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与电影的辩证关系解读

时间:2022-05-30 01:46:04

电影美术与电影的辩证关系解读

[摘 要] 作为一门艺术,电影从产生伊始即以美术为发展基础,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不断的吸收、创新,逐渐形成电影所独有的艺术风格。而电影美术作为电影的基本元素,其道具造型、色彩基调、光影等元素的运用,无论是对电影内容发展,还是情节、意境的渲染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近几年来高科技与电影的相整合,3D电影逐步普及,其视觉的真实感对电影中的美术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电影美术;电影;辩证关系;解读

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美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即已出现。相比较于美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电影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其起步虽晚,但从产生之日起,呈现出不断发展态势,并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电影产生之日起,其发展就对美术中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不断加以吸收融合,由此产生了电影美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与美术的融合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电影美术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初期,大多模仿西方电影并不断进行学习。美术设计多以中国的戏曲布景配以实物道具,在真实场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时期的美术设计多为典型的现实主义布景设计。随着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影响的扩大,电影艺术家在美术设计中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另一方面注重与经典的好莱坞模式相结合,这一时期的电影美术设计由原来的现实主义逐渐转变为电影化的场景空间,将现实社会与观众的梦幻相融合,电影场景的设计力求真实感,尤其是细节的生活实际性。在追求真实感的同时,为表现影片主题内容,开始运用造型因素,由此开创了电影美术的现实主义风格。经过几代电影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创新,电影美术设计的理念、形式和手段较之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破了美术仅仅作为表现电影内容的辅助手段,赋予了美术在电影中所具有的象征、隐喻、强化等艺术功能。不仅如此,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数字电影的广泛普及,电影美术的创作形式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突破了现实主义风格在电影美术设计中一统天下的局面。经过几代电影美术家的努力,中国的电影美术风格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发展,在国内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电影《荆轲刺秦王》获得199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艺术贡献奖”,《卧虎藏龙》获得2001年美国奥斯卡奖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并获中国金鸡奖之“最佳美术设计奖”。

一、电影美术与电影之间的异同

彼得•格林纳威曾说:“我从来都深信,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在电影家之前的画家们对绝大部分问题已经提出并解决了,大批载着问题与答案的绘画作品构成了我们集体的记忆,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1]一直以来,美术被认为是电影的母体艺术,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作为两种艺术形式,美术与电影属于同源异流。首先,艺术创作元素相同。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抑或是光影的表达元素,均包含在电影和美术中,中外电影史上无不如此。色彩作为视觉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电影画面的构成,还是美术作品的意境传达,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元素之一。马蒂斯说过:“色彩能够传达每一事物的本质,同时配合起强烈的激情。”[2]通过不同的色彩,渲染影片的视觉艺术冲击力,同时形象地刻画出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美术作品中,色彩传达出整幅作品的基调,同时反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要注重单一人物的色彩运用,更要协调好人物与背景、人物与人物间色彩的搭配。如《黄土地》中土地的黄色、天空的蓝色、迎亲队伍的红色,传达出地域特色的同时,表现出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除色彩外,造型也是电影与美术作品中共有的创作元素。电影与美术创作,均需要契合作品的特定造型表现其中心主题。从视觉上来看,美术的造型是静态的,电影的造型是动态的,其实不然,电影上的动态只是利用了人类视觉的生理性暂停,将一幅幅画面连续地呈现给观众,实质上亦是美术作品的再现。除此之外,光影亦是电影与美术创作的共同元素。虽然不像造型和图形一样有形,但通过丰富的光影形式如顺光、侧光、逆光等,却也能产生各种奇妙的艺术效果。其次,艺术的表达方式相同。空间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中,时间通过空间的运动得以表现,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电影和美术同源异流两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影视空间是指通过不同的镜头组合,使观众形成的一种视觉空间,而且经过组合后的空间,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空间。[3]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再创作,使其更贴近人的精神实质。而美术作品是在平面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形体的塑造,将时间或空间瞬间凝聚为作品的画面。

上述可知,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美术为基础,并不断融合、创新美术作品的观念和表现手法,虽属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其所包含的创作元素和表达形式却不尽相同,可以说这是同源异流的两种艺术形式。

二、电影美术的特点

电影美术作为时空的表达形式,是一种融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形式。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欣赏一部电影,人们不再单纯地关注影片的内容情节,而更多地关注影片的画面、色彩、造型等细节层面。这就要求电影美术师以剧本为依据,结合道具、化妆、色彩、光影等手段,综合考虑镜头的移动、演员的表演、整体造型等因素,将影片内容中的环境、人物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融合在流动的影片空间中,具体而言,电影美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逼真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对真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电影美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现的画面效果,必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不仅符合艺术的根源――生活,而且营造一个真实的故事场景,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是电影制作的初衷。例如,现在热播宫廷剧《美人心计》,讲述的是汉朝窦太后传奇的一生,女主人公窦漪房在影片中的年龄从少女至终老,跨度较大,在人物造型上,其服饰、配饰不仅要顺应当时的朝代,而且要符合人物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不同的地位。

(二)运动性

美术作品中的创作元素是静态的,而当它进入电影成为电影美术时,其表现形式则是变成动态的。电影所要描述的故事情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断发展的,这需要摆脱美术静态的、只能表达固定某一情节的束缚,将多个静止的美术作品转变为多幅连续运动的画面。因此,应根据影片情节内容的变化,不断改变所设计的场景、造型、道具等元素,同时,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不同角度的推、拉、移、摇等活动,也需要影片美术创作元素的变化,为摄影师提供创作条件。

(三)综合性

电影美术本身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其造型突出了兼容性的特点,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关注电影情节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电影的细节层面,如画面、造型、音乐、色彩等,这使得现在的电影无论成本大小,均注重自身的银幕造型,从而给电影美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影片美术设计时,不仅要结合剧本内容、影片背景,而且要综合考虑如演员的表演、时间长短、镜头的运用等多种因素,结合色彩、光影、道具、化妆等多种表现手法,将现实生活艺术性地再现于观众。

三、电影美术对电影的作用

(一)塑造了影片中经典的艺术形象

电影通过人物、景物、器具等形象展示给观众影片的内容,经典的艺术形象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天下无贼》中的傻根,通过人物的服饰、语言表现出的憨厚老实形象栩栩如生,令观众难以忘怀。这些经典形象是由演员扮演的,其高超的演技塑造了某一经典形象,但是演员在表演之前,都经过了化妆、造型的艺术化处理,如果没有先期的处理,即使演员演技再好,但因形象、服装搭配等不符合人物特征,也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样的一个演员通过不同的人物造型处理,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是截然不同的。如赵薇在《还珠格格》和《表妹吉祥》中分别饰演的小燕子和吉祥,是两个不同的形象,同样的演员,在经过化妆、服饰搭配等艺术化处理后,给观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电影美术塑造的结果。

(二)塑造了电影形象的艺术性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其中的各种元素均是离不开美术的创作。 不仅要通过影片再现某一历史或生活现实,而且要通过人物、环境、道具的相互协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为影片的内容赋予艺术感染力,增加电影的可观赏性。又如《美人心计》中主人公窦漪房的人物形象,在刚进宫时,其衣服的色彩较淡,配饰也不多。而当她升为美人后,服饰的色彩及配饰的数量随着人物地位的改变,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衬托出人物形象的气场,同时人物所处的环境及周围的道具亦与人物的地位相协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

四、电影中电影美术设计的实现

电影美术在真实展现影片内容的基础上,以更为艺术的手段吸引观众的眼球。首先,在环境布局上,电影美术师通过景物、光线等环境元素,以艺术性的手段强化影片内容的真实性,将所要表达的感情融入环境设计中,给观众以视觉印象的同时,亦是与观众进行一种间接情感交流。《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于2010年上映,上映之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两年之际,人们对于地震可谓印象深刻。为更好地表达影片内容,引起观众的共鸣,电影在美术设计上可谓是下足工夫,在100亩地的范围内搭起了长300米、间道200米的街道布景,其中的电影院、医院、邮局、理发馆等建筑都契合了“”后期的时代背景。美术设计上的精益求精使得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取得了过6亿的票房,真实的环境布局、逼真的地震场景引起了观众尤其是在世的经历过唐山地震的人们的共鸣。

其次,创造空间表现剧情。电影情节的发展是一个经历时间和空间的过程,空间环境的设计需要与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唐山大地震》中内容情节的发展从1976年至2008年,时间跨越32年,不同时代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迹。影片最后有这样一幕,为表达对女儿的愧疚,母亲每年为儿子买课本时,都为女儿买一份,当女儿回来看到这些不同年级的课本时泪流满面。影片中这些不同年级的课本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有机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很好的情节发展空间。

今天的电影借助先进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已经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甚至比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更加绚烂的天地,但电影终归是在上述艺术形式发展成熟以后的产物,也是以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特殊表现形式的综合。[4]作为电影发展的基础元素,美术为电影塑造了经典的艺术形象,其发展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质,同时,随着电影的发展亦将推动美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安健,张国辉.美术与电影的艺术交融[J].电影文学,2011(05).

[2] 陆弘历.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21).

[3] [日]佐藤忠男.黑泽明的世界[M].李克世,崇莲,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32.

[4] 黄会林.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5.

[作者简介] 霍九江(1969― ),男,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上一篇:浅谈《美丽人生》中的“背景音乐”元素 下一篇:论电影字幕的释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