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春天的摇篮》作品赏析

时间:2022-05-24 12:28:01

舞蹈《春天的摇篮》作品赏析

胶州秧歌《春天的摇篮》是在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涌现出的一个优秀作品,表现了正值年少懵懂的小姑娘对春天的期盼、对希望的憧憬。作品中运用了一张长凳和一把长絮轻飘的扇子作为道具。在作品的开头编导设计了演员坐在长凳上面,扇子随着身体的扭动变化出各种或静止或流动的状态。舞者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时而窃喜、时而皱眉、时而得意、时而羞涩,动作方面突出了人物造型感,带给观众的是一个乖巧伶俐的少女形象。如果说长凳是代表了小女孩涉世之前的摇篮(也可以理解为母亲的怀抱),那么扇子就是人物在孩童时期最最心爱的玩伴。从一开始看到身旁扇子的惊讶,到后来的爱不释手,含情脉脉的凝望扇子等一系列动作都可以体现出女孩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扇子就已经带着作品赋予它的象征性也跟着演员一起入戏了。我们能够看到,在舞蹈的前半段,演员始终没有离开过凳子,只是握着自己心爱的扇子时而开时而合,时而抖动时而盘绕,这就说明了小女孩是多么不舍离开养育她的亲人和土地。直到从凳子上起身继续舞动,她依然怀抱自己所爱,陪伴她勇敢的奔向前方。

离开了“摇篮”,演员运用了抱扇、平转扇、搓开扇等动作,配合脚下的碎步、嫂扭步、圆场和单脚重心转,渐渐从舞台的后区小跑至前区。起初是躲在扇子后面偷偷地看一眼,之后一拍亮相也就开始算是正式大方的在观众面前舞动。依照人物的性格和年龄判断,作品中的女角应该属于小。小的动作多以欢快、扭捏为主,给人以清纯、秀气、细腻之美。在舞蹈中运用手腕的灵活转动使扇子如彩蝶般飞舞,给人活泼俏丽的动感。在小这个女角的表演当中,通常以“扇不离胸半遮面”来形象地表现少女的羞涩。即便是扇子随手臂的八字动律飞舞,也是快速闪回。由于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归属于灵巧型的,所以决定了舞蹈的音乐和鼓点都是随之动作特性而伴奏,音调多变,节奏明快,强弱对比明显。动作编排方面则辅助体现小姑娘的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同时又不失天真伶俐。身体的闪、拧、探腮,脚下的措步、碎步小跑,都是小姑娘的动作特点。胶州秧歌女角在舞蹈中呈现出的主要动态是“脚拧、扭腰、小臂‘8’字、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与风韵。“碾、拧、抻、韧”四大动律特点贯穿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胯旁盘扇、肩前拉回、快速拍胯绕头、翻扇、绕扇,还有很多动势都是扇子先行,带动人去到该去的方向。中间部分的小高潮运用了云手,倾重心,快速翻扇花等动作,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为后面的冉一次高潮埋下伏笔。

接着演员用碎步动作走横向s路线朝凳子的方向退去,之后又躲进扇子后面偷偷地快速看一眼又藏住,第二次才慢慢拉开遮羞的扇子露出明亮的眼睛和清澈的笑容,令台下观众心中为之动容。小姑娘的心理情绪通过转身一抱扇动作起了变化,她决定开始敞开自己的心扉。放飞怀抱的梦想,去追求春天的美好。音乐也由女声轻唱转向绵长悠扬的二胡声,渐渐地伴着人物的情绪把作品推向最高潮部分。这一段演员的表演也是夸张到最大限度,身体四肢都伸展到最长从而占有无限空间,给人酣畅淋漓的释放感觉。尤其是演员停在舞台前区做一系列身体、扇花和重心推移的配合时,我们便能够看到扇子和演员肢体最完美的结合,这也意味着人物的感情最毫无保留地释放时便自然地寄情于道具,而扇子就是演员肢体的延伸和情感的外化体现。

随着女声伴唱再次回响于耳边,演员配合上身不断变化的单指转扇和快慢相问的云手做连续4个八拍原地点转。伴着女声的歌唱也吐出了女孩的心声,渴望成长,向往明天。快速旋转的扇花与演员融为一体,正达到了道具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这也是我们舞蹈表演所要追求的。

舞蹈的结尾设计还是让演员回到起初孕育其生命的摇篮,依然珍惜伴随她成长的玩伴。人的一生就这样自然循环,最后又重温孩提时代的梦想,是多么令人心生感叹的事啊!

舞蹈中的崩子是演员表情达意的辅助工具,随着演员表演的升华,道具也自然成为了人物抒感的载体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延伸和外化。它具有装饰性象征性,可以模拟任何事物,起到展现作品内涵、美化舞台的作用。其次,在作品的表演过程中,动作之间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变化多端节奏碎的动作,更是考验一个专业舞蹈演员素质高低的标准。这需要舞者有着相当好的节奏感,不管是伴随音乐节奏还是自己的心理节奏,要拿捏的准确,动作的幅度对比才能控制的恰倒好处,并使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和动作幅度相吻合,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动态效果。舞蹈是空间性流动性的艺术,它的运动轨迹是里立体状态的。动作的延伸感则在于神经末梢的感触性。每个动作都不是摆出来的造型,而是一个在运动的过程,包括静态下的运动和动态下的运动,动作有无生命力和张力便在于此。

从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具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性就是抒情性。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并不是所有都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时人体的动作却能够给以充分的诠释。直接表现和抒发舞蹈形象思想感情的舞蹈,一般通过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描绘,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见解。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注入是至关重要的。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没有情感,那么它只是个空空的驱壳,毫无生命力可言。之所以这个作品能抓住观众的心,使观众能够随着小女孩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变化带动自身情绪的起落,是因为舞者在演绎作品时投入了自己的感情,编导设计的人物和演员的年龄十分相仿,这使演员表演起来也得心应手。她把自己就当成了作品中的人物,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幻想她心中的春天,释放她心中的梦想。无论任何艺术作品,演员要想打动人。首先要把自己感动,只有注入了内心情感,作品才会有饱满的肉体。

这个作品笔者在四年的学习中练习了很久,也得到了演出和比赛的机会,可以说它陪伴着我度过了大学生活。它不仅带给了我荣誉和掌声,而且使我对民间舞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我的表演水平,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虽然说长时间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每一次练习都有不同的体会和认识,每一次练习都要有进步。学会一个舞蹈剧目很容易,但是要学的好、学的巧,跳出其中的滋味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了。我本身是比较喜欢胶州秧歌,而且我的体形也是比较适合这种小巧的人物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细节不能放过。看一个好的舞蹈演员,最精彩的不是他舞动的时候,而是他静止的那一刹那。因为是学习的剧目,难免会和原版进行比较。怎么样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能够仅仅一味去模仿。动作学会以后就要加入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演员的二度创作,在这里就变成三度创作了。要跳出自己的味道来,要有自己的风格,让别人看过以后不单只觉得原版精彩,你通过自己的加工打磨之后表演的同样精彩,而且是给人不同的感受,那就说明你成功了,是一个有头脑的舞蹈演员。

所以笔者认为,舞蹈剧目的学习是很锻炼人的,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同时,要增加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加深好的东西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促使我们在课堂中合理地调配、运用,理论结合实践,为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初探 下一篇:现代纤维艺术的大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