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5-22 08:42:10

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从金融发展与减贫关系的理论研究入手,利用1990—2010年数据,以新疆农村为例进行农村金融发展与减贫之间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少的长、短期影响和Granger因果关系等,目的是考察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能否对改善贫困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新疆金融反贫困的实践及政策效应进行实证评价,从金融视角下为政府及市场减少贫困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贫困减少;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3-007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3.17

一、引言

贫困问题是一项世界性研究难题, 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贫困人口自身经济的增长才是真正根治农村贫困的良方。那么,如何让贫困人口收入增加? Galor和Zeira认为,由于金融结构不完善,利用金融中介富人成本将会比较昂贵,穷人无法支付这一成本而得不到金融支持,从而金融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改善,在这个意义上金融的发展能够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1]。随着新疆经济进一步发展,金融在新疆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逐渐深化。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且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要想把资源优势发展转化为解决农村贫困的一条途径,启动资金是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要克服这个瓶颈,农村金融发展是关键。本文拟用实证分析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理清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效应关系,为评价新疆的农村金融政策以及扶贫措施的效应提供实证依据,也能为政府从金融政策角度减少贫困提供可行性建议,最终达到减少贫困的目的。这一研究对新疆的政治经济发展、建立和谐新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指标选择及方法

1.模型及指标选择。国外关于金融反贫困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结论:一是金融直接作用于贫困减少,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满足穷人的融资需求,借此提高穷人的生产力,从而直接减少贫困;二是金融间接作用于贫困减少,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巨大助推作用,经济增长又间接的影响穷人,通过社会环境、就业渠道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改善穷人的生产生活,即经济增长的滴流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因此,金融发展有缓解一个国家(地区)的贫困作用。

目前,从新疆金融作用于贫困减少的情况看,新疆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相对发达地区较为滞后。从新疆发展阶段看,金融“信贷逐利”行为尤为严重,中小企业、农村地区及低收入人群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机构中获取金融支持能力有限。因此,新疆金融反贫困的作用主要依赖新疆经济增长,从而间接减少贫困。通过考察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实证文献,本文基本模型如下:

上式中可看出各变量系数的t值均不显著。这表明新疆金融发展结构、效率对于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存在短期作用,但作用不明显。

4.Granger因果检验。通过分析新疆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的长短期效应,并不能直接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农村金融化程度、金融效率和金融发展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三)实证结果

1.根据1990—2010年新疆农村贫困率与农村金融发展各指标的散点图(图1)可知,新疆贫困发生率(P)与农村金融化程度FIR(X1)、农村金融化效率(X2)、农村金融发展结构(X3)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但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近年来新疆农村出现“返贫”的现象,特别是2006—2010年返贫现象严重,贫困面广,贫困线过低,贫困人口涉及少,所以在一定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分组基础上,分布在偏上收入户的人数较少。关于新疆金融发展水平,可以看出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但由于金融的涉及面还不够广,专门针对农村打造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少,再加上农村贫困人口对于金融产品的认识还不够,传统的观念还很难改变,金融体系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以上原因可得出,新疆农村金融在反贫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不深入,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2.通过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化程度FIR(X1)、农村金融化效率(X2)、农村金融发展结构(X3)与贫困发生率(P)都是一阶单整。随后的协整关系检验可以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新疆农村金融指标与贫困指标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至少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能把变量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在短期内,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小表现不显著。这主要与新疆农村金融政策不断调整、新疆贫困情况较为恶劣有关。如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全国最低水平,新疆农村金融乡镇大量存在空白,如新疆有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22个,位居全国前列[5]。同时,从民间金融角度看,越是金融空白区,民间借贷就更有生存的机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民间借贷缓解了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问题,但民间金融的欠规范发展和非法律保护问题使其金融风险较大。所以,无论正规金融发展的缺失,还是非正规金融的尴尬发展,都是导致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也弱化了新疆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作用的短期影响。

4.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发生率两者之间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但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3个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长期以来特殊的“二元金融”结构。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中重视工业,金融机构的“逐利”行为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村金融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较小,对新疆农村贫困减少作用不大,这个结果得到实证证明。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显示了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还没有成为促进新疆农村贫困减少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虽然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与农村金融发展程度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即它们会降低新疆农村贫困的发生率,但从新疆经济发展阶段和农村金融发展程度看,在国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推进,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有所改善。然而新疆经济发展现阶段,金融资源更多在工业、城市化等方面集中,所以,新疆农村金融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仍会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其影响效果也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以往金融政策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抑制”表现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贫困减少的短期影响作用;二是当前新疆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外向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农村金融资源流出农村,且我国特有的“二元结构”和新疆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导致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先天性不足;三是金融类企业的逐利行为使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缺失,金融政策缺少对低收入人群的各类信贷服务,由此不断降低金融缓解长期贫困的作用;四是因为新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线标准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在农村涉及面窄,表明目前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新疆农村贫困减少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长期发展中,只有不断提高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程度,才能促进新疆农村贫困的减少,而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则制约了新疆农村反贫困。

(二)建议

1.实现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引导和支持非正规金融发展。重新定位新疆农村的金融发展,实现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新疆农村金融市场基本为农村信用社所垄断。应加快完善新疆农村金融体制,构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多元模式。首先,确定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在新疆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通过加快改革和重新定位,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其次,加大对农村金融新生力量——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拓展,发挥其网点优势,增强其小额贷款能力,发挥金融资源返还农村,助推农村经济和农牧民增收。最后,政府应给予非正规金融组织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促使新疆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鼓励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的开辟,发展社区银行、小额金融担保公司等微型金融机构,完善新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新疆农村的金融供给。

2.积极构建全面多层次的新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新疆的农村市场很庞大,要使金融发展作用于贫困减少,要积极构建惠及弱势群体、弱势地区、弱势产业的普惠金融体系。完善对新疆农村普惠制金融的政策扶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户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建立一种资金向农村的流入机制,巩固农村信用社作为实施新疆农村地区普惠制金融的主力军地位;完善农业担保和风险保偿机制,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银行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小额信贷作为构建新疆农村普惠制金融的核心,必须加强内部监管,努力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总之,要发挥新疆农村金融对贫困减少的效果,应进一步加大新疆农村金融改革,转变信贷观念,积极构建全面多层次的新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实现新疆农村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发挥农村金融发展对新疆农村贫困减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alor, O, Zeira J.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3,(60):35-52.

[2]Villasenor J,Arnold B C.Elliptical Lorenz Curv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9,40(2).

[3]Kakwani N.On a Class of Poverty Measures[J].Econometrica,1980,48(2).

[4]李翠锦.新疆农村贫困的测度以及变动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10,38(11):56-59.

[5]王曙光,王东宾.民族金融与反贫困[J].中国经济,2010(11).

上一篇: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大力推进班组建设 下一篇: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