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子商务形态及意义

时间:2022-05-18 08:35:34

涉农电子商务形态及意义

一、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活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从一线城市普及到二、三线城市,又逐步渗透到农村地区。根据阿里研究中心报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崛起阶段,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义乌的贸易引领型,永康的制造引领型,睢宁的网商驱动型等。县域地区的网购同样快速增长,2013年县域网购消费额增速甚至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比较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案例有义乌的青岩刘村和泉州的兰田村。凭借价廉物美小商品的得天独厚优势,近2万家网商聚集在青岩刘村,销售塑料制品、收纳创意产品等家居日用品,义乌青岩刘村成为闻名全国的“淘宝第一村”。2012年,青岩刘村的网络销售额突破20亿,五皇冠店铺就有8家,村里的房屋租金也被网商不断推升,村民收入水涨船高。兰田模式是基于福建省泉州市“世纪之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的运作模式。该平台融合电子商务和电子村务管理于一体。目前,已在泉州市2463个行政村(社区)全面上线使用,发展农家店2247家,每月成交金额达1.83亿元。在兰田模式中,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包括平台企业、村镇信息员、销售商、采购商,各家主体都从电子商务过程中受益。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心仪的家电产品,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自家的农副产品。

二、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意义

电子商务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机遇。涉农电子商务发展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显示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涉农电子商务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涉农电子商务的经济社会影响意义深远,它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市场。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了产品销售的突破口,供需双方无须经由第三方中介,这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定价更低,买卖双方互相受益。农民在家中就可以创业致富,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有的农民网商甚至还需要从城里招工补充人手。农户收入增长、生活改善、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和谐。

(二)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动农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而涉农电子商务恰恰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以“沙集模式”为例,东风村在网销业之前,是名副其实的“破烂村”,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废旧塑料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塑料颗粒的价格随着国际行情的变化非常不稳定,经营风险极大。看到家具网销市场的发展前景,废旧塑料企业逐步转型。从2013年开始,东风村的网销产业已经超过了塑料产业,而且一些企业还在不断地转型。而这种变化恰巧和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相符合。

(三)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视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深化“两化融合”的要求。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推动,但依然困难很多、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服务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而涉农电子商务是农民自己直接和市场去对接,直接和买家商谈。农民直接从市场拿到了鲜活、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实现了交易,农民还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了种养殖结构,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涉农电子商务不仅拓展了销售,还能伴随着创新,催生全新的业务模式,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近些年,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比较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特别是希望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但是,招商引资往往困难重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则加大了困难。同时,外来项目“难养熟”,来的难,走的易,一有风吹草动,或别的地方给的条件更优越,外来投资商可以拍拍屁股就走。而涉农电子商务对公共资源的索取很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很大。特别可贵的还有它的内生性。农民网商的根在这个地方,父老乡亲在这个地方,即使出现风吹草动、市场有变化,他也会和本地父老乡亲一起去抵御风险。

(五)对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提供了借鉴。包容的目标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而令人关注。它包含着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求,在政策取向上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涉农电子商务表明,只要激发了农民的内在积极性,电子商务和他们的利益挂了钩,人人都可以包容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农民虽然不会熟练操作电脑,也同样能够有机会从包容性增长中获得实惠。涉农电子商务中数对鲜活的案例,为纠正长期以来电子商务不适合农村的偏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现实例证。

三、发展涉农电子商务的政策建议

涉农电子商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模式。虽然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仍然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为推动涉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把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政府部门应坚定不移地扶持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探索可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培育电子商务运营主体,积极主动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接和合作,通过改革与转型破除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进一步发挥市场化电子商务服务商的作用,鼓励广大农民、农产品的供应者、经销商利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营活动,不拘一格地大力发展农民网店。积极改善涉农电子商务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有效降低涉农网商的经营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国家和地方农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应急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共赢合作的良性机制,协力推动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增加对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的支持和营销力度,降低服务门槛。地方政府、电子商务协会和平台等机构,要加大对农产品网店主和潜在网商的培训,同时采取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五是进一步跟踪调研涉农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加强各种涉农电子商务的模式研究,梳理其产生和发展的机理和内在驱动因素,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其对地方社会综合发展的影响意义和典型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树立电子商务应用标杆,促进地方社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作者:叶秀敏

上一篇:工商管理技能标准的对接 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