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7 12:53:18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中开始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得到了教育界的积极关注。但是,在实践中,怎样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呢?本文在概述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探究式教学实践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学习者围绕一定问题、文本或材料来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或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行为和认知趋向。

一、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第一,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才能,主动探索和研究。

第二,以实践性为最根本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第三,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学民主,多向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和方式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形成能力。它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运用到现实活动中,强调让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

第四,重视合作式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由于己有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有不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吸收和学习别人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思考,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不断地通过反馈对自己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浓度和广度。

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形式

1.小组活动

与个体单独活动及集体活动相比,小组活动对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探究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小组协商制定调研计划,到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和整理资料,再到小组研讨澄清认识,得出结论,最后小组共同行动服务于社区环境建设。在这些目标不同、内容各异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使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学习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以实现小组的行动目标。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技术创新的方法,是美国企业家、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8年创立的。是一种从心理上激励群体技术创新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形式上看,头脑风暴有点像讨论,是把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人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观点,以集思广益。它试图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与会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它的主要规则包括:当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地倾听;任何人都不许对他人的发言作好坏正误等评价;只要没有其他人发言,你可以随时发表任何见解。由于与会者不会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角色扮演

当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实地调查、测量、访问等活动收集到有关问题的素材,并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他们可以就某个问题,分别扮演相关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机构,不同个体在制造和解决问题中的不同职责和不同作用。

当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实地调查、访问等活动收集到有关素材,并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他们就可以分别扮演相关的角色,真正从所扮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采取行动。因此,它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是非常有利的。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分为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探究式教学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识字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汉字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本要素,是学习语文的“本”,应该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领悟汉字字形符号背后所蕴涵着的丰富文化内涵,巧妙结合字的“音”“形”、“义”进行教学。

例如:师:(出示“休养”和“探望”两词)谁会读这两个词?(生读)

师:你觉得一个人为什么要“休养”呢!

生1:可能这个人太劳累了。

生2:因为这个人受伤了。

生3:因为他生病了

师::因为人要“休养”,所以要去干什么?

生:探望。

师::课文里说的是谁去探望谁?为什么?

师:你还知道谁去探望谁?为什么要去探望?

生1:妈妈去探望外婆,因为外婆生病了。

生2:爷爷住院了,爸爸去探望他.

生3:小明不小心摔伤了腿,同学们都去探望他……

师::你觉得探望还可以怎么说?

生1:看望。

生2:探视。

师:太棒了!当一个人需要休养时,所有关心他、爱护他的人都会去探望他的。现在,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

老师先通过创设一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通过交流,学生理解了两词的意思,最后教师小结。

2.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阅读中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对课文的主动阅读,是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倾心交谈,是学生与学生不同阅读理解的自由交流,是学生与老师、与文化的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资料,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同时也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五彩池》时,先引导学生扣题生疑:“五彩池在哪里,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的景色怎样?”这一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你认为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

生:上图书馆,查阅课外书;上网;看有关电影或电视、录像;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现在最佳的办法是认真阅读课文”

师:“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

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围绕问题,抓中心句读;图文对照读;小组合作读

师:“这些方法你常用的是哪一种?现在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不过,老师鼓励尝试用你平时很少用的方法,来寻找今天问题的答案。”

3.作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就行作文教学。首先,教师提出某一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围绕话题写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教师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在头脑风暴发生时,任何的批评和否定都会阻止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哪怕此时的想象不成熟,甚至只是思想上的一点点火花,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作文教学,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针对提出的设想和方案进行筛选,选出可行的方案。在筛选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不妨暂时保留,待下一步进行探究和完善。哪怕此时有些观点是可笑的,如果我们按照习惯性思维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筛选,那么,很有可能一些新颖的、甚至可能是深刻的观点在其尚未成熟之际就会被我们扼杀。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将这些方案加以完善,使之切实可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善还不成熟的思想、确定主题、安排文章的详略,甚至可以细致到遣词造句。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激发学习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从而改变我国填鸭式教学的状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铁俊、李航敏译:《学习型学校与学习型系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

[2]周风帆、蔡坤:《探究式学习的七个认识误区》,《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3期

[3]谢小陈:《创设交际情境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教育艺术研究》,2004年7月

[4]张琼:《作文教学中的“头脑风暴”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上一篇:论通感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下一篇:刍议高中语文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