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精神的导师

时间:2022-09-09 10:04:03

做学生精神的导师

摘 要: 高中教材中的古诗文,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多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在感受文学美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语文教师不仅应该立足文本、研读文本,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学生心中的精神导师。

关键词: 高中古诗文教学 道德教育 教育方法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这样说:“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是的,优秀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修身、齐家、治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由此,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应该立足文本、研读文本,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学生心中的精神导师。

一、高中教材中古诗文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中教材中的古诗文,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多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在感受文学美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高中古诗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操。

现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之情操,已受到高度重视。忠孝是贯穿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热爱祖国、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坚守正义。

读罢《离骚》,屈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精神令人感慨;品读《与妻书》,“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的革命者的大爱令人泪湿衣衫;背诵《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股抱效国家的豪情顿生胸中……爱国如此,孝亲亦然。《陈情表》中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难道不是最好的“孝顺长辈”的读本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等诗文都能对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操培养产生重大作用。

2.激发学生积极求学的斗志。

求知探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勤奋好学历来被人称颂。《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训言不能忘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教导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要专一,不浮躁。《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让学生明白“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道理。《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给学生“要到达理想彼岸就必须得有毅力”的深刻启示。《论毅力》中“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结论更是让学生深刻反省。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通过高中教材中的古诗文,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找准传统道德与语文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力求做到寓德于文,避免空洞的说教。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育方法。

1.阅读教学,利用古诗文中的意境熏陶学生情感,从而实施道德教育。

要利用古诗文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恶习,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进行烦琐的文章分析,而是重在引导赏析。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赏析学会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从而完善自身修养。

感悟诗文中的优美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淙淙流水,皎皎明月,清幽宁静的景色,不禁令人向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感悟美,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美的语言生发美好的感情,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来令人感慨,在感受李密的孝情时,我们不也受到了“孝悌之道”的教育吗?“吾至爱汝,即此爱汝念,使吾敢于就死也”,这样至情至性的表达,让学生好像触摸到林觉民爱妻爱家爱国的内心世界。

2.作文教学,利用古诗文所反映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说真话,努力做到能创新,能感悟生活。但是,我们在高中生作文中常常发现“没灵魂”的文章,而且存在严重的材料雷同、构思雷同的作文。面对这些问题,“我手写我心”成为我以作文教育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点。

为什么学生不能“我手写我心”呢?我想是因为学生把平时的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的后果。其实,在高中教材中,文言文课文中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完全可以将所学文言文中的内容,用于写作中,从而充实写作内容。下面试举几例略作分析。

《季氏将伐颛臾》可以形成这样的写作素材: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嘛。此素材完全可用于“反腐倡廉”“自我约束”等话题。

《劝学》可以形成这样的写作素材: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不少高中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积土成山”吗,做到了“锲而不舍”吗,做到了“用心一也”吗?此素材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

《屈原列传》可以形成这样的写作素材:屈原以“自投汨罗以死”反抗黑暗的势力,当然,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他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这又是很值得赞美的。有些人正是以“潮流如此”为借口,放纵自己,结果身败名裂。此素材可用于“骨气”“品格”等话题。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我们努力把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见诸语言表达中,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手抒真情”,那么,作文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要求我们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师,用诗意的德育渗透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引领他们感悟诗意语文、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章熊.中国当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明确情感教育目标,加强中职班级管理 下一篇: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