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25 01:45:4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陕政办发〔〕9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我市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每年都因干旱、冰雹、大风、雷电、暴雨、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多年来,我市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服务,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但总体来看,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不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气象事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建成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初步建立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成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

二、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健全。2015年粮、果、畜、菜产区气象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效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提升。2015年能够开展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提升20%。

——气象信息员优化组建。2015年实现全市2948个村气象信息员100%覆盖,每村至少一名气象信息员。

——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完善。2015年气象预警信息在农村覆盖率达95%以上,每个农民每年至少免费享受到10元的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求。

——构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2015年实现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科学化高效运转,农村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较期间减少30%,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二)重点建设任务

1、建立市级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气象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市级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平台,完成气象资料、设施农业气象数据、农业气象灾害资料、作物生长物候期指标等数据库建设;建成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气象服务短信系统、电子传真群发系统、农业气象服务网站等。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等工作,实现对各县市区气象局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气象服务开展技术指导,统一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2、建立县级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12个县级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该中心主要建设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

3、建立县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集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农业气象试验研究基地。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建立农用天气预报模型,针对设施农业、粮食生产、畜牧生产、果业生产的不同要求,开发研制农用天气预报、农事气象信息制作业务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各类气象监测网络,实现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的多时效、定量化的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积极普查风能、太阳能,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新的能源服务。针对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需求,在旬邑和泾阳分别建设果园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全市新建土壤水分观测自动站和作物生长实景监测站各60个,每县各建5个。利用观测资料,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模型,制作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向县农业决策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植大户提供专项服务。

4、建设县级农村气象服务队伍及信息化站网。建设县级农村防灾减灾气象用户服务平台,配备农村气象用户电话、网络资讯服务系统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系统,主要开展气象灾情收集热线平台、气象用户电话和网络咨询服务建设,并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提供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指导农民科学防灾减灾。

依托省政府“信息入村”工程、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农业部综合信息服务站、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建设157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2948个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884个(占总村数30%)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通过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多种媒介,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和灾害预警与评估系统,全面提升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有分管领导、每个乡镇有一名气象协理员,每村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通过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向乡、村开展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5、强化县级农村气象防灾抗灾风险管理

健全完善13个县、157个乡、2948个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联动机制,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每年开展一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手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制作防灾减灾宣传光盘、宣传专栏和挂图,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建立县级农村气象灾害评估系统

各县组织开展上一年度历史农业气象灾情普查,定期收集和更新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开展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开展主要农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三、投资计划与进度安排

“两个体系”建设已纳入中国气象局与省人民政府“十二五”共同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涉及我市13个县市区,计划从年开始,用3~5年时间完成。

四、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单位为市、县两级气象局,市、县财政局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其中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依托市、县农业局农村(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项目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任务,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合作,统筹规划。各涉农部门要把“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到“市‘十二五’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寻求相关部门对“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为我市“两个体系”建设提供多方支持。

3、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各相关建设实施单位及各县市区政府要制订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加强管理,选调业务技术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现场具体指导,规范施工程序,确保建设质量符合标准。

4、完善机制,资源共享。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原则,建立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为农业服务基础信息传输和共享机制,积极推进气象与各部门间涉农信息资源、信息网络和平台共享机制,搭载农村(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拓展为农气象信息渠道和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各部门联动的信息共享平台。

5、加强督查,务求实效。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气象、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成立专门的“两个体系”建设督导组,定期对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市气象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各承办单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上一篇:公路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下一篇:环境景观治理规划编制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