出使用。

所以,ERP系统应用的巩固提高就变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系统的应用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不仅要巩固ERP实施所取得的成果,还要在后来的应用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应用水平,深层次挖掘系统的功能。从公司日常工作的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ERP系统的应用和操作,用制度来约束不合理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采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的方法来提高ERP系统的应用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向ERP要效益的目的。

ERP系统运营维护的主要工作归类

系统运营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需求。从广义上讲,可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而狭义上讲,就专指软件维护。软件维护又可细分为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ERP系统维护中,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用户权限管理:新增用户权限、权限变更、权限禁用等。业务流程管理:复查项目实施时所制定的ERP业务流程是否适合当前的业务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使之更加适合企业处理日常业务的需求。如果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或实际业务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应当及时与相关的ERP实施人员联系,根据需要对ERP流程进行调整,并修改用户权限。公司ERP文档完善:二次开发文档、技术支持文档等。公司用户需求管理:主要为公司ERP升级和改造做准备。与软件供应商及时有效沟通:把公司用户需求、软件使用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供应商,促使供应商及时解决问题,并尽可能把本公司的意志体现到软件下一版本。软件日常维护:包含数据库维护,以及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建立维护记录文档。软件升级:包括方案制定、升级实施、过程文档化等等。ERP管理政策以及流程的制定和完善。ERP数据备份:磁带备份、光盘备份、灾难恢复演习等。适当的二次开发:根据企业的应用需求变化,对ERP系统作适当的二次开发,包括ERP与其它软件的接口开发、ERP系统报表的开发与完善等。

从以上的主要工作可见,ERP系统维护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企业需要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运营维护工作。而维护人员如何配置?应该配置多少人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由企业采取的ERP系统运营维护模式决定。

ERP系统运营维护模式比较分析

ERP系统运营维护模式可以从维护主体、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分散程度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从维护主体的角度分析

根据维护主体划分,企业常用的ERP系统维护模式主要有三种:自己维护、外包维护以及二者的结合。

自己维护。企业自己维护ERP系统,大部分工作由企业的IT 部门承担,其他的职能部门也参与维护工作。通常为ERP系统本身的正常运行与维护由IT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维护,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则对各自相关的系统模块运行进行维护。该模式的优点是维护人员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更好地实现系统的深度应用。该模式适合IT技术力量较强的公司采用。

外包维护。企业将全部ERP维护工作外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通常为外包给软件提供商或专业的系统维护商。该模式有助于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IT专业化资源,从而集中精力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采用该模式的比较多。

自己维护和外包维护的结合。由企业和软件提供商或专业的系统维护商共同承担维护工作。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和第三方的IT资源,结合双方的优势力量。通常情况企业负责自身业务流程方面的维护,第三方负责相关技术的维护。根据谁为主要维护力量,又可分为两种:自己维护为主、外包维护为辅和外包维护为主、自己维护为辅。

(二)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分散程度分析

根据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分散程度,ERP系统维护的方式有分散式系统维护方式和集中式系统维护方式两种。

分散式系统维护方式。分散式维护方式是指整个公司中每个利益相关的实体都有自己的IT部门负责该组织中ERP相关的资源和事宜的管理工作。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系统服务器,并且可以进行ERP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采取分散式系统维护方式的多是集团企业。这些集团企业具有以下特点:集团企业采取分散式管理模式,集团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监控比较弱;集团总公司的IT部门和其它分支机构的IT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集团中各分支机构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差距不大,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比较困难;集团企业涉足行业范围不同,其分支机构的行业差异程度大。

集中式系统维护方式。集中式维护方式是指与ERP相关的主要资源和相关事宜都由公司统一管理。主要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关事宜主要是系统维护过程中的ERP项目的实施,及其管理和监控。每个分支机构只负责内部信息系统简单的日常维护,包括软件终端和PC的维护。

集中式系统维护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整个企业的ERP系统维护成本,提高IT资源利用率、降低IT项目风险等方面。对于集团性公司来讲,集中式维护成本要比分散式维护成本低很多。IT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硬件资源上,整个集团只需要在总公司设置服务器。这样服务器数量减少,硬件维护费用和维护人员成本都会大幅降低。在软件问题上,如果采用集中管理,只要总公司购买所需要的软件,其他所有分支机构都可以使用,省去了重复购买的费用。在人力资源上,由于IT部门只在公司中设置,其它的分支机构只需要一两个日常维护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数量会减少,管理费用就会降低。

中小企业规模小,IT资源有限,通常采用集中式系统维护方式。集团企业维护模式的选择则受到集团的管理模式、分支机构的行业差距、分支机构的信息化差距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企业ERP系统维护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ERP系统维护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所选ERP系统的成熟度、企业IT部门的实力、企业规模三个方面。

(一)所选ERP系统的成熟度

不同ERP系统的成熟度、可维护性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有很大区别。成熟度高、可维护性好、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的ERP系统比较适合由企业自己维护,能够降低维护成本;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可维护性又比较差的ERP系统比较适合外包维护,由软件实施方或软件的提供商提供维护服务,能够降低人员的培训费用,减少资源浪费;而成熟度不高的产品, 就比较适合采用自己维护和外包维护结合的方式,能在更大程度上规避风险。

(二)企业IT部门的实力

企业IT部门实力强的适宜采用自己维护模式。大多数集团企业都具有强大的IT队伍,集开发实施、项目管理于一身。这种具有很高独立开发能力的IT 部门在ERP建设过程中,能够参与大部分工作,对企业的ERP系统较为了解,从而具备系统维护的能力。实现企业的IT 部门自己维护为主的方式,不但能充分发挥IT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减少了公司的资源浪费。IT部门实力很弱,甚至没有IT部门的企业适宜采用外包维护模式。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不设置IT部门,或者只有一两个人负责日常计算机的维护,较适宜采用外包模式。譬如某著名服装公司完全将其ERP系统的运营维护交由其软件提供商进行维护,其公司不设IT部门,只配置2名员工负责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企业IT部门实力中等的适宜采用自己维护和外包维护结合的模式。

(三)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流程的稳定性也会影响企业选择ERP系统维护模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业务流程相对稳定,就可以采用完全外包的方式。它们系统管理的集中度高,多采取集中式维护方式。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以在本企业构造应用环境,将部分系统维护工作外包给产品供应商或专业的系统维护商。集团性企业,ERP系统日常维护量大,响应要求很高,这类企业大多采取自己维护的方式,主要依靠本企业IT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但是集团性企业也有采取自己维护和外包维护相结合的方式。通常他们会将特定业务如升级、数据转换、模块添加等做少量外包以补充短期资源的不足。大型集团企业的ERP系统比较复杂,采取自己维护为主,外包维护模式相结合,集中式维护模式是比较合适的。

系统的应用和提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不仅可以巩固提高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水平,以促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为将来的系统升级和二次开发,以及新的系统选型做准备。企业应该高度重视ERP运营维护工作,应该根据所选ERP系统的成熟度和企业IT部门的实力、企业规模选择不同的维护方式。

参考文献:

1.Celeste See Pui Ng, Guy Gable, Taizan Chan. An ERP Maintenance Model [C].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3

2.汪劲松.国内企业ERP实施败因与对策浅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1)

3.高玉飞,王有为,刘杰.集团企业ERP系统维护模式研究[J].科技导报,2005(9)

erp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ERP CAPP PDM 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87-02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of ERP, CAPP, PDM system

Qiang Xiao Feng, Liu Meng Qi, Wang Jun Jie

(Shaan Xi HanDe Axle Co.,Ltd, Xi'an 710200)

Abstract: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 and sugges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problems of ERP, CAPP,PDM system integration,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method through the enterprise's practice.

Key Words:ERP CAPP PDM integration

随着国家两化融合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实际需要,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首选,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已经实施了ERP、CAPP 、PDM等系统。这些系统实施有先有后,各个管理系统单独来看,可能实施都很成功。但从企业全局来看,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维护各系统的基础数据,给企业造成人员的浪费。否则,可能的出错给企业会带来更大损失。如何使ERP、CAPP 、PDM系统基础数据集成,避免以上问题,本文结合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德车桥)实施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1、术语定义

本文中用到的可能引起混淆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

(2)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4)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规范设计。

(5)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管理。

(6)BOM:是Bill of Material的简称是指以产品结构为核心组织的各种数据的总称。

(7)EBOM:是Engineering BOM的简称,即设计单位在详细设计完成以后,发放到工艺制造部门使用的以面向设计产品结构为核心组织的产品设计信息。

(8)PBOM:是Planning BOM的简称,是指工艺部门接收到设计单位的EBOM数据以后,添加工艺组合件和工艺路线信息以后,重构形成的面向工艺计划的产品结构。

(9)MBOM:是Manufacturing BOM的简称,是指制造单位接收到PBOM以后,在编制工艺文件的过程中,形成的面向制造的产品结构以及所关联的其它信息。

(10)WindChill:PTC公司的PDM/PLM系统。

2、需求分析

2.1 集成的需求

工艺路线系统、CAPP系统、ERP系统由于没有BOM源头,各系统间各自独立使用,需要重复录入BOM,变更管理很麻烦,不但工作效率也较低,而且无法有效避免人为错误、保证数据准确性。因此,系统集成应首要解决BOM数据源的唯一性、准确性和继承性,缩短工作周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 应用系统集成的可行性

ORACLE ERP 系统具有标准的开放接口,艾克斯特CAPP系统也支持XML和数据库和接口功能,Windchill PDM系统是PTC公司开发的PDM/PLM管理系统,提供了和一些主要应用系统的集成接口,同时这三个系统本身都用的是Oracle数据库,使得通过中间数据库接口表的形式成为可能。

3、系统集成的目标和方案

3.1 系统集成的目标

系统集成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三个系统中基础数据的集成,实现在PDM管理平台下,物料和BOM数据的有效管理,并实现BOM数据的协同和共享。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实现基础BOM向ERP系统的传递,提高物料管理效率,保证BOM信息唯一性。

(2)实现对基础BOM的变更管理和控制;

(3)实现基础BOM、2D图形从设计到工艺的传递,缩短工艺工作周期,提高工艺编制效率;

3.2 系统集成方案

3.2.1 系统集成总体构架

构建方案如图表1所示,系统集成总体流程如下:

(1)Pro/E系统负责3D模型的设计、2D图纸转换、设计结构的生成;

(2)PDM系统负责建立与Pro/E环境的集成,管理3D模型、CAD文档;

(3)PDM系统依据Pro/E系统生成的设计结构组成EBOM或是手动修改EBOM;

(4)PDM系统负责将EBOM转换为PBOM、MBOM,并将MBOM输出至中间数据库;

(5)CAPP系统从中间数据库获取MBOM,并导入CAPP系统;

(6)CAPP系统负责工艺编制、工艺审签,并将工序信息输出至中间数据库;

(7)ERP系统从中间数据库获取MBOM,工序信息,并导入ERP系统;

(8)ERP系统负责调整标准MBOM、任务BOM,完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

3.2.2 系统集成方式

由于系统集成涉及设计、工艺、标准、质量、生产、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涉及的范围广泛,为保证实施效果,必须打通从设计到制造的信息链条,快速有效的传递数据,通过在建立中间数据库文件,将PDM系统的EBOM,传给中间表,通过维护中间表信息,提供CAPP和ERP需要的信息,再由CAPP、ERP系统读取中间表的信息,将其导入到自身的接口表中。利用CAPP、ERP自身的约束关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物料信息的集成。产品设计完成后,在PDM系统中产生一个唯一的图号(物料编码),新的物料编码进入中间表,在开发的PDM系统中间表维护界面,根据相应的规则维护CAPP系统需要的毛坯和半成品号以及ERP系统需要的物料的库存组织、价格等信息。最后CAPP、ERP系统读入中间表的数据送入其接口表中,经过自身验证,完成集成。

(2)BOM、工艺的集成。PRO-E其和Windchill PDM都是PTC公司的产品,在PRO-E 设计的三维模型检入PDM系统中,自动生成EBOM,在此基础上维护一级路线,审批后。在EBOM基础之上,升级成MBOM,对MBOM结构进行调整。到中间数据库表中,CAPP系统读取BOM信息,根据BOM信息编写工艺,然后将工艺信息到中间表,ERP系统读取数据,送入ERP的接口表中,通过标准验证完成集成,这样既保证了数据源唯一的准确性,又增加了BOM 维护的灵活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二维图纸从设计到工艺的传递。PDM系统实现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的管理,图纸在PDM系统中后,工艺人员根据自身权限。可以直接借用设计的图纸进行工艺编制,减少了重新画图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2.3 数据交互之间的实现

在中间表有状态的字段,用于管理数据是否成功传入ERP的状态检验标识,PDM数据传入中间表时状态为1,在PDM界面中维护数据提交之后状态变为2,CAPP、ERP的程序读中间表状态为2的数据送入自己接口表,验证成功导入CAPP、ERP之后状态变为3,没有正常导入的状态变为4,PDM系统对状态为4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状态仍为2,再进行数据的传输验证。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查看中间表的状态及时维护数据。

4、结语

上一篇:重装系统范文 下一篇:系统重装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