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本源及其对应的训练体系

时间:2022-05-25 05:23:18

作文的本源及其对应的训练体系

世间万物皆有其本源,作文亦然。作文是人脑进行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属于精神生产。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影响学生作文的主体或客体两方面的写作要素,按照写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去追溯时,就会清晰地发现作文主要有如下三大本源

一、人本本源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首先必须完成的第一个转化过程,就是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此过程能够有效地形成与写作息息相关的“人本”要素,诸如人的生活、人的经验和人的思想等。这种在第一转化过程圆满完成后,写作主体因经验、情感和思想等人本要素生成的写作根源即为人本本源,堪称为写作的第一本源。

因为第一转化过程实际发生在训练主体作文动笔之前,甚至更前,所以人本本源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而不把它视为写作的一部分。事实上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是写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写作主体写出文章的首发根源,是写作主体打开写作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人本本源在写作中除了具有过程的首发性外,还具有效应的无限滋生性。客观生活为写作主体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当写作主体参与进来,投身其中,自然会将生活经验构建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且贮藏起来,日后便可随时支取其中的瑰宝。换句行话来说就是,当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实现后,写作主体即可获取作为文章题材的素材,即可形成能够萌发思想火花的沉淀,即可获得将来可能一触即发的灵感储备。因此,专家们常常用“做人即作文”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来揭示人本本源的滋生属性。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写作材料的有无,思想水平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蕴含上述人本本源要素的多寡。

鉴于人本本源使写作具有首发属性和滋生属性,建立作文训练体系时,我们不得不遵循其本,制定出与之对应的体系――人本训练体系

所谓人本训练体系,是一种把目光投向写作的第一个转化过程,把写作主体(人)作为探究对象,把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作为写作的突破口,注重以人为本,淡化文法,遵循人本本源属性来实施训练的作文训练体系。

目前,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所有综合性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本训练体系范畴,只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范围过于宽泛,任务过于繁重,体系还欠明晰,操作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下面是经过细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人本训练体系训练内容:人本训练之个人成长篇、人本训练之情感表达篇、人本训练之生活感悟篇、人本训练之吟咏事物篇、人本训练之哲思飞扬篇、人本训练之畅想未来篇、人本训练之思维训练篇……每个篇目又分设若干子目录。

人本训练的最大特点在于关注主体、走进生活和淡化文法。如:人本训练之生活感悟篇注重走进学生的心灵,捕捉真实的感受;讲究启开学生的心扉,抒写真切的情愫。

比如:人本训练之生活感悟篇设立下列训练子目录:关于成功的感悟、关于挂念的感悟、关于荣耀的感悟、关于幸福的感悟、关于合作的感悟、关于挫折的感悟、关于宽容的感悟、关于糊涂的感悟、关于遗憾的感悟、关于尴尬的感悟、关于痛苦的感悟、关于妒忌的感悟、关于抛弃的感悟、关于放弃的感悟、关于悔恨的感悟、关于伤害的感悟等等。

请看下面笔者训练“关于妒忌的感悟”时,同学们写在文末的揭旨语:

学生①:“妒忌是滋生于弱者心头的情愫,它酷似一剂兴奋剂,能使弱者立即发愤图强,直至超过强劲的对手。”

学生②:妒忌是魔鬼,它将逐渐吞噬天性中的天真与可爱,直至彻底毁灭人的良知。

学生③:妒忌是一把双刃剑,愚者用它把朋友残害得遍体鳞伤,智者用它雕琢出完美的自我。

学生④:妒忌行为犹如通过一扇三棱玻璃旋转门,当你正怨恨别人都往里挤的时候,自己却早已被挤出了门外。

学生⑤:妒忌有两个层面:理性的妒忌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使人向上;疯狂的妒忌则是一种恶性的抱怨,使人萎靡。

……

再请看下面笔者训练“关于抛弃的感悟”时,同学们写在文末的揭旨语:

学生①:被抛弃者的心灵就像断了的弦,无论怎样去接,发出的声音总是不对。

学生②:高傲者永远跨不过友情的门槛,永远停留在门槛之外饱受孤独――原来抛弃他人的人才是真正被抛弃的人。

学生③:抛弃特别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被抛弃者不端的言行和有瑕疵的灵魂。

学生④:想要自己不被人抛弃,就先做到自己不抛弃别人。

学生⑤:被朋友抛弃后失去的是友情,日后还可以弥补;被亲人抛弃后失去的是亲情,日后却无法再生。

……

二、文本本源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除完成上述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外,接下来必须完成第二个转化过程,就是由写作主体人脑的思想向语言文字的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与行文相关的文本要素,诸如文法、语法、修辞和逻辑等,此类在写作的第二转化过程中,写作主体因文法、语法和修辞等文本要素生成的写作根源即为文本本源。

这个转化过程是紧紧承接第一个转化过程而来的,如果把写作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么第一转化过程恰是这条河流的上游,而第二个转化过程恰是这条河流的下游,只有当上游与下游紧紧相连,融汇贯通,这条长河方才洪波涌起,呈现滔滔之势。

文本本源除具有上述承接的属性外,还具有极强的创美属性。精妙的文法使文本产生艺术之美,精深的语法使文本产生规范之美,精巧的修辞使文本产生形式之美,精谨的逻辑使文本产生雄辩之美。文法、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文本要素恰是文章的重要构件,由此构建出来的文章自然文采灿然,形式优美。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或形式的优劣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主体富含上述文本本源要素的多寡。

受文本本源的承接性和创美性对写作的影响和制约,建立作文训练体系时,我们也应遵循其本,制定出与之对应的体系――文本训练体系。

所谓文本训练体系,指施教者依据文本本源属性,深入到文章各个构件之中,按其规律条分缕析,形成文法,然后有计划地悟之于训练主体,习之于训练主体,从而使训练主体生成写作技能的系列方法。

文本训练始终不离两个核心:一是“文”――读“文”、说“文”、析“文”、悟“文”、改“文”、续“文”、写“文”;二是“法”――说“法”、悟“法”、设“法”、效“法”、评“法”、注“法”、验“法”。实可谓,课堂之上拿美妙文章,让学生欣然读之、悟之;操实用文法,让学生欣然习之、用之。

文本训练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文本训练之句子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段落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文题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材料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构思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文法训练篇、文本训练之修改训练篇、文本训练之文辞训练篇、文本训练之应变训练篇……每个篇目都分设若干子目录。

如文本训练之句子训练篇的子目录为:首括句的训练、重点句的训练、排比句的训练、强调句的训练、扣题句的训练、过渡句的训练、含蓄句的训练、幽默句的训练、俏皮句的训练、支撑句的训练等等。

又如文本训练之段落训练篇的子目录为:总分段的训练、分总段的训练、分分段的训练、排比段的训练、因果段的训练、递进段的训练、转折段的训练、总起段的训练、核心段的训练、接旨段的训练等等。

再如文本训练之构思训练篇的子目录为:首括句标明中心式的训练、侧面表达式的训练、童话表达式的训练、烘云托月式的训练、小标题点示内容式的训练、细节支撑式的训练、抑扬转折式的训练、对比表达式的训练、故事新编式的训练、托物言志式的训练、以物寓理式的训练、以事喻理式的训练、彩线串珠式的训练、日记铺展式的训练、推理求证式的训练、逆向运思式的训练等等。

三、师本本源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在教师作文教学的作用下,总在不断地完成第三个转化过程,就是使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不良转化或不速转化向优良转化或快速转化的转化;使写作主体人脑的思想向语言文字的不良转化或不速转化向优良转化或快速转化的转化。在这种特殊的转化过程中,我们不仅可看到作为客体――教师作文教学影响力的加速效应,还可看到作为客体――教师干预手段的加强作用。这种以教师的影响为着眼点,从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型、作文教学手法和作文教学活动等干预要素中发掘的作文产生根源即师本本源。

师本本源对学生作文中两个必要转化过程的影响极具加速性。如果训练主体不借助外力,靠自身主观能动性完成如前所述的第一或第二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叫自然转化或主观转化。这种转化的时间长,进程慢,其状态呈隐性。如果训练主体借助客观外力,如教师的教学影响完成如前所述的第一或第二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叫人工转化或客观转化。这种转化的时间短,进程快,其状态呈显性。

其实,师本本源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使第一转化过程与第二转化过程的互补性加强。

先让我们一起看看人本训练体系和文本训练体系的局限性。人本训练体系片面地选择了写作的第一个转化过程而完全舍弃了写作的第二个转化过程,故而导致文本本源要素缺失;文本训练体系片面地选择了写作的第二个转化过程而完全舍弃了写作的第一个转化过程,故而导致人本本源要素缺失。

所以二者在优越性上存在如下差异。一是关注的有效目标不同:人本训练体系关注的有效目标是写作的第一个转化过程中的相关事物――写作主体(主体的生活、主体的思想、主体的思维);文本训练体系关注的有效目标是写作的第二个转化过程中的相关事物――文本(文法、文思、文辞)。二是造就的写作风格不同:人本训练体系培养的训练主体产生的作品通常表现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意旨深远;文本训练体系培养的训练主体产生的作品通常表现为辞藻华丽,形式优美,文采斐然。仔细辨识二者的优越性,则不难发现:彼方的优点恰恰是此方的缺点,二者之间存在极大的互补性。

因此,想要实现人本训练体系与文本训练体系有效兼容互补,必须依靠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将人本训练体系中的训练内容、方法与文本训练体系中的训练内容、方法予以搭配和整合。

鉴于师本本源对写作的加速属性和加强属性,建立作文训练体系时,我们理所当然应遵循其本,制定出与之对应的体系――师本训练体系。

所谓师本训练体系,它是一种将目光投向作文课堂客体――教师的影响力,把加强人本训练体系与文本训练体系的优势互补作为课堂的核心任务,使训练主体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实现最佳转化,写作主体人脑的思想向语言文字实现最佳转化的作文训练体系。

师本训练体系的基本内容为:师本训练之(人本与文本)兼容系列篇、师本训练之课型系列篇、师本训练之手法系列篇、师本训练之活动系列篇、师本训练之范本系列篇、师本训练之教例系列篇、师本训练之评讲系列篇……每个篇目也分设若干子目录。

比如师本训练之课型系列篇下设如下子目录:美文赏写课型、短文练写课型、作文评写课型、注读注写课型、活动牵引课型、哲思启动课型、对话交流课型、口头表达课型、文法演练课型、层次促动课型……

作文训练应该形成体系,而且应该形成遵循其本源、符合其规律的体系。只有如此,作文教学这半壁江山才“横看成岭侧成峰”,景色更加旖旎,更加迷人。

[作者通联:湖北江陵五三中学]

上一篇:作文应该是淌出来的 下一篇:谈选修课的引导探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