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5-25 08:15:35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比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目的,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分析,以发现它们的异同,从中发现规律。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不同阶段中采用适当的比较法教学模式,组织师生互动的比较过程。随着地理教育不断发展,地理教学方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高考地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比较法的应用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就非常有必要了。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比较教学

比较法不仅是地理教学方法,也是地理的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比较内容较多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比较。

1.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思路

1.1从地理事物整体到部分的比较思路

在地理教学时,比较思路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再从地理事物的各个部分比较,沿着“宏观一微观”这一思路进行。让学生先看到“森林”再看到“树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思路。所以进行比较时也应该遵循这一思路。例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亚洲和非洲的地理知识做比较,应先比较宏观的地理知识,如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等,再比较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微观的知识。这样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的知识结构,便于系统的掌握地理知识。

1.2从地理因果关系的比较思路

逻辑性是地理学科生命线,在地理教学时我们不能脱离这条主线。根据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可以用正向思维或者逆向思维的思路进行比较。在地理比较时可以先比较地理成因,再比较地理结果;也可以从地理成因前先提到后果。例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时可以按正向思维思路即先因后果的思路,先比较位置、气候、土地等自然要素,然后再比较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也可以按逆向思维思路即先“结果”后“原因”的比较思路,先比较人类活动,然后根据人类活动逆推比较到自然要素。

1.3从地理问题已知到未知的比较思路

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时可采用比较法,把已知与未知的相比,从而获得新知识。这种“铺地越”式的比较思维方法,是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的前提。这种比较思路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未知的知识,是己知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生应用能力的表现。

2.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应用原则

在地理学科中,能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知识,考查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并以演绎能力为主;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因果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概念和地理差异,考查比较和判断能力;地图上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除了可以考查上述能力外,还考查地图判读和辨析能力。因此,在进行比较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地理事物可比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比较的地理事物必须具备可比性,比较对象要有一定的联系。比较对象的选择是比较的前提,比较对象确定后,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面;合适的比较方面确定后,才能确定合适的比较方法。地理事物的可比性要满足:第一,地理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同类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包括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等感性知识和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第二,比较的对象需是同类地理现象或地理要素。第三,比较的地理对象层次、大小、范围需相似。

2.2地理条件同一性原则

地理教学中的比较对象必须遵循同一性原则。第一,比较对象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或者从同一个角度进行比较。同一时间,发展的同一阶段,或相同的其他条件等。第二,比较对象须要在同一比较标准下进行比较。比较标准即是一个评判的维度。没有比较标准我们就不能对所比较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的优越性,没有比较标准就不能下定论。这里的比较标准是“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情况”,有了比较标准我们才能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比松嫩平原优越。

2.3地理属性全面性原则

在比较时须把比较的地理属性做全面的比较。既从横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方面性和易混靖,也从纵向比较入手注意地理比较对象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整体到部分,质量到数量,现象到本质……。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达到比较的意义,才能得出比较的结果。只有全面的比较才能分析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才能突出主导因素。

3.“比较法――学生探究与教师评价教学”模式

“比较法――学生探究与教师评价教学”模式是利用比较法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惑,教师提示学生使用比较法,把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探究。

3.1 “比较法――学生探究与教师评价教学”模式程序

(1)提出比较问题。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精选典型的案例,并收集相关图文资料供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研究案例的方法步骤。教师提出类似的新问题。教师指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法,所研究的问题可以与案例中的问题比较,但不提示比较的角度。教师还应规定完成探究的时间。

(2)比较探究准备。学生明确比较的内容后,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成员讨论,讨论探究的策略,分配任务给每个同学。

(3)合作比较探究。学生按照小组的安排进行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小组长组织组员把研究的问题与所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探究,得出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4)论文反馈。根据小组合作成果,分工撰写小论文,并做成PPT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论文情况、各个组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以改进教学方法。

3.2“比较法――学生探究与教师评价教学”模式评价

“比较法――学生探究与教师评价教学”模式是利用比较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模式老师课前提示学生使用比较法进行探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比较。此模式不注重一般知识的掌握,注重通过比较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地理比较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其他地理能力。此种模式探究的问题不宜太多,问题的答案应较开放,给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

4.结语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能力、一种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像比较法这类的基本的、实用的方法,反而被人忽略。笔者根据比较法的特点及高中地理知识的特点提出了地理比较法的分类、思路,并在借鉴其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法教学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循序渐进,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这三种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验的中验证比较法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可行,对学生的比较能力及其他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捷.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效用[J].课堂内外.2010,10

[2]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9,5

[3] 白瑞敏,徐宝芳.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上一篇:试论中学数学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