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3-31 07:31:22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门诊、住院患者中占较高比例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专科护理工作相当重要。本文就如何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男59例,女28例;年龄43~75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高血压病17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也应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加强夜间巡视,如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必要时两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

2.2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检查,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克服麻痹心理,求得患者及家属对观察治疗及紧急处理的配合。对于患者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要做好耐心的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出现紧张、焦虑的患者,应先耐心、仔细、规范进行产前检查、指导,把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反馈,使患者明白心血管疾病并不可怕,用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

2.3人性化护理

在晨晚间交接班时,护士长带领护士看望问候患者,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对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应用非语言交流,如关爱的眼神、亲切的微笑,都可以给患者稳定情绪,增加安全感,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端正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结果

87例患者治愈41例,治愈率47.13%;好转42例,好转率48.28%,转院2例。

4.讨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与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心血管病房的护士能及早发现、分析与处理关键性的变化,减少或避免病情加重,可见心血管病房护士连续细致的观察病情所起的作用是单纯应用先进仪器所无法代替的。

4.1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现代护理工作的纵深发展,重视情商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与医生之间的配合,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心血管科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

4.2心理方面的护理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疾病本身和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严重影响其情绪变化。我们通过沟通交流,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用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并避免不良语言刺激,使患者心情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4.3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出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教育患者出院后应当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少量多餐、忌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嘱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剂量规律服药,不能随意减量、加量或停药;搞好定期复查工作,嘱咐患者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2.

[2]梁晨景.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384.

[3]姜玲君.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4,20(10):178-179.

上一篇:无痛人流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云南白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