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湘商领航人

时间:2022-05-24 05:04:09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湘籍商界精英走出湖南,创业发展,逐渐在全国的经济舞台崭露头角,彰显了湘商独特的魅力。为诠释湖湘文化孕育的湘商内涵,凝聚湘商合力,推动湖南经济的科学跨越,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天下湘商》专栏。该专栏由上海市湖南商会协办,每期介绍一位屹立于行业潮头浪尖的湘商精英,探寻他们的创业经历,见证他们的创业故事。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6岁的刘习宜,充满着历经风雨后的淡定和老练。昔日的诸多苦难,只是让他更显顽强。17岁时,他还只是长沙港口码头的一个装卸工人,如今,他已身任上海市湖南商会会长、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回顾30多年来从事航运事业的酸甜苦辣,刘习宜感慨万千。

初出茅庐

1954年,刘习宜出生在湘阴县躲风亭乡(今岭北镇)大岭村,父母都是农民,生活贫苦。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他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跟着母亲过日子,肚皮挨肚皮的日子让刘习宜刻骨铭心,现在回忆起来,他还连连说:“饿怕了,饿怕了。整天就是想着填饱肚子。”

刘习宜的亲叔叔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刘习宜7岁时,因家中生活实在难以维持,母亲无奈之下把他过继到邻村叔叔家。对于过继,刘习宜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自己被饿死都是可能的。”从此,刘习宜就与养父母相依为命,档案里父母一栏也就只填上了养父母的名字。养父在抗美援朝中受伤,成为残废军人。由于国家有供给,养父一家谈不上富裕,但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过继后第二年,刘习宜背着书包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读书生活。尽管学校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差,但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门功课都要力争拿满分。可惜的是,读三年级时,“”爆发,刘习宜对举着红旗闹革命、“造反”搞串联没兴趣,于是回家放牛。

岭北位于长沙、岳阳、益阳三市交界处,毗邻湘江。刘习宜每天放牛时,看着湘江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就会与放牛的伙伴们争论船只的目的地和船员的生活。他曾说:“我是不知不觉走上经商之路的,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基本上谈不上遗传的影响。但湘江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1971年,刘习宜真的走进了航运事业。当年,湖南省航运总公司面向全省招工,名额有限。刘习宜有三个优势条件:出身好,养父参加过抗美援朝;劳动态度好;身体好,健康结实。加上立过战功的养父见识广,非常开明,考虑到刘习宜的前途,没有把他留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后半辈子生活,而是强烈地要求当地政府重点培养。12月26日,刘习宜来到省航运总公司报到,正式参加工作。年仅17岁的他成为港口码头工人,干装卸,有人甚至还笑他是童工。

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正式踏入社会后,刘习宜面临的并不是一路坦途。码头装卸工作要相当成熟的男子才能承受。但因为年少,刘习宜体力不够,难以应对。几个月后,在不能换工种的情况下,他重新回到了湘阴老家。刘习宜在老家呆了4个月,期间恰遇全国征兵,他居然榜上有名。省航运总公司负责人得知后,打电话批评躲风亭乡党委书记。乡、村两级有关领导商量后,决定由村支部刘书记、乡党委范秘书专程送刘习宜回省航运总公司。他们从铁角嘴乘船来到长沙,与省航运总公司书记丁少钦协商说:“刘习宜是伤残军人的子弟,是革命的后代,我们当地把他作为革命的苗子来培养。因为考虑国家的需要,为支持省航运总公司,我们才同意输送到你们这里,希望你们重点培养一下。”丁少钦马上表态,考虑给刘习宜调整工种。不久,刘习宜开始负责港口商务,其实就是理货。“1972年5月开始理货,这是我经商的第一步,奠定了我经商的基础。”刘习宜后来回忆说。

漫漫求知路

调整工种后,尽管觉得商务理货是个好平台,但刘习宜也悲观过,苦闷过。因为自己文化基础差,起点低,工作中压力很大。商务理货表上很多字他不认识,就得翻字典。他每天上班总是提前一个小时以上,就是为了查字典,把理货单上全国各地的地名搞清楚。从1972年5月到1975年5月,3年的商务理货期间,刘习宜如同补习了3年,打牢了文化基础。

此后,他又重新搞装卸。谈起个中原因,他哈哈大笑,说:“不怕见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因为家里比较贫困,国家的供给只够养父的生活,养父母的身体状况非常差,家里还有一些债务;二是自己在城里独来独往,像个‘游牧民族’,当时已经21岁了,也想成家立业。想来想去,还是重新干装卸,因为装卸工每天多4毛钱的补贴。”刘习宜1976年开始谈恋爱,1977年5月结婚,1978年5月,他当上了父亲。

刘习宜重新干装卸后就一直担任装卸排长,由于他积极肯干,表现出色,1978年被批准入党,并开始以工代干。1979年省航运总公司成立装卸队,他任装卸队长兼支部书记。1982年任调度室主任兼支部书记、工会专干。1982年调到局劳动人事科工作。

职务在不断变化,刘习宜的学习却从未间断。为了自学“充电”,每逢星期天节假日,他基本上都是在新华书店度过的。他还参加过单位主办的职工学校、夜校,相继补习完成了初中和高中课程,并获得毕业证书。

1983年3月,刘习宜接任局团委书记。同年6月,任总调室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87年,做梦都想读大学的刘习宜,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脱产学习。这时候,正是计划经济转轨时期,3年时间,刘习宜不仅收获了丰富的金融管理知识,他的人生理想也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经商比从政更加吸引他。

信誉背后

1990年,刘习宜带着毕业证和优秀学员证回到单位,被任命为湖南省湘航航运总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

1994年底,刘习宜从南京调至上海,主持上海湘航航运有限公司的工作。1998年,省航运局与省航道局合并为湖南省航务管理局,刘习宜被任命为湖南省湘航联运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兼上海湘航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湘航航运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湖南省航运上海营业部,是当时湖南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唯一的窗口,经营水路船舶、货运业务。

接过上海湘航的大旗后,刘习宜就带着他的船队,开始了新的航程。他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也正是这些困难,磨炼了他的毅力和智慧,使他成为一个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领航者。

1997年,公司接到一笔承运衡阳近尾洲进口水电设备的业务。设备都是上百吨一件,但湘江上游近尾洲河道浅而窄,枯水季节航运不便,加上也没有能够承受那么大压力的码头,承运难度极大。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刘习宜事先亲自驾车到衡阳,和工作队一起经过“没有路”的山路,到码头考察,然后坐船考察运输航道和水位情况,如此往返三次。最后,终于根据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拟定了好几套运输方案。但是,运输第二批设备的时候,正值初秋枯水季节,有三条船滞留在长沙西湖桥码头无法上行,到第二年才继续行船。这几个月里,公司自己出钱派人守船。就凭着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公司顺利完成了此次任务。

1997年初,公司接到湖南金迪化纤的承运业务,这批设备从欧洲进口,最大的一件高达5米。因为湘潭没有装卸大件设备的码头,水运只能到达长沙,然后就要靠公路运输,但是受到路况的限制,运输工作极为困难。刘习宜亲自上马,考察长沙卸货码头和湘潭工地之间的路况,测量公路旁边电线杆的高度,以及途中每个收费站的高度和宽度。8个月考察期间,刘习宜亲自参与了17次。运输工作正式开始的前一晚,刘习宜买了几个小旗子,他要在第二天,用它们亲自指挥运输工作。当设备完好无损地运到工地时,客户不仅当场跟刘习宜握手道谢,还给公司赠送了一面锦旗。

“客户要的是安全感,只有扎实的工作才能够保证这一点。这么多年来,我们承运的货物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刘习宜自豪地说:“有信誉才能赢得市场,在信誉背后,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正因为有这样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刘习宜得到了客户的青睐。湖南大型水电厂电站建设所需的进口设备,95%的运输业务都由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承接。涟源钢铁公司、湘潭钢铁公司的进口技改设备,岳阳正大集团的进口原料,湖南铁合金厂的出口硅铁等业务也都指定由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承运。源源不断的业务和一幅幅锦旗凝聚着湘航人的汗水。

企改先锋

湘航原来是综合型企业,既有港口业务,又有航运业务。到1985年,政企分开,6大港口下放到当地交通局管理,资产和负债也全部分拆下去。湘航开始做单一的航运业务。由于航运业务门槛低,社会资本纷纷进入,竞争混乱,湘航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在商海驰骋多年,刘习宜觉察到公司发展面临危机:由于公司做单一的业务,自身缺乏水运能力,运输期限、运输安全等都得不到保障,必将影响公司在客户中的信誉,有被挤出航运市场的危险。刘习宜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自运力。“发展自运力,目的是从单一航运业务又发展到综合型多功能企业。这是湘航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刘习宜说。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他带领湘航人四处奔波。凭着与湘潭钢铁公司在合作中建立的深厚友情和相互信赖,他说服湘潭钢铁公司决策层同意以承运湘钢货物的运费作为偿还保障,从湘钢借到第一笔造船资金700万元。他甚至以个人住房作抵押,从银行贷款200万元。湘航利用这两笔资金建造了两艘货船,振湘8号和振湘18号,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走上了自主承运的道路。

1994年,上海湘航航运重新成为一家综合物流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到目前,企业已拥有大小船只17条,最大的散货船3700吨。无论枯水期,还是丰水期,企业的航运畅通无阻。每年平均实现运量350万吨,创造运输产值2.5亿元,上缴税收600多万元。

刘习宜喜欢冒险挑战。2003年,面对市场经济的浩荡大潮,他提出对企业进行内部改革,转换公司经营机制,实行资产租赁的制度。但是他的提议遭到了局领导和普通职工的反对。经过三番五次的思想工作,他的方案才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他将上海湘航航运有限公司改建为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同年12月,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与湖南省海事局签订租赁合同,租赁资产和资质,合同期10年,原有的国有资产和账上利润全部上交,每年还上交湖南省海事局120万元,每年递增3%,另外还要偿还1068万元债务。刘习宜背水一战,加上资产折旧,企业实际每年要为国家贡献258万元。

振湘航运很快进入滚动式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企业有优质资产和良好的信誉,银行贷款、社会资本争相注入,为发展多元化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目前,刘习宜麾下相继成立了岳阳水上三江物流有限公司、湖南振湘航运有限公司、湖南省八达物流有限公司、湘潭顺通散货装卸有限公司、湘潭顺达散货装卸有限公司,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刘习宜提到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说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完成了湘航由综合型企业到单一型企业再到综合型企业的转变。

领航湘商

1993年,由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牵头,12个在上海闯荡的湘商,成立了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1994年刘习宜到上海后,接替前任成为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1998年5月27日,经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主任唐纯初推荐,当选为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会长。此后,他先后担任了3届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会长。2007年5月,上海市湖南商会成立,代替了之前的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刘习宜当选为首届会长。

作为会长,刘习宜一直在找寻促进商会发展的道路,他说:“在创新工作这方面,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商会自身的建设,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加完善的服务,因为商会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要为会员服务好。另外,我们商会要大力加强与各兄弟商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兄弟商会之间的联络沟通工作,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更长远的眼光,整合湘商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湘商的力量。”

“上海湘商”成长的速度让刘习宜感到十分欣慰。“短短几年间,我们商会的会员就从200多家发展到400多家,像三一重工、远大空调、洞庭水殖、淳大实业、金健米业、三湘房产、湘财证券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都加入了商会的组织,大大提升了我们上海市湖南商会的品牌效应。”他说话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商会还设立了常德、邵阳、岳阳市分会和旅游分会4个内设机构,而且不久之后,还将设立物流分会和湘菜分会。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在上海所有的异地商会中间也是不多见的,说明我们上海湘商的实力雄厚、潜力巨大。”

致富思源,情系三湘,是上海市湖南商会一直秉承的理念,也是刘习宜一贯的追求。大力促成湘商回家乡湖南投资,是湖南商会努力的方向,也是刘习宜考虑最多的事。2007年9月,他带领上海“湘商湘行”一行10余人组成的投资考察团,赴长沙市宁乡县进行实地考察。2008年和2009年湘商大会期间,商会又组织了两次“湘商湘行”考察活动,会员企业到湖南进行投资考察。刘习宜说,会员企业参加“湘商湘行”考察活动的热情在不断地提升,而且在考察活动的过程中,也更加务实,更加关注家乡的变化发展,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商会将把“湘商湘行”这个品牌活动继续办下去。

10多年来,从湖南省在沪企业协会到上海市湖南商会,刘习宜始终像一个领航者,带领湘商大军在商海里乘风破浪。他在任职期间,为推动湘沪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诸多努力,成效显著。2009年举行的湘商大会上,刘习宜获得了“兴湘贡献奖”。与其说他拥有荣誉,不如说他承担责任。“作为上海市湖南商会会长,有义务在会员中间做好湖南的宣传员,号召更多有实力、有要求的企业回乡投资,为湖南的发展作贡献。”奖励在他的眼里,更是一种激励。

多年在外的游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内心的那抹乡愁也越来越浓。“我想回家,朋友亲戚都在老家,和他们交流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生活上也会习惯一些。”一直在外闯荡的刘习宜,在远航的途中,始终将家乡记挂在心头。

2007年6月,刘习宜将公司总部从上海迁至湘潭,并在这里投资成立了湖南省八达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振湘航运有限公司原有的湖南省内业务均由湖南省八达物流有限公司负责操作结算。

在湘潭市政府及岳塘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刘习宜负责牵头规划建设的双马工业园区物流基地正在积极筹划之中。谈到双马工业园区物流基地,刘习宜说:“对振湘航运来说,多年来我们为上海和湖南两地间的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这是企业发展所要求的。2008年开始,公司在湘潭投资参建双马物流园区,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双马物流园区靠近周围的双马工业园区和德国(湘潭)工业园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刘习宜的影响和带领下,上海市湖南商会会员单位也都纷纷把投资的目光投向家乡。知名企业如三湘集团、奥申铝业、伟仁投资、文峰集团等都投巨资,在湖南创办了多家企业,成功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第二届湘商大会上,刘习宜发言指出:要加快湘江梯级开发,要加速长沙航电枢纽的建设,应参照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办法,建议省委、省政府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他的建议也被省委、省政府采纳。

对湖南经济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跨越,弯道超车”,刘习宜非常关注。他说:“发展湖南经济,应改善自身软硬条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是有作为的,能作为的。湖南的硬环境在改善,但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软环境方面,湖南的领导层的素质、理念、水平是非常理想的,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对商人来说是有发展空间和吸引力的。但我们的公务员队伍要不断加强学习,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招商引资要良性地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弯道超车’,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刘习宜没有懈怠,而是带领他的团队脚踏实地地为湖南经济快速发展贡献着力量。

上一篇:田中访华的前奏曲 下一篇:治国理政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