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17 06:08:06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民族心理。既而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形式和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的学生常常将汉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英语表达中来,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由于这种负迁移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借助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言知识和文化习俗两个方面讨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探讨可行的教学对策。

一、母语学习中的在英语负迁移

(一)语言知识的负迁移

语音层面的负迁移。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生总爱根据母语的语音系统去判断外语的发音,并用母语的发音去代替外语的发音。但英语和汉语毕竟属于不同的语音系统,有各自不同的发音规则。汉语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核心, 元音与辅音结合,音节界限分明,而英语除元音外,却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连缀。这一差异是中国学生发音的难点,汉语语音中没有长短元音、清浊辅音之分,学生容易分不清长短元音,将汉语的送气不送气辅音与英语清浊辅音混淆。而英语是语调语言,有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升降调四种语调类型,语调不同则意思不同。中国学生常将汉语四声与英语轻重读及强弱读混淆,对英语重音敏感度不强,在进行英语会话和朗读时,总给人一种生硬平淡的感觉,在交际中造成对方理解困难。

词汇层面的负迁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负迁移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词的概念意义不同或它所指的范围大小不等而造成的负迁移。例如,有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时说:He (She) is my lover.以为“爱人”就是lover。“爱人”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来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的lover在英美社会里指的是情人(情夫或情妇),它与husband或wife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词的内涵意义不同引起的负迁移。有时词的概念意义貌似相同而内涵意义却可能相差甚远,造成这种负迁移的原因与语言的背景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英语中,peasant一词与汉语的“农民”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它是指农场主雇佣的佃农,而不是指承包了国家土地来耕种并取得一定收益的farmer。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语言的文化背景是有很大关系的。

语法层面的负迁移。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赋予语言以结构形式。英汉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连接方式和时态、语态等方面。词语连接方式方面。汉语重意合,词语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词序逻辑关系和虚词完成,很少使用连接词,句法形散而意不散,逻辑关系隐藏于上下文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为逻辑顺序,层层推进,呈现“流水型结构”;而英语重形合,词语的连接主要凭借连接词和形态变化实现,大量采用各类连接词,句法结构严密,层次清楚,句子以主谓语为中心,层层迭加,呈现“树杈型结构”。学生受汉语句法负迁移的影响,常会造成连接词语的误用和垂悬修饰语等。时态、语态方面。英语有十余种时态、主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等,其具体的语法功能都通过动词的变形来实现。汉语则不能通过动词变形来体现时态、语态、语气的转换,而必须借助副词和虚词达到变化的目的。英汉语在词形变化方面没有共性,学生容易受汉语干扰而出现语法错误。

(二)文化习俗的负迁移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念、交际原则、交际模式、礼貌准则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汉文化中朋友相会,彼此之间乐于谈论对方收入、婚姻、家庭等;但对大多数英美人而言,询问此类问题却有打听别人隐私之嫌;受到赞扬时,中国人受自谦文化的影响,习惯于贬低自己来表示礼貌,而西方人则以“Thank you”的应答方式坦然接受;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无视文化习俗的差异,把汉文化的思维模式与英美文化的思维模式等同起来,无意识地套用母语的语用规则,如问候外国友人:“Have you eaten yet ?”,询问外国顾客“what do you want ?”,违反了英语交际惯例,从而导致语用失误,造成交际阻碍。

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一)利用迁移规律,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汉语拼音对英语学习既有负迁移,也有正迁移,在英语学习中,应当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减少避免负迁移。英汉对比的学习方法就是有效利用了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在英语语音学习上使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英语语音作为拼音文字的实质,纠正有缺陷的发音,逐步建立语感,进而提高记忆效率,增强听力。

(二)加强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增强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既反映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也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背景、社会习俗、传统习惯、思维模式及等。任何民族的个体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所使用的语言必然反映其所处社会独有的文化特征。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时,不可照搬彼此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否则就会造成文化误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英汉语文化背景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文化在语义系统、话语结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习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排除汉语的习惯表达式及社交准则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然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如果脱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势必会导致最初学习时的语言情境与将来实际的应用情境相差太大,造成迁移受阻。由于我们不是生活在自然的外语环境中,所以只能尽量地创造一种外语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使用英语,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在真空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英语。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所学到的英语才是最地道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母语在英语学习中所带来的负迁移。

总之,由于语言、文化和思维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干扰了英语学习,但可以通过对英汉语言系统及文化背景差异的对比分析,扩大阅读量,增加视听说训练,加强语篇教学等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认识英汉语言在语言结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克服母语的干扰,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健壮.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2]刘润清,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上一篇:“点燃一把火”,让思品课“情”意飞扬 下一篇:用玻意耳定律解决气体的等温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