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2-05-16 01:17:43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发展模式探讨

摘 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就面临着国内国际银行业的双重竞争压力,尤其是来自于国际上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国际上的混业经营是值得我国金融业借鉴的可行性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国情不同、金融环境不同,我国的金融业又不能完全按照国际上的模式发展,应该选择一种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可行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模式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我国正逐步兑现金融承诺,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国际金融的冲击与挑战。面对全球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大潮,我国金融业应顺应发展潮流,与国际接轨,实行混业经营模式。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行业,也是特殊产业,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行是有条件的,这与我国的金融环境密不可分,我国应开辟出一套可行的、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混业经营模式。

要探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发展模式,就要了解混业经营的类型、特点、利弊,还必须对我国的金融环境、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

正如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兴起,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内部原动力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重要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商业银行的稳定持续经营与国家的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的稳定都息息相关,商业银行应该实行能够大幅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经营模式。

但是从我国分业经营的实践经验来看,反而是加大了金融风险。分业经营模式下,允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入拆借市场,实际上已允许了银行资金间接进入资本市场,正是风险所在。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用户在不断增加,我国的银行业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这样一来,用户的需求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客户对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客户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存款、贷款和结算,还增加了对股票、保险、基金、债券和信用卡的需求,客户更需要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但是,在分业经营下的模式下,是很难满足客户需求的。另外,随着保险业、担保业、股市、债券的兴起,一些原本由商业银行掌控的金融资源也在高收益率的驱使下转向了资本市场。因此,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迫使银行必须走全能化道路。

可见,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既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是加强银行竞争力的途径,还顺应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类型与特征

国际上,混业经营分为三种类型:①绝对的混业经营,就是商业银行在其内部设立其他金融部门,即一个法人多种金融业务;②母子的混业经营,商业银行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其他金融机构;③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母公司为非金融公司,下设控股银行、证券等金融该机构,不能直接从金融机构获取利润,是通过关联交易及业务关系实现利润。

后两种混业经营模式,从机构设置上都能体现出分业的性质都源于本国分业经营的历史背景,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为了冲破政策限制的产物。我国的中信属于第二种模式,光大集团属于第三种模式。实际上,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中,控股金融机构通过投资收益可以从被控股金融机构中获取利润,真正实现金融业务一体化。

三、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金融环境

虽然从发展的角度上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混业经营,但是,要结合我国所处的金融环境来考虑混业经营的模式。

(一)宏观金融监管环境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还比较低,首先,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仍属于事后监管,尚未实现超前性和预警性,监管机构仍处在被动的监管地位。其次,监管手段单一,不能满足混业经营的需要。第三,保持着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经营模式下,分业监管的基本框架被保持,监管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好,也不能是满足混业经营的需求。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的成立确定了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金融监管机构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由于现代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各金融领域的界定越来越模糊,无论监管和经营都不能做到泾渭分明。

(二)金融法律体系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由《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为组成,但只是粗线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资本市场尚未成熟,金融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还没有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也缺乏严格自律制度,银行法律规章和约束机制难以起到控制的作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大都建立在严格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金融机构风险自始至终都受到来自金融机构自身和国家监管两股强大的力量控制。因此,要使监管更加有效,不能单纯依赖监管当局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而应将重点放在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上,金融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尤其是约束其分支机构的行为。如果金融机构自身缺乏约束能力混业经营势必会加剧金融体系的风险。

四、对我国金融也混业经营模式的探讨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是,混业经营的实现需要很多成熟的条件相支撑,比如金融市场的成熟度、金融环境的融洽度、金融监管的严厉度。通过以上分析看出,我国的金融环境还不能满足混业经营的需要,但是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和方向加以探讨。

(一)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障碍

尽管混业经营模式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大趋势,我国金融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监管水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也面临着分业经营体制给我国金融业的进步带来的问题,但是,从国情来看,从我国金融业的现状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体制的条件,依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障碍。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下,需要完善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中仅有大致的框架是难以满足要求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相对薄弱、金融机构自律能力也不够,这些都是严重阻碍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改革的现实障碍。

(二)我国金融业今后一段时间的政策选择

由于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成熟,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必然会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节奏。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尽管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业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但是还是应该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大方向下大胆尝试。具体做法是选择银行中内部控制制度有力的、管理水平先进的、地区金融市场成熟的、金融环境融洽的一些金融机构,推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混业经营类型,并制定一些专门化的规章制度对其监管和约束。

鉴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了较长时间的分业管理体制,混业经营的模式在今后较长阶段应该以前述第二和第三种类型为宜,这两种混业经营类型都带有分业经营的特点,有较强的可行性,推行起来也相对容易。另外这另种类型的推行可以为宏观金融监管积累经验,也可为微观金融的制度创新提供缓冲时间。

(三)金融业为实现混业经营应做的准备

从全球范围内看,金融百货商场或全能化银行的模式已属真正的混业经营,该模式要求微观市场主体和宏观监管当局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较高的监管效率,这也是我国金融业应该为实现混业经营模式应作出的努力和应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也是实现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这另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混业经营下的风险能够得以控制。另外就是要加强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

金融业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创新,能改善金融服务,更好服务于投资者和社会大众,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混业经营有利于金融企业开拓市场,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其国际综合竞争力。我国必须顺应经济规律,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然而,我国的混业经营模式改革必须从我国金融业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需要一个条件的创造过程。

上一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 下一篇:对“住房限购”现象的分析