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说、问、练、用”

时间:2022-05-20 07:13:22

数学教学中的“说、问、练、用”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状,着眼于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采用“说”“问”“练”“用”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说思路、说算理,在“说”中发展思维能力

“说”就是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教师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怎样做、为什么那样做,是什么促使你那样做、那样想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说思考过程,说算理,既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能比较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知识,为进一步运用好知识打好基础,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同时将一些概念、定理、计算公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顺利地建构起知识框架,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问疑点、问方法,在“问”中发展思维能力

敢于问、善于问是积极学习数学的良好表现,教师需要在学生的“问”上下工夫,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启发学生对5个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分析和提问,教师请学生再回过头来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对解题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与概括,通过类比能发现什么,经过思考与讨论,学生发现这几个题目有以下相同点:都有一个实际问题背景,运用了方程知识,应用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通过对例题解题后的反思、追问,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要还给学生“问”的权利,指导学生“问”的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推理判断法、猜想法等,学生在经过深入分析、积极思考基础上的大胆追问,能够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三、练例题、练习题,在“练”中发展思维能力

“练”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练得好,学生学习就轻松,成绩就好,那么,应该怎样练呢?一要让学生练例题,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例题中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能从中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及知识缺陷,找准学习的主攻方向,二是练习题,可坚持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平中见奇,以培养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可以采用多题一解的形式,把同类型的题目归纳起来,让学生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做能使学生少花时间,多掌握知识,避免重复练习,从而提高对知识信息的整合能力,

例如,已知方程x2-kx+(k+2)=0的两个实根一个大于2,另一个小于2,求k的取值范围,在解此习题时,学生通过综合运用逆向思维和类比思维,思考题目的解决方法,思维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用数理、用数据,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将数学思想、数学原理和相关数据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在应用中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某种商品的售价降低的百分比与日出售件数的百分比之比为1:2,商店为了促销,把该商品的售价降低x%后,日经营收入增长了y%,其中x>0,(1)为使日经营收入不减少,求x的取值范围;(2)要使日经营收入最大,求该商品应降价百分之几?”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把该问题抽象为函数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多“说”、多“问”、多“练”、多“用”,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邵东县魏家桥镇官桥中学)

上一篇: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三少三多” 下一篇:因为它,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