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浅表探头与腔内探头结合诊断肛周疾病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5-22 04:21:59

超声浅表探头与腔内探头结合诊断肛周疾病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浅表探头与直肠腔内探头相结合诊断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浅表探头与直肠腔内探头相结合探测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75例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所有病人于手术前进行常规浅表探头与腔内超声探头相结合超声检查,所得到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其中肛瘘127例,肛周脓肿48例,根据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内口定位、瘘管走行追踪及检测脓腔位置、隐匿灶。结果定位内口151例,准确率达86.3%(151/175);定位瘘管一条者90例,瘘管两条者37例;检测到55个脓肿病灶,其中皮下脓肿9例,黏膜下脓肿3例,黏膜皮下脓肿4例;低位肌间脓肿16例,高位肌间脓肿11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3例,盆腔间隙脓肿2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应用超声浅表探头与直肠腔内探头相结合探测法检查肛周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直观性,能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够准确定位内口、显示瘘管走行,有效检测脓腔位置及隐匿灶,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浅表探头 直肠腔内探头 肛周感染性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9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08-01

肛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肛周脓肿和肛瘘,因其发病率高、手术失败率高及多次手术率而成为诊治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脓肿的部位、范围、深浅、肛瘘内口的位置和瘘管的数目、走行及其与括约肌的关系判断不够准确,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如何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在对175例肛周感染性疾病采用浅表探头与经直肠腔内探头相结合进行超声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5例肛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男109例,女66例。年龄14~62岁,平均41.5岁。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HD11与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及5~7.5MHz直肠腔内探头。检查前清洁肠道,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用覆盖安全套并涂有超声耦合剂的探头,经缓慢置入肛内,调整探头方向,多方位多平面探查,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走向、内部回声以及与肛管、直肠、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发现瘘管,探头内外口沿瘘管走向反复探查,根据瘘管走向确定内口的位置,并测量瘘管的内径,对复杂的多支瘘管可注入双氧水,使瘘管显示较为清晰,再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以了解病灶周围组织及内部供血情况,并记录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最后按时钟12点位置描述病灶所在部位与周围软组织及肛管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本组超声检查175例,其中肛瘘127例,肛周脓肿48例。肛瘘声像图特征为:肛周可见一条或多条管道样低-无回声,管壁边界尚清晰,走形直线或迂曲蚯蚓状,其内口与肛管相通,外口连接与肛周皮肤,早期已成脓液者可见液性暗区,后期脓液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可显示为高回声与低回声混杂的条索状不均匀回声,边界欠清晰,部分肛瘘内口可在括约肌上显示为连续性中断的小缺损,挤压该管道,可见脓血样分泌物从瘘口溢出。肛周脓肿声像图特征为:肛周周围软组织内可见大小不等、类圆形、不规则形的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包块,无明显包膜,边界欠清晰,有浸润感,内部可见稀疏或密集的光点,压之可变形,部分内部可见细小光点流动感,触痛明显,彩色多普勒显包块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3 讨论

传统检查方法只能扪及肿块的大小,对有无脓腔及脓腔的大小主要依靠经验,盲目性很大,采用经肛的超声波检查后可以较精确地了解有无脓腔及脓腔的大小。瘘管的走向及其分支情况,弥补传统指诊与镜检查的不足[4,5],采用超声诊断技术不仅判断肛周脓肿脓腔位置、大小、分布及脓肿成熟否[1] ;还可找到肛瘘主管的位置及走向,支管的数目及分布,正确识别瘘道是直线形的还是曲线形的,内口位置及个数,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准确而丰富的诊断信息,因为准确查找内口[2],即肛周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就找到是发病的根源,治疗的关键所在。我们术前即运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法对肛周脓肿进行全面检查,对其内口予以基本定位。术中再仔细、准确地探查内口,指导临床调整最佳术式及合理的切口,提供及时可靠地依据,这样可完全彻底清除原发病灶,不再复发。同时,对肛周脓肿进行定量化诊断[3],即对肛周脓肿的位置、范围、深度和波及的间隙进行准确的探查,并提供各项参数,提高肛周脓肿、肛瘘的诊断质量和一次手术治愈率。

综上所述,超声浅表小器官探头与频率7.5MHZ经直肠超声探头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方法,对于肛瘘和肛周脓肿的诊断其有成像清晰,方便、经济、无痛等优点,特别对于复杂肛瘘、单口内瘘、小脓肿以及有过手术史的肛瘘的诊断能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光,赵跃华,汤良庚,等.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脓肿57例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5:3-5

[2] 王亮.内镜超声诊断肛肠病变的价值.中国肛肠病杂志,1999,5:25-27

[3] 改良挂线法治疗肛瘘[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

[4] 唐国有,王珊,唐申明.改道对口引流治疗蹄铁型肛瘘36例分析总结[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

[5] 张东铭.肛瘘的走向及播散解剖学[A].第二届肛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上一篇:行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究 下一篇:泌尿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