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人生》中的“背景音乐”元素

时间:2022-09-27 10:26:03

浅谈《美丽人生》中的“背景音乐”元素

[摘 要] 本文从影片《美丽人生》的“背景音乐”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从影片剧情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色彩性的戏剧效果这一角度,对此片中的“背景音乐”进行综合性诠释。在对《美丽人生》的“背景音乐”分析的过程中试图探寻到电影作品中“背景音乐”与“戏剧剧情”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背景音乐”对影片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烘托、晕染作用以及二者之间其他的相互性作用。

[关键词] 《美丽人生》;“背景音乐”;感染力;综合性;片断式

影片《美丽人生》摘取了诸如奥斯卡、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本部影片之所以获得多项殊荣,离不开影片中所蕴含的综合性力量。此种力量的塑造,是由众多电影因素参与其中的完美契合所构成,包括剧情、音乐、人物性格、画面选择、戏剧诙谐度等方面的完美契合。

大多学者对《美丽人生》的研究评论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内容:针对“战争残酷性”的研究,“父爱伟大”的赞颂,“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人生哲学意义”的评论等。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学术界对此影片的重视程度与关注度,影片的音乐已经成为几代影人心中最美的回音,并且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音乐”承载着影视传播画面情感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关于《美丽人生》的音乐,作曲家尼古拉自有其独到的阐释:“影像给我提供了创作灵感,影片故事内容是创作电影音乐的源泉和核心。看电影时你不一定能意识到电影音乐的存在,但这恰恰说明画面与音乐融合的成功。”

尼古拉的阐释恰从另外的角度诠释了“音乐”与“影像”及“影片剧情”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从侧面印证了“电影音乐”在整个影视剧情中起到的推动性作用。故此,“音乐”与整部影片“剧情”之间的关系,是在电影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

下面笔者针对《美丽人生》中的“背景音乐”与“戏剧剧情”之间的关系,结合人物与情节的渲染,试从电影“背景音乐”的角度作以下三点论述,力图找到电影中“音乐”与“剧情”的规律性结合关系,综合阐释“背景音乐”之于影片情感的多方面作用。

一、“基本旋律曲调”的运用解析

伴着浪漫欢快的“主旋律”,主人公圭多与好友驾车在美丽的田野路上,“主旋律”将影片先入为主地带入到一个浪漫的世界中。这幅快乐浪漫的画面,贯穿于影片始终的背景音乐由具有“主旋律”风格的“基本曲调”所衬托,此曲调具有缓慢的节奏又具浪漫主义人文性色彩,节奏悠缓而又不失独特的风格,由管弦乐队奏出,木管乐器奏出主题,曲调生动而优美,渲染了当时的美丽生活景象,此时音乐与田野、快乐的人们、美丽的场景结合得天衣无缝,舒缓而又美妙的旋律塑造了生活的美好与安然,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安逸舒适的极乐世界难以自拔。

“基本曲调”奏出后,剧情将人们带到迎接国王的场面,人们站立于道路两侧,却误将圭多当成皇帝,此时具有军乐气质的进行曲由铜管乐器奏出,显得热闹而又具有号召感。音乐具有较强的律动性与节奏感,与之前出现的“基本曲调”形成明显的对比,从而烘托了之前所塑造的美好画面,在此影片中只出现惟一一次,编导如此精心安排,貌似从侧面抽象地预示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与影片的精神内涵。

迎接仪式后,带有变奏性色彩的“基本曲调”多次以不同的方式奏出,有时过渡到小调以渲染富于变化的场景,有时又在旋律上做变奏加花,形成浪漫主义色彩的曲调。诸多色彩的“基本旋律”衬托于圭多与朋友在角落里修车的场景,圭多偶遇到公主、圭多见到叔叔的场景,还有圭多与朋友夜晚谈论叔本华的众多场景等。“基本旋律”根据不同的剧情做着不同的色彩性变化。而当圭多遇到了市长,音乐却以此为转折做了大的转变,依照众多圭多与市长的滑稽性场面,作曲家在“基本旋律”上安排了具有戏谑口吻富于轻快调皮性格的音乐,音乐由管弦乐队奏出,具有跳动性,多次贯穿在圭多与市长的邂逅中。

当圭多第二次遇到公主的时候,音乐则由舒展浪漫充满爱意的旋律所替代,那是为公主专门打造的“公主旋律”,圭多的世界变成了粉色,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沁在圭多的世界里,浪漫的旋律伴随着圭多于酒店中所有的场景,圭多美好的思绪一直延续到“服务于医生”“服务教员”,并冒充教员为小学生演讲等兴奋的场面。

由此可见,以上背景音乐的衬托作用,是在根据剧情做着规律性的变化,影片中的“基本旋律”也在根据剧情做着多样的变化,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时而饱含爱意,时而低调戏谑,然而在“基本曲调”的处理上却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旋律音符清晰可见。而用来描写圭多爱情的“公主般旋律”也以同样的方式贯穿于影片的每一处浪漫的画面之中。

二、“公主旋律”的展开性运用分析

影片关于奥芬•巴赫舞台剧的运用,则巧妙地从侧面象征了圭多真正爱情的开始,而用来描写圭多爱情的音乐,大都以剧中具有典型色彩意义的“公主旋律”所替代。奥芬•巴赫的舞台剧是影片首次将专业化的舞台剧元素安插在剧中,作为专业性质的音乐形式首次出现在影片中,不仅为影片的情节运作起到桥梁的作用,而且在剧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性,进而为引起下好铺垫。

当圭多准备将多拉送回家,浪漫“公主旋律”在此时而悠然响起,圭多正式向多拉表白了爱意,优美舒心的旋律此时更具烘托感。然而“公主旋律”也在依据剧情做着或大或小的变化,有简短的变奏,有舒缓情绪的叠加,有加花式的创作,经过变化后的“公主旋律”于不同时间出现于剧中,进而使不同画面更具美感与生活感,使画面充满着爱意与人文色彩。

“公主旋律”作为影片中具有独特含义的背景音乐,在接下来的几个场景中一直有或多或少的穿插运用。当酒店的舞会开始了,圭多以酒店跑堂的身份出现,欢快优雅的钢琴音乐从大厅内传出,然而情节进行得并不那么欢快,圭多叔叔的马匹被人涂上了绿色,以示犹太马匹的特殊性,影片音乐因而转变得越发沉重,音乐由弦乐队奏出,空气被一片阴霾的颜色笼罩,影片在此埋下伏笔,以用来呼应日后集中营的日子。然而阴霾的画面在片中只停留了短短的一分钟左右,很快便切换到舞会华丽的场景之中,音乐也顿时改为华丽的三拍子圆舞曲,由室内管弦乐队奏响,影片再次进入到奢华优雅的画面中。

当圭多听到多拉要与市长成亲时,背景音乐顿时有了微妙的变化,管弦乐队将具有小调性质的旋律奏响,旋律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圭多的心情与情绪的变化。而当多拉与圭多相见于餐桌旁时,音乐则顿时改为浪漫的“公主旋律”,桌子底下的热吻渲染了圭多与多拉的浪漫爱情,旋律因而也变得更加温暖。当圭多骑着犹太马从饭厅带走多拉的时候,音乐又在转瞬间变得急促而紧张,冲突性的戏剧效果在此时越发显现出来。

当浪漫的“公主旋律”又一次奏响,是在圭多骑着马匹与多拉来到花园的时候,曲调温暖而甘甜。画片瞬间切入圭多儿子约舒亚的出现,音乐由甘甜的“公主旋律”转入积极乐观的管弦乐队合奏,而当圭多被纳粹带走时,音乐又以前段“犹太马”所运用音乐进行再现。画面在此时出现转接,为了迎接外婆的到来,一家三口对房间进行了整理,温馨甜蜜的场景出现在画面中,影片最开始的“基本旋律”由此响起,美好安逸的画卷从而再次展现于影片中。

三、“灰色沉重旋律”的叠加性运用及其他“背景音乐”运用探析美好生活的背后,一种隐性的可怕正从远处袭来。外婆的光临,衔接了圭多一家从“美好”到“黑暗”的过程。背景音乐也由此变得越发黑暗沉重,音乐由管弦乐队奏出,那是影片中少有的声音,主要描述了黑暗与恶魔来临的恐惧感,而后出现的多个悲剧性色彩画面,大都以此音乐作为基调进行再现性创作,包括多拉要求纳粹将自己送往集中营的画面等,音乐绵长、旋律起伏性小,曲调中充满着压抑痛苦的情绪,预示了邪恶的即将来临。

当圭多带着约舒亚走进集中营的时候,痛苦受刑的犹太人群映入了圭多与约舒亚的眼帘,然而音乐却突然在此沉闷的画面中出现几分希望的气息。音乐同样由管弦乐队奏出,其变化应该源于圭多为约舒亚所编造的游戏启发,从孩子的世界出发,进而带有了几分好奇和灵动感,与集中营的生活状态形成了反差,以此警示犹太人受刑的日子。

在纳粹集中营的日子里,影片的背景音乐多以片段形式出现,如圭多受刑之后身体虚弱无力,但看到约舒亚之后又产生了高兴的情绪,影片采用了具有跳动性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音乐由木管乐器奏出,旋律欢快并带有童趣色彩,此旋律作为描写约舒亚内心的典型性旋律,在影片不同场面中多次出现。再如纳粹组织老人和儿童洗澡时的旋律,由拨弦乐器奏出,暗示画面与情节的凄惨感。

最为令人感动的画面,出现在圭多与约舒亚逃过纳粹的监管,在广播间与多拉进行联系的画面,此刻音乐的安排运用了前段浪漫的“公主旋律”,悠长的音乐点燃了画面的亲情、爱情与生活的浪漫感,画面因为音乐的渲染顿时有了希望与憧憬,具有更为丰富的色彩。

在纳粹集中营的日子中,关于背景音乐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两个规律出发:(1)在影片中出现具有希望色彩性的画面,音乐会配以一些色彩性丰富的旋律,基本都由木管乐器奏出,旋律富有生机与灵动感,有时会采用铜管乐器奏出。(2)影片画面一旦出现危险与邪恶,音乐就会配以由弦乐队奏出的具有邪恶阴霾感的沉重旋律,没有色彩与朝气,进而衬托影片剧情的“黑色幽默”。

纳粹集中营最后的画面,以圭多为多拉所播放的奥•巴赫的舞台剧音乐为导线,此安排不仅做到剧情的前后呼应,进而从侧面体现了圭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圭多几经周折,很想救出自己的妻子,然而却被纳粹发现,此时音乐由沉重的弦乐队奏出,音乐越发具有沉重感,直至影片结尾,游戏中的坦克出现了,影片中的“基本旋律”以进行曲的变奏形式贯穿于剧中。当约舒亚遇到了妈妈,“公主旋律”再次出现在影片中,旋律明亮富有温情,与此刻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安排做到首尾呼应,严谨地阐释了剧情的寓意,使影片前后呼应而又具戏剧性色彩,做到了背景音乐与影片情节恰到好处的结合。

四、结 语

综上分析,关于影片《美丽人生》中“背景音乐”的运用问题,主要从四条情感性格线索进行创作,即美好的生活、浪漫的爱情、可爱的约舒亚、纳粹集中营里的痛苦与沉重。音乐主要从以上四方面性格入手,作曲家巧妙地将四种不同性格的音乐元素安插在影片当中,并适时进行旋律上变化性的调整与再创作,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剧中情节与“背景音乐”之间的相互渲染关系,准确地传达了影片的多方面寓意,使影片越发具有时代感与强大的感召力,最终获得影片佳作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常华荣.影视剧中承载的孝道文化传播历程[J].电影文学,2009(14).

[2] 唐池子.生命如此美丽[J].少年文艺,2007(06).

[3] 魏楚豫.一生要看的50部经典电影[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 林晗.最美的谎言[J].北方消防,2003(12).

[5] 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J].中国音乐学,2007(01).

[作者简介] 刘江萍(1971―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应用。

上一篇:浅析《大太阳》祭奠与重生主题的多重表现 下一篇:全球化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国际视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