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预防对策探析

时间:2022-05-18 09:06:04

提要: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女性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女性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女性犯罪具有不同于男性犯罪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女性犯罪 特点 原因 预防对策

1849年犯罪人类学派创始人龙勃罗梭在其《女性犯罪人》一书中首次把女性犯罪单独作为一类进行研究,自此,女性犯罪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女性犯罪也随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对女性犯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犯罪具有与男性犯罪不同的特点:

(一)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

女性犯罪的年龄相对于男性犯罪来说是偏高的,由于女性在社会中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在社会中处于被保护的状态,青少年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都保持得很好,很少会产生犯罪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日益丰富,物质和精神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女性才渐渐产生了犯罪的迹象。但是目前女性犯罪正在一步步向男性化方向发展,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低。19世纪中期人类学家、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统计的并经证实的研究结论显示:女性犯罪的高峰年龄大约在35岁左右,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统计的结果显示女性犯罪的高峰年龄为18-25岁。仅一百多年,女性犯罪的高峰年龄就下降了10多岁,而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这一差距更大。[1]

(二)多为被动性犯罪

被动性的首要表现就是女性犯罪人中恶逆变倾向严重。目前,女性群体在社会中仍然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受自身情感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害女性容易产生恶逆变倾向,由受害人转变为犯罪人。另外,还有一些女性为了满足其恋人、家人的物质需求,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女性职务犯罪大都如此,很多女性职务犯罪者将其贪污、挪用得来的钱财大部分用于其恋人、家人身上,用于其个人挥霍的仅占一小部分。

(三)手段具有隐蔽性和非暴力性

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女性很少利用自身的力量去侵害别人,因而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很少出现暴力现象。国内外的司法实践都表明,女性犯罪大都是在经过长期计划,充分准备之后进行的,而且大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等非暴力手段实施,因而多具有隐蔽性。另外,女性犯罪的犯罪手段常与“性”有关。女性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往往通过出卖肉体和色相的方式来实现,主要表现为以及以色情为诱饵的诈骗犯罪等,此类犯罪增长迅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女性犯罪通常为单独作案, 但逐渐呈现团伙化

由于受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女性犯罪逐渐呈现团伙化趋势。女性犯罪团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由女性组成,一种是由男女混合组成。女性犯罪团伙的犯罪行为总是与“性”和“财”密不可分,单一目的的团伙犯罪比较少见。由于女性通常对男性存在依附心理,所以在男女混合型的犯罪团伙中,女性一般不会成为主犯或首犯,加上女性体力不如男性,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因而女性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过程中多是起辅助作用。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

“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而是由于他所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发芽、生长。”[2]任何犯罪的发生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女性犯罪也是如此,是在女性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一)女性犯罪的自身因素

1.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

女性犯罪以非暴力犯罪居多,是由于女性体力较差,导致其往往采取能够减弱其与受害人体力差异的手段实施犯罪。另外,研究发现,当女人处于月经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期时,容易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情绪失控等特征,如果受到不良诱因的刺激就很容易引发犯罪。

2.女性自身的心理因素

女性心理因素包括女性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两方面:(1)认识因素。女性认识事物的角度偏向于形象、具体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较弱,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犯罪女性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受品行不端的人的蛊惑,而实施犯罪行为。[3]另外,女性犯罪人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农村女性犯罪人,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使得她们在受到不法侵害之时不知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采取极端的犯罪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4](2)情感因素。女性比起男性大多情感丰富、细腻,但同时又多变也较易激动,更容易冲动犯罪。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女性受虚荣心的驱使,对物质的追求往往会逐渐变的强烈,当对物质的追求超过其合法收入所能满足的范围时,就会考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另外,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较容易受到侵害,一些女性在受到侵害后,会产生报复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很多女性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受害人演变为加害人的过程。

(二)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学认为,消极的情绪是一切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源。[5]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抑制犯罪心理的滋生,反之则会致使人们产生犯罪心理。家庭暴力是当前女性恶逆变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6],是女性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发生家庭暴力的比例略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二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男性是凌驾于女性之上的,于是随意打骂女性。女性遇到家庭暴力时,起初大多都会容忍,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之时,便会采取伤害或杀人的方式进行反抗。[7]

2.学校因素。除了家庭因素外,学校教育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如果教育不当,就会导致青少年价值观歪曲,甚至形成犯罪心理。学校法制教育的欠缺也使得青少年女性法制观念淡薄,有些青少年女性在犯罪后还不自知。除此之外,若学校的校风校纪不好,也会使青少年女性沾染上不良习气,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3.社会因素。首先,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强烈刺激了女性的物质欲望,一些女性由于不当的追求物质利益,而走上了以获取钱财为目的的犯罪道路。其次,几千年来传统思想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女性的“三从四德”儒家道德观念,使女性的心理受到长期压抑,并产生反抗情绪。再次,伴随着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一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渗入我国,一些女性受其影响,导致价值观歪曲,产生犯罪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最后,社会上、暴力不良文化的诱导,导致了犯罪人人格缺陷的形成。

三、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想要单纯依靠某一种方法来预防是不可能的。现阶段,想要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就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对女性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制约,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女性犯罪的目的。

(一)加强对女性的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其提高自身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针对女性犯罪人法制观念淡薄的情况,我们要在预防工作中大力加强对女性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其摒除对物质利益过度追求的思想,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

(二)为女性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反对家庭暴力。首先,家长要对未成年少女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青春期的女性心理波动较大,为防止其因好奇而误入歧途,应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其次,由于一部分女性犯罪是由家庭暴力诱发的,所以,夫妻之间应加强交流与沟通,互相体谅,避免矛盾的发生,在发生矛盾时应尽量少牵扯到子女,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

(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预防女性犯罪,切实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充分理解、尊重和保护女性。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属于弱势群体。目前,女性在家庭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女性的社会地位迫切需要提高。首先,要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与执行力度,运用法律来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逐渐消除封建残留的“男尊女卑”思想。其次,在就业方面,减少对女性的限制与歧视,可以使就业政策适度向女性倾斜,避免女性因为经济不独立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再次,要理解、尊重和保护女性,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各种犯罪行为,充分保障女性的各种权益。

上一篇: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 下一篇:浅论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