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传统理论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16 12:51:37

企业生命周期传统理论分析论文

摘要:企业生命周期的传统理论与塑造可持续竞争力存有矛盾。但是在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上塑造企业持续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而,应针对目标模糊边界、战略模糊边界、方向模糊边界和出路模糊边界的各自特点,寻求企业竞争力的制高点。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竞争力;模糊边界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而每一个企业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自身的持续竞争力。由于受到生命周期的限制,企业的老化和消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尤其是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更成为企业发展的陷阱。因此,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上持续竞争力的塑造,实施以长期生存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企业生命周期的传统理论。企业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企业的生命力长期以来都备受关注。传统的理论以1965年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的“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开端,进而有美国劳伦斯·米勒的“四季理论”,此后又有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对企业寿命的研究,而以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斯于1989年提出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为著名。在《企业生命周期》这本著作中,他根据风险偏好、期望值、资金、责权、主导部门、目标导向等因素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AEI、CAPI分析。这些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都承认: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初创、扩张、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无论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何,最后都摆脱不了消亡的命运。这也被许多企业发展的事实所证明。1970年世界500强企业,到80年代初有1/3破产,平均寿命为40岁;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岁,中国企业7.5岁。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通过创造价值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并获得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2.企业塑造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性。受西方经济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企业认为是单纯的创造财富的工具,因而将其称之为“经济型企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数企业都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让许多企业认识到:追求短期利益的成本越来越大,企业没有竞争力就不能生存;同样,一旦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而满足现有的成绩,不能使竞争力得以持续,其生存也必将会产生危机。从市场的角度讲,由于市场是个动态的因素,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竞争环境不同,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寻求竞争力的契合点,也就是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因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都是“生命型企业”,它们以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为最高追求。对于这种可持续竞争力的界定,长期以来有很多。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认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企业以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打破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的制约,以其在现有的优势,试图保持和超越现有状态的能力”。

3.矛盾的产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客观上要求企业按自己的生命轨迹运行和发展。这种轨迹具有单一性。企业应该遵循其客观的循环状态,任何超稳定的企业都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企业寻求可持续竞争力就是要打破企业生命周期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反生命周期理论运行的。因而,二者从表象上是存有矛盾的。然而,企业现实的发展状态要求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寻求矛盾的统一性。有的学者提出跨越生命周期的超竞争模式就是这个含义。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现代企业不应当单纯地考虑经济性或是生命性,而应当定义为“经济生命型企业”。这样,一方面体现出了企业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又遵循了企业的发展规律。要达到这一点,企业必须不断发掘维持竞争力的契机以试图延长生命周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问题的探究

1.企业生命周期的临界点——模糊边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临界点上很可能会出现阶段危机。本文将这些临界点定义为——模糊边界。一般而言,企业生命周期中初创、扩张、成熟和衰退难以界定,但企业又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其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因而是模糊的。企业在模糊边界上发展不稳定,容易夭折和崩溃。主要表现为:市场前景不明确;有潜在的阶段危机;资源协调能力差;缺乏创造力和控制力;有形成“后发优势”的可能等等。根据每个边界的不同特征,本文分别将其定义为:目标模糊边界、策略模糊边界、方向模糊边界和出路模糊边界。目标模糊边界为企业的初创点,战略模糊边界指企业初创期与扩张期的临界点;方向模糊边界指扩张期与成熟期的交界,而方向模糊边界指企业衰退以至崩溃的临界点。

2.模糊边界上塑造可持续竞争力的理由和可行性。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同一市场上,企业面临着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形成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其立足点就必须建立在控制资源的基础上。以上我们提到,企业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上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源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差,因而在模糊边界上塑造持续竞争力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的资源环境、竞争环境不同,这就要求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寻求竞争力的契合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竞争力的间断,这些间断点有可能成为企业无法跨越的“死亡谷”,而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是这些间断点的一部分,因而在模糊边界上塑造持续竞争力是必须的。正是由于企业在模糊边界上表现得比较脆弱,可塑性强,塑造持续的竞争力才成为可能。

三、问题的解决

1.目标模糊边界。目标模糊边界上,企业刚刚起步,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发展目标尚不明确,制度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生产条件、产品市场、管理制度、企业规划及人力资源等都在构建当中。这一阶段的关键,就是培育企业竞争力,这是塑造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培育竞争力的前提是要形成企业特有的愿景和终极理念,挖掘、培育竞争优势,进而生存下来,之后才能谈发展能力。目标模糊边界上培育竞争力面临着两大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投资领域、投资时机以及投资目标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各方面尚不明晰的情况下,企业应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在保住营运成本的条件下不以赢利为目的。另一方面,企业会遇到管理的失衡状态,因而培育竞争力要以这两个前提出发。

2.战略模糊边界。战略模糊边界是指初创期与扩张期的临界点。之所以称之为“战略模糊”边界,是因为当企业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种定向思维。这种思维从行为学的角度讲,即“盲目和过度的自信”,企业容易被眼前的利润驱使,陷入无目标的扩张。在这个边界上塑造持续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把握“阶段危机”。从理论上讲,伴随企业从成长向扩张阶段的过渡,组织规模的每一次变迁之前都存在一个“危机”和波动阶段,但危机中掩藏着后发竞争力。企业应该加强引导、授权、协调、合作等功能,通过规模变动、机制变动开发出一块新的市场空间。相对于企业原有竞争力而言,这个竞争力可能是新起点,但是却与原来的竞争力不间断。(2)加强制度化引导,加大控制力。应该将企业的发展纳入到管理制度和程序的框架之内,使企业在保持原有竞争力的基础上,积蓄后发优势。并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自觉调整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运营,降低经营风险,最终获得相对较多的成本优势。战略模糊边界上,由于企业已接近松散,原有的竞争力即将崩溃,所以,加大控制力也非常关键。

3.方向模糊边界。方向模糊边界上,企业已经成熟,处于最稳定、竞争力最强的时期。但是,企业又面临着如何进行资源协调的问题。当快速成长的企业规模达到一个极限,或者说当其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原有的管理框架将不能够有效地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如果不能有效突破,企业就不能继续成长。因而,企业应该考虑在竞争力到达相对最高度时如何寻求新的制高点。(1)利用渗透和倍增效应。这里所谓的渗透和倍增效应,主要是针对信息而言。方向模糊边界上,企业容易限于陈规而停滞不前,忽略对信息的利用。这时,企业应进行全面信息化改造,根据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新范式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主动地改进企业的内部结构,确立新的管理原则和竞争策略,实现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2)保持持续创造力。企业趋于成熟时,由于思想的定式,容易产生惰性,因而,创新成为成熟期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不仅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更应该包括思想意识的创新。

4.出路模糊边界。企业从成熟走向衰退就意味着在原有的资源环境中,已丧失了竞争力。但是,一个即将四分五裂的企业,蕴涵着潜在的竞争力资源。经过了长期在市场上的搏杀,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沟通网络和渠道。而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已经培育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后发优势”。由于竞争力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交易性,可以通过市场过程获得,而信息的积累和经验的增长,又消除了以技术优势为主体的市场进入壁垒。企业可以利用已形成的强大学习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经验和资源,并进行技术创新以获取“后发优势”,从而获得新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由于受到企业对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的互动性及企业动态性等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它总是和风险相伴而生,任何一个企业永远也摆脱不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制约,而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更成为企业发展的陷阱。因此,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模糊边界塑造和维系持续的竞争力能使企业增加发展的潜力,延长成熟期,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企业的价值,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美)伊查克·爱迪斯,赵睿等译.企业生命周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殷华方.核心竞争力陷阱.企业管理,2003,(5).

3.韩永学.企业生命周期的二阶段多重性周期曲线与混沌边界管理.商业与管理,2004,(1).

4.梁玉芬.企业生命周期与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4).

上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本运营论文 下一篇:税收管征规范化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