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时间:2022-05-23 10:11:01

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投资增长的有效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多年来,吉林省始终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措施,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八五”以来,吉林省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等比较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八五”十大工程、“九五”十五大工程、“十五”二十大工程和百项重点工程,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为全省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适应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要求,吉林省提出了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1.55万亿元的增长目标,并规划实施了“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起点上,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吉林省规划提出的“二十大工程”和“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众多领域,不仅包括农业、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冶金、纺织等产业类项目,而且也包括交通、旅游、棚户区改造、水资源开发、流域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资源环境类项目,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建设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十一五”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二,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当前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因素。1996-2002年,吉林省共建设了335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2005年,全省共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92项,完成投资858.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3.9%。经过重大项目建设,到“十五”末期,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建材、轻纺、旅游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二十大工程总投资近4430亿元,十五大系列重大项目投资约1.16万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28.6%和74.8%。可以看出,重大项目建设在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重大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增长的趋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水平。

第三,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是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吉林省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根据《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或稍长一段时期,吉林省将基本完成调整和改造任务,建成新型工业基地,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十一五”时期是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关键阶段。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总量不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扩大经济总量,建设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五大基地,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纺等传统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接续产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需要组织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来实现。加强水利、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省建设,也离不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以“二十大工程”、“十五大系列”为主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十一五”时期吉林省扩大总量、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加快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十一五”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大项目建设面临的形势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和民主意识增强,投资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重大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信息化和法制化水平。针对吉林省加快振兴发展的形势任务与机遇条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新要求,重点应建立健全四大管理体系,提高重大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长效推进机制,有效扩大投资规模,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引起高度重视,把重大项目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重中之重,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工作中精心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同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增长结合起来,同转变投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结合起来,同培育壮大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加强管理组织领导职能建设,落实责任和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明确项目管理职责和部门责任,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一体”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完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以省、市(县)政府重大项目管理部门为主体,加强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严格管理职能和责任分工,逐步实现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工、建设、竣工全过程组织管理。建立地区和部门重大项目联系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地区的组织领导,把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建立健全决策管理体系。强化规划论证,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和规则,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在重大项目组织建设环节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市场和效益,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重

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和准备阶段的相关工作。

坚持“规划指导项目”的思想,把规划作为重大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按照“十一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思路,结合各级各类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确立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科学地谋划重大项目。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提高重大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坚持“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原则,统筹全省重大项目管理,全面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市场形势、环境变化,对重大项目库及时调整、充实、完善。通过重大项目库的建设与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地区、行业及所有制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

科学编制和实施重大项目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根据项目进度和年度目标,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区分轻重缓急,搞好远近结合。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盲目上项目。严格项目决策程序,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相关审批、核准及备案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和内容,实现项目决策程序的规范化。

第三,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同努力。政府作为重大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增强全局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建立起“上下联动、内外互补”的协调服务机制,积极落实条件,保证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协调服务体系,重点应加强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加强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与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搞好对口衔接,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前提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等条件,完善要素供给保障机制。按照“区别对待、确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全省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建立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实现工业集中区重大项目集约、节约用地。认真搞好项目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的协调服务,保证失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协调服务,首先应搞好与财政资金的协调服务,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与财政资金、国债资金及信贷资金的衔接工作,建立重大项目财政资金协调配套机制,根据重大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整财政性资金支出结构,确保重大项目资金配套和建设需要。其次,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吉林省地方投融资平台,重点加快推进地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化解历史包袱,提高融资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强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研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域外企业及外商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依法加强管理,是重大项目建设正常进行、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进一步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包括重大项目年度考核、公开通报、咨询论证、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在内的制度管理体系,保证重大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地组织实施。

建立重大项目年度考核制度,把重大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列入政府部门年度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和落实奖惩,加强重大项目计划管理和实施监督。建立健全重大建设咨询论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提高重大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建立重大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项目设计、设施、设备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把关,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加强重大项目市场管理,重点加强招投标市场管理。从完善配套法规、拓宽招标领域、强化监督机制、培育行业自律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招投标活动行政监督,提高招投标监管水平。加强重大项目绩效管理,认真评估重大项目绩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篇:浅谈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下一篇:基于诚信的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