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

时间:2022-05-25 09:40:31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近期临床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脑梗塞的住院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各项专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入院治疗15d后及出院30d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及出院30d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应在其病情稳定后,尽早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是与心脏病和恶性肿瘤并列的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软化,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近年来,由于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抢救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患者的致残率却明显增加,约为86.5%[2]。国内相关临床研究认为[3],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塞病人的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更显著,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作者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56例,以上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发病至就诊均在48h以内的初次住院治疗患者,就诊时经CT和MRI检查证实。上述患者入院后病情均无进行性加重,排除了短暂性脑缺血(TIA)疾病,且患者均无器质性病变和严重基础性疾病。随机将以上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28例采取各项专科护理措施,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3.6±8.2岁,平均发病时间21.5±8.6h;干预组28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7±7.9岁,平均发病时间23.7±9.0h。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平均发病时间、梗死灶的位置分别及梗死面积、疾病的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活血溶栓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脱水剂治疗;若患者出现感染等症状,给予抗炎治疗。患者住院过程中,注意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采取各项专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给予以下早期康复护理措施:⑴护理:入院后患指导患者或其家属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每2h交替上述,同时加强对患侧的按摩与刺激;⑵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训练,按照由易至难、由大关节至小关节,由被动运动至主动运动的过程,逐步进行;⑶坐位训练:随着患者的逐渐恢复,指导患者坐于床边,缓慢进行膝关节伸直与屈曲运动,并逐步训练躯干前、后、左、右的旋转运动及其平衡锻炼;⑷站位训练:待患者病情有一定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站位训练,强化肌力训练,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在亲属的帮助下扶墙站立训练,逐步不扶靠站立;然后指导患者站位平衡训练,令患者扶住床尾,然后前、后、左、右摆动,下肢交替抬高练习;患者能保持良好平衡后,训练横向移动训练;⑸步行训练: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步行训练。先由亲属扶住患者的腰部,患者上肢扶住亲属肩部,由缓慢原地踏步训练开始,逐步变为亲属扶着患者缓慢不行,条件允许时最后变为患者独自缓慢步行。

1.3临床评价内容及其标准

在患者就诊时、入院治疗15d后及出院30d后,均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5]和Fugl-Meyer评分方法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6],将评分汇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以上评价标准所得的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使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以P<0.05计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及分析

2.1两组患者评价所得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就诊时Barthel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治疗15d后Barthel指数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0d后Barthel指数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评价所得Barthel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就诊时

(分) 入院治疗15d后(分) 出院30d后

(分)

常规组 28 37.56±8.28 45.23±9.45 62.18±10.52

干预组 28 38.49±8.36 58.11±9.72 76.47±11.66

t值 0.307 1.762 3.869

P P>0.05 P<0.05 P<0.01

2.2两组患者评价所得Fugl-Meyer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就诊时Fugl-Meyer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治疗15d后Fugl-Meyer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0d后Fugl-Meyer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评价所得Fugl-Meyer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就诊时

(分) 入院治疗15d后(分) 出院30d后

(分)

常规组 28 31.53±6.62 39.62±7.94 47.61±9.84

干预组 28 32.38±6.83 48.77±8.46 60.27±10.32

t值 0.286 1.798 4.105

P P>0.05 P<0.05 P<0.01

3.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生活质量的重大影响因素。减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7]。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所造成的损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得以代偿:⑴没受损的系统通过“学习”代替受损的功能;⑵全脑分担了受损系统的功能。这种代偿可通过训练来建立,康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传入神经冲动,促进大脑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8]。过去一直认为脑卒中病人早期应卧床制动静养,而近年来多主张脑卒中病人应尽早地进行康复治疗,甚至有超早期治疗的说法。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9]。朱镛连[10]认为,只要脑梗塞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赵利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11],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尽早介入,有利于预防并发症,预防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Martineau等[12]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皮质主要感觉运动区发生功能重组和代偿,极大的发挥了脑的“可塑性”,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故早期康复能更有效的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这些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正确的指导病人正确的训练方法,防止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减少致残率。

作者通过对脑梗塞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发现,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入院治疗15d后及出院30d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与经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梗塞患者,应在其病情稳定后,尽早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

[2]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13.

[3]肖玉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122-12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于兑声,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80-481.

[6]刘桂花.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J].当代护士,2006,3:94-95.

[7]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45-147.

[8]邱亚华,高玲玲.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184.

[9]聂春梅,高亮.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2):108-109.

[10]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8,31(4):195.

[11]赵利芬.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98.

[12]Martineau J,Bauer JD,Isenring E,et al.Malnutrition determined by the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Clinical Nutrition,2005,24(6):1073-1077.

上一篇: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