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20 01:44:29

高职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顶岗实习是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目前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从而保障顶岗实习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 顶岗实习 问题 策略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较强操作技术和专门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教学内容和企业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根据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安排系列实习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点,通过实习教学,尤其是顶岗实习能够突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继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以及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之后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分析顶岗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完善应对策略,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职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不同于参观与见习,要求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照明确的工作责任与要求,进行真实的生产和实践,同时接受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双重监督和考核。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的着眼点不同,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顶岗实习管理中也存在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因素,另外学生和家长对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有诸多顾虑。

1、实习单位方面

(1)实习单位合作状态与数量不稳定

实习单位的来源一般分为三种。第一是校企合作签订的“订单班”,此类型的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固定,但是专业性倾向性强。例如理工科类专业组建订单班的比例大,而人文社科类组建订单班的比例小。第二是学校依托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国营企业和外资股份企业的合作成本和门槛比较高,所以大部分学校选择当地体制灵活、容易达成合作意向的民营企业或者小规模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果顶岗实习教学与此类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那么企业将会不可避免地采取种种调整措施,甚至废除实习协议,对顶岗实习造成负面影响。第三是学生或家长自行联系的实习单位,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也不能完全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2)实习岗位不能自主选择,不完全符合专业培养方向

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可能让大批量的学生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根据专业方向自行选择岗位,更多关注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至少不能产生亏损。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由于人力部门没有多余岗位,生产车间需要人手,将学生安排到生产车间做见习,学生反馈在实习期间根本体验不到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实习效果与期望值相差太远。

(3)实际工作的时间安排与教学计划有偏差

这种情况在季节性生产和不定期加工的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学校为了方便进行毕业环节的设计和就业安排,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但是在这一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实习单位都能够吸纳大量的学生,而当某些加工型企业由于订单时间紧、生产任务重需要补充员工时,学校也不能打乱教学计划,将正在学校上课的学生送到企业,这就错失了许多顶岗实习的有力时机。

(4)实习指导不到位,劳动安全问题与薪资报酬问题引发争议

部分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敷衍了事,缺乏对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指导,更多地关注是否给企业创造效益,减少或者避免经营损失。在从事繁重和危险性的工作时,企业忽视学生的劳动安全保障问题,另外不合理的工作时间、有争议的薪资水平也成为引发学生不满情绪的原因。

2、高职院校方面

(1)实习地点分散,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大

由于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地点分散,工作环境迥异,即使通过多种联系方式,也达不到一对一的现场交流。学生不能准确了解学校的最新要求,学校也不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态,造成了信息沟通的不畅,日常管理难度加大。

(2)师资缺乏,指导和考核流于形式

实训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关系着顶岗实习的质量。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只能落在专业授课教师身上,他们既要完成学校日常的授课任务,还要分出精力和时间对分散在不同实习地点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工作任务重,工作内容琐碎,工作回报小。许多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宁愿在学校上课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实习辅导。

(3)管理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共同参与管理的力度和层面不大。大部分学校没有系统地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规章制度的完善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结。

3、学生及其家长方面

(1)认识偏差,甚至思想抵触

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正确认识,认为顶岗实习工作辛苦,劳动环境差,学校对学生不管不问、逃避责任,用人单位使用廉价劳动力等等。另外就业心态也迫使学生和家长把顶岗实习当作实质就业的阶梯,为找工作而顶岗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了实习教学环节的缺失。

(2)适应能力差,换岗频率高

从学生到企业的准员工,从封闭的学习环境到相对开放的职场氛围,需要快速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新环境。部分学生对角色的转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工作中出现些许波折,就频繁要求换岗调岗,拒绝正常的工作任务甚至要求中断实习,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良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过分注重自我,团结互助能力差

部分学生对岗位要求很高,希望能从事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类型的工作,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他人为自己全面服务,不注意团结同事,经常发牢骚或者消极怠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劳动纪律等等。

二、加强顶岗实习效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顶岗实习的现状,高职院校、实习单位和学生要积极应对,寻求工学结合的突破口,契合顶岗实习的利益结合点,探索对三方都能够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与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促使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而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1、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整合社会资源,为高职顶岗实习创建良好的大环境

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现有法律为基础,继续对高职顶岗实习的各项法规和制度进行细化和补充,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采取鼓励性的优惠政策,如专项资金扶持、减免税收等利好手段,逐步引导企业关注高职教育改革,支持高职

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社会资源,设立资助高职实训教学的专项基金,促进顶岗实习的良性循环。

2、主动出击,多方合作,建立来源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首先,高职院校应与信誉良好的实习单位建立互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实习课程和任务驱动型教材、合作建设实验室、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大校企深度融合。期间发生的教师讲课费、物资消耗等费用由校企双方进行协商解决。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是为区域经济服务,当地行业发展和技术结构也对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起到较强的指向作用。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介绍,主动出击,寻求效益好、体制稳健灵活、能够持续发展、有创新科研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并将有实习条件的企业发展为顶岗实习基地。

3、构筑并完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完善过程管理机制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需要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应在现有实习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与内涵建设的差异性,完善过程管理机制,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制订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和劳动协议等。只有在具体实施的每个环节中,都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和实施,才能切实保障顶岗实习有序有效地进行。应以实习单位和学校系部为基础单位,以具体专业为建设龙头,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行业专家和校内教师为主导,建立校企双元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4、建设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实训教师队伍,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继续加强工学结合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发展水平。建立师资长效考核机制,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的考核小组和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综合测评,并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合格人员继续聘用,不合格的人员则缓聘或者解聘,并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照顾与倾斜。

5、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做好岗前思想教育工作

教师和辅导员在校内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团结沟通意识和动手能力。学校应和家长积极沟通,对顶岗实习达成共识,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实习单位应提前为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企业文化,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绩效管理研... 下一篇:高校智力资本构成及其协同增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