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乱相 第6期

时间:2022-05-29 11:24:30

基金乱相 第6期

过去几年,基金业发展迅速,然而成长的冲动同时也为行业埋下祸端。牛去熊来,基金行业再次暴露出诸多问题:投资理念有待成熟、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基金高管频繁变化等等。

近期发生的基金业部分基金不分红、基金参与“老鼠仓”等事件,再次将投资者的目光聚焦到这个年轻的理财行业上来:2009年5月,南方基金因未对2007年末近百亿元的可分配利润按约分红再次遭到某律师炮轰,融通基金经理张野操纵的老鼠仓“周蔷”帐户曝光……

其实,基金公司黑幕操纵市场的行为早已有之。2006―2007年的牛市里,投资者无暇顾及基金是否有不当行为,随着牛市落幕及基金大幅亏损,投资者开始追问:基金公司是否尽责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否为个人私利而置基金于风险之中?……

回应投资者疑虑的,是新近曝光的一个个老鼠仓案例。融通基金张野,南方基金王黎敏,上投摩根基金唐建都因此进入证监会调查视野。

关于非法交易,在华尔街有着20多年采访经历的Gene G.Marcial 在其《华尔街黑幕》一书中说:“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发生,有时甚至连星期天都不休息。”在证券市场上,诸如内幕交易这样的违法行为,其历史与市场本身一样悠久,未有时刻停歇。

中国的基金业亦是如此,自其产生之日起,非法交易、利益输送的抨击声就不曾间断。2000年,《财经》杂志一组《基金黑幕》文章,把基金违规手法置于聚光灯下,曝光在大众投资者面前。当年全国人大关于《投资基金法》起草的工作会议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言辞激烈地抨击说:“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几家基金联合操纵几只股票,最后把老百姓套牢。”

几家基金公司可以在不同基金之间进行利益输送,这种合谋通常是公司层面的。而在基金公司内部,由于制度设计缺陷,非法交易出现的概率更大。比如在不同服务对象之间,基金公司可能会在人员配置、制度安排上有所偏私,从而导致类似利益输送现象出现。

针对这些制度漏洞,2008年3月23日,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对包括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组合、企业年金、专户理财等在内的投资组合作出了明确规定。“严禁直接或者通过与第三方的交易安排在不同投资组合之间进行利益输送。”

证监会有关人士指出,为防范此类行为,指导意见规定公司相关部门对投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和分析评估,并建立公司内部报告和外部信息披露制度,是希望通过公司内部监察稽核部门、监管部门、审计师、社会媒体等多道防线来防范和发现不公平交易行为,给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以外部压力,使其进行利益输送和不公平交易行为的动机降到最低。

是否存在一种制度,能彻底杜绝层出不穷的内幕交易?

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始于1924年,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时还会爆出非法交易、证券欺诈、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去年的“麦道夫欺诈案”更是震惊全球。

在利益面前,道德和既有制度是一道脆弱的马其顿防线。一位市场人士说,在证券市场制定法律的最根本目的,是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法规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在中国基金起步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基金管理混乱、经营业绩差、市场运作不规范、投机性严重是那个时期普遍存在的现象。”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全国79只老基金中有4只被清盘,其余75只被清理、整合为29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这正式宣告管理混乱、运作不规范的“老基金”时代结束。

2000年底,“基金黑幕”最终促使中国证监会《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引入了“好人举手”制度,即要求设立基金公司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决定举手做好人,对自己的证券投资交易行为负责。受益于 “好人举手”制度及首只开放式基金诞生等一系列变革,基金业步入较快增长阶段,资产管理从当年年初的500多亿元大幅增长至2005年的5000亿元。在此轮牛市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迅速上升至最高时的3万余亿元。

然而成长的冲动,同时也为基金业埋下了祸端。牛去熊来,基金行业再次暴露出诸多问题:投资理念有待成熟、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基金高管频繁变化等等。或许,这意味着基金业又一次变革即将来临。

上一篇:金融安全关乎国家根本利益 下一篇:基金为什么不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