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培养

时间:2022-05-22 05:38:43

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培养

摘要: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要解决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为此,可以通过民办艺校及培训机构、高校培养和曲(剧)目创作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民间音乐;产业化;人才培养

在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制约着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一、民办艺校及培训机构

民间音乐必须走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来发展壮大自己,开办各类民办艺术培训机构和艺术院校,为民间音乐提供各类合格人才。首先,政府需要在金融、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给予充分扶持,研究制定促进民办艺术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政府还担负着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规划的职责,为此类培训机构和学校提供科学决策和专业指导,避免在市场化竞争中盲目投资、定位模糊、管理无序等问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协调上下、内外、官民的机制,进行深入调研和制度设计,提出预防性的建议,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理顺各方关系,保证文化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做的是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建章立制、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促进艺术学校或培训机构与市场接轨。投资教育的最大风险首先在于定位不准,这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经营管理的最大风险,是影响招生数量和质量的核心因素,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专业论证。另外一个风险就是文化资本的收益率高低,较低的投资回报率难以吸引资本的进入和运作。为此,在文化资本参与民间音乐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引入科学决策机制。

对于艺术学校和培训机构本身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和招生。在师资队伍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是招生工作,必须通过特色办学方针和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来取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信赖,为此必须要加大教学管理力度,规范教学秩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升入优质高效和顺利就业为亮点,为此,艺术学校或培训机构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艺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必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以往的专业化分类教学模式改为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满足大众化、娱乐型社会对民间音乐表演人才的急迫需要。

二、高校培养

地方高等院校是地方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在相关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可以为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从事民间音乐演出活动的中、高级专业人才。

为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各高校首先要解决专业定位、市场定位和人才定位的问题,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如何服务社会”两大主题进行专业建设,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促进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学科发展等的优化提高,尽快形成保证民间音乐教学质量的机制措施。各高校必须加强招生就业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加快专业课程建设,突出主干课程,加大实用性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力度,积极扩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加快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其次,地方高校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毕业生,还可以采取聘任制的形式,特聘在相关领域有深厚艺术造诣的艺术名家前来授课,例如民间歌手、戏曲名家、说唱艺人、秧歌高手、鼓乐艺人等。授课的具体形式必须要灵活多样,可以是长期固定的专业教学,也可以是短期集中教学,也可以采取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这就需要在授课形式、课时报酬、课时量统计、食宿交通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三,民间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我国当前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音乐资源和产业资源,达到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在我国各地的广大城乡,常年活跃着大量的唢呐班、吹手班、乐社、乐户、剧团、歌舞团等中小型民间演艺团体,城镇地区则存在许多剧团、班社、艺术团、文化传媒公司等民间社团和文化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文化企业和公司也大量出现,可以为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实践。此外,高校可以采取在文化企业建立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曲(剧)目创作

任何一个音乐类型要获得发展,必须得有自己的经典曲目,曲(剧)目创作就成为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的曲(剧)目创作大多依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宗教神圣和家长里短进行口头创作,一般是由师傅传授给弟子故事梗概(梁子),再由徒弟根据特定的手法扩张故事情节,并加入戏串、诗赋、赞子、扣子等丰富故事内容,也有部分曲(剧)目创作是由文人创作,再交由艺人进行演唱。唱腔创作方面,大多采用板腔体或曲牌体进行即兴性演唱,以字行腔,地方风格突出。

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曲(剧)目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现实基础,因为老百姓已经接受了这些曲(剧)目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价值,它们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必定符合人们的欣赏趣味和风俗习惯。我们必须认真整理、研究和改编传统经典曲(剧)目,将之继承下来,这是民间音乐演出能否获得成功的基础。为此,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各类高校或文艺研究机构牵头组织,成立常设机构,拨付运行资金,组织课题立项,提供学术研究的基础资源,只有这样这支科研队伍才能够建立起来。

其次,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培养能够胜任传统曲(剧)目整理改编、现代曲(剧)目创作的专门人才。目前,民间音乐的发展面临着传统创作退化、专业创作人员不足、体现人性的佳作缺少等紧迫问题,因此,必须着意突出曲(剧)目创作人员的培养与训练,在大中专院校、民办艺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中开办相关专业课程,聘请专业教师或民间艺人进行授课。随着演出团体的不断增多和市场化运作,民间音乐的演出市场必将不断扩张,这就对民间音乐的曲(剧)目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曲(剧)目创作必须要立足传统,反映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和心理世界。其次,曲(剧)目创作一定要突出艺术性,通过优美的唱腔和高雅的唱词来打动观众,引发观众强烈的的审美体验,借此达到教育观众观众的目的,使观众在得到精神享受之余能够对人生进行反思,提高观众对社会、家庭、亲情、爱情、友情等的认知,改善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曲(剧)目创作人员必须向民间艺人学习,从民间音乐中获取创作素材,从民俗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事实证明,民间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作资源,民俗社会中的独特习俗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源泉。此外,曲(剧)目创作者必须处理好思想情感与创作技巧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基本原则,才能够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总之,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第一要素便是人才培养,除了政府举办的各类学校和培训班之外,需要大力发展民办艺校和培训班,在高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曲(剧)目创作,从而为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宝丰县曲艺志编委会.宝丰县曲艺志[M].未版,1989年10月。

[3]吴凡.民间音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作者简介:

马志飞,文学博士,平顶山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和河南民间音乐。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资本扩张与中原地区民间曲艺的转型》,项目编号2009FYS006。

上一篇:论《爱娃》中塞丝自我意识的迷失与重建 下一篇:“无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