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时间:2022-05-16 09:51:03

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摘 要: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改革、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验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以及改进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结局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学本科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金融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迅速增长,该领域的精英人才收入远远高于其他领域。随之而来的,金融专业也成为各高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急剧增加,录取分数逐年提高,招生规模也迅速扩大。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听起来专业是对口的,但是能力却和社会的需求不对口。这个主要的原因是高效的金融教学没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比较严重地和现实脱节。因此,改革现行的金融学本科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金融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金融学被定义为“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高校的金融学课程设置,主要偏重于宏观金融。课程设置主要是以中央银行学、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国际金融学为代表。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固然重要,可以了解熟悉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可能更适合于将来毕业之后进入人民银行体系或者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学生的工作,但能够进入这些部门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进入企业、具体金融机构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强。这些微观部门所需要的比如公司理财、风险定价、资本运作等内容,课程则设置相应太少,有的干脆就不开设这些课程。

2.教材问题。

教材市场本身比较混乱,不像国外,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够出教材,并且把写一本教材视为一生的荣誉。在我国典型的则是几个教授请几个研究生,找一堆书,把这些书里面的内容拼凑一下,然后花一些钱找个出版社出版,再利用其关系资源,把这些书出售给相关的学生,从中获取个人利益。这些书的质量就可想而知。整个教材没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一部分和一部分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教材前后出现矛盾,甚至在整编其他教材内容的时候,由于不求甚解,把不该精简掉的精简了,导致书中错误连连。最为普遍的是,在整编教材的时候,为了防止抄袭的嫌疑,有些把国外教材里面精华的内容比如经典的案例、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都删去了。剩下的大多是广义、狭义的概念,作用、特征、意义,等等,这样的教材不可能培养出现代金融所需要的人才。

3.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金融学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高校金融学的教学,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重视对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缺乏合适的案例,也不能够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和金融现实,让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分析,仅仅是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有些高校虽然具有试验实践的硬件条件,如金融投资方面的模拟应用软件,但使用率并不高。而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发展,新金融产品出现,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措施

1.精选教材,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金融学教材,最好是选择国外比较经典的原版教材,只需把其中的案例改换成中国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和中国的实际相符合。同时要设置一整套体系完整的教材,教材之间不得交叉重复,教材内容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显然,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学校,甚至几个学校能够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教育部统一的安排、组织,但是这很容易使部分官员从中谋取个人私利,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出版等工作公开透明。学校可根据院校的不同与培养方向的不同,编写不同的教材。

就课程设置方面,对有些课程应该删减合并。比如,现在金融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金融学概论》,这门课程应该从金融学专业中去掉,因为后面学习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和《金融学概论》里面的内容重复的,《金融学概论》,应该是非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课程。

而对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这些课程应该精简合并,或者仅仅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重在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学原理的课程,这些原理在任何金融学课程里面都是通用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公司理财、金融工程、证券投资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2.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用理论化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使他们理解理论,掌握理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设计好分析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使理论和实际能够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推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实验课的教学。

金融学科主要是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操作能力的金融人才,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实验教学。以计算机技术和实验教学软件为支撑的实验教学能真实模拟金融业务操作,对学生认识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运行,以及银行的基本业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米勒.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国平.网络中的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4).

[3]孙桂芳.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探讨[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6).

[4]冯新力.专家学者研讨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2,(06).

[5]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上一篇:谈中专幼教色彩教学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实验优化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